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隆波帕默尊者|修行最难的是证悟初果(上)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6-23 23:57:48
修行最难的是证悟初果(上)
隆波帕默尊者
2017年8月19日B|泰国解脱园寺
编译|禅窗
如果跟随隆波学法之后,还要去这个寺庙或那个道场参学,就会无法厘清其中的脉络。
每个地方使用的方法都不相同,即使说法相同,但实际的境界不同。比如讲解“四念处”
,谁都能引经据典,但是真的着手实践时,心是否正确呢?事实是:绝大部分人的心并未
契入中道——不是太紧,就是太松。
因此,在开发智慧之前的重中之重是:先要把禅定(也就是心学)认真学好。
有些人来分享:现在有人赞美隆波,说隆波如今已经“改邪归正”,开始教导禅定啦!隆
波听了之后,不知道该怜悯他们还是该向他们解释。因为虽然同样是在讲“禅定”,但是
实践起来却是不一样的。
禅定分为好几种。有一种禅定,我们称之为“邪定”。凡是没有觉性的禅定,都可称之为
“邪定”,因为它并不是为了抵达道、果、涅槃的,根本不好用。比如,打坐之后心往外
送,看到鬼,看到天神,看到龙等等,那根本毫无意义。最多的是(有人说)看见龙拨弄
手指来传达数位,没有任何意义。或是打坐之后迷迷糊糊的,忘了自己,半醒半睡,这样
的打坐毫无意义。或打坐之后,心跑到外面,光明在外等等,心跑到外面,也没有任何利
益可言。
正确的禅定是心和自己在一起。心会觉知自己,是自然、平常、普通的。
平常普通人的心本来就已经很好了,我们却喜欢去改造它,让心变得不自然。自然的心是
舒服的、不苦闷的,但我们禅坐时却让心(变得)非常苦闷、宁静、呆滞、僵硬等等,如
果是这样就还是别打坐为好,因为这样的打坐方式已经错了。
去觉知自己,觉知。
在打坐时,观呼吸也行,念诵佛号也行,但不可以缺失觉性,必须始终保持觉性,那样才
能称之为“会打坐”。正确的禅定是伴随觉性的,没有觉性的禅定是不正确的禅定。因此
,要不断地觉知自己。
打坐以后觉知,心走神了,去及时地知道;继续打坐,心再次走神,再次及时地知道。常
常这样觉知,心最终就会安住并且醒过来。心醒了之后,继续发展觉性与开发智慧,进一
步修习四念处,观身工作,观心工作。不用担心道与果何时会生起,我们的职责是用正确
的心去修习四念处。
心具备正确的禅定,意即心有在觉知自己,(所用的)其实就是自然、平常、普通的心!
身体一举一动,觉知;心有任何动静,觉知。最终智慧就会生起(洞见到)——身不是“
我”,而是被觉知与被观察的对象;苦乐不是“我”,而是被觉知与被观察的对象;好坏
不是“我”,也是被觉知与被观察的对象;这个心同样是被觉知、被观察的对象。
心一会儿贪、一会儿瞋、一会儿痴,我们就是这样不断地紧随着去观察、去觉知。最后就
会洞见——心能够自行变化,我们并没有让它快乐,它也能自行快乐;我们并没有指挥它
“别痛苦”之类的,心还是会自己苦起来,无法掌控。即使提醒说:别生气了!它也会自
己生气。别贪!它也会自己贪起来。别迷啊!一旦刻意想要“不迷”,立即就已经迷了,
迷失于“怎样可以不迷”的念头中……
