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南怀瑾先生谈缘

楼主: Omitopho (pho)   2020-11-09 16:37:26
首先先向诸位大菩萨致歉,今天我不晓得要讲些什么。不晓得诸位需要听些什么。我们教
书的人讲课习惯了,没考虑也就随便答应了,现在看到诸位大菩萨这么热诚的到这里来,
就我个人学佛的立场来说,应该对诸位有点贡献才是,就怕今天讲下来对诸位没有助益,
那就觉得很罪过了。
承莫委员、汪委员、周长相告,
缘社的同仁都是信佛的,信佛的取缘社这个名字,这就取得非常好。我们学佛的人都晓得
人生不外一个缘字,这个缘字就学佛的意义来说非常的大。在座诸位看来同我一样,多半
在中年以上,也可以说步入了老年的阶段。因此我们就由人生的缘开始,稍微缩小一点,
谈谈男女夫妇的因缘,透过这个观念来了解佛法的问题。中国人有句俗话:家家有本难念
的经。这句话还不透彻,一针见血的讲法,应该说人人有本难念的经。
   难念的经都是从因缘来。佛学讲因缘,有三项内涵、四种关系。三项内含即是善缘
、恶缘、无记缘。所谓无记缘,就是不善不恶的缘。譬如我们做人几十年,有许多接触过
的人,不是自己有意去找他,偶然一次,过去了也就忘了。苏东坡有句诗说:事如春梦了
无痕。一切事情都等于一个梦,梦醒便忘,这种缘属于无记缘。
   至于佛说缘的四种关系: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研究起来很麻烦。总
而言之,这种缘也是归纳性的说法,说明我们这个生命不只这一生,有前生;不 只是这
一世的前生,还有很多很多的前生;而今生同样有很多很多来生,数不完。这是从三世因
果及六道轮回来讲因缘的四种关系,要深究不容易。
   现在我们把因缘的范围缩小,谈谈大家本身最亲切的经验,也就是男女间、夫妇间
的问题,从此来体会很难解说清楚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我也常常提到杭州城 隍山城
隍庙门口的一副对联。小时候读书看了很有趣,记了下来。后来从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
看自己,看别人,深深了解这副对子,包括了佛家、儒家、道家的人 生哲学。
  这对子上联描写夫妇关系:‘夫妇本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夫妻不一定
是好因缘,有的吵闹一辈子,痛苦一辈子。
  下联说的是儿女问题:‘儿女原是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有债务关系,才
有父母儿女。
  所以,人生由男女感情结为夫妇,然后生儿女,美其名曰天伦之乐,其实从人生深一
层的体会来看,没有乐,只有苦,不过人都是喜欢苦中作乐罢了。城隍庙的这副对子,将
整个人生因缘道理,差不多都概括在内了。
  我在大学任教哲学课程时,看到现在的青年同学男的女的都蛮调皮,常常不只一次有
女同学要我讲爱情哲学。
  爱情究竟是什么东西?这种问题使我很难答复,有时被逼紧了,就老实告诉她们爱情
的哲学基本就是自私,人类的我执。
   不管描写爱情怎样好,爱情基本是我爱你!爱与不爱,都由我出发,不论是男是女
,我爱你,是我在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一切都是为了我,全从自私观念出 发。因
此,爱情在文学境界是幅画,这幅画是理想的,很美;实际上不美,世界上许多爱情小说
、爱情故事,使我们看了掉眼泪,非常吸引人,非常动感情;但是看 遍所有古今中外的
爱情故事,几乎没有一个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了,这个故事便失去了文学趣味。等于以前
我们古老的戏剧,像从前各种地方戏、京戏、台湾的歌仔 戏,唱的都是私订终生后花园
,落难公子中状元,一点意思也没有。至于落难公子中了状元,两人能否共同生活一辈子
,那就很难说了。
