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 #1T8RBgVj《宗义宝鬘略讲》(59)
摘自:《宗义宝鬘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这边讲了四个现量,其中自证现量的争议比较大,有部宗、应成派不承认自证。自证
是陈那菩萨说出来的,陈那菩萨因为建立自证而获得很多赞美。
说有自证的原因是,我们都有回忆,所有的回忆都是因为过去见过、听过、想过,不
可能是我见过、听过、想过,回忆时是你在回忆这些,因此一个回忆必须依赖于看到过等
。如我今天见到一颗大钻石,后天可能回忆起来,那是因为见过,所以回忆跟看到之间有
这么一个关系。
然而,我们回忆时,通常会有“我曾经看到过……”、“我曾经听到过……”,莫名
其妙会出来一个“我”。回忆时,带到“我”,这个“我”是怎么出来的?
承认自证者就会说,眼识(眼识的觉知)盯着钻石的那一刻,与眼识(眼识的觉知)同体
的还有另外一个识(与眼识同体的自证的觉知),那个识(眼识的自证的觉知)看到了眼识。
所以重点是,当时不仅是眼识(眼识的觉知)看到了钻石,而且还有一个识(眼识的自证
的觉知)在盯着那个眼识(眼识的觉知),因此回忆时自然就有了“我”—眼识。
详细讲是这样的:如我的眼识昨天看到了钻石,为什么有“我的眼识昨天看到了钻石
”?因为钻石是眼识看到的,眼识被自证看到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自证,就不应该有
“我昨天看到了钻石”的想法,反而是“钻石”而已。为了解决这点,所以说有自证。
他们说自证(眼识的自证的觉知)是一种与眼识(眼识的觉知)同体,眼识生起时,它(
眼识的自证的觉知)就会盯着眼识,所以它(眼识的自证的觉知)懂眼识(眼识的觉知),除
了眼识之外,不懂其他的。以眼见钻石之例,眼识(眼识的觉知)懂钻石,而眼识的自证(
眼识的自证的觉知)懂眼识,除此之外的就不懂(眼识的自证只通达眼识,其他都不通达)。
我们说自证不合理,因为它不是一个合理的运作方式。自证是怎么产生的?它的增上
缘是什么?一切心识都必须要有所缘缘、等无间缘,增上缘,才能解释出它的运作,它(
与心识同体的自证知)没有这些,因为有结果—“我看到钻石”,所以就硬塞一个自证。
在应成派看来,自证的说法是破坏缘起的。应派成认为,不需要像螳螂捕蝉、黄雀在
后这样,不需要有个自证在后面盯着。如我昨天被刀片刮伤了手指,当下我知道手指受伤
了,就这样而已。今天我的手指肿大,这样我会有什么回忆?“昨天感染到了!”“昨天
感染到了”也是一种回忆,可是这个回忆昨天根本不知道,昨天被刀片刮伤,除此之外,
有没有感染等,想都没有想过,可是后来可以有回忆,所以其实我昨天看了什么可以从另
外的因素去讲。
在自续派以下来说,瓶子被眼识看到,所以明天意识就回忆,这是单方向的。应成派
认为因为缘起,所以境和具境是互相安立的。瓶子被眼识看到,瓶子与眼识之间有了境和
具境的关系。因为这样一个关系,想到瓶子的时候,可以连带想到我的眼识;想到我的眼
识的时候,也可以连带想到瓶子,“我看到瓶子”的想法是这样来的。
也就是下部只会用具境来安立境,不会用境来安立具境。应成派说境和具境互相安立
,是缘起,想到境就可以想到具境,想到具境就可以想到境。这个在《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中有说。
讲到自证的定义时,会说是离分别的单一往内看、能持相。像眼识、耳识等可以了解
到外境,自证(眼识的自证、耳识的自证等)则单单了解内心,所以(自证)好像是自己看到
自己,虽然定义上面没有“自己看到自己”的字眼。
又,自证了解时会牵扯到没有距离,既然是没有距离的了解就是无二现的了解。在中
观宗以上来说,特别是应成派来说,只有空性是持它的现量(现证空性的根本定智)以无错
乱且无二现了解的内容。自续派以下,除了空性之外,还有心识这些。因为自证一方面是
无误地了解境,另一方面也是以没有境与具境的二现的方式了解境,这种情况几乎就与了
解空性没有区别。讲自证,在这些方面也会碰到困难。
有关安立自证、破自证,会牵扯到自相有无,这也就是中观八难之一。透过这些内容
的讨论,也可以了解空性。我们学习各宗所说的空性,对这些内容互相比较、对照,以后
视自己的机缘,会在某一点上了解空性。之后,其他的也会很快了解,就像点蜡烛般,点
燃一支,其它就很快就可以点燃。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