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向智尊者|舍利弗的一生(三)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6-07 23:58:50
舍利弗的一生(三)
向智尊者 著
第二章 内观的成熟
 
【救助者】
 在比丘众中,舍利弗是位很出色的助人者,我们在《天现经》(Devadaha Sutta)
(9) 中发现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有些来访的比丘,在将回到他们的住处之前向佛陀告假,
佛陀就指示他们也向舍利弗告假,佛陀说:
 比丘们!舍利弗是智者,是同侪比丘们的善知识。
 这段语词的注释说:
 舍利弗在两方面帮助人:一是物质上的资助(amisanugga-ha),二是法的资助(
dhammAnuggaha)。
◎物质上的资助
 据说舍利弗尊者并不像其他比丘一样,一大早就出去托钵,反而是当其他比丘都出去之
后,他走遍寺院各处,只要看到没有打扫的地方,他就清扫;没清除的垃圾,他就清除;
床、椅等家俱或是陶器没有摆好的,他就把它们摆整齐。他这么做是为了避免其他非佛教
的修行者参访寺院时,可能会看到不整齐的东西而有轻蔑比丘的言辞。
 然后他通常会去病患的寮房安慰病人,询问他们的需要。为了取得病人的必需品,他带
著年轻的沙弥,以传统的托钵方式,或去某些合适的地方寻找药品。一旦拿到了,他便会
交给沙弥们说:“好兄弟!世尊常赞叹照顾病患的行为,去吧!要小心点!”打发他们回
寺之后,他会继续托钵或到信众家中用餐。这是当他住在寺院时的习惯。
 不过当随着世尊步行游化时,他并没有和最前面的比丘们走在一起,一副脚穿凉鞋、手
拿雨伞、心里想“我就是大弟子”的样子。反倒是让沙弥拿着他的衣钵,要他们跟其他人
走在前面,他自己则先服侍那些老人、小孩或身体不舒服的人,帮他们在身上任何的伤口
涂上油,然后在当日较晚或是隔天,他才跟着他们一起离开。
 有一次,舍利弗尊者因为这样而特别晚到住宿的地方,其他的人都已经在休息了,那晚
他没有得到合适的住处,而自己坐在用袈裟搭成的帐蓬下。世尊看到这情形后,隔天就召
集比丘们,告诉他们大象、猴子和鹧鸪的故事,它们在决定长幼顺序后,以尊重长者的态
度生活在一起 (10) 。于是佛陀订下戒律:住处必须按照长幼次序来分配 (11) 。
 舍利弗尊者就是以这种方式给予他人物质上的帮助。
◎物质与佛法的资助
 有时他也会同时给予物质与法的帮助,譬如当他去诊疗所探视患有痲疯病的沙弥提具陀
(Samitigutta)时。《长老偈》的注释告诉我们,当时他向沙弥提具陀说:
 朋友!只要有五[取]蕴,所有的感受就是苦的,只有当五[取]蕴不存在时,才不再有痛
苦。
 然后教他以受念住作为禅修的业处后,舍利弗尊者才离开。沙弥提具陀依照尊者的教导
,发展了内观,并成为证得六神通(chalabhinna)的阿罗汉 (12) 。
 还有一次,当给孤独长者卧病在床时,舍利弗尊者由阿难陪同去探视他,舍利弗对垂危
的长者说不要执著的教义,给孤独长者深受感动(13)。
 另一次,尊者对给孤独长者在病床上的开示,是记载在《预流相应》(
Sotapatti-Samyutta, Vagga 3, Sutta 6) [7] 。在这次的开示中,尊者提醒长者,那
些会导致投生于恶趣的因素已不存在于他身上,而且他已具备了四预流支(
sotapattiyanga)[8]和八正道支,只要思念这些功德,他的痛苦就会消退。结果,给孤
独长者的痛苦果真消失了。
 又有一次,阐陀(Channa)尊者十分痛苦地卧病在床,舍利弗尊者和摩诃纯陀尊者(
Maha Cunda)一同去拜访他。见到这位病比丘痛苦的样子,舍利弗立刻要为他寻找药物及
合适的食物,但阐陀告诉他们,他已决定要了结此生,当他们离开后,阐陀就这么做了。
后来佛陀解释说:阐陀尊者的行为并没有过失,也无须责怪他,因为在死时,他已经证得
阿罗汉果。这段故事记载于《教阐陀经》中(Channovada Sutta, Majjh. 144)[9]。
◎佛法上的资助
 据说舍利弗在劝谏人时,总是表现出无限的耐心,他会告诫、指导学生千百次,直到他
们证得入流果,然后他才放手转而教导别人。接受他的指导并老实遵循的人,有许多都证
得阿罗汉果,在《谛分别经》中(Sacca-vibhanga Sutta, Majjh. 141)[10],佛陀说:
 舍利弗有如生产的母亲,而目犍连则如照顾婴儿的保姆;舍利弗教导他的学生证得入流
果,而目犍连则训练他们达到最高的目标。
 这段经文的注释上说:
 当舍利弗接受学生并加以教导时,无论他们是不是在他门下出家,他都同样给予物质与
