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玅境长老|佛巧度优婆离居士

楼主: honyan (honyan)   2021-06-02 21:41:32
佛巧度优婆离居士
玅境长老
佛在世的时候,佛在那难陀这个地方(现在有个那难陀大学,是不是就是那个地方,这我
不知道),这一天有一个外道叫苦行外道,就是尼揵子的弟子,他就很悠闲地就来见佛,
来见佛也很有礼貌,就坐下来。坐下来,佛先说话,佛说:“你的师长尼揵子,他施设
几种行(行住坐卧的行)令他的弟子不敢做恶事呢?”这个苦行外道回答说:“我的尊师
不施设行,施设罚,令弟子不敢做恶事。”佛说:“施设几个罚呢(处罚的罚)?”“施
设三个罚,身、口、意,身罚、口罚、意罚,三个罚。”佛就问:“这三个罚应该是不一
样的,哪一个罚是最重的?”说是:“身罚最重,而不是口罚、意罚;意罚是最下,最重
的、最严重的处罚是身罚。”佛说:“是吗?身罚是最重吗?”连续问了三次,然后这个
苦行外道也连续三次这么回答:“身罚是最重,口罚、意罚不是那么重。”佛就是默然,
就不吱声了。
这个苦行外道对佛说:“瞿昙!你施设几个罚令你的弟子不敢做恶事呢?”佛说:“我不
施设罚,我施设行(就是业),施设业,令我的弟子不敢做恶事。”“那你施设几个业呢
?”“三业,身、口、意三业,身业、口意、意业。”这苦行外道说:“那么这三个业里
边,哪一个是最重的呢?”佛说:“意业最重。”这苦行外道也连续问了三次,佛连续回
答:“意业是最重,身业、口业不是最重的。”完了的时候,这苦行外道就从座站起来,
绕佛三匝就走了。
走了,就回到他的尊师尼揵子外道那里去。尼揵子外道就问他:“你从什么地方回来呢?
”说:“我到瞿昙那里去了。”“你和瞿昙有何言句?你们有什么讨论了吗?”说:“是
的。”说:“有讨论,你完全地告诉我。”那么这苦行外道就把和佛陀这一段的谈话,完
全地告诉尼揵子了。尼揵子就赞叹:“是,你是做到了对师长应该做的事情,你有大辩才
,你有决定的宗旨不变,在瞿昙那里能树立我的宗旨。”就赞叹他一大段。
赞叹完了的时候,当时有五百多人在尼揵子外道这里集会,其中有一个优婆离居士。这个
“居士”这句话,和我们现在的用意不同,我们说居士,是一个相信佛的,一个在家人相
信佛法的人,就称之为居士;那个地方说居士,不是,是一个大富翁的意思,就是有很多
的财富的人,是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了。
这个人站起来说:“这个长苦行他能够树立师尊的宗旨不变,我也能!我也能到瞿昙那里
去同瞿昙对论。”这个苦行外道说是:“你不能,你若到那儿去和瞿昙对论,瞿昙有幻化
咒,一定把你教化成为他的弟子了。”那么这时候这尼揵子说:“不会的!不会的!他一
定也是和你一样,树立我的宗旨不变。可能会化导瞿昙做我们的弟子的。”这个苦行外道
说:“不可能这件事。”那么优婆离这个人说:“我能,我也和你一样。”那么就是争论
了一会儿,尼揵子就说:“好!你现在就去,把瞿昙教化他做我们的弟子。”
那么优婆离这个人就到佛陀这来了,也是很有礼貌的,然后坐下来,坐下来他先说:“今
天有个苦行外道到你这来,同你有讨论一些道理吗?”佛陀说:“是的!”说是:“若是
讨论了,你可否把讨论的话都告诉我呢?”“这可以!”佛陀就是一五一十地、如此如此
地都说给他。然后这个优婆离就赞叹这苦行外道,说:“他说得好,说得对,是我们师尊
的思想是这样子。”
佛陀说:“我现在想要同你讨论这件事,你欢喜不欢喜?”“可以呀!”佛说:“讨论可
是有个条件,大家要实实在在的,有就说有,无就说无,不能说谎话。”说:“可以,你
放心!我可以和你对论。”
佛就问他,说是:“人在道路上走,一下子会踩死很多的虫子,这件事你的师尊是不是施
设有报?”就是你走路的时候,把虫子杀死了、踩死了,会不会有因果的问题?这个优婆
离说:“是,是的,有因果问题。有问题,但是有思的时候,罪过大一点;无思的时候,
这个罪过就轻。”佛说:“你说思,这个思是什么意思?”说:“思是意业也。我们再明
白一点说,如果那路上有虫子,你有意地踩死这个虫子,你的罪过就大;如果你无意的、
无心地踩死了虫子,这个罪过是轻的,就是这么意思。”佛说:“你这样回答我,你想一
想再回答我。你们刚才说是身罚最重,现在你说的话有一点矛盾,这是意业嘛!有心,你
这身体把那虫子踩死了,但是若无心的呢,这罪过就轻;若有心,罪过就重。这就是意业
的力量大嘛!你刚才说是身罚最重,现在你说意业的力量大,不是有矛盾?你说的有点矛
盾了,你要想一想!”
