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体是至宝相不坏 用能破物性常然
以喻般若三非三 通别咸成度无极
论曰:此一经之总题也。以对余经,则名为别;以对经文,复名为通。若别若通,所
诠无二,故曰咸成度无极也。金刚者,喻也。般若波罗蜜者,法也。金中之刚,故名金刚
,此宝贵重,以喻实相般若,诸法中尊;其相坚固,物不能坏,以喻观照般若,爱见莫侵
;其用猛利,能破一切,以喻文字般若,能断众疑。复次,实相尊重故,观照文字亦复尊
重;观照不坏故,即是实相文字不坏;文字断疑故,即是实相观照断疑。譬如体是至宝,
故不为一切所坏而能破一切也。不为一切所坏,故能破一切而称至宝也。能破一切,故名
为至宝而物莫能坏也。一体三义,混之愈分;三义一体,派之愈合。实相常住为体,体即
法身。观照契理为宗,宗即般若。文字断疑为用,用即解脱。总此三法为名,借此三义为
喻。此之三义,其性常然,诸佛菩萨,不能令增;一切众生,不能令减。非悟非迷,无彼
无此。惟其不属迷悟,故遍为迷悟作依;惟其性无彼此,故依之成彼成此。
梵语波罗蜜,此翻彼岸到。亦翻度无极也。迷实相而为苦道,迷观照而为烦恼,迷解
脱而为结业。是以非此说此,说名生死无极之海。悟苦道即法身,悟烦恼即观照,悟结业
即解脱。是以非彼说彼,说名度无极也。复次,前五度对波罗蜜,各有四句料简。般若惟
三句。一者,非般若非波罗蜜,有为诸福德是;二者,是般若非波罗蜜,相似诸智慧是;
三者,是般若是波罗蜜,此经所显三般若是。更无是波罗蜜非般若句。以五度若非般若,
不能到彼岸故,以五度若到彼岸,咸名为般若故,故但说般若,即为具说六度万行。当知
六度万行,皆如金刚,离句,绝非,而非断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第一义谛无声字 亦无时处主伴等
为利众生转法轮 六种成就而证信
论曰:实相之体,名为第一义谛。非能信、非所信、非能闻、非所闻、非三世所摄、
非方隅所收、非主非伴、非一非多,而能所、时处、主伴、一多,咸依实相而得成就。是
故若知第一义谛非种种,而种种无非第一义谛者,则不坏假名而达实相,可与信入此经,
即通序而成别矣。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
,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衣食行坐事即理 一切毗尼皆佛行
一一行中见实相 护念付嘱善应知
论曰:末世甫欲趣向大乘,学深般若,便轻忽一切毗尼细行。辄云大道不拘小节,大
象不由兔径。岂思如来大圣,法中之王,而着衣持钵,乞食趺坐等,一一咸同比丘威仪,
曾无稍异。故知全事即理。设欲舍坏色三衣,而空谈惭愧忍辱之衣,何不并废人间六味,
而空谈法喜禅悦之味乎?昔高峰妙禅师室中垂问云: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盖一切毗尼,无非佛行。安得名为兔径小节。既是不遵佛行,岂名大修行人?须知即一
着衣,便具惭愧忍辱功德之衣;即一饭食,便具禅悦法喜出世之食;即一行乞,便知如来
行慈悲行;即一趺坐,便知如来坐法空座。是故一一行门无非实相。能令根熟菩萨,见诸
如来与其同行,得悟实相。名善护念。令根未熟菩萨,依此法律,正住增长,进趣实相。
名善付嘱也。由此得名为发起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