  我们学佛的人看人生,从因缘的方面来看,比一般人要来得深刻。以佛学的观点看人
生,真正的好姻缘、善缘,不管有没有结为夫妇组织家庭,大都不超过五年十年的。
   例如有些小说,像红楼梦、西厢记,乃至西洋名著茶花女等等,大家看了,觉得男
女间感情的你侬我侬,非常可爱,令人欣羡,但是你不能加以科学分析,一分析 他们所
谓的浓情蜜意时间的持续也不过几年的美景而已。因为它是短暂的、片段的,所以就觉得
很美很有味道。人人都希望维持这种诗情画意般的感情几十年,甚至 永远,这是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佛经上称我们这个世界为娑婆世界。娑婆两个字的中译就是堪忍
。这个世界缺点很多,没有一个人生是圆满的。幸福的家庭很快地就拆散了、破碎了。失
望和痛苦忍不了,还是要能忍,还是要接受。
   由娑婆世界的道理,我们再把范围缩小来讲,谈谈杭州西湖的故事。在杭州西湖边
有很多历史人物的坟墓,值得留念与凭吊,有高僧、名士,也有诗人、名妓,其 中在满
植梅花的小孤山上,有西冷桥,桥边有两座坟墓,一座是历史名妓叫苏晓晓的,另一座是
清末民初的名和尚苏曼殊的。有人写过一首诗,其中的名句:西冷桥畔两苏坟,就是描写
这一妓一僧。当然坟墓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在中国历史的文学中,西冷桥畔两苏坟,感
人至深,因为这句诗利用对比手法,以一妓一僧各自的 生命遭遇互衬,将人生悲欢离合
的各种无奈表露无遗,令人感慨难忘。
  另外,清朝女诗人冯小青的坟墓也在杭州小孤山上,她是个才女,人也长得很漂亮,
年纪轻轻就遇人不淑,结了婚才知所嫁非人,先生早已有了太太,因此痛苦一辈子,抑郁
而死。冯小青这一生遭遇差不多是代表了大部分人类社会或旧时代的女性,为了家庭,痛
苦牺牲的写照。
  冯小青的学问很好,文学修养也高,也有专集留下来,我年轻时最欣赏她的一首名诗
,今天提供给缘社的诸位大菩萨,同时回向给全世界所有的女性。冯小青的人生遭遇很痛
苦,因此天天拜佛,拜观音菩萨白衣大士。
  她在白衣大士前发了愿,写下这首诗:‘稽首慈云大士前,不升净土不升天,愿为一
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
  由于亲身受苦,也看到人间夫妇很少有真正快乐的,因此,她不求死后升天,或往生
净土,而愿化作菩萨净瓶中的一滴甘露水,洒向人间,希望将来世界上的夫妇,永远幸福
快乐美满和谐。
  以冯小青这样一个悲惨的遭遇,她的因缘是痛苦的,可是她学佛以后,天天拜佛所发
的愿,不像我们求发财,求保阖家平安,她感于人间夫妻有许多不如意而愿变成观音菩萨
净瓶中的杨枝水,加被世上每一对夫妇平安、幸福。
   我常常跟一般年轻的女同学讲,我们学佛人不要认为这只是一首爱情诗,其实这首
诗应该当成佛经看,在诗中痛苦感情的背后没有埋怨,也没有恨,她了解人生就 是还债
,很痛快地去偿还,而且不只自己还债,还愿意为世界上所有人还债,所以能写出愿为一
滴杨枝水,洒到人间并蒂莲这么动人的诗句,不为自己的痛苦所困, 而是把自己的痛苦
体会了,想到世界上其他女性的痛苦,以她学佛的大愿力,希望自己将来使人间每一个家
庭美满和快乐,这就是从心理上,如何将恶缘转成善缘的 具体实例。
  从这位女性的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学佛的人该如何对待和处理所遭遇的恶缘,
使自己得到平安。因此,我对一般学佛的朋友讲,你们不要吹牛,什么成佛成道,一个学
佛人,活着身心健康快乐,少病少恼。死时不麻烦自己,不拖累别人就算很好了。冯小青
这种大愿力,就如同她诗中最后一句一样:洒到人间并蒂莲,多么慈悲。
  
接着再讲另一位女性文学家的故事。中国文化有句古话“造物忌才”, 是从佛经中演
绎出来的。造物代表天地,就是说人生的命运不圆满,上天对人才是妒忌的,不愿意他圆
满。我们中国人喜欢算命,提到算命,我偶尔也教同学们学 学,但不赞成他们真的去算
,因为这是靠不住的。算命有它深奥的哲学道理,这里我们暂时不谈。至于它所推演的内
容,统括而言,不过是妻财子禄四样东西。对女 性讲就是夫财子禄。这辈子家庭丈夫好
