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 #1TIOjaOj《地道建立》(127)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将“第三地”称为“发光”的理由,是因为从第三地开始连自己的身体及性命也不顾
地“努力于寻求圣教之法”,并且“以法的光明让其他所化机感到满足”,因而如此称呼。
“努力于寻求圣教之法”指对于以《般若经》为主的圣教努力的去闻思修,并且“以
法的光明…”,其中的“光明”跟第三地称为“发光地”的“光”有关系,即以光明来比
喻法,因为能够放出法的光明满足所化机,所以称为发光地。
将“第四地”称为“燄慧”的理由,是因为在第四地当中,就像火一般,透过具有随
顺菩提分之法的方式,放射烧毁自己份内之二障的智慧光芒,因而如此称呼。
“透过具有随顺菩提分之法”其中的“菩提分”,是指三十七菩提分法或三十七道品
,此内容是共大小乘,无论是小乘的声闻行者、小乘的独觉行者或大乘的菩萨行者,都要
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这个共道。
只是他们在修此共道的心态不同,小乘行者是以自求解脱轮回的心态来修三十七菩提
分法,而大乘的行者或菩萨行者是以为利众生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作为助伴而修三十七
菩提分法。
因为第四地他能够断除部分的二障,所以这里提到“放射烧毁自己份内之二障的智慧
光芒”,也就是透过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能够断除他自己分内应该要断的二障,此智慧光
芒就如火焰一般,因此用火焰来比喻他的智慧,所以把第四地称为焰慧地。
将“第五地”称为“难胜”的理由,是因为令有情成熟与令他们成熟的资粮,就是“
令人难以忍受之所化机的邪行”,关于这点,第四地及其以下的具慧菩萨是难以修习的,
而第五地的菩萨则能够修习,基于这个理由而如此称呼。
身为菩萨共通的地方就是要让他所要教化的有情心续能够成熟,所谓心续成熟就如对
于一向习于造作不善业者,能够让他成熟而不去造十不善,或一向只求自己解脱专门走小
乘道的,能够让他成熟,而不会只求自我解脱等。
能够让这些有情从十不善转为十善,或从自求解脱转为能够利益一切有情,通常菩萨
所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但很多有情不论菩萨以怎么样的悲心、方便去利益他们,他们回
报菩萨就是非常颠倒,完全无视于菩萨所做的利益,完全以颠倒邪行来对待菩萨。
这种情况对于第四地以下的菩萨,他们是没办法忍受的,很难面对众生回报这样的邪
行。但是第五地的菩萨对于众生以邪行来回报就能够安忍,而且不仅安忍还能透过慈心、
悲心以身语意去利益他们,难行而行,所以第五地的菩萨称为难胜地。
“难胜”主要就是“难行能行”之意。“关于这点,第四地及其以下的具慧菩萨是难
以修习的”就是说明利益有情,但是有情却以邪行来回报的话,第四地以下的菩萨是难以
修习的,而第五地菩萨则能修习,基于此理,而成为“难胜”。
.问答
问:(35页倒数11行),已经远离“违犯戒律”与“精进作意于小乘”的垢染,“作
意于小乘的垢染”是指我爱执吗?二地是否已将自爱执断除了?
答:“精进作意于小乘”的垢染,不能跟自爱执划上等号,只能算是自爱执的一种,
自爱执的范围比较广。
譬如一般凡夫有自爱执,作意小乘的行者也有自爱执,但是他们的自爱执是(属于)
自爱执当中比较好的,所以不能说“精进作意于小乘”等于“自爱执”,只能说是自爱执
的一种。
“精进作意于小乘”是自己希求解脱,而不是为了一切有情,从大乘的角度来讲还是
属于所断,但是从行者本身来讲属于中士道,相对于下士道来讲还算是不错的,所以虽然
是属于自爱执,但却是自爱执当中比较好的。
第二个问题提到,第二地是不是已经断除自爱执?