精神上的帮助,生病时照顾他们,给予他们禅修的业处。而最后当知道他们已证得入流果
,超越了下界的危险时,他很有自信地知道:“现在他们能够以自己大丈夫的力量,达到
圣道更高的境界了。”才让他们离去。然后,就不再挂念他们的未来,转而指导一群新的
学生。
 而摩诃目犍连尊者虽是以同样方式指导学生,但要到他们证得阿罗汉后,才不再关心他
们,这是因为他觉得,就如同世尊所说的:
 即使是少许的粪便,也是恶臭难闻,就算只是少于弹指顷的短暂存在,我也不能赞叹它

 虽然《中部》的注释说,舍利弗常常只引导他正式的学生到入流的境界,但在某些特别
的情况,他也会帮一些僧众证得更高的阶位。例如《自说经》(Udana)的注释就说:
 当时处于较高学处(sekha)的比丘常找舍利弗尊者,请他指导能帮助他们得到三种更
高圣道的业处。
 那时已是入流者的侏儒跋提尊者(Lakuntika Bhaddiya),就是在得到舍利弗的指导之
后,而证得阿罗汉果 (14) ;还有前面说过的阿那律尊者也是如此。
 舍利弗尊者就是以这样的方式给予人佛法上的帮助,他是人们伟大的领导者,也是杰出
的心灵辅导者。就心灵辅导而言,他不只敏锐且善解人意,同时还很温暖、人性地关怀别
人,这对那些受他引导的人来说,必定是很大的鼓励。在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他如何适时地
、慷慨地赞叹他人,此外他也勤于会见有德的比丘,特别是那些受到世尊赞美的,例如满
愿子尊者(PunnNa Mantaniputta)。当舍利弗得知他来访时,就赶去拜见他,在没有表
示身分的情况下,聆听满愿子伟大的教示——《传车经》(Majjh., No. 24)[11],且在
结束之后,给予极高的评价。
 舍利弗为他监护下的比丘提供生理与心灵上的各种需求,他以慈悲的劝谏来约束他们,
以他们努力所应得的赞叹来鼓励他们,引导他们走上正道。他所做的行为中都显露出充满
温暖的关心,而将学生身上的优点引发出来。舍利弗兼具完美教师与友人的特质,他随时
在各方面帮助别人,无论是大事或小事。他本身充满著清净梵行的美德,他可以迅速地看
出他人的优点,并善于开发别人身中潜在的美德,而当这美德开花结果时,他又是第一个
赞叹的人。他的完美绝不是冷漠无情的,而是精神提升与人类最善、最令人钟爱特质的充
分混合。
【注】
(9)
见《蕴相应》(Khanda Samyutta No. 2),《汉译南传》vol. 15, p. 7。
(10)
见《鹧鸪本生经》(Tittira Jataka No. 37)。
(11)
见《律.小品》“坐卧具犍度”(Vinaya, Culavagga, Senasanakhandhaka)。
(12)
见《长老偈》(Theragatha)v. 81及其注释。
(13)
见《中部》(Majjh. 143),《汉译南传》vol. 12, p. 272。
(14)
《自说经》(Udana VII, 1),《汉译南传》vol. 26, p. 148。
【译注】
[7]
《汉译南传》vol. 18, p. 250。
[8]
四预流支是指: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为入流的四个基本特质。
[9]
《教阐陀经》,见《汉译南传》vol. 12, p. 279。
[10]
《谛分别经》,见《汉译南传》vol. 12, p. 259。
[11]
《传车经》,见《汉译南传》vol. 9, p. 206。
文章出处:http://www.gaya.org.tw/publisher/fasan/abstract/index.htm
==============================================================================
《本生经》卷2 三七 鹧鸪本生谭 (菩萨=鹧鸪)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舍卫城时,对舍利弗长老之牀座被夺事所作之谈话。实因给孤独长者建立
精舍,派遗使者前来佛前时,佛由王舍城出发,到达毘舍离,于其处随意逗留后,正往舍
卫城之行进途中。
尔时有六位弟子先行,于长老等尚未取得牀座之间彼等云:“此牀为我师尊,此牀为先辈
指导者,此牀为我等自用。”妨碍长老取得牀座,使彼等之后前来之长老等不能入于牀座
。而舍利弗长老之弟子等亦未能寻得长老之牀座;长老因不得牀座,于近佛牀座处之一树
根,有时为座,有时绕根步行,度过时日。于晨朝出发时,佛起声嗽,长老亦为声嗽。佛
:“彼处何人?”舍利弗:“世尊!弟子舍利弗!”佛:“舍利弗!此时因何居于此处?
