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玅境长老|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三)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7-14 23:59:24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三)
玅境长老
1991年于埔里佛光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这四句话,我们诵比丘戒本应该是常诵的,有这四句话的。是迦叶佛的略戒偈。这七佛之
中最后是释迦佛,这七佛每一位佛都有略戒的偈,你看戒本上都写出来了,那么这四句话
,是迦叶佛的略戒偈。这个“略戒”怎么讲呢?就是佛成道以后,他各处弘扬真理教化众
生,随他出家的这些修行人,初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勇猛都很清净,佛没有制戒,没有制
这一条一条的戒,没有这样制戒的,只是说一个略戒,就是说这四句话,佛对这随他修行
的弟子,就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只是这样子。所以也叫作“
通戒”,就是一切戒法的通义。若是有因缘了制立一条一条的戒法那就叫做“广戒”,或
者叫做“别戒”。没有制立那样的戒的时候只是说这么四句话,这就叫做“略戒”。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是根据这个略戒、通戒的意思来讲,“诸恶莫作”,这一切
破戒的恶法、恶事是不可以作的,这样讲。这个“恶”字怎么样解释呢?什么叫做“恶”
呢?“恶”就是能感当来苦果报业,你这样的行为,能招感将来苦恼的果报,它有力量使
令你受苦,那么那就是“恶”的意思。就是你动机是要伤害人,由这样的动机发出来这样
的行为了,那么将来就会有苦的果报,那么那就叫做作恶。“诸恶莫作”,很多很多的恶
都不可以做。当然“诸恶”在经论上说,就是这个身体的发出来的杀、盗、淫;杀害身命
,偷盗,在家人说邪淫,出家人说一切淫都不可以有了。那么语言上这个妄言、绮语、恶
口、两舌,这都是恶。内心里面的这个贪欲、瞋恚、邪知邪见,也都是恶。那么就是十恶
,三业里面的十恶都不可以做。
“众善奉行”。这个“众善奉行”如果是按出家人来说,当然我们也应该修学十善,不杀
生、不偷盗、不淫欲、不说谎话、不要说离间语、不要说无义语,不要说暴恶的语言,不
能贪、也不能瞋、也不能邪知邪见,可以说这是十善。但是在律上说又不止于此,十善之
外,还有一个善就是告诉我们修学禅定,这个善里面包括禅定在里边的,禅定也是善。这
个众善奉行,就是一切戒、定、慧的善法我们要修行。这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一
般的,佛这样教导我们,或者说是原来我们是个恶人,转恶为善,那么用这两句话来解释

后边这两句,“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做恶事当然是心不清净。做善事应该说是心清净
了吧?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做这些恶事,心里面清净了吧?那比做恶事是清净,但是
在佛教的立场,那还不算清净。佛法里边,说我们不做恶事,我们做善事,或者说修这五
戒十善,不管在家佛教徒是这样子,我们出家的佛教徒更是应该这样子。不但是守戒,而
且这个十善要修行。可是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这般若波罗蜜。前面说“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这是一般性的。底下“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就是特别的,就是般若的智
慧了。我刚才说我们做恶、心不清净,我们若是做善,心应该是清净的?是的,比恶事清
净。但是你若学习般若波罗蜜,你会觉悟到如果你没有般若的智慧,做善的时候也还是不
清净。其中有一样就是这个“取相惑”,这个取著的“取相惑”,就是取一切法相,不管
看见什么,听到什么,分别什么,都认为是真实的。看见一个老虎来了,认为真有一个老
虎来了,那么这就是不清净。怎么知道这个是不清净呢?因为我们所有的贪瞋的烦恼,都
以“取相惑”做基础的,如果你若不取相的话,所有的烦恼都没有了。说这个“取相惑”
是烦恼的根本了,我们就是做善法,这个取相惑还是在的,所以心里还是不清净的。所以
佛又说了第三句“自净其意”,你自己要努力的修学这个般若的止观,除掉这个取相惑,
你心里才清净,心里清净了就是圣人了。前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算是一个转恶为善
了,但是还是凡夫。自净其意就是证得圣道了,就是圣人了!
