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当愿众生,相好光明无等伦。 (2)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0-04-29 23:36:28
接续前文 #1UgPvmlj (Buddhism)
摘自:《中观宝鬘论》第23讲/宣讲:却佩格西/翻译:扎西老师 2019/06/18
能够获得决定胜,主要有三法,第一是菩提心、第二是大悲心、第三个是空性慧。在
三法当中,菩提心与大悲心是属于福德资粮,空性慧是属于智慧资粮。
透由修持菩提心以及大悲心的福德资粮,所能够得到的果,就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
好;透由修持空性慧所得到的果,就是果位法身。
所以,法身是智慧资粮,是空性慧修持之后所得到的果;色身则是透由修持菩提心与
大悲心,福德资粮所得之果。
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形好来说,差别在于一个是指在色身上主体的功德;另外是指支分
的功德。三十二相是主体;八十随形好是三十二相主体当中的支分,或主体旁边的眷属。
果位可以分为色身和法身这两大身,各别的因就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由修持什么
样的因而成办的道理,在后面就会一一的作介绍。
再下来是第四个。之前我们讲到有关于三十二相。前面一直讲到“由布施爱语,及利
行同事,得吉祥手指,以缦连结纹”这是第三个相。第四个相就是下面所说。
“由施极丰盛 妙善之饮食”(第七八偈)
这是第四个相的因,修持这个因,会感得什么果呢?就是这里所说:“由施极丰盛”
(丰盛的布施)“妙善之饮食”给乞丐,或者是穷困者。修持这样的因所能够感得的果,
就是下面所说的。
“手足极细软 手足与肩膀 后脑诸部位 身高七处满”(第七九偈)
手和脚都极为细软,意思就是说:手和脚不管是肤质,或手和脚的柔软度来讲,就好
像年轻人一样细软、细嫩,这是因为透由修习布施饮食所感得的果。
接着下面说到:“手足与肩膀,后脑诸部位,身高七处满”这属于第五个相。第五个
相的因,一样,就如同前面,是透由修持丰盛(多)、妙善(品质是比较好)的饮食所感
得的第五个相。
这里提到有“七处”,七处来说,就是手足与肩膀。这里的手足,和前面所讲的手足
不一样。这里的手和足是指:手足的背面,即手背(二个)、足背(二个)一共四个,再
加上肩膀(二个),加起来有六个。“后脑诸部位”这当中的“后脑”格西解释为“后颈
”。另外的版本也是译为“后颈”,所以,我们应该以后颈来作解释。所以,总共有七处
。所以,再下来的相好是这七处的相好。
这里说到后面的“身高七处满”后面的释论是把身高算成一个,但在藏文来说,这里
不能解释为身高,而是解释为身美(身体很漂亮),就是因为这七处是非常的圆满,它的
形状比较长(高),并且比较饱满,所以,他的身体就很美。应该这样去理解,而不是身
高又是一个,总共要算出七个。不是这个意思。
下一个相是第六个——
“不害且放生 身美端直高 长寿”
前面提到的因是“不害且放生”,所得到的相就是“身美端高直”。“不害且放生”
这当中的“不害”是指不损害有情。“放生”是积极的护生。不损害有情,同时积极的守
护有情的生命,此处译为“放生”。
不损害有情的生命,并且守护有情的生命,这是因。修持这个因,所得到的果,“身
美端直高”是指他完整的身形是漂亮的,跟上面所讲的不一样。上面是讲七处。“端直高
”是说:身高正直,而且非常修长。“身美端直高”应该是在这里讲,而不是在上面所说
的。这是透由不害有情,而且能够护生,他能够得到相好,这是属于第六个相好。
导师世尊具有身美功德这一点来讲,是所有人都共许的。凡是有有情见到佛薄伽梵,