不好?有没有钱?将来成家儿女如何?生活有无问题?前途功名怎样?然而就算命的原则
来说:这一切,只用一个“才”字就可以简单概括了。“才”字代表钱财、文才,乃至人
长得漂不漂亮的人才,都包含在内。
  有人算命回来问我,老师啊!算命的说我有财,结果我没有什么钱。我说你怎么没钱
?你今年结婚讨太太,太太就是财产,大财产进门啦!结婚就要花钱嘛,是有钱你花掉了
。所以算命拿“才”讲一个人命中有财,可是人长得漂亮,已把财占去;或者读书人学问
好,抵消了财就穷了。要是又聪明又漂亮又有钱,天底下的好事给你一个人占尽了,人家
占什么啊?这个世界公平得很,占了这样就缺少那样,因此我们可以了解缘的道理,不一
定圆满。
  由“才”与“缘”我 们再来谈谈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事。在座大概很多人打麻将
吧?打麻将的祖师爷就是这位才女。为何她发明打麻将呢?同我们今天在座的外省朋友一
样,宋朝也几 经动乱,北方金人南侵,她随着大家逃难到浙江金华。国家的事,家庭的
事,使她很痛苦。先生虽不坏,到底学问能力没有她强,因此感觉生活不美满,此国仇家
怨相逼的结果,便时常邀几位女好友到闺房玩玩,而发明了打麻(马)将。因为北方军队
都是骑马打过来的,所以要把那些马上的兵将打下来,就叫打马将。
   这是她所发明排遣内心苦闷的方法,一个人要想办法把自己内心的痛苦消化掉,如
果一直压在心头,就是对人生缘处理得不好,那是很笨的。李清照女士善于处 理,但是
她的心境还是很痛苦的,我们一读她的著作便知。她作的词非常有名,其中一厥词,把寻
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在一块,很凄美,这些充 满伤感意味的诗句,
我们年轻时都喜欢读。
  到了中年,尤其老年,便不忍也不愿意读它了,尤其李清照的名句,“枕前泪共阶前
雨,隔着窗儿滴到明”,正是她为国为家的痛苦写照。这种境界我想在座的外省朋友都同
样经验过的,想到前尘往事,通宵不寐,眼泪把枕头都哭湿了,同时窗外的雨水,也落了
整夜,似乎与自己共洒同情之泪。李清照的词都很悲观,然而她也有了不起的一面,并非
整天对雨流泪。
  感于现在社会的处境、常使我喜欢提到他的另一首描写项羽的诗。楚霸王是历史上的
英雄,此诗可代表今天大家的心情:“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由此可以看出到了晚年,他的胸襟气魄,依然如此,是个大英雄。以学佛来说,具
有大勇猛金刚菩萨的气概。
  在台湾,诸位今天能在此讨论佛法因缘的问题,是有福气的。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
,学佛的人,当看到太热闹的场面便兴起莫名的悲哀情怀,看到社会太安定,就联想到后
面享福过度的坏处。今天我们的文化与社会的层面,看来很安定很繁荣,但是每个人心理
都很痛苦。
  我有许多各方面的朋友,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都有,因为我不太界别任何宗
教,所以宗教反正都是劝人为善,都有它的好处,至于形而上的道理谁高谁低,那是另一
主题,暂且不谈。
  我看看许多朋友,到了晚年,夫妻两人很可怜,同美国老年人一样。儿女长大了,出
国的出国,成家的成家,搬到外面成立小家庭,最后两老在家,什么人作伴侣?电视机。
两个人待在家中,正应了两句古诗:“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因为我看看
你也不像十几岁时那般漂亮,你看看我头发都白了,没得看了。两对眼睛只好看电视机,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早已不是当年一起买电影票看电影那种爱情了。
  将来中国社会这种情况恐怕愈来愈严重,所以年纪大或中年十岁以上,就要有个安排
。庄子有句话:“哀乐不能入”,谈到人生的经验,到了中年,哀乐就不大分了, 悲哀
与快乐都差不多木然了。 因此过了中年到老年,奉劝大家最好是学佛,当然诸位都是学
