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玅境长老|八识规矩颂(十四)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6-24 23:58:06
八识规矩颂(十四)
玅境长老 开示
1992年于台北万里灵泉寺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
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
这是第六意识的颂。前五识的颂,昨天讲完了。
三性三量通三境
第一句,“三性三量通三境”,这里边先说明第六意识的性、量和境。因为这个心识在他
的性别上说,有善、恶、无记的不同,所以有三种性别。第六意识是通于三性的,他有的
时候是善、他有的时候是恶、有的时候是无记的。他和第八识,和第七识不一样,这个三
性和前五识是一样。
“三量”,就是现量、比量、非量。前五识只是现量;第六识他就是通于三个量。就是第
六识他要和同前五识同时缘所缘境的时候,那么他就是现量。如果是这一个人,他得了禅
定了,在禅定里边,第六识也是现量;要是他不在禅定里,也不是同前五识同时活动,他
就不是现量了,多数是比量、或者是非量了。
“通三境”,就是性境、带质境、独影境。这个和三量有相同的意思。他和前五识同时缘
境的时候,就是性境;他不同时缘境,那就不是性境了。他有的时候观察事理的时候,有
错误的分别,那就变成带质境了。如果他是作梦的时候,我们睡着觉了,这个前五识休息
,第六识没有休息,就是作梦了。那么作梦的时候,就是独影境了。或者是他缘念过去的
事情、或者是思惟未来世的事情、未来的事情,这都属于独影境。这是说第六意识他活动
的范围,是特别广大的,他和前五识不同,和第七识、第八识都是不一样的。
三界轮时易可知
“三界轮时易可知”,第六意识他是能在欲界里活动,也能到色界天、无色界天上去活动
的,所以叫作“三界”。四禅八定,色界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里边的境界,在
初禅的时候,他还有眼识、耳识、身识,“眼耳身三二地居”;到二禅以上的时候,前五
识都不动了,那么就是第六意识;三禅、四禅也都是第六意识。色界天的四种禅,他的定
力当然是也很高深,可是和无色界天的四空定对比起来,无色界四空定是更深了、更深了
。虽然是很深,也还是第六意识的境界,他没能超越第六意识。就是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定
,也还是第六意识的境界,没有超越第六意识,所以说是“三界”。
“轮”,就是这个第六意识生死的轮转,就是欲界、或者是色界、或者无色界;到了无色
界又回到欲界来;或者是到地狱去了、或者在天上,就像“轮”那么转动,都是第六意识
在那里活动,这是很容易会知道的。 这件事是容易知道的,这表示还有不容易知道的,
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他也是普遍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他也是普遍的。就是人造了
罪业到了地狱去了,第八识也是到了地狱去了;那么生到非非想定、非非想天上去,当然
第八识也在,但是我们不容易觉知到,所以对阿赖耶识来说,这个第六意识是容易知道的
,所以叫作“三界轮时易可知”。
这里边再多说一句,就是色界天二禅以上到无色界天,是前五识都不活动了,只是第六意
识。但是这二个世界的人,有的时候有因缘会来到我们的世界、来到欲界来。或是听释迦
牟尼佛说说,那么听佛说法就可能要有耳识了,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他的世界,
他不需要前五识,但是他若来到欲界来,他还是需要的,那么这里边是有一点差别了。
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这底下是说到助伴。因为这个第六意识的活动,所有的八个识的活动,都不是单独的,一
定有心所法为他作伴,帮助他做事情,同他合作,这件事才能做得成的,不是识自己的作
用,所以又说到“心所”法。
这个心所法同他在一起活动,叫作“相应”。“相应”,或者换一句话说,就是大家合作
、没有冲突的意思,所以叫作相应。可是在书上,也说出几种差别的意义,表示相应的道
理。就是同在一时,他们活动的时候不是前后的。这心所法和心王,这个识好是国王似的
,心所法好是臣似的,王臣的不同。这个心王和心所法活动的时间不是前后的,是同在一
时,这也是相应的意思。心王在活动的时候,他一定有一个所依。比如说第六意识他要依
止第六意根;眼识要以眼根为依止处、为所依。那么心王有所依,心所也和他一样,也要
依止这个根,那么第六意识的心所也要依止第六意根的,同一所依。第三个情形,是同一
所缘。第六意识所缘的境界,第六意识的心所也缘虑这个境界,所缘的境界是同一个,不
是有差别的。
还有一个行相的事情。这行相这句话怎么讲呢?就是这个识在所缘境上活动的相貌。这个
行就是活动、活动的相貌。心王有所缘,心所也同样缘虑这个境界,他们活动的相貌是不
是一样的呢?不是,不是一样的。比如心王他是怎么样呢?他是缘虑所缘境的总相;心所
法也缘虑总相、也缘虑别相,那么这就是有多少不同了。而心所与心所也不是一样的。比
如说是受心所,受是领纳的意思;想心所是取相的意思。那么触、作意、受、想、思;欲
、胜解、念、定、慧,各有各的行相,行相是不一样的;虽然不一样,但是都是缘同一个
境界,所以还是合作的。其次,心所也好,心王也好,各有他的体性,都有他自己的体性
,互相合作地做这件事。以心王为主,心所法是助伴,和合起来做成了这件事,这就叫作
“相应”。
这个“相应”的“心所”有多少呢?“五十一”、一共是五十一个心所法。在《成唯识论
》上看,心所法一共就是五十一个。这五十一个心所法完全同第六意识是相应的,所以叫
作“相应心所五十一”。我们前面讲前五识颂的时候,有“遍行、别境”。遍行心所是五
个,别境心所是五个,加起来是十个;这个善心所是十一个,这是二十一个了。“中二大
八”这又是十个。二十一个加十个,三十一个。还有“贪瞋痴”,那么这是三十四个心所
。而实在这个烦恼的心所,根本烦恼是六个:贪、瞋、痴、慢、疑、恶见,是六个;大随
烦恼是八个,中随烦恼是二个,那么这是十六个;另外还有小随烦恼,还有十个,所以是
二十六个烦恼的心所。另外还有个不定的心所四个:悔、眠、寻、伺。这么多的心所加起
来,正好就是五十一个。
五十一个讲过去的,我们不讲了,就是烦恼里面是六个,我们讲了三个,另外还有三个。