都共许导师世尊是非常庄严的,并且是见为悦意的。所以,所有的见者无不见为悦意。包
含提婆达多虽然对佛充满了害意,对佛有嫉妒、我慢的心,但他见到佛,一样是会看到佛
是庄严的。所以,佛庄严这一点是所有的有情都共同能够看见的。
一般来说,有些人可能会有各别不同的差别,譬如有些人看这个有情会觉得他庄严,
另外一类人看可能不觉得庄严,而佛薄伽梵祂是所有的有情普同所见都为悦意的。
刚刚说“身美端直高”第六个相,要算到下面所说的“长寿”,所以,是“身美端直
高长寿”一起来说,是第六个相。因为我们现在作相的分类来说,本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但是, 我们依据《现观庄严论》比较共许的释论的解释来作的分类, 不然会有一些没有
办法摄入三十二相的数量当中,所以,除了“身美端直高”以外,还有的就是祂的“寿命
”是非常长的。
“指纤长 足跟得宽广”(第八十偈)
第七个相是“指纤长”是说:导师世尊的手指织长、优美。第八个是“足跟得宽广”
脚后宽广是指脚后跟是极为宽广,很高并且是宽广,并不是属于非常狭窄的。这个也有很
多不同的解释。如果要参照《现观庄严论》的解释,《现观庄严论》在“足跟得宽广”这
个部分,因为《现观庄严论》在印度有二十一部释论在解释《现观》,所以,就有很多有
关不同的说法来解释“足跟得宽广”。共同、一般的解释就是:脚后跟是漂亮的、宽广的
,是依字面作解释而已,这是共同所承许的。
光是“不害而护生”,所得到的果就会有三个相:(1)身美端直高长寿;(2)指纤
长;(3)足跟得宽广。如果以前面算下来的顺序来说,到了足跟得宽广是第八个相。
再下来,第九个相——
“增长正取法 祥瑞得善色 足踝不显露”(第八一偈)
这里原译“弘扬”应该改为“增长”。“正取法”或译为“受持法”,一般是指受持
佛薄伽梵导师世尊所教诲的法,就是受取或受持佛法。除此以外,我们透由发起誓愿,去
受戒,所以,另外就是受持戒法。受持戒法,包含出家人别解脱戒、在家众受持优婆塞、
优婆夷戒。受持一切的戒法,都是这里所说“正取法”的意思。
为什么这里改成“增长”?因为增长来说,分为两个解释,(1)在自相续当中,能
够辗转增长所受取的法,包含佛法的修持和律仪的守护和出家,在自相续当中增长。(2
)另外一个是在自相续增长以后,辗转令他有情相续当中也能够增长,这才能够解释为弘
扬。藏文原译是增长。增长就会有两个意思:(1)对于自相续的增长;(2)令他相续增
长。
由修持这样的因,它能得的果,就是“祥瑞得善色”(指佛的肤色是吉祥善妙的肤色
)。祥瑞,就是吉祥;善就是善妙,即吉祥善妙的肤色。另外“足踝不显露”是指一般人
脚的关节是会突显出来的,佛薄伽梵脚的关节圆满、饱满,不会看到足裸跑出来,“祥瑞
得善色,足踝不显露”这算是一个相 ——是属于第九个相。
第十个相是——
“身毛上靡相”(第八一偈)
意思是:佛薄伽梵的毛孔的细毛是往上的。一般来说,我们的毛孔的细毛它是顺的,
比较符顺无法往上。佛薄伽梵的身毛则是往上的,所以,叫作“身毛上靡相”。这里有很
多解释,有些人会说:所谓的“身毛上靡”是指佛薄伽梵的身毛向上,而且是右旋绕,有
这样的说法。但就一般的说法,就是佛薄伽梵的毛孔的细毛是向上的,这就叫作“身毛上
靡相”,就如同字面所作的解释,这是这个相本身的名字。
“祥瑞得善色,足踝不显露”这也是一个相,这个相来说,主要是以后者的那个相为
名字,叫作“足踝不显露”相,这个就有包含“祥瑞得善色”的内涵,这算是一个相。所
以,都是透由修持同一个因——就是增长已经受取的正法、透由修持这样的法,而能够得
到这两个相。
第十一个——
“学科工艺等 恭谨受与授 感得鹿王胫 聪颖大智慧”(第八二偈)
这里的“学科”,如果就藏文应译为“明处”。一般我们说修学五明。明处像是医方
明、工巧明,即“工艺等”,就是指工巧,其实包含所有的五明处。对于五明处来讲,是