因此,如果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实相,最后就会洞见到实相——心是无常的、无法被掌控的
、不是真正的“我”。因为心若是真正的“我”,我们就可以自主掌控它。但实际上,没
有任何一样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在五蕴之中,没有什么是我们绝对可以随心所欲能掌控的
——就是这样不断地去洞悉实相,某一天就会明白实相,心就会愿意接受实相。
在训练的初期,心还不愿意接受实相,也忍受不了实相。比如,打坐之后感觉到胳膊或腿
不是我,就会吓一跳,会觉得害怕。有人甚至因此而哭泣,感到惋惜:“我”不见了。为
什么“我”消失了会觉得可惜?因为误以为这个“我”会为自己带来快乐。
如果觉性和智慧获得进一步提升,“我”消失了……(有这种)感觉是很好的。“我”有
的只是苦,除此之外根本一无是处。智慧不够才会觉得“我”很好,或是看到“我”消失
了就会伤心。不断地修行下去,直至有一天心可以接受实相——五蕴不是“我”。
当我们能够接受实相了,就会见法成为初果须陀洹。初果须陀洹洞见到了“我不存在”的
实相,存在的都只是即生即灭的现象,没有什么是一个永恒的实体。
所谓的“我”,意思是一个永恒的实体,一直恒常存在。比如,一般人认为心是“我”,
对吗?儿时的心和现在的心是同一颗,一个没有修行的人会认为(过去和现在的心)是同
一颗心,现在的心和明年的心还是同一颗。这是不会修行。
如果会修行,就会照见心始终处于生灭之中——心一会儿好、一会儿坏、一会儿苦、一会
儿乐,心一会儿去看、一会儿去听、一会儿去想,不停在变化。并不是我们命令它变化,
而是它可以自行变化,它不是“我”。修行至此才可以称为看到心的实相——心不是“我
”。
这样慢慢观察,起初会清除有“我”的邪见,接下来会进一步领悟:五蕴不是“我”。那
五蕴又是什么呢?五蕴本身是苦。一旦了知五蕴是苦,心就会放下五蕴。只要还没有照见
苦,就还是放不下。
因此,有些祖师大德教导道:倘若未照见苦,就尚未照见法。
尚未看到苦,就尚未见到法!因为还在迷失,还在把苦当作是乐。比如这个身体是苦,我
们却以为它是“乐”的,这称为“不了解法”。
所以要不断地觉知自己,一定要证得初果须陀洹。在所有的道果中,须陀洹道是最难生起
的。如果我们证得须陀洹的道与果,成为了初果须陀洹,剩下的(道与果)就会自动自发
了,因为未来无论怎样都会获证斯陀含、阿那含与阿罗汉(果)。因此,最难的就是体证
初果须陀洹,因为它强烈地违背了我们(通常)的感觉,我们(一直)觉得真的有一个“
我”存在。
所以,我们一定要洞见到“我不存在”的实相。身不是“我”,只是世间的物质,它只是
我们从世间临时借用的东西而已。心也不是“我”,我们无法去指挥它,它自行运作,时
苦、时乐、时好、时坏。如此反复地观察,直到心愿意接受实相。
当心愿意接受实相,就会体证初果须陀洹。一旦证到初果须陀洹,剩下的就简单了。平平
常常地修习四念处,不断地觉知身与觉知心,不断地去观察。根器更利了,就会不断地、
有次第地提升与进步。
我们无法指挥心去证悟道与果,心会自行证悟的。所以我们并没有做什么,仅仅只是发展
觉性,不断地探究名色(身心)的实相,然后心会自行提升。所以说,最难的是证悟初果
须陀洹!