佛的。
   返老还童的外婆禅刚才送大家一本外婆禅,不是向大家推销书,而是外婆禅的作者
是个学佛很好的榜样。作者名字是笔名,真名不愿意发表。这位老太太七十几 岁,现在
人在美国,是世家小姐出身,算得上是个半新半旧的现代才女,先生也了不起,是老牌的
法国留学生,夫妇两人一生碰到几个时代——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北洋军阀内争、八
年对日抗战,到了台湾。只有一个女儿,是我的学生,师大东海毕业,拥有两个博士学位
,很有才。后来老太太的先生死 了,我说妈妈一个人住在南部怎么办呢?就把她接来台
北,住在我家隔壁,也好有个照应,便搬来了。老太太信天主教,晓得我不分宗教,所以
大家相处得很好,当她的女儿到哈佛深造时,特别请我多加照顾。
   这位小姐到了哈佛大学,不久就把妈妈接去同住。这位老太太到了美国,我看她一
个人跟女儿住,很无聊,就寄了一本我的书,说不管信什么教,没事无聊嘛,学学打坐也
好,她觉得有道理,就坐起来,我告诉她有问题写信给我,每天写日记,半个月邮寄一次
。呵!她一路进步,现在不得了啦!七十多岁的人,越来越精神 了。这还其次,为何要
出这本书呢?她到了美国,一个读书的女儿是不太侍候妈,孝顺是孝顺,嫁了印度人,也
是博士,生了个孙女,我们想想,假如我遇到这种情 况怎么办?我最佩服她老太太一生
遭遇不痛快,心理却很平安,信上报告说,在国外住外国女婿家,带小孙女,不当成是家
,而是住旅馆,女儿女婿是旅馆的老板, 今天在此做客,住到哪一天算哪一天,因此我
佩服她处理的方法很好。晚年学学佛,打打坐,带带小孙女,把自己的人生看成住旅馆,
就痛快了,这就是一个老人善于安排自己的好例子。
   小时候我家有个庙子,从宋朝几百年下来的家庙,历来曾经出过很多高僧,我父亲
告诉我,其中有位高僧的对子很好:‘得一日粮斋,且过一日。有几天缘分,便住几天。
’就是说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和尚去了庙子空的洒脱境界。人生有如此解脱的心境,
那么对自己一辈子的因缘遭遇便能处理得非常美满
我想以这副高僧的对联,配合念阿弥陀佛,效果很好。人生如寄,我们缘社诸位同人若
能像外婆禅的作者一样处理自己的因缘,就有圆满的结果。今天暂且先报告到这里,以后
我们还有缘的,到时再继续慢慢谈,今天耽误大家不少宝贵的时间,招待不周,请大家原
谅。
转载自十方月刊第一卷
摘录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七日 于东西精华协会 叶柏记辑
心得 :
说的真好 有人知道这是出自那本书吗?(已补上)
下方补上冯小青的故事,可当作因缘观一并参考。
冯小青早慧命薄
杭州西湖边有两座常令游人悲叹的美人墓:一座是南齐著名诗妓苏小小的孤茔,位于西冷
桥畔;另一座则葬着明初怨女冯小青,长寂在孤山脚下的梅树丛中。两座长满青草的孤坟
,给西子湖畔增添了几分凄美的色彩,到这里凭吊的人们不免会回想起两位薄命佳人的凄
婉故事。
  冯小青原本是广陵(今扬州)的世家女。其祖上曾追随朱元璋南征北伐,打下大明江
山,建立了汗马功劳。明朝定鼎南京后,冯家享有高官厚爵,到冯小青父亲则受封为广陵
太守。冯小青的童年就在广陵的太守府度过,那日子可谓是锦衣玉食,呼婢唤奴。冯小青
自小生得秀丽端雅,聪颖伶俐,深得父母的宠爱。冯小青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善于
舞文弄墨、抚琴弹弦,只有冯小青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自然是看得比眼珠子还重。从小对
她悉心培育,一心盼望她长成一个才貌出众的姑娘。冯小青十岁那年,太守府中来了一个
化缘的老尼,这老尼一身一尘不染的灰布袈裟,慈眉善目,她见冯小青聪明可爱,就将她
唤到身边。冯小青觉得这老尼慈详可亲,也就非常乐意地站在她面前。老尼抚著冯小青的
头,缓缓开口说:“小姐满脸颖慧,命相不凡,我教你一段文章,看你是否喜欢?”冯小