当时最主要的知识,这五明的知识,恭敬的接受,譬如跟随自己的老师、跟随自己的善知
识,恭敬的接受明处、知识,这就已经算是在种因了。
后面的“授”是指因为自己恭敬的接受、受持、学习这个知识、明处之后,自己学有
所成,也恭敬的授与他人。所以,恭敬要结合到“受”(学习者),也要结合到 “授”
(敎授者),两者都要以恭敬的态度。以恭敬的态度跟随自己的善知识学习;学有所成以
后,也以恭敬的态度,授予学生。
如果能够修持这样的因,会得到什么样的果呢?这就是第十一个相“感得鹿王胫”,
在众多的鹿当中,鹿王的身形是最为庄严的。“鹿王胫”指的是鹿王的脚,以我们来讲就
是指小腿的部分,小腿的部分会长得特别的好看、纤细,又带有饱满,就说如同鹿王胫一
般,小腿会有这样的行相。在讲第十一个相,就是“如鹿王胫相”。
“聪颖大智慧”来讲,只能算是支分而已,不是一个相。透由修持明处,恭敬的学习
,或是恭敬的授予别人,当然他所能得到的果,就是他会非常的聪明、明利,并且具有智
慧,但不是一个相,因为相是指色身方面的。所以,感得鹿王胫”是主要的第十一个相。
第十二个相——修第十二个相的因是什么?它跟第四个相会有点类似,但是,是不一
样的。
“若索己财物 立施之誓戒”
假设有他人来向自己索取财物,包含自己所拥有的物品,要守护自己曾经立下的誓言
,就是要修布施。所以,当他人索取财物的时候,要能够守护自己曾经立下要布施的誓言
,然后来行布施。
跟前面的第四个有点相似,前面是说:要布施广大的妙善饮食,但这里是特别针对于
守护自己曾立下的布施誓言来说,如果能够修持这个因的话,他所能够得到的果是什么?
所以,第十二个相在后面说到——
“感得手广巧 世间之导师”(第八三偈)
“感得手广巧”他感得的手是很长的。手很广,是指手臂是长的;手臂长之外,又极
“巧”(安乐),并且成为“世间之导师”。虽然他后面提到安乐,或世间导师,一般来
说,这个相主要还是“广长手相”作为他的名称。第十二个相,名称叫作“广长手相”或
“手广长相”,这是最主要的相,后面说能够得到安乐,或成为世间之导师,这都是属于
支分。所以,“巧”在藏文是指安乐。
导师世尊的手广长相,是指导师世尊,祂站着,手的长度可以碰到膝盖,这是指祂的
广长相,不像我们如果要碰膝盖,可能要驼背,这样才能碰到。这里说广长相是在正直的
情况下,手的长度是这么长的。
在听这个内涵的时候,最主要都是要就福德的因是什么?我们去了解福德的因是什么
,对我们是比较重要的。假设我们要得到这个果——手可以碰到膝盖,如果直接从果相去
思惟,会觉得对我们的感受性不大,但如果就因位思惟,因为这都是修福德资粮所得的果
,所以,成办福德资粮的因是什么?是我们学习最主要要了解的。
再下来是第十三个相——前面二句是得十三相的因。
“亲友互分裂 善加作调解 男根得密藏 具德之圣人”(第八四偈)
“亲友互分裂”就是说假设有一群人,当然这里是指亲友,因为某些原因,他们起了
口角,閙纷争、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能够作调解。作调解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
够和合,而不是令他们分裂。所以,在分裂的状态,都要以和合的角度劝解。修持这样的
因能够得到什么果呢?“男根得密藏,具德之圣人”这个相就是所谓的第十三个相,马阴
藏相。
第十四个相——
“良宅敷具等 适好善施故 感得如纯金 无垢光滑色”(第八五偈)
这是所要修的因,这个因的意思就是说:他要布施的是良宅敷具,适意(惬意)的好
的房子,还有好的座具。布施好的房子、好的坐卧的资具,可以感得什么样的果呢?“感
得如纯金”(形容词),形容后面提到的“无垢光滑色”,也就是导师世尊的肤色、身色
,让人看的时候会觉得就如同纯金的“无垢光滑色”。
如同纯金的意思就是说:金子如果非常纯的话,是没有瑕疵,这样的金子是非常平滑