佛又提出个问题,佛说:“你的师尊说出一件事来,比如说是你们这个外道需要喝汤,饮
食的汤,喝汤,不喝冷水。如果没有汤,就只好要喝冷水。要喝冷水,没有冷水,就得要
死。说这个人若死了以后,他到哪儿去呢?”那么优婆离说:“我的师尊说这件事,生到
意著天,生到意著天去,生到那里去。若渴死了的人,他心里老想水,这个人死了以后生
到意著天去。”佛说:“你想一想再回答我的问题,你不可以前后有矛盾!”
然后佛又提出第三个问题,说是:“我们那难陀这个地区,经济繁荣,居住的人特别多,
很多人在这儿住。假设有一个人拿着刀,想要把这个地区的人通通都杀掉,在一天内都杀
掉他,堆成一个肉山,这件事能不能做到?”优婆离回答:“这件事不可能的,这个地方
人太多了,一个人一天能杀死多少人?堆成肉山,做不到,不可能做到这样子!”但是佛
说:“你有没有听说这个仙人,仙人若一愤怒了的时候,他心里面一作念,全部这个地区
通通都死光了。他一作念的时候,用火来烧这些人,一下子都烧成灰了,你听说这个故事
没有?”说:“我听说过,是的,是这样子。”这个仙人他也不拿刀,也不拿剑,什么也
不拿,只是坐在那里,心里面一入定了;就是得了四禅八定的人,他在禅里边,心里面若
愤怒的时候,要杀人的时候,就是这么一愤怒,就把人通通都杀光了,就能做到这里。优
婆离说:“那个仙人那个威德力,不但是那难陀,多少个国的人,通通同时都会杀死的,
这个力量是太大了。”
佛说:“你前后不要矛盾,你要想一想再说。”这个优婆离就不吱声了,默然。佛说:“
这不是默然的时候,你要回答我的问题。”优婆离想一想,说:“我现在不是默然,我在
想这个道理。”想了以后就说:“我以前是相信尼揵子外道的思想,我现在知道尼揵子就
是愚弄人,说的道理都不合道理。我从今天开始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尽形寿归依佛
、归依法、归依僧。”这样子。然后佛陀说:“像你这样的人,你愿意归依三宝,要默然
,你不要出声,不要去对人家说这件事。”那么优婆离说:“佛陀你这样说,我更愿意归
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说:“为什么呢?”说是:“那些外道若优婆离做他们的弟子
,他们要敲锣打鼓,进那难陀地区去宣布:啊!优婆离是我的弟子了。”当然现在就是登
报纸了,因为优婆离这个人在地区里面大概是一个非常有地位的人,但是佛陀就是这样子

然后优婆离对佛陀说:“从今天以后,我的家只有佛陀、佛陀的四众弟子可以到我家去,
尼揵的弟子不可以来了,不可以到我家来。”佛陀说:“尼揵是你很久以来最尊重的人,
你还应该供养他,他若来乞食,你还应该随力随分供养他。”那么这时候优婆离说:“哎
呀!佛陀你这样说,我更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就是赞叹佛。这时候优婆离这
个人,他就因为听佛说法心里欢喜了,心就柔软、调柔了,佛就为他说苦集灭道的道理,
他得须陀洹果,这个优婆离得了须陀洹果。得了须陀洹果的时候,又是生欢喜:“我再三
地,我尽形寿地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佛陀的四众弟子都可以到我家去。”说这些事
情,然后他绕佛三匝就回去了。
回去了,这苦行外道他先得到消息,就报告了尼揵子,说是:“优婆离居士果然不出我所
料,他已经被瞿昙的幻化咒迷惑了,是佛陀的弟子了,不相信我们了。”尼揵子说:“不
会的。”还是原来这个想法。那么这个苦行外道说是:“如果是你不相信,你去看看,你
去问问。”说:“不,你去问问。”那么这个苦行外道就去了。
优婆离回家的时候,他先对他的守门人,他的门口有守门的,说:“从今天开始,我是瞿
昙的弟子了,我是佛陀的弟子了,我不相信尼揵子了。所以从今天以后尼揵子来的时候不
准他入到门里来,他若乞食我们可以给他饮食,佛陀的四众弟子可以到我的家里来。”他
对守门人这么样宣布。
那么这苦行外道一来的时候,守门人对他如此如此宣布,这苦行外道一回头,就回去报告
了尼揵子。尼揵子心里面很不欢喜,他就领了他的五百个弟子就到优婆离家里来了。这个
守门人也是如此如此地对他一说,这尼揵子说:“我现在要同他见见面,同优婆离尊者同
他见面。”守门人说:“好!你在这儿等一会儿。”他到里边去报告优婆离,优婆离说:
“你在中门预备一个高座,预备好了,你告诉我。”隔一会儿,他来报告:“预备好了!