佛陀曾经对他的两位上首大弟子——舍利弗尊者与大目犍连尊者作过比喻。
大目犍连尊者神通自在,谁的心是什么样,他全都知道。他也非常精通于调整和纠正弟子
们的禅修状态,擅长于教导初果圣者令其证悟更高的法,乃至证悟阿罗汉。而舍利弗尊者
的智慧极为宽广,但神通不及大目犍连尊者那么多——虽然他同样也有神通,但是没有那
么多。但舍利弗尊者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擅长教导凡夫,令其能够证悟初果须陀洹。两位
上首大弟子,他们拥有各自的天赋。
佛陀推崇舍利弗尊者,因为舍利弗尊者就像是赋予我们新生的父母一样,让我们能够出生
于出世间,即圣者的境地——成为初果须陀洹圣者。而大目犍连尊者就像是我们的师哥师
姐,在我们出生以后,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让我们健壮,教导我们自食其力。因此,佛陀
说:舍利弗尊者就如同是父母,而大目犍连尊者就如同是学长。
请大家仔细体会,佛陀为什么如此重视体证初果须陀洹?因为只要证得了初果须陀洹,有
一天就肯定会证到阿罗汉,不可能原地踏步,心将会自行提升。因为初果须陀洹已经洞见
到“我不存在”的实相,于是就会不断地觉知,觉性、禅定和智慧将开始自行运作。它不
会忘记自己,它会不断地觉知自己,(接着)觉性会好起来,禅定会好起来,智慧也会好
起来。
心不断地觉知自己,不断地照见自身的实相。最后就会照见身体是苦,根本没有任何快乐
,心就会从世间跳脱,彻底抽身而出,契入三果阿那含的境界。如果我们有“耳朵”、有
“眼睛”,那么谁是三果阿那含,只要瞥一眼就知道了——因为他的心再也不会黏着于世
间。
所谓世间,其实就是名法与色法。我们是透过眼、耳、鼻、舌、身去感知世间的,心不再
执著了,就不会再跑到世间,欲界的贪和瞋就再也无法干扰到心。心不再迷失于所有的色
、声、香、味、触,欲界的贪与瞋便不会再生起。慢慢去用功,一旦证到三果,心将会从
此世间彻底解脱出来,抵达另一个界地。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间被称为“流浪五欲的界地”,也就是心依然还浪迹在眼、耳、鼻、舌
、身,像个流浪汉一样居无定所,不停地浪迹于五欲之中,所有的色、声、香、味、触仍
在拐骗我们的心。
一旦证到三果阿那含,心就不会再浪迹于五欲中,无论何种色、声、香、味、触,心对它
们都再无兴趣,心会喜欢更细腻的所缘,即色界贪与无色界贪,比如喜欢艺术品,喜欢高
级的艺术,或是喜欢宁静。这是更微细的界地,即色界、无色界,心对它们依然喜欢。依
然还有微细的烦恼习气,还会和别人对比,还会散乱在法里,依然还黏着于色与无色,但
不会再黏着于五欲。
比如,(有的人)就很喜欢艺术品之类的东西,心对此依然有所黏着。中国人喜欢字画的
也大有人在吧?也有人喜欢瓷器,看到瓷器后心会有快乐,还有人喜欢佛牌。有些佛牌的
外观并不美,但有的人看到后会感到很快乐,非常享受,那是更微细的贪欲。
有的人每年都要印刷日历来结缘。有一年的日历里附有金属铸造的佛牌图片(“帅气”与
“铸造”在泰语是同一个词),使用金属“铸造”的佛牌成为“帅气”的佛牌。隆波打开
来一看——哪里帅气了?一点都不帅。外观很难看,但是拥有者却激动不已,感到快乐。
并不是由于外形美带来的快乐,快乐是来自于心里,这属于更微细的贪欲。
证得初果以后,大家就不用担心了,心会慢慢地自行探究、自行提升的。
要有觉性,先持守五戒,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戒持到最好。作为居士,有时候会破五戒
,破戒以后别难过,重新再提醒自己去用心持戒。然后每天让心和自己在一起,不要魂不
守舍。
去训练让心频繁地跟自己在一起的方法,即练习某一种禅法,比如念诵佛陀或观呼吸,然
后在心跑掉的时候及时地知道。“佛陀、佛陀”,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呼吸、呼吸,
心跑去想了,及时知道;心跑到呼吸上了,也及时知道,等等。接下来,心跑的一瞬间,
即刻觉知,禅定就会生起,心会和自己在一起而没有溜走。
这样就能够获得良好的禅定——在毫无打压的情况下,心轻轻松松地和自己在一起。有些
人的心虽然和自己在一起,可是却在打压。不要打压,如果是这样就不好用了。苦闷的心