、平顺的。导师世尊的肤色是“无垢光滑色”,但意思并不是指我们去触摸感觉很光滑,
而是指看的感觉好像是没有任何的瑕疵垢染,极为光滑。以这样的方式来形容导师世尊的
肤色。
第十五个相——
“授予无上权 如理随行师 得一毛一孔 以白毫严面”(第八六偈)
这是所要修的因。“授予无上权”最无上的权利,譬如政权、或国王的王权,他自己
具有无上的政权,或至高的王权,将政权、王权布施出来,也就是他自己把国王的位置让
出来的意思。并且能够“如理随行师”,就是如理依止善知识。授予至高的权力,由修持
这个因,他所能够得到果的相,即第十五个相,就是——“得一毛一孔”,这第十五个相。
也就是能够得一毛一孔,是指佛薄伽梵的毛孔,是一个毛孔就会有一个细毛。一般来
说,凡夫由于没有特别修持这个因,他的毛孔可能会有很多的细毛,或者是有些毛孔甚至
没有毛,会有这种状态。佛薄伽梵是一个毛孔就一个细毛,是非常整齐而且规律的,这是
透由修持刚刚所说的因所得到的第十五个相。
第十六个相——“以白毫严面”
“面”就是指导师世尊的脸,在脸上有白毫庄严,白毫庄严是指眉间白毫。所以,在
《现观庄严论》特别说到:眉间白毫相。眉间白毫相指的是第十六个“以白毫严面”,眉
间的白毫相庄严世尊的脸,所以,叫作“以白毫严面”。他所修的因是跟上面一样,是“
授予无上权,如理随行师”,透由修持这个因所得到的第十六个相。
“言说悦耳语 随顺善言词 汝得肩头满 上身如狮子”(第八七偈)
这是所要修的因。“言说悦耳语”这句话在另外一个版本是“言说雅爱语”,这么说
比较符合藏文的意思,因为所谓的悦耳语是什么呢?它必须是符合“雅”和“爱”这两个
字。“雅”的意思是说:文词本身是优雅的;“爱”是指令人听到优雅的言语的时候,心
中会产生爱乐、欢喜。所以,文词本身优雅,让别人听到的时候,心中会产生欢喜,所以
,应该是“雅爱语”比较符合藏文原意。
如果能够对他人说雅爱语,这是所要修的因,除了要修持这个因以外,还包含“随顺
善言词”就是假设是别人说了雅爱语、说了善良悦耳的言词的时候,自己也可以随顺他人
,跟着他人说这种语言,这是所谓的“随顺善言词”(自己如是说,也随顺他人所说)。
透由修持这个因可以感得后面提到的:“汝得肩头满,上身如狮子”。这里具有两个
相,即“得到肩头满,上身如狮子”。“肩头满”指的是佛薄伽梵的背膀的肩头,是饱满
的,不会有凹凸不平。“上身如狮子”是指佛薄伽梵上身,就好像狮子一样,具有威势,
非常的宽广。这里提到了这两个相,都是透由修“言说悦耳语”和“随顺善言词”所得。
再下来是第十九个相——
“服侍诸病患 疗愈肩膊满”(第八八偈后半)
“服侍诸病患”就是对于生病的病患,种种的服侍,搀扶也好,或者是以饮食、医药
授予,以这样的方式来作服侍。“疗愈肩膊满”主要是指病人因为你这样的服侍,获得了
疗愈。所以,“服侍诸病患疗愈”透由修持这个因,他所能够得到的果相,就是“肩膊满
”。“肩膊满”的意思是指后面的肩膀一般骨头会突出,这里的“肩膊满”所说跟前面不
能重复,所以,“肩膊满”主要是指肌肉非常的均匀、非常的饱满,不会有任何的骨节突
出,是特指这样的意思。这是第十九个相。
“自体住常态 感得最上味”(第八八偈后半)
这里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说法,有些人会认为“自体住常态”是一个因,透由修这
个因,“感得最上味”。但是这个说法来讲,变得不是很正确。因为应该说“服侍诸病患
疗愈”修持这个因,感得后面会有三个相,就是(1)“肩膊满”;(2)“自体住常态”
;(3)“感得最上味”,应该会有这三个相。
因为我们在分相的时候,就如同前面我们说到:“良宅敷具等,适好善施故,感得如
纯金,无垢光滑色”,也有人说“感得如纯金”是一个;另外一个是“无垢光滑色”,但
实际上只是一个,因为“如纯金”是形容“无垢光滑色”,所以,这是一个——即第十四
个;后面来说,这里在算相好的时候,就是透由服侍病患令他能够得到疗愈,所得相,这