青好奇心正强,听她说要教自己文章,饶有兴致地点点头,专注地抬头看着老尼。老尼清
了清嗓子,闭目合手,念了一大段佛经。老尼念完后,睁开眼睛看了看冯小青,冯小青知
是在考自己,当即也闭了眼,把刚才老尼念的佛经复述了一遍,竟然是一字不差。
  老尼脸露惊诧之状,随即摇了摇头,口诵一声“阿弥陀佛”,转身对着冯小青母亲郑
重地说道:“此女早慧命薄,愿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舍,万勿让她读书识字,也许还可
有三十年的阳寿!”意思说若舍不得让冯小青出家,又教她读书识字,那就连三十岁还活
不到。
  冯母闻言大吃一惊,但她毕竟是个见过些世面的人,认为凭自家的条件,冯小青无论
如何也能过得舒舒服服。老尼凭一面之见断定小青命薄,定是故弄玄虚,岂可深信!送走
化缘老尼后,冯母依然一如既往地调教女儿,暂时也没看出什么异样。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名夺得了建文
帝的皇位。朱棣进军南京时,冯小青之父作为建文帝之臣,曾带兵坚决阻挡。当朱棣取得
天下后,冯家自然成了他的刀下鬼,诛连全族。年方及笄的冯小青当时恰随一远房亲戚杨
夫人外出,幸免于难,慌乱之中,随着杨夫人逃到了杭州。
  在杭州城里,冯小青举目无亲,只好寄居到一个曾与冯父有过一回交往的本家冯员外
家中。冯员外是经营丝绸生意的富殷,家大业大,见冯小青孤身一人,楚楚可怜,就收留
了她。
  住进了冯家,吃穿住都不用发愁了,可一夜之间从太守千金沦落为寄人篱下的孤女,
使冯小青一直沉浸在悲痛忧郁之中。转眼到了元宵灯节,冯员外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到冯家来走亲戚的杨夫人,也就是曾带冯小青来杭州的那位夫人,见小青一个人闷坐在屋
中,就硬把她拉了出来看灯。冯家大少爷冯通是个精通文墨的儒商,趁著佳节灯会大显身
手,制了不少谜语挂在灯上。待冯小青出来时,灯谜已被猜中大半,她走近看时,被一条
谜语的谜面吸引住了:
       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
       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
  这条灯谜的谜底一下子就被冯小青猜中了,但更吸引她的倒是这首绝句体的谜面,仿
佛是她此时心境的写照,不由地站着发呆。
  冯小青异样的神情被制谜的冯家大少爷看在眼里,不禁升出一股怜惜之情。他早知道
家里住进了一个遇难的小姐,听人说是如何才貌双全,无奈自己是有妇之夫,不敢随意造
访。今见到冯小青,他马上猜出了她的身份。
  冯通走近小青,轻声问道:“小姐是否已猜中这则灯谜?”冯小青猛地被惊醒,转头
一看,是一位风度儒雅的年轻公子,不由得脸一红,低声答道:“可否是红烛?”冯通含
笑点头,赞道:“小姐好悟性。”冯小青不好意思地走开了。
  几天后,杭州城里下了一场春雪。雪花飘落,到处银装素裹。冯小青的屋外有几树白
梅,这时梅花正迎雪吐蕊,清香溢满小院。冯小青自幼就偏爱梅花,尤其是白梅。在广陵
旧宅她的闺阁前就种著一大片梅树,每到梅花飘香时,她总喜欢留连其间,享受那份雅韵
。飘落异乡,又见到了熟悉的梅花映雪,她沉闷的心情闪出一片晴朗。于是找了一个瓷盆
走出房间,到院中的梅树丛中,十分用心地从梅花瓣上收集晶莹的积雪,准备用来烧梅雪
茶。这也是她过去常做的一件趣事。
  就在这时,也有爱梅雅好的冯通走进了小院,他是特意来看梅花的。两个爱梅人在雪
地梅树下不期而遇,似乎都没有感到惊异,只是会心地相对一笑。于是,冯通开始帮着小
青一同拂扫梅雪,同时零零散散地侃著梅花的趣闻和吟梅的诗词。不知不觉中,就收到了
满满一盆梅花雪。冯小青略带羞涩地邀请冯通进屋一同烧煮品尝梅雪茶,冯通欣然领命。
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烧雪、品茶、谈诗,情融意恰。
  有了那次倾谈后,冯通情不自禁地总想找机会接近小青。小青觉得冯通文雅知礼,又
善暖人心,因此也十分乐意冯通来看她。如此一来,冯通三天两头瞒着妻子崔氏来会小青