自爱执凡夫也有,但是凡夫的自爱执是最差的,因为他是只缘自己现世安乐的自爱执
。而“精进作意于小乘”的自爱执,是自爱执当中最好的,而且这种自爱执对于自己解脱
轮回还是有帮助的,并不是完全没有帮助。
如果是大乘行者,一旦他生起大悲心的时候,所有的自爱执不论是好的、不好的,其
实都已经断除了,但是他的习气还没有断除。此即如在一个容器里倒入汽油,汽油倒掉之
后,还会有汽油的味道存在,自爱执的习气就如存在于容器里的气味一样。
接着就要看菩萨是属于利根、中根或钝根,他们断自爱执习气的情况不同。
利根的菩萨行者在大乘加行道,就会把自爱执的习气全部断除;中根行者要到大乘见
道,才有办法断除;最钝根的则必须要到大乘的第八地,才有办法把自爱执的习气完全断
除。
“精进作意于小乘”的垢染,如果以利根行者来讲,他(第二地菩萨)早就已经断完
了,若是中根行者在这之前的见道也已经断完了。
这里特别会提到远离“精进作意于小乘”的垢染,主要是因为第二地的菩萨在六度当
中持戒度增上,持戒是断除伤害别人,这种想法对于利他是很有帮助。这一地会特别提到
“精进作意于小乘”的垢染,主要就是因为断除伤害他人的持戒有助于提升利他的想法,
所以这里并不是针对自爱执的断除来谈。
一般说不住常断二边或不住有寂二边,“常断二边”与“有寂二边”这二种情况不一
样[1],现在主要针对有寂二边来讲,“有”边是指“三有”边,亦即“轮回”边;“寂
”指小乘的无余涅槃。
住于三有边或轮回边,主要是指还在轮回当中流转的有情,这些有情会住于三有边或
轮回边的根源是在于还有二我执(补特伽罗我执以及法我执二种我执)。如果是住于寂灭
边,他的根源是来自于小乘的作意。
哪一类的有情会住于寂灭边呢?已经解脱轮回的声闻阿罗汉与独觉阿罗汉,亦即寂灭
边是声闻、独觉阿罗汉,他们所证得的是解脱或涅槃。当这些已经证得解脱的声闻阿罗汉
与独觉阿罗汉在还活着的时候是属于有余涅槃,一旦他的生命终了,就会转入无余涅槃,
而且会投生到不是轮回所摄的三界(不受轮回后有),而是会投生到净土,投生到净土的时
候一定是化生的方式,此时的出生跟父母没有关系,他们出生的方式是从莲花当中化生,
这时候已经不会再取过去的业、烦恼所生的有漏蕴(不受轮回后有所摄的有漏蕴),而且他
们在净土从莲花中化生之后,就会处在周遍行苦完全止息的根本定中,此即无余涅槃。
此时他们会领受(经验)到小乘道当中最好(最强)的乐,而且在此入根本定之前,
他们就会希望自己能够长劫的待在此种根本定中不出定。他们在根本定中完全没有行利他
,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行利他的缘故,所以说他们是堕在寂灭边。
“堕在寂灭边”即指声闻阿罗汉、独觉阿罗汉处在周遍行苦完全止息的根本定当中,
领受小乘道当中最好的乐(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因为没有行利他的缘故,所以即使长劫
待在这种定当中,他们也没办法成佛。从大乘的角度来讲,这也是要舍的。
轮回的有情会住于三有边或轮回边的根源是在于二我执(补特伽罗我执以及法我执二
种我执),而声闻、独觉阿罗汉会堕于寂灭边的根源是来自于自己作意于小乘的想法(意
乐),而导致成为声闻、独觉阿罗汉堕于寂灭边。
若要避免堕于三有边与寂灭边,他们各自的对治,以我执来讲就要以无我慧来对治二
我执,可避免堕于三有(轮回)边;若修大悲心可以防止行者堕于寂灭边,因为大悲心可
以摧毁作意于小乘的想法。
无论是无我慧或大悲心都是大乘道行者所要修学,所以如果是走大乘道的行者,就不
需要担心自己会堕于轮回边与寂灭边,因为在大乘道里无我慧及大悲心二者都有修。
在某些佛功德的赞颂当中,会提到佛因为具有空性慧(无我慧),所以不堕三有边,
同时,佛因为有大悲心的关系,所以也不堕寂灭边。
佛已经远离二边(轮回边与寂灭边)或已经从这二边(轮回边与寂灭边)脱离出来,
但是他为了从这二边(轮回边与寂灭边)救度出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有情,所以他在轮回
当中示现以(胎、卵、湿、化)四种生的方式受生而去利益有情,这个内容在《现观庄严
论》第三品阐述一切智(基智)当中有详细的说明。当行者生起大悲心的时候(利他的大
悲心遮除只缘自利作意),自求解脱的想法就可以去除了,但是他的习气还是存在的。
见 35 页倒数第 4 行:将“第六地”称为“现前”的理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