”他出来了,出来他自己坐在高座上,然后就告诉守门人:“你去通知尼揵,叫他们进来
,他若愿意进来,请他进来。”那么这个守门人出去了,就对他宣布了,说是:“尊者优
婆离说了:你若愿意进来,就请你进来。”这个话都是听了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这个尼
揵子就领着五百多人就进来了。
进来了一看,哎呀!这样的态度啊!原来是优婆离预备这个高座好,预备好了,是抱着尼
揵子坐高座的,优婆离自己坐在旁边小座上;现在是优婆离自己坐高座上。然后这尼揵子
说:“你应该这样子态度对付我吗?”优婆离说:“这个地方是我的所有权,我愿意给你
坐就给你坐,不愿意给你坐就不给你坐。”这个初果圣人会说这种话。然后尼揵不得已地
也就坐在旁边,就问他,说是:“最初去的时候,你说你要教化瞿昙做我们的弟子,现在
你被瞿昙迷惑了,做瞿昙的弟子了,是这么回事啊。”也是说了一大段,意思是这样子。
然后这个优婆离说:“我给你说个譬喻。”这个譬喻很有意思。说是:“一个年纪大的婆
罗门娶一个年轻的太太,有孕了。怀孕的时候,就对这个婆罗门说:‘就要生产了,你去
为我们的儿买一个玩具来。’说:‘现在还没有生产,等生产以后再买也不晚嘛!现在不
要买。’‘喔!不,你现在就要买。’因为这个婆罗门特别爱他的太太嘛,所以只好就去
买,同意去买。‘买什么样的玩具呢?’‘买一个猕猴来。’‘好。’他就出去买个猕猴
来。买回来以后呢,他这个太太说:‘这个猕猴的颜色不好,你到街上那个染房(染衣服
、染颜色),到那儿去染一染,叫这颜色光泽,再擣一擣,然后再用牠做玩具。’‘好。
’他就到街市上去,到染房那地方去,就同那个做染衣工作的人,也就同他说这件事。那
个人说:‘这个猴,把牠的毛染成美好的颜色有可能可以,牠可以忍受,若是擣的话,恐
怕不行!因为牠一擣就擣死了,里面都是臭秽的东西,臭气就出来了,那还能做玩具吗?
这是不能的。’”
优婆离说:“我这个譬喻说完了。你说的道理受不了瞿昙的问难,就像一擣这个猴,就把
猴的臭气擣出来了。你说的道理都不能成立,你说的道理只能染愚而不能染慧,就是对那
愚痴的人讲,他能接受;有智慧的人深入地观察的时候,就不能成立了。所以你说的这些
法,染愚而不能染慧,但是佛陀说的道理可不是,就像人的衣服,好的毛布染成好的颜色
,也可以擣,愈擣愈光泽。佛陀说的道理不怕你难问,愈辩论愈显示他的理论愈高明。所
以我当然是做佛陀的弟子了,我不能相信你的道理了,从今以后我再不受你的欺骗了。”
说这些话,尼揵子立刻吐了血,领着他弟子就走了。走了他就到了另外一个国家去了,离
开这个地方,然后得了大病就死掉了。
所以我感觉我们汉文佛教有个什么问题?学习佛法是为你讲的,自己不用。这些人我认为
都是有才华的人,都不是像我这么笨,都是有才华,读那一部经、读这一部经,会有些问
题,有问题不管,就在那里覆藏着,然后就是这么讲,自己不认真地去辨别、认真地去学
习,只是为了应付这件事来做这件事,而不深入地、认真地学习,这是我们汉文佛教的衰
相。这个譬喻就是:你若是真理,也不怕辩论的;如果你不是真理,才怕辩论。你怕什么
呢?所以我们中国佛教是有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与学习圣道有直接关系。如果你想要得
圣道,你学习的佛法在你内心里面,你要百分之百地肯定,你才能够这么样修行。比如说
修这个无我论,你心里面是有我?是无我?你若犹豫,那无我观你没有办法修,你修不来
了。你非要肯定才可以,不然的话这没有办法得圣道的。所以我们汉文佛教的确是要反省
一下,我认为如果我们不反省,我感觉不吉祥,有很多的问题啊!
典故出处: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二|大正藏第01册No.0026
(一三三)大品优婆离经第十七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26_032
文章出处:
https://fayun.org/public/index.html#!/fy/player/teaching/story_teller/232/video/0
YouTube影音:https://youtu.be/3QKl_WJHZug
==============================================================================
大毗婆沙论九十五卷四页云:闻所成慧者:谓于文义,如理抉择。思所成慧者:谓不净观
、持息念、及念住等。修所成慧者:谓暖、顶、忍、世第一法、现观边世俗智、无量、解
脱、胜处、遍处等。(出自朱芾煌《法相辞典》)
长老开示的次第很清楚,也鼓励佛教徒由闻而思入修,从有为契入无为,所以文字般若的
理解便非常重要,是起修的基石。往后思维、修行就不容易出岔子,有什么疑惑再从经律
论来自我检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