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入菩萨行论释.佛子正道》忍辱品 (2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0-06-06 22:46:43
摘自:2012-2013年《入菩萨行论释.佛子正道》
宣讲:甘丹赤巴 日宗仁波切/口译:如性法师/笔记:道宽比丘尼
第六品 忍辱(...接续 #1UneYcaJ (Buddhism))
癸二、作意修忍辱之方便
午五、广说修苦所生利益
21.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娇慢,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偈颂:又苦有功德:厌离除骄傲、悲愍轮回众、耻恶喜修善。
平常我们所追求的是快乐,想要远离一切的痛苦,但是如果懂得思惟的话,其实所遭
遇的痛苦,对修学佛法是有帮助的,以这样的角度来说到苦是有功德的;相反的,如果不
懂得去思惟,想要追求的快乐有可能会成为修学佛法的障碍。
释文,“又修习苦,是修持时极大关键。因思苦之过患有其功德”,苦到底有什么样
的功德?
“自身为苦所转,由此心生厌离,能除我慢骄傲”;首先必须要思惟,现今我是被痛
苦所束缚的,没有办法自主,如果对于当下的现状感到不满意,就会进一步的思惟轮回当
中的苦,而对于轮回生起厌离,由于内心中生起了厌离,更进一步的能够去除心中的我慢
、骄傲。
提到了这一点,在经论当中有说到,在三界中,只有获得欲界的身,才能够在此生证
得见道──也就是圣道的果位,而上界身并没有办法在当下获得圣道。
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因为在欲界里有许多的痛苦,由于它的痛苦比较强烈,因此在
思惟苦之后生起了出离心,它的力道也比较强。所以透由强烈的出离心,能够策发学法者
更精进努力的修学,所以他在当下获得欲界身的时候,能够证得见道;而上界身则不如此
,上界的苦是微小的,所以想要生起出离是不容易的,因此,他并没有办法在当下获得见
道的果位。
提到了这一点,过去曾经有一个公案,舍利弗尊者他有一位弟子,这位弟子从小对于
佛法就生起了强大的信心,并且在看到出家人的时候,会双手合十、顶礼。甚至坐在马车
上,他看到有出家人经过的时候,来不及等马车停下来,他就会赶快跳下马车,然后双手
合十,甚至对路边的出家众顶礼。他从小就有这样的习气,对于佛法有信心,而且相当的
恭敬出家人,更何况是他的上师舍利弗尊者。
但是在这位童子往生之后,舍利弗尊者想要看看他的弟子到底投生到何处?而最后他
发现他的弟子投生到了天界,所以他想到天界去看他的弟子。当他到了天界之后,他看到
了很多的天子、天女,这些天子、天女都沉醉在五欲的乐受里,连看都不看尊者一眼;而
他的弟子──也就是之前的这位童子,由于过去的习气所感招,他在看到尊者的时候,他
单手,把手举起来,然后看了舍利弗尊者一眼,由此可知,这当中的差距是多么的大。
在欲界里面,比方说欲界的天人,由于享受天界当中的五欲,所以他没有办法透由佛
法来思惟当下所遭遇到的痛苦。所以在我们提到暇满的时候,有提到“不闲暇处”,不管
是长寿天,或者是纵欲在天界当中的天子、天女们,他们都是投生在不闲暇的地方,因为
当下的乐受让他们没有办法进一步的修学佛法(无苦无出离),这是第一个部分。
释文,“见他为苦所转,欲他离苦,于轮回众心生悲愍”;不仅对于自己所遭遇的苦
会生起出离,更进一步的,对于他人所面对的痛苦,当下内心中希望他人能够远离痛苦而
心生悲愍。
“并见苦乃不善之果,不欲苦故羞耻造恶”,并且了解苦是恶业的果,所以不想要面
对痛苦,就必须要断除恶行,“羞耻造恶”;“不欲痛苦,欲求安乐,又见安乐乃善之果
,于修善法心生欢喜。”
以上所介绍的是“修习安受苦忍”,这个部分最主要提到的,是平常不管做世间的事
情或是修学佛法,难免都会遭遇到逆境以及痛苦,在遭遇逆境以及痛苦的当下,应该如何
修学安忍?而提到了忍辱。
“忍辱”简单的来分,可以分为三种,这三者当中应该是以“修习耐怨害忍”为主;
而“修习安受苦忍”以及“思择法忍”这两个部分,只是更进一步的,能够在他人伤害我
们的当下去修学安忍,所以它是有助于“修学耐怨害忍”的支分。
提到“修习安受苦忍”之后,看到第二个科判“修习思择法忍”。所谓“修习思择法
忍”,是指所修学的法,比方说以大乘法为例,大乘法的内涵相当深广,不管是道次的法
类或者是空性的法义,我们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比方在业果的法类里面,提到微小的善能
够感得大乐,相同的,微小的恶会感得大苦的道理,这样的道理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
在前面有提到,如果对于一位菩萨生起瞋心,会摧毁过去百千劫所造的善根,很多人听到
这样的法,都会觉得真的是这样吗?他在内心中没有办法对于这样的法类生起定解。但是
如果能够不断的去思惟,在内心中如果能够对这些法生起多一分的定解,这时在思惟其他
能够看得到的法类,就会很容易生起定解。
(...待续...)
作者: ykkdc (ykk)   2020-06-07 21:19: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