这个慢,一共是七个慢,就是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一共是
七个慢。这个高慢的这种心所法,在经论里边,佛菩萨的智慧能把它说出来这么多,有这
么多不同的高慢心。
这个慢,这句话什么讲呢?就是我们众生总是感觉到有一个我,认为我是很不错的,他自
然的这个心就高起来,对于别人总是鄙视了一点,把别人看低了一点,把自己看的高一点
,自然地会有这种心情,这就叫作慢。
这个慢里边有二个意思,就是对于不如我的人,我就感觉比他强,这也叫作慢;和我相等
的人,我感觉他和我一样,我也就感觉到我不次于他,我和他一样,这二种都叫作慢。
这过慢是什么意思呢?过慢就是和我一样的人、和我平等,但是我感觉比他强,这就叫作
过慢,超过。另外那个人的程度是高过我的,在我的心里面我认为和他一样,那么也叫作
过慢。那么这是这个过慢这样讲。
慢过慢怎么讲呢?慢过慢的意思就是那个人是高过我的,但是在我的心里:我比他还要高
、还要好,那么叫作慢过慢。不过这种情形当然也是会有的,这是一种。
其次就是我慢。这我慢就是在色受想行识里边,执著有一个我。‘恃所执我,高举为性’
,心里面高慢,这个叫作我慢。
增上慢怎么讲呢?这增上慢是指有修行的人说的,不是我们一般的没有修行的人,我们没
有修行的人没有这个慢。有修行的人怎么会有增上慢呢?就是他成就了一种功德的,但是
这种功德并不是像他自己心里想的那么高。比如说这个人他得到初禅了,他就认为是得初
果了;得了二禅了、得了三禅了、得了四禅了,他就认为是得二果、得三果、得四果阿罗
汉了。得到四种禅,色界禅虽然也是不错,也是很好,但是还是凡夫境界。那么初果、二
果、三果、四果,这是圣人的境界,是无漏的、清净的境界,那不是四禅所能比的。但是
这位得禅定的修行人就误会了,误会认为是得四果了。他是真实的,他不是虚伪的,他认
为是的:‘我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了’,那么这叫作增上慢。就是对他心里的想法
按实际的心情来说,过头了、超过头了,所以叫作增上慢。
这个卑劣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那个人的功德多超过我很多,但是我自己认为我只是一少
少的不如他,这叫作卑劣慢。
这个邪慢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一点功德也没有,但是认为自己有功德,叫作邪慢。
这个有了高慢心的时候,在佛法里面来说,对于自己是一个障碍。因为常常是在经论上的
譬喻,这个慢就像高山似的,这个水留不住、留不住就流下来了;那么有了高慢心,就很
难听闻佛菩萨、善知识的教导了,很难接受的了。所以对于自己是不利的,这是烦恼心所
里面的慢。
贪瞋痴慢,还有个疑,这个疑惑、怀疑。怀疑什么呢?这里面说的疑,不是一般的事情的
疑惑。不是说我走路的时候,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哎呀!往那条路走才是对?心里面疑
惑不定,不是这个意思。是说对于佛法说的苦集灭道的道理,自己心里面有所怀疑。说是
作善有善报、作恶有恶报,是那么回事吗?心里面有点疑惑、不决定。说是修学无漏的圣
道,能得三乘的涅槃,能得无上菩提,是真有那么回事吗?就是疑疑惑惑的,这就叫作疑
。有了疑心,这信心就生不起来,那么在种种的功德也就不容易成就了,所以疑也是一个
障道的因缘。
至于说是佛法里面讲修行的时候,‘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那个疑是另一回事,不
是这个疑,那是一种修行的事情,他已经开始修行了。现在说这个疑就是对于佛法的信心
还没有建立起来呢。这是贪瞋痴慢疑,这五个烦恼。
文章来源(附音频):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dharma/bashiguijusong/110/audio/0
==============================================================================
《八识规矩颂》
   
唐三藏法师玄奘造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 
徧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七八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
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 
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 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最, 引满能招业力牵。 
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 
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 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徧行别境慧, 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应起, 六转呼为染净依。 
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功用行我恒摧, 
如来现起他受用, 十地菩萨所被机。 
第八识颂
性唯无覆五徧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争。 
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薰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公。 
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 
大圆无垢同时发, 普照十方尘刹中。
==============================================================================
心得: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
般若波罗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