里来说:“肩膊满”、“自体住常态”、“感得最上味”这里应该都分成三个。在算这些
相时,有些解释在阅读的时候,应该要以比较广泛的解释,作为正确的内容。
刚刚说到有三个相(1)“肩膊满”;(2)“自体住常态”;(3)“感得最上味”
。这三个相都是透由修持同一个因,就是“服侍诸病患疗愈”所得到的三个相。
其实“服侍诸病患疗愈”的内容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因,不会只有一个因。因为你要
服侍病患,除了身、口方面服侍,这时候还要授予病患医药,或饮食,其实这时候,你所
做的行为是很多的。所以,这里面包含很多不同种行为的因,然后放在一起,变成是一个
“服侍诸病患”的这个因。
修持这个因,得到“肩膊满”、“自体住常态”、“感得最上味”。“感得最上味”
的意思就是说:他能够品尝到最殊胜的味道。为什么这是一个相?这就是当我们在争论佛
所具备的三十二相有没有觉知?通常就会有人引这个部分“感得最上味”它是佛三十二相
当中的其中一个相。如果从刚才算过来,这应该是第二十一个相。既然是佛三十二相当中
的其中一个相,“感得最上味”是指舌知(眼、耳、鼻、舌、身中的舌知)来说,它才能
够领纳最殊胜的味道。有人解释为这不是舌知,而是舌根的相,他也是放在色法之上的相
,而没有放到觉知,如果解释为舌知的功德,三十二相当中就会属于觉知的功德。如果解
释为舌根,那么,三十二相的相,第二十一个“感得最上味”,它还是属于色法的功德、
色法的相。
“感得最上味”为什么特别算是一个相?因为在《现观庄严论》有说到,《现观庄严
论》的原文是说“非胜现胜味”,就是说:虽然是一般的食物,并不殊胜,但是,佛品尝
的时候,就会领纳、品尝到最殊胜的味道。所以,这算是佛其中的一个相。
当我们讲到相的功德时,就会举过去佛陀时代的故事,就是庆喜(阿难)尊者,他在
二十年之间作为佛陀的侍者,随侍在佛陀的身边,对于佛陀的生活大小所有的事情,他都
会细心的打点。
有一次因为一个逆缘,导致有一个施主供养佛陀的饮食时,就直接供非常粗糙的马粮
(马麦、马所吃的食物)。当吃马的麦粮时,阿难尊者他非常的担忧,他想:马所吃的麦
粮这么难吃,佛陀到底能不能适应?佛陀吃的状况怎么样呢?所以,他就去慰问佛陀。佛
陀跟他说:你不用担心,如果你担心的话,你吃一口。阿难吃了之后,他说:这是他这一
生吃到的食物中最美味的、天厨妙供。为什么佛陀吃过食物以后,会变成天厨妙供,极为
美味?即使一般人是难以入口的食物,但佛吃的时候,却是天厨妙供?这一点就是因为佛
的舌根或舌知,具有相的功德。虽然不是殊胜,但佛饮用、食用了以后,就会变成殊胜的
味道,由于具有这个相,所以,任何的食物一入到佛的舌根,品尝到的时候,就会转为殊
胜美味的味道。第二十一个相“感得最上味”,也就是领纳殊胜味的相,或“非胜现胜味
”相,会有这些不同的名称。
我们刚刚“自体住常态”还没有解释。“自体住常态”应该另外一个版本翻译的比较
好,就是“自体安稳住”,意思就是佛薄伽梵安住,不需要观待于他,他能够依自力坚稳
的安住。这叫作“自体安稳住”。
接下来是第二十二、二十三相,修持的因就是:
“带头行法事 汝顶髻善住”(第八九偈前段)
“带头行法事”作为在行持与法相顺之事,能够作为最主要的人。因为这是对国王讲
的,所以,他接着说到:“虽然国王你平常有很多的政务要繁忙,但是,你还是要在于法
相顺的事情方面带头行持,也就是把这个作为主要的去成办。你要在大众当中,作为主要
发起成办与法相顺的人”,即“带头行法事”。
所感得相,就是第二十二个相“汝顶髻善住”,这就是所谓的顶髻相。也就是佛薄伽
梵在果位的时候,祂所得的相就是顶髻庄严的相,就是透由修持“带头行法事”的因所得
的。佛所有的相当中,有一些是比较难成办的,譬如佛的白毫相,还有比起白毫相又更难
成办的就是顶髻相。所以,白毫相、顶髻相的成办都算三十二相当中属于比较难成办的。