”舍利弗告以事之原委,佛闻长老之言后思巡对法发生之事忧心。天明佛集合比丘教团,
向比丘等问曰:“汝等比丘!吾闻六人先行者夺取长老比丘之牀座为事实耶?”比丘:“
是为真实!”佛斥责六人比丘后,向比丘等说示法话,佛问彼等:“汝等比丘!究竟谁有
受此最上牀座、最善之水、最良食物之资格?”某比丘答:“彼为刹帝利族[1]之出家者
!”又某比丘答:“彼为婆罗门族[2]或居士族[3]之出家者!”又其他诸比丘答:“持戒
者、布教师、初禅[4]之得达者,二禅、三禅、四禅之得达者!”更有其他诸人答:“预
流、一来、不还、阿罗汉[5],及得三明六通[6]者!”如是比丘等依各各之希望暗示得最
上牀座之资值,彼等语言终了时,佛言:“汝等比丘!于我教团得最上牀座等标准,非为
刹帝利族之出家者,亦非婆罗门族、居士族之出家者,亦非律师、经家、论师及得达初禅
等者,乃至亦非预流等之标准。汝等比丘!于此教团实为随其年长者始应受敬虔之问候,
合掌敬礼,真诚之奉事,可得最上之牀座、最善之水、最良之饮食。此实为真正之标准!
是故年长之比丘,实为适应。汝等比丘!今于此处之舍利弗为予之高足,为转法轮者,应
得次于予之牀座,然彼昨夜未得牀座,于树根处过夜!汝等今尚如此有失尊敬,缺乏从顺
,移时而行,究将如何?”其后佛更与彼等教训云:“汝等比丘!于前生为动物时,失去
互相尊敬,缺乏从顺,有悖普通生活而行者,于我等决不适宜!于我等之中,知谁为较年
长者,应为敬礼!汝等宜善加思惟,知此为较我等之年长者,向彼敬礼,得往天道!”于
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喜马拉雅山中腰近一大榕树处,栖有鹧鸪、猿与象三友,彼等相互失去尊敬,缺
乏从顺,乃至有悖普通生活之法。于是彼等浮起思惟:“如是生活,于我等颇不适宜!我
等实应向我等中之年长者为尊敬礼貌之生活。然我等之中,谁为最年长者耶?”某日彼等
欲思出一法,三者共坐于榕树之根,鹧鸪与猿对象问曰:“象君!汝前知此榕树如何生长
?”象云:“予于幼年儿童时分,此榕树为一灌木,予跨彼而行!更予立于灌木之间时,
彼之最高之枝达至予脐。是以予由彼为灌木之时,即已知之。”又鹧鸪与象与前同样向猿
问之,猿曰:“友!予为小猿时分,坐于地上,伸首可以食及此榕树最上之幼芽。因此,
予由极幼之时即知彼之生长!”尔后象与猿与前同样问鹧鸪彼云:“友!昔日,于种种场
所有大榕树,予食其实后,来此场所落粪,由是而此树始生;因此,予于此树未生之先,
即已知之;因此,予为汝等之年长者!”如是猿与象向贤者鹧鸪云:“友!汝较予等年长
,此后予等将对汝恭敬、尊重、承事、敬礼、合掌、供养、敬语、奉迎、礼拜、和敬!予
等将从汝之教,汝今后应与训诫予等!”自彼时以来,鹧鸪教训与彼等,使保戒律,自身
亦守戒律,彼等三者守五戒,相互尊敬随顺,守普通之生活法,尽寿命时,均赴天界安住
之所。
结分
彼等三者所受持者名曰鹧鸪系之梵行。佛言:“汝等比丘!彼等动物实尚相互尊敬从顺而
为生;汝等出家,善受经律之教,何以相互失去尊敬,缺乏随顺而生活耶?汝等比丘!予
决定如次,尔来,汝等应向年长者为敬礼、合掌、供养,随其年长,可得最上之牀座、最
善之水、最良之食物。而尔来,年幼者不可夺年长者之牀座,凡夺物者,无论何人,皆为
恶作(突吉罗)[7]罪。”如是佛宣此法话竟,现身成正觉佛,唱次之偈:
       恭敬耆宿者      通晓真理法
       现法圣者赞(等值阿罗汉)     来世赴善处
如是佛说尊敬耆宿之功德竟,连结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象是目犍连,猿是舍利弗
,鹧鸪实即是我。”
(CBETA 2019.Q3, N31, no. 18, pp. 281a2-284a11 // PTS.Ja.1.217 - PTS.Ja.1.220)
[1]刹帝利族为印度四姓中之武士阶级(王族)。
[2]婆罗门族为四姓中之祭祀阶级。
[3]居士族为在家之家长营宗教之生活。
[4]初、二、三、四禅亦云四静虑,为生于色界四禅天之四阶段之禅定法。
[5]就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可与鹑本生谭注二参照。
[6]三明六通为阿罗汉具有之德,三明为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六神通为神境智証通、天眼
智证通、天耳智证通、他心智证通、宿命智证通、漏尽智证通。(CBETA 按:汉译南传大
藏经此页中缺相对应之注标[06],今于此处加上[06]之注标。)。
[7]恶作(突吉罗)dukka 为对僧侣恶作之罪。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