“是诸佛教”这不但是迦叶佛他这样教导众生,一切佛都是这样教化我们的。这是在戒经
上迦叶佛的略戒。
那么这一本书,《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开始说这四句话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这本书的一
个大意,大意就是这样子。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
底下“夫泥洹真法”这就是说这《坐禅法要》的缘起,说这个意思。“夫泥洹之法,入乃
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这几句话是说止观是得涅槃的一个急要的一条路。“
夫”是发语之词,说话一开始的口头语。“泥洹真法”,“泥洹”也就是“涅槃”,是梵
语,翻到中国话是不生不灭的意思。但是又有另一说法,“洹”是“臭秽”的意思,“泥
”是“没有”的意思,就是没有臭秽。“泥洹”翻到中国话就是“无臭”的意思。“无臭
”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烦恼和业力是臭秽的。修行人把烦恼和业力都息灭了,再不得生
死果报了,那就是涅槃了,就是无臭,这样意思。简单说,人一刹那间死掉,第二刹那不
生,这就叫“涅槃”。我们凡夫死掉了,前一刹那间,色受想行识灭了,第二刹那又生起
色受想行识,又生起来第二个果报,那就是没得涅槃。若是阿罗汉生命尽了,前一刹那色
受想行识灭了,第二刹那不生这色受想行识了,犹如虚空不生不灭了,那么这就是涅槃,
也正好是无臭的意思。这“泥洹”大概是这样解释。
“真法”,这“真法”怎么讲?这涅槃是大安乐住,是凡得涅槃的人,他心里是安乐自在
的,是大安乐境界,所以叫“大安乐住”。称它为“真法”,这话怎么讲?真是对假说,
真假是相对的,什么是假的?就是我们人世间的事情。譬如说人间这个荣华富贵的境界,
我们认为荣华富贵是快乐的,所以我们用了很多的精神、时间,用了很多的力量去求荣华
富贵,认为它是快乐的。但是就算你成功了,你得到荣华富贵的的时候,并不感觉快乐。
你认为是快乐,而实在不快乐,所以那是假的。若是得涅槃,涅槃你认为是快乐的,你得
了涅槃真是感觉快乐,所以它是真的,没有欺诳你。世间上的事情有欺诳性,不是真实的
。人间的荣华富贵是这样,天上的境界也是一样,这天福的境界比人间还殊胜一点,但是
得了天福的人他也还是有苦恼。得了色界定、无色界的人,他也有苦恼。他有什么苦恼呢
?主要的苦恼就是他那个禅定的境界,这天上福报的境界是无常的,他要破坏的,破坏的
时候心也就苦恼了。天上的人死亡的时候很苦,没有死的时候,他心里面也是快乐,他要
死了、同这如意的享受的境界要分离了,他很苦恼。若是生到天上,生到色界天、无色界
天的人有禅定的功夫,没有死的时候他也很自在,也很清净。但是因为他烦恼没有断,使
令他的禅定也是无常的,它也会破坏、会失掉的,失掉的时候也是苦恼。若是你得涅槃,
就是永久也不会失掉了,所以是永久的安乐,那是没有欺诳性的,所以是“真法”,不是
虚妄的。
“入乃多途”,你想要契入涅槃的境界,那个道路是很多的。“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
”。这个“论”是选择的意思。“入乃多途”,很多的路径,我们在很多的途径里边,选
一种急要的,涅槃的道路,“不出止观二法”。这“急”这个字,就是不慢缓,是紧急,
这件事不可以缓;如果等到一百年以后再做这件事,那就是缓了,现在就要做、那就是急
的意思。“要”是其中的精要,重要的部分。“不出止观二法”,不超出一个止、一个观
,这两种修行方法。由这止观的二法,就可以得到涅槃了!
文章来源(附音频):https://fayun.org/public/#!/fy/player/zen/chan/8/audio/0
==============================================================================
心得: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
般若波罗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