,小青的小屋中从此充满了生机。终于,两人的感情发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彼此不忍再
暗中相会、日日别离,在春天来临时,冯通向父亲提出了纳妾的要求。冯员外原本对聪明
可人的小青就颇有好感,加之冯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婚后三年不曾生育,因此爽快地应充了
冯通娶小青为妾的婚事。崔氏对此虽然耿耿于怀,但既然老爷子点了头,她也奈何不得,
只在暗中切齿发恨。
  小青与冯通有了名正言顺的关系,益发朝朝夕夕相伴相守。冯小青一个名门千金,嫁
给商贾人家为妾,说来有些委屈。冯通对她那般轻怜蜜爱,她也就非常知足了,满以为劫
难已过,否极泰来。在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重新抓住了幸福的人生。
  不料好景不长,新婚蜜月刚过,冯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就开发施展她大少奶奶的威风了
。先是对冯通的行动严加约束,继而又对冯小青的生活挑三拣回。小青口味清淡,不习惯
于冯家油腻的饮食,所以冯通常让厨子另外烧一些合小青口味的小菜。这天,厨子为小青
单独炒的菜被崔氏看见了,她故意斥责厨子道:“冯家有大鱼大肉,谁让你还烧这些没油
腥的菜,想丢冯家的面子吗?以后不许再烧!”说完,把那两盘菜狠狠地倒在了污水池中

  因受制于崔氏,冯通很少有机会来冯小青屋中陪她。小青重新又落于孤寂中,因为有
了那一小段美好时光,眼下的孤寂变得更加难耐。枯坐屋中,小青只好借诗词排遣忧情。
这天,她心有所慨,写下这样两首绝句:
  其一:
       垂帘只愁好景少,卷帘又怕风缭绕;
       帘卷帘垂底事难,不情不绪谁能晓!
  其二:
       雪意阁云云不流,旧云正压新云头;
       来颠颠笔落窗外,松岚秀处当我楼。
  诗中倾诉了她处境的无奈,也暗喻了崔氏的压人之势。写成后诗笺摊放在桌上,就焉
焉地睡着了。这时,正巧崔氏路过这里,见屋内寂静无声,竟不怀好意地悄悄溜进来窥探
,无意中发现了桌上墨迹未干的诗笺。崔氏粗通文墨,竟也看明白了那两首诗的含义,知
道是暗讽自己的,顿时大发淫威,吵嚷起来。
  崔氏的叫声惊动冯家上上下下不少人,见冯员外和冯通都闻声赶来了,崔氏便趁势发
泄一番,她涕泪俱下地数落着:“我这个作大的竟管不了这个家了,有人看我不顺眼就明
说好了,干吗非要在诗中诽谤我,传出去好让大家都知道冯家没有规矩……”她一边说一
边捶首顿足,仿佛受了莫大的委屈。
  抓到一丝把柄后,崔氏就决不放过,非逼着冯通把小青送出家门,否则自己就寻死觅
活。迫于崔氏的泼辣横蛮,加之她娘家是冯家的世交,也是杭州城里的富商,不便得罪,
冯通只好把小青送到孤山的一座冯家别墅中居住。
  孤山位于西子湖畔,风景秀丽而宁静。冯小青身边仅有一老仆妇相随,面对西湖的朝
霞夕岚,花木翠郁,冯小青提不起半点兴致。倒是孤山别墅的清幽寂静与她的心情颇能融
为一体。
  冯小青的住处靠近当年宋代处士林和靖隐居的地方,虽已物换星移,但这里仍留下大
片的古梅林。梅花虽已开过,却仍能唤起小青无边的遐思。面对看尽人间盛哀的梅树,她
不由地暗叹自己飘零凄苦的身世.形然而下的眼泪化成了一束悲诗;
  其一:
       春衫血泪点轻纱,吹入林逋处士家;
       岭上梅花三百树,一时应变杜鹃花。
  其二: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其三:
       乡心不畏两峰高,昨夜慈亲入梦遥;
       说是浙江潮有信,浙潮争似广陵潮。
  伤心的小青只有借诗寄愁,梅花落尽,只换上满山的杜鹃,杜鹃滴血恰似小青的心。
在这里,她思念已故的父母,怀念少年时那段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同时,她又切切盼望
着心爱的夫君到来,他曾说过会常来看她的,可已过去月余,一直也没见他的踪影,是忘
了她?还是受制于崔氏?
