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藕益大师 金刚经破空论01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6-02 02:05:13
前言
净界法师如是说理观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22/216981.html
如果你是初学者的话,你乖乖的把佛陀的文字背下来,去理解、理观的时候,何期自性本
自清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你刚开始你不要自作主张,自己创造一个文字,你最好不要。我说实在话,初学者,
你没有资格写偈颂,很多初学者写了偈颂说,师父,你看这是我的心得,我丢到垃圾筒里
面去。你一个初学者,你写什么偈颂呢,对不对。祖师的偈颂多了去,你就把它背下来就
好了,你写的偈颂会比祖师好吗,对不对。
  
老实一点,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历代的祖师,已经开了很多的道路。如果你跟
蕅益大师有缘,你就背他的偈颂,你跟印光大师有缘,他有很多的开示的法语,你把那个
法语基本的文字背下来,他那个法语一定会形成一个道路的,它会引导你的。
这个道路,你顺着他的文字去思考,它就会把你带到空性去,你顺着他的文字去思考
,它会把你带到假观的,调伏跟引导去,你都不要去费心,不要自作主张,人不要自作聪
明,你把祖师已经安排好的道路,拿过来,你叫依教起观。
=============================================================================
都是文言文可能感觉很难 但就多念念 先习惯祖师的文字
先多念念 可能道理哪天就通了 薰习久了 或许哪次听法师讲经就过去了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空论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
                            明菩萨沙弥智旭际明造论
自序
经云。宁起有见如须弥山。勿起恶取空见如芥子许。盖空见拨无因果。能断五乘善根故也
。然般若如大火聚。四面皆不可触。触则被烧。苟不取著。则温身熟食除 冥。以喻四门
皆可入道。又何为独破空哉。须知空句破。则四句皆破。破空句。正所以显空门。空门显
。四门皆显。菩萨欲具一切佛法。当学般若。般若何止破空相始教而已。且如此经。一
则云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再则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继又
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云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是岂非实相大乘之正印乎。是为序。
如来证得色平等故。眼不管妍丑之色。能使地狱天宫。皆为净土。如来证得声平等故。
耳不分毁誉之声。能使天魔恶声。化为赞颂。如来证得香平等故。鼻不辨香臭之气。能
使幻土厕室。化为香殿。如来证得味平等故。舌不拣甜苦之味。能使食中毒药化成甘露。
如来证得触平等故。身不避涩滑之触。能使魔军刀箭化成天华。如来 证得法平等故。意
不随假实之法。不为物转。恒能转物。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妙用。
  稽首实相三般若  本离四句及百非
  满分修证福慧尊  性修慈誓冥加被
  为治群盲恶取空  欲申如实不空义
  不空遍破众戏论  顺悉檀故名破空
  论曰:此归命请加以申造论立名之旨趣也。稽首者,首至地也,由意笃敬,动身发口
,即是三业翘勤供养也。实相者,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
离一切相,遍为一切诸法作相,故名实相。此实相者,即是般若波罗蜜体。体自寂照,不
可思议。如理而照,照不异寂,即名观照般若。如理诠寂,寂诠即照,是名文字般若。夫
实相者,为观照体,为文字体;夫观照者,照于实相,照于文字;夫文字者,诠于实相,
诠于观照。此一非一,举一即三;此三非三,言三即一。为令众生顿悟诸法自体性故,但
举实相,冠三般若。以实相体,统诸法故。此之实相,本自非有,亦复非无,非亦有无,
非非有无。实相离四句故。观照文字亦离四句。四句既离,百非自绝。以彼百非,总不出
四句故。此实相三法,不可思议,非修非证,而为一切修证之本。满修证者,谓诸如来,
称性而修,称性而证,因果理穷,无可加故。分修证者,谓诸菩萨,全性成修,全性作证
,如入大海,渐次深故。福名福德,慧名慧行。实相非福,而为一切福德之聚,称性缘修
,是成性福,实相非慧,而为一切慧行之本,称性真修,是成性慧。依于文字,则有实相
之福,福亦实相,具足福慧;依于观照,则有实相之慧,慧亦实相,具足福慧。实相体尊
,是故福慧修证,成两足尊。
  复次,实相非福慧,则不名尊,以一切众生,皆悉具足实相体故;福慧非实相,亦不
名尊,以一切权小,纵有种种福慧,不成无上大菩提故。由性具义,妙修得成;由妙修义
,性德方显。若但举修德,不举性德者,则众生与佛,条然隔别,生不能感,佛不能应;
若但举性德,不举修德者,则佛与众生,一味平等,佛非能加,生非所加。今以众生性中
诸佛修成之慈誓,加被诸佛性中众生本具之修德,能拔一切戏论苦,能与一切实相乐。性
与性冥,修与修冥,性与修冥,修与性冥,性修不二,生佛体同,是故得成加被义也。复
次行人,若身身业,若口口业,若意意业,当体即是实相。惟其当体即实相故,则无能礼
、所礼差别之相。达此能所性非能所,非能所性,遍为一切能所而作依止,无有一能一所
而非实相全体大用,是故三业得为能感,诸佛得为所感;诸佛得为能应,行人得为所应,
此即归命请加之旨趣也。
  次申造论立名旨趣者。问曰:从上佛祖经论已足,何须更造此论?答曰:为治群盲恶
取空故。一切众生,生无慧目,不能得见实相真体。亦复不知观照,不知文字。犹如群盲
,不见乳色。随语生解。闻鹤谓动,闻雪谓冷等,闻此经者亦尔。经本破一切相,令达实
相。而诸群盲,但闻破相,便执非相,取著于空,成恶知见。破坏俗谛,拨无因果。是以
佛言:“宁起有见如须弥山,莫起空见如芥子许。”而彼不知实相,虽复永离一切幻妄之
相,体性不空,以其无始以来,常恒不变,具足过恒沙等性德之用。盖不惟为种种万行之
所庄严,而具万行无非性具,无非性起。趣举一行,无非实相全体大用,无分无剂,互遍
互融。体即法界,义如是故。
  问曰:如是义者,即已遍破一切戏论。所谓若有见戏论,若空见戏论,若亦有亦空见
戏论,若非有非空见戏论,单四见戏论,复四见戏论,具足四见戏论,广说乃至一百八见
,种种见网诸戏论等,无不破尽,何故立名为破空耶?答曰:顺悉檀故,名为破空。悉檀
有四:一、世界悉檀,为令众生得欢喜故;二、为人悉檀,为令众生生善根故;三、对治
悉坛,为令众生灭爱见故;四、第一义悉檀,为令众生入深理故。今治恶取空见,名为破
空,即顺对治悉檀义也。复次,于对治中,仍具四悉,所谓自有众生闻破空论而生欢喜;
复有众生,善根增长,爱见消灭,证入实相。如是种种为益不同。以是因缘,须造论也。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