是无法开发智慧的,禅定也不会生起。
心是轻轻松松的,禅定方能生起,因为快乐是生起禅定的近因。我们就这样平常而普通地
去生活,轻轻松松的,呼吸以后觉知自己,或念诵佛号,然后去觉知自己。心一旦跑掉了
,知道,心又跑掉了,再知道,然后继续回来观呼吸或念诵佛陀。心又一次跑掉,又再次
知道,并不阻止心跑。如果强迫心不跑,心就会苦闷,就又不好用了。心一定要是“不苦
闷”的才行。因此,心跑了,知道;心跑了,知道。
修习任何一种禅法,然后心跑了,知道,这样我们就会获得正确的禅定。一旦具备正确的
禅定,心和自己在一起之后,我们就去观身工作、观心工作。一旦忆念到身体,就会感觉
到它不是我,它只是被觉知与被观察的对象,而不是“我”;或是苦、乐的感觉生起时,
我们的觉性能够记得苦乐生起了,进而就会看到苦乐不是“我”,只是被觉知的对象;当
贪、瞋、痴或善法生起时,觉性会马上捕捉到它们,进而照见到生生灭灭的贪、瞋、痴或
善法也不是“我”,我们无法掌控它们,它们来了就走。
就是这样不断地探究自己的心:一会儿是知者,一会儿是想者,一会儿又是跑去聚焦的紧
盯者,它不断地变化,不是“我”,不是“我的”,我们掌控不了它。就是这样不断地开
发智慧,有觉性地觉知身,有觉性地觉知心,照见身的实相——不是“我”,洞见心的实
相——也不是“我”,最后智慧生起。心愿意接受“我不存在”时,就会成为初果须陀洹
,最终在未来某日成为阿罗汉。
因此,远道而来的中国人要牢牢掌握原则。看到大家的脸,隆波感到非常欣慰,也随喜各
位!大家的面孔都显示出有在觉知自己,很好!
不过此刻开始不欣慰了,因为你们开始紧盯了,一旦听到隆波赞美自己很好,(就觉得)
必须去呵护“冠军”的头衔。被呵护的心是呆滞的,这样不好。心现在开始变得僵硬和呆
滞了,别去打压它。
要如其本来地觉知,然后有一天就会挖到宝藏。
修行并不是打坐,也不是经行,修行是不断地有觉性了知身与心的实相。如果打坐的时候
不知道身心的实相,就还不好用;或者经行时,一边经行一边走神;或者经行后,心只是
一味地静如死水,这也不行。
重点在于:不断地有觉性、有智慧去探究身心的实相,到了某天就会自行见法,不难的!
那些已经证悟的人会说:“不难!”比如去问三果阿那含圣者:“体证初果难吗?”圣者
会说:“没什么难的!”再去问阿罗汉圣者:“证到三果难吗?”圣者会说:“根本不难
的,非常简单!”
以前祖师大德教导隆波:“哦哟,不难的!帕默,不难的,修行很简单!”然后又会沉默
一下:“嗯,但同样也很难!”
难吗?我们要不断地觉知自己。
难吗?长年累月地读同一本书,读同样的内容——身和心。探究自己的身和心,就像读一
本书。(这本)有关身和心的书,只有单一的主题,要长年累月地读同一本书,甚至好多
年。
难!因为懒得去读,心想去看别的,想要去看电影或听音乐。难!是因为我们不去看、不
去实践。如果我们去看、去实践,常常地觉知,就不难,心会自己上路。
接下来作禅修报告,让住寺庙的人先开始。谁觉得有必要交禅修报告就提交,没必要的就
传话筒。要尽量自助,别太过于依赖隆波,因为人太多。如果每一个人都来问隆波,是不
可能完成的。
以前隆波跟随祖师大德学法,一次只有一两个人。哦哟!祖师大德们可以教上好几个小时
。现在无法这样了,因为人太多了。
文章出处:https://www.shineling.org/lp-pramote_full-txt_9/
YouTube影音(泰语中文字幕):https://youtu.be/tks81dGqRNo
==============================================================================
玅境长老《和尚法语》(八十五):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净其意”这句话,怎么能自净其意
?就是要摩诃般若波罗蜜,才能自净其意,不然是不能的!
==============================================================================
心得:南无佛陀耶,南无达摩耶,南无僧伽耶。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
般若波罗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