  一个花红飘落的春末午后,午睡的小青被一阵急促的轻呼声唤醒。她睁眼一看,竟是
她日夜思念的夫君冯通,她腾地坐了起来,揉了揉睡眼。冯通这时已进屋了,见到分别一
月的小青,竟消瘦得如此厉害,心疼地将她拥住。正待叙别情时,门外老仆妇传话进来:
“大少奶奶派人来了,请大少爷速速归府!”这边话还只到唇边,那里崔氏派来的心腹家
人已进了院子,一场鸳鸯梦还未开始就被惊散了。
  那片刻的相会,小青总觉得是一个梦,她好想那样的梦再入睡乡。可是又一个月过去
,好梦不曾再来。小青渐渐茶饭不思,人变得病弱恹恹。她歪在病榻上,抱着琵琶,一遍
又一遍地弹唱着自撰的“天仙子”:
  文姬远嫁昭君塞,小青又续风流债;也亏一阵墨罡风,火轮下,抽身快,单单零零清
凉界。
  原不是鸳鸯一派,休算作相思一概;自思自解自商量,心可在,魂可在,著衫又执双
裙带。
  一日,一直病病恹恹、情绪低落的小青,忽然有了几分精神,她对老仆妇说:“立刻
请一位高明的画师来为我写真,不惜金钱多少!”画师请来后,冯小青仔细描了妆,穿上
最好的衣衫,端坐在梅花树下,让画师为自己画像。画师仔细画了两天,终于画成了小青
倚梅图,小青接过画看了一会儿,转头对画师说:“画出了我的形,但没画出我的神!”
  画师是个十分认真的人,接着又开始重新作画。这次,小青尽量面带笑容,神情自然
地面对画师。又费了两天时间,画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像。冯小青对着画审视良久,仍
然摇头叹息道:“神情堪称自然,但风态不见流动!也许是我太过矜持的原因吧。”
  于是,第三次画象画师要求冯小青不必端坐,谈笑行卧、喜怒哀乐一切随兴所至,不
必故意作做。冯小青体会了画师的意思,便不再一板正经地摆着姿式。而是如平常一般地
生活行动,或与老仆妇谈笑;或扇花烹茶;或逗弄鹦鹉;或翻看诗书;或行于梅树间。画
师在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间,把握了她的神韵,用了三天时间观察,然后花一天时间
调色著彩,把画画成。这副画中,小青依然倚梅树而立。生动逼真,几乎是呼之欲出。
  冯小青重金酬谢了画师,然后请人将画像裱糊好,挂在自己的床边,天天呆呆地望着
画中的自己,似乎在与她作心与心的交流。每日与自己的画像为伴。那情神真是顾影自怜
、形影相吊,她把这种日子写成了一首诗: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画像上的小青光鲜依旧,可生活中的小青却日渐衰弱。无缘再会心上的夫君,画像又
怎能解她心上的忧愁。此生万般无奈,她只好祈祷来世的幸福: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先;
       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事到如今,冯小青已希望殆尽,她无法争取今生,只好让它快快走完,以便尽早化作
来世的“并蒂莲”。病中,冯小青一直拒绝服药,因为她要拒绝今生的凄苦。
  萧秋来临,万物尽凋。这天一早,身体已极度虚弱的小青,把一封“诀别书”托老仆
妇转交给她唯一的亲戚杨夫人。并把自己的几卷诗稿包好,让老仆妇寻机送给冯家大少爷
。一切交待完毕,她竭力打起精神,沐浴薰香,面对自己的画象拜了两拜,禁不住大声恸
哭,哭声愈来愈小,终于气断身亡。这年她还不满十八岁,果然应了当年老尼的预言,这
究竟是天命,还是人为?
  冯通听到了小青的死讯,不顾一切地赶到了别墅,抱着小青的遗体大放悲声,嘶声喊
著:“我负卿!我负卿!”清检遗物时,冯通找到了三副小青生前的画像,连同老仆妇转
交给他的诗稿带到家中,象宝贝一样地珍藏起来。不料,几天后,诗稿和画像被泼妇崔氏
发现,全部丢在火中。冯通奋力抢救,才勉强抢出一些零散的诗稿。
  杨夫人受冯小青之托,从各方搜罗了她的诗稿,将它们结集刊刻行世,书名就称《焚
余稿》。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11-09 21:52: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20-11-10 00:56:00
诸法因缘生 诸法因缘灭 我佛大沙门 常做如是说
作者: buchholiz (lily chou)   2020-11-10 02:01:00
作者: minpanda   2020-11-10 07:0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11-10 07:3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u817 (羽)   2020-11-10 07:54:00
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20-11-10 08:3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tuooo (cwcho)   2020-11-10 13:5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