当我们讲到佛顶髻的功德时,就会说到:白伞盖佛母。白伞盖佛母就是由佛的顶髻所
化现的,由佛的顶髻所说的《白伞盖佛母经》的内容。
佛的顶髻功德是不可思议的,还能够产生《白伞盖佛母经》。所以,我们说他是顶髻
所生语(所生的佛语)。唯有佛的顶髻才具有这么殊胜的功德,虽然佛具备了众多的相好
庄严,但是,最主要还是跟“语”有关的功德。
因为佛能够真实利益到我们的,其实到现在最主要还是依靠语事业。也就是佛虽然具
备了很多相好庄严,但离我们非常的遥远,唯有佛所具备的语功德,但现在我们还是不断
地借由佛语,不断地在受用,依此增长我们佛法的学习。
佛薄伽梵在印度降生了以后,他自己圆满了福德、智慧两种资粮,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但如果他从此就没有说法的话,我们现在世界还处在一片黑暗当中,对于法是无知的。
再下来,第二十三相,一样是透由修“带头行法事”所得到的果相。
“如尼拘卢树 六合成停匀”(第八九偈后段)
首先讲到“如尼拘卢树”,这只是形容,有一种树的树名叫作“尼拘卢树”。所以,
他说到:佛所具备的“六合成停匀”就如同“尼拘卢树”一段,不知道为何译为“六合成
停匀”。在另外的版本是“纵广量相等”,实际上,应该是指高度、宽度的量是相等的、
是均匀的。
上、下是高度,左、右来说是宽度,当我们直接执取文字的时候,是说:上、下的高
度跟左、右的宽度相等,不过,不要理解成好像一个胖子,完全是一个圆的。文字上就这
样写,上、下、左、右的量度是相等的。
因为《现观庄严论》也有讲到,所以,《现观庄严论》的释论解释,指的是:因为佛
薄伽梵的手很长,所以,是指手张开的情况下,左右的宽度,跟他的身高是完全相等的,
这个就叫作“纵广量相等”。意思就是说:佛手臂张开了以后,左右总合在一起的量度,
和身高上下总合在一起的量度,是均匀、相等的。
另外一个释论的解释,就是说:所谓的佛的“纵广量相等”,是指以肚脐为中心点,
佛的肚脐以上的量度,跟肚脐以下的量度,上身和下身的量度是完全相等的。但这个解释
只是比较偏支的释论的解释,不是属于广泛的解释。广泛来说,由于佛的手非常长,所以
,佛的手臂张开以后,跟他的身高相等。作这样的解释是比较一般普遍性的解释。
上面是第二十三个相,接下来是第二十四个相——
“语真且柔和 长时而言说 人主舌广长 并具梵音声”(第九十偈)
这是“因”。所修的这个因来说,就是“语真”:他所说的话都是谛实的,不会说欺
瞒的;“且柔和”:所说的话不仅谛实,而且不刺耳,祂是以非常温柔方式来说真实的语
言;“长时而言说”:以极长的时间,祂都会说真实而且温柔的语言。
所得到的果相(第二十四个相),就是“人主舌广长”,就是所谓的广长舌相。也就
是所得的相是佛陀的舌头是非常广、非常长的,所以,是广长舌相。佛所得到的广长舌相
的量度,就是佛的舌头可以将祂的脸面完全盖住。所以,广长舌的量度是指可以将他的脸
完全盖住。
到目前,我们讲到有关于佛的相好的时候,有说到佛的手很长,或是手指很长。手的
长度到什么样的量呢?就是可以摸到膝盖,这有明确的说到。至于佛的手指有多长,就没
有明确的记载长什么样的程度。以佛的舌相来说,佛的舌头不仅长,而且广,量度到可以
将佛的颜面完全盖住,这个说法是根据《般若经》。
在《般若经》众多品数当中的第五品,佛有对于善现说到:由于自己能够在过去长久
以后,能够修持说谛实并且柔软之语,所以,由修持这一种福德之力,所感得的功德就是
祂的舌头可以将祂的脸整个盖起来,意思就是舌头得到广长舌相的功德,这是依据《般若
经》的说法。
“并具梵音声”这是属于第二十五个相。所修持的因和前面所修一样是“语真且柔和
,长时而言说”。透由修持这样的因,可以得到后面两个相,除了广长舌相以外,还有佛
所说出来的声音是梵音声,所以,说到“并具梵音声”,这是第二十五个相。
下一个的因和上面所要修的因有点类似,就是——
