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大安法师 彻悟禅师语录10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1-03-13 04:07:25
好。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讨论:在重心和重业的情况下,我们从《观经》里面看到:下品
中生和下品下生,它造的是什么业呢?五逆十恶的重业。如果用一般的原理来较量,业力
最重就被最先牵引,“如人负债,强者先牵” 。从这个原理来看,他造的五逆十恶就会
牵引他到地狱里去。他也真的就感得地狱的境界现前,地狱猛火现前了。在这个时候,这
个恶人看到地狱的境界现前,他害怕了。由于惧怕地狱剧苦,使他多生多劫的净业种子成
熟,蹦出来。蹦出来就显现出来的是有一个修念佛法门的善知识来安慰他,“不要恐惧,
这个时候什么都救不了你,唯有阿弥陀佛能救你。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你只要至心念
佛,就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跟他开导净土法门以及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所
以这个罪人此时以大惭愧心、大恐怖心来念佛,哪怕十声乃至一声就转变了地狱的境界,
成为净土的境界。
地狱火化成清凉风,吹来朵朵莲花,花上有化佛菩萨接引这个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下品
中生、下品下生。那么有人看到这段经文,就提出一个问题:临终念佛十声就能往生西方
极乐世界,他一生都在造五逆十恶,造作那么多的恶业,业重的就该牵引他去受报,怎么
还能往生西方?这不是自相矛盾?意思是说,“你十声念佛的力量弱,你一生造作罪业的
力量大,应该造作罪业应该是先要到地狱里面去报到,去受苦啊。”这里就有一个较量,
一般认为:十声念佛为轻,一辈子五逆十恶力量为重。这个轻重较量的意思还不是我们一
般人这样理解的。
昙鸾大师就这个问题曾经有个判言,较量这种力量的轻重,有三个方面:第一在心,第二
在缘,第三在决定。不在他造恶业的时节有多久近,他的业力有多重多轻。比如在心,你
是以什么样的心念去造?这个心,我们开始讨论过,有虚妄的心,有实相的心。那么五逆
十恶的罪人所一直造恶业的心,是依他虚妄颠倒的见解去生起来的。因为愚痴,受贪瞋烦
恼的驱使,他才会去造杀盗婬妄的罪业,所以愚痴的心是虚妄颠倒的见解所生起来的,是
这样的心。那么这十声念佛呢?他是依照往生善知识在他临命终时,善巧方便安慰他的心
,使他闻到净土实相法生起来的。
那么在这个较量中,你造罪的心是虚妄的,你闻净土实相法生起的心是实的,一实一虚,
这就不是同一层面的比较了。就好像这间屋子里面长久以来都是黑暗的,一千年都黑暗,
时间很长久。但是你拿一盏灯进来,就破除了黑暗,有灯光就不会有黑暗。这时候你不能
说,“哎呀,我这黑暗已经一千年了,你怎么一下子就把我照亮了呢?”他就能照亮啊!
这个灯的光明的特点,法尔自然地把你千年万年的暗室全都照亮。所以这个闻实相法生起
十声念佛它的力量为重,而那个依虚妄颠倒见解的业力为轻,这是第一。
第二呢?是在缘,你是什么缘。那么造罪的人依止的是妄想心,是依止烦恼虚妄的身心果
报来造的。十声念佛是依止无上信心,无上信心、清净信心就是实相啊。《金刚经》讲,
清净信心,则生实相。无上信心,而且是依止阿弥陀佛的名号生起来的。这个名号具足阿
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无尽的庄严、无量的神通、智慧,叫做万德洪名。这个万
德洪名所生起的力量,比你依止妄想心所生起的那种造恶业的力量要强大很多,哪怕十声
乃至一声。
《楞严经》有一个比喻:得首楞严三昧的菩萨,他入到这个三昧,如果众生闻到这位菩萨
的名字都能消除贪、瞋、痴三毒的烦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德能呢?它有个比喻:就好像
有种药叫灭除,把它涂在一面鼓上,在打仗的时候,两军打仗,当士兵被毒箭射中了,箭
入毒也进去的时候,就敲那个鼓,经那个灭除涂毒鼓一击,这些受伤的士兵一听到鼓声,
马上毒箭就会跳出来,就会拔出来,这个毒也消除了。这些都不是凡夫知见所能揣摩出来
的,它不可思议,就不可思议在这个地方。
第三是在决定,造罪人依止的是有后心、有间心去造罪的。那么念佛往生,特别是临命终
时,那种地狱境界现前,他念佛求往生的心,就像一个人突围,在被层层包围的情况下,
不突围就死路一条。这时候他突围的心是非常勇猛的,无后心、无间心,以一当百、当百
千万亿。有时候会用兵的大将军,比如像韩信,他以几千兵力把十万大军打败。他凭什么
?破釜沉舟,就在江边,他把船都击沉了,告诉士兵,“你不把对方打败,自己就全军覆
没。”
所以这时候,这些士兵猛扑过去,以一当十、当百、当千、当万,所以几千兵力把十万大
军打败。这种突围的心,这个五逆十恶的罪人地狱相现前,这时候他要突围,是什么心?
这时候他念佛是怎么样的恳切?这时候他什么念头都没有,全心即佛,全佛即心。所以他
的力量特别大,就把他一生,乃至多生多劫五逆十恶的业力全都给消除了。这就是至心称
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对以重心而修
净业,心重业强这一点要平时认知清楚,使我们这个神识里面的这种力量,向西方趋向的
力量占主导地位。所以临命终时就像大树、大墙已经向西倾倒,它必然就向西倾倒,不会
去往其他地方。
==============================================================================
补充关于下品往生的论述
面对失智或临终时该如何处理
作者: minpanda   2021-03-13 11:01:00
阿弥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21-03-13 18:5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1-03-13 21:3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