[法语] 净界法师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03 上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8-09 07:07:13
【17】观想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的好处呢?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第3卷/共20卷)
本经的修学宗旨,简单说就是在这个观字,这是念佛法门中的一种观想念佛,透过这十六
种观想方法,能够加强我们对极乐世界坚定的信仰和愿力,以达到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
效果。
怎么观想呢?本经当中有讲到两种观法:一种是事观,一种是理观。
刚开始是事相的观察,也就是十六观中的前十三观,有三大段的观察:
首先,先观察极乐世界的依报环境。我们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它的环境如何呢?本经清楚
的讲出了四大主题:第一个是大地庄严,第二个是宝树庄严,第三个是池水庄严,第四个
是莲华庄严。这四个主题,就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所受用的环境。
其次,观察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有三个主题:佛陀的庄严、观世音菩萨的庄严、大势至
菩萨的庄严,也就是观想西方三圣的庄严。
前面是观想极乐世界种种的正报、依报庄严,观想成功之后,第三个是属于动态的。也就
是说:极乐世界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跟极乐世界产生一种相互作用,这个很重要!这
是临终往生的一种观法──观想你生到极乐世界
的莲华中,先观莲华合起来,再观莲华开后,见到虚空中西方三圣放大光明,照耀你的身
心,当下业障消除、福慧增长,华开见佛悟无生。
简单的讲,我们观想西方极乐世界,是先观想极乐世界静态的依报跟正报,然后再观想自
己的身心世界跟极乐世界动态的相互作用。
这样的观想有什么的好处呢?其实,这就是一种净法薰习!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真
实功德相,当我们在杂染、不净的心中,观想极乐净土的殊胜庄严,以及西方三圣的庄严
,自然会生起一种清净的效果。
这当中有两大效果:
第一个、净除业障:能够把我们过去生所造作的,那些杀、盗、淫、妄生死罪业,慢慢的
消灭掉。
第二个、生于佛前:这是约临命终来说,即能感应阿弥陀佛现前,接引往生西方。
这就是本经所说的事相观察。
【18】借那些庄严相,来启发我们往生的愿力!
智者大师在《观经疏》,还提出了理观,就是每一观都必须配合理性的观察。关于理观,
智者大师作了一首偈颂,整个十三观,你一定要把这首偈颂,熟记在心,所谓的:
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在这一首偈颂当中,有提到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引导修行者云何应住。我们要永远记住修行人的安住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内
安住。极乐世界的功德在哪里?就在我们一念心性当中,它是自性里头本来就具足的。所
以我们在修观时,一定要向内安住,不能被外境干扰,而产生任何的攀缘,这是修观的第
一个观念。
也就是在修观之前,要懂得安住在──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一念心性。先求安住,再求
调伏。如果你的脚跟没有站稳,那就没有任何的功德可言。所以安住的时候,是法界圆融
体,而整个法界功德在哪里呢?作我一念心,就在我的心中。这就是摄用归体。
第二个、依体起用,藉相修心。故我念佛心,全体即法界。当我们忆念极乐世界的依、正
庄严时,就已经进入弥陀的功德法界了!这是从一念心性起观,所以说是藉相修心。
换言之:在修观的过程当中,重点不在极乐世界观察得多清楚,而是从观想中,你得到什
么样的启示?你的内心是不是产生一种向往、一种往生净土的愿力。这种心态很重要。这
个观想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改变我们的心态,透过这个观想,净法薰习──把我们
贪恋娑婆的心态,改成往生净土的心态。
如果:你只是把阿弥陀佛观想得很清楚,信心、愿力不足,这叫禅定,跟往生没有关系!
所以在修观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借相观心,重点不在那些相,而是借那些庄严相,来启发
我们往生的愿力,这是我们修观的人一定要清楚的。
总之,这里的理观重点:第一个向内安住,第二个藉相观心,这两个道理我们在修十六种
观想时,一定要谨记在心,必须跟事观配合。透过如理如法的事观、理观双行,我们的心
态就会改变。
【19】发起真正求往生的心──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怎么改变呢?开始圆发三心,这是往生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本经当中,讲到往生的心,是
以三心来代表:
甲四、观行转深─圆发三心
一:至诚心愿作佛心
二:深心求往生心
三:回向发愿心度众生心
为什么我们临命终的时候,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呢?必须发三种心:
第一个:至诚心:智者大师解释说,至诚心是指真实而不虚妄的心。所谓真实的心,智者
大师说,就是正念真如。也就是仰信我们这一念心性,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没有任何相状,快乐的相状、痛苦的相状…都是
虚妄不实的。当我们这一念心性,安住在真如,不起任何的颠倒妄想,用这种心来拜佛、
念佛,这个叫做至诚心。至诚心其实就是一种智慧的心。临命终时,你能真实的安住真如
,不随顺攀缘心而转,就叫至诚心。
第二个:深心:何谓深心?智者大师说:佛果深广,发愿祈求成就。意思是说:十方诸佛
有无量的功德庄严,希望我也能一一成就。深心,就是一种好乐修学功德之心。前面的至
诚心是一种智慧之心,这是一种福德之心。
第三个、回向发愿心:这是一种大悲心。真实的回向发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都能
求生净土。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临命终时,必须以智慧心、福德心跟大悲心,三
心结合,来忆念阿弥陀佛的圣号、来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所以昙鸾大师解释这三心,把
它汇归成两种:
一种是愿作佛心,这是偏重于智慧跟福德,一种上求佛道的心。
第二个是愿度众生心是大悲心。
依止这两种心,而发起真正求往生的心──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本经很强调一个观念,就是说:你能不能往生,跟念佛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在能
念的心──你念佛的心态很重要!如果你用贪恋娑婆的心来念佛,这个佛号就变成人天的
福报,所谓诸法无性,境随心转。你的心才是主导者!所以在整个修观过程当中,就是不
断地调整我们的心态。
【20】修学净土宗的人,心中的愿力很重要!
接着看下一科:甲五、临终正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