“恒常不间断 言说谛语故 腮颊如狮子 具德无能胜”(第九一偈)
“恒常不间断,言说谛语故”和前面说到“语真且柔和,长时而言说”,其实这两个
因有点类似,意思一样是指:要恒常、不间断的说谛实语,不能说虚妄话。
透由修持这个因所得到的相,就是第二十六个相,即“腮颊如狮子,具德无能胜”,
感得的相,是佛两边的脸颊如同狮子的脸颊,意思就是非常的圆满而宽。“具德无能胜”
应该是跟“腮颊如狮子”算在一起,是同一个相。
“具德无能胜”指的是祂具有功德、具有威德。他人(包含所有的人及非人)都没有
办法战胜,因为他具有威德,让人看了就能够生起恭敬。“具德无能胜”指的是他人没有
办法战胜。没有办法战胜的意思,指的就是:没有敌人。没有敌人的原因,则是因为佛薄
伽梵祂已经能够降伏内在的怨敌,所以,外在的怨敌自然能够战胜。因此,之所以能够“
具德无能胜”,最主要还是因为佛薄伽梵降伏了内在的怨敌的缘故。
“极敬与承侍 如理则随行 感得齿极白 平整具色泽”(第九二偈)
修持“极敬与承侍,如理则随行”这个因,就是他对于他有情极为恭敬,并作一些承
事。当我们对于有情极为恭敬、承事,这时候我们还要观察对方的行为有没有如理,假设
有如理的话,那么,他所说的,我们才有办法去听受,所以,说到“如理则随行”;假设
不如理的话,就不要听受。
如果能够修持这个因,“感得齿极白,平整具色泽”,这个和牙齿有关的来说他本身
就具有四个相。所以,“感得齿极白”这是第一个相,也就是从上面数下来第二十七个相
;“平整具色泽”是第二十八个相,以牙齿来说是第二个相,所以,佛薄伽梵的牙齿是极
为洁白的,后面“平整具色泽”也算是一个,意思就是祂具有光鲜亮丽的色泽,形状是非
常整齐的,不会凹凸不平,所以,“平整具色泽”算在一起是第二十八个。
“真实无离间 长久熟习故 具德四十齿 紧密行列齐”(第九三偈)
如果修持这个因,即说真实语,并且不说离间语;长时期的串习,造作说真实语,远
离离开语,如此一来,可以感得相,也就是第二十九个相是“具德四十齿”。指的是佛薄
伽梵的牙齿总共有四十颗——上排二十,下排二十,完整的总共有四十颗牙齿。我们一般
人应该只有三十二颗,佛薄伽梵则有四十颗牙齿。
“紧密行列齐”这是第三十个相,属于牙齿的第四个相,总共算起来是第三十个相。
这个相主要的意思是说:没有牙缝,牙齿和牙齿之间的缝隙是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牙缝。
一般来说,我们的牙缝很大,我们在吃东西的时候,东西还会卡在牙齿的齿缝当中。佛薄
伽梵没有这个问题,因为祂的牙缝非常紧密,不会有任何的食物遗留在齿缝当中。
有关于牙齿的部分就提到了四个相:(1)极白;(2)平整具色泽;(3)具四十齿
;(4)紧密行列齐。所以,提到牙齿总共有这四个相,总合在一起就是三十个相。最后
下面还提到二个相,就是属于跟眼睛有关系的两个相,这样一来就会有三十二相。
再下来剩下二个相,这两个相,我们就等到下次再讲。因为如果要详细说,可能还要
再花个几分钟的时间,时间已经超过了。所以,下次会讲两个相,接着后面会讲八十随形
好。但是,八十随形好只是略说,也就是他为什么不详说八十随形好的相关内涵?这以上
是一个科判。
再下个道次是要比对:转轮圣王也具备三十二相,佛也具备三十二相,转轮圣王和佛
所具备的相,主要的差别是什么?就会比对这两者的差别,这就是第二品的内容。
接着会讲到第三品,第三品主要讲到:当我们在累积资粮时有没有一定的标准、界限
?累积到什么样的程度?累积什么样的资粮?这是第三品相关的内涵。
——《中观宝鬘论》第23讲课程结束——
(...待续...)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20-04-30 00:08: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