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六妙门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9-07-02 01:43:36
南怀瑾老师讲呼吸法门之六妙门:数息、随息(三)
  通常一般人练数息法,都是有意的呼吸,把呼吸当成肺部的作用而已,这当然会出毛
病,并且我们的呼吸也不单是由两个鼻孔在运行,其实,十万八千毛孔无一不在呼吸,呼
吸是自然的,不是你去作意,而我们一般的自然呼吸,也属作意,是具有五遍行的第八阿
赖耶识在作意。
  神识一入母胎,这呼吸就有了,但不是第六意识的作意。
  而讲话是第六意识在作意。当然配合八识都在作意,但主题是第六意识的思想。
  人的呼吸不是你有心去呼吸,如果作意呼吸,四大我相就来了,所以数息是数自然的
呼吸,并不是要把它停留在丹田、腹上,有的人不懂此理才会闷在胸口。真正懂得数息的
人,一身越来越轻越舒服。
  开始会到胸口,到肺部,甚至到足尖,然后慢慢跟着随息就来了。
你所谓的随息,只是名称而已,那是自己骗自己的话,打起坐来,在那里听听呼吸,数也
懒得数,在身体痛苦的感受上转来转去,不叫随息,你知道吗?
  至于六妙门中的数息,有些人在那里数来数去,其实只是算算数字而已,这就不懂数
息的第一步该如何下手。
  我不是笑话大家在学会计吗?你数一万次又有什么用呢?
  呼吸是生灭法,你听过我讲过没有?它一来一往,你数它干吗?!
那么,为什么古德及祖师们教人用数息法?
  那是因为你内心不静稍稍把你的心收回来在数字上跟呼吸配合一体,然后心觉得静了
下来,便不要再数了,就跟着随。
但是,随息不是随呼吸。现在问你们,一呼一吸叫做什么?
  一呼一吸名一念,也叫做一息。
  呼出去,鼻子出气,毛孔也出气;吸进来叫做“吸”。
  一呼一吸之间的那个叫做念,也叫做息。
  什么叫做息呢?在休止的状态中。
  譬如你们观看一个人的睡眠,尤其婴儿,当真正睡着了的一刹那间是没有呼吸的,那
才是睡着,等到睡了一下,忽然猛吸一口气,又起了一呼一吸的作用了,那是脑子里微细
的妄念又动了。
  有妄念的时候,呼吸就动,真没有妄念的时候,那一阵子叫做“息”。
  听懂了没有!叫你随息,不是叫你随气呀!
  一般人的随息,都跟着呼吸生灭心跑,这怎么修得好,当然这不只是你一个人,你们
全体都是如此。
  随息即随那呼吸生灭之后的那个不呼不吸的静念,跟随着它,就得“心息合一”了。
  后来道家融合了这个法门,名词一变就叫做心息相依,心息两个配合为一,休止在那
里,这个时候把念头硬是强制停住了,呼吸也强制停住了,这个叫做随息。
──《随息法与三际托空》
  已能应于数 则除内贪著, 于数若随顺 是则离不顺
  那么开始修呼吸的时候,先一个方法叫你数息。
  假设能每一次数息,十次或二十次,每一次都记得很清楚,中间没有杂念思想,这个
数的作用达到了,则不要数了。
  所以叫你们注意三十七菩提道品,七觉支有个舍觉支,有个择法觉支。每进一步的时
候就要丢一个。譬如你得到神通的境界,神通都要舍掉,才能再进步,不然你就停留在这
里。
  “于数若随顺,是则离不顺”,如果你还继续数下去,那就糟了。所以修行要知时知
量,要懂方法。
  志在无乱境 能摄诸乱想, 先数从一起 如是乃至十
  现在倒过来讲数息的法门。为什么开始要计数呢?
  能计数的是我,呼吸属于生理。勉强把它们两个配合为一。道家就叫做姹女嫁婴儿,
这个中间有个黄婆作媒。黄婆就是你自己的意志。它两个已经结合了,心境不乱了。那么
这个方法计数开始就叫做数息。先从一数到十。
  修行顺此数 便得功德住,
  由一数到十,由十倒过来数到一。就是这样一个方法,不要再加数字,慢慢的你几次
来回,觉得没有散乱心,你就要舍了。
  已得功德住 则能求升进。灭一切乱觉 佛说增上故(数门竟)
  能够由数到达随,才能求得进步。那么这个时候心息合一了,没有乱想了,“佛说
增上故”,就慢慢的进步了。这个时候还不是得定。
  上面是讲数息的法门,下面这一段讲随息的法门。
  数能灭一切 觉佛但言灭,一切不死者 以增上故也。
  这个数的法门能灭一切。心念和气息配合了,就灭掉一切散乱心。
  佛就是觉悟了的人。“觉佛但言灭”,这个方法是灭你的乱想心。但是他还有很深的
内义。他也可以使你生命增长。所以道家如果和这个方法配合了,求长生不老,能够使你
不死。这是气息的功用,“以增上故也”,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增长。
  内外出入息 去则心影随,决定善观察 顺是趣涅槃
  什么叫做随息呢?
  就如刚才讲的,睡眠时,呼吸也自在,一切自然。
  内是呼吸进来是安那。出去是外,是般那。这个就叫做出息、入息。
  实际上我们的念头,散乱心,几乎和它是一样,呼吸进多了以后思想乱,血液也流的
快。
  如果修出息的话,血压也降低了,慢慢心境也不动了,
  “去则心影随”,所以一出一入之间,哪个时间修入息?哪个时间修出息?就要巧妙
的运用了,要用智慧。
  “决定善观察”,这个道理可以达到涅槃的成就。
  修行出入息 随到所起处,如是知升进 能离外念著(随门竟)
  你要知道修行出息与入息,这里是讲随哦,你听其自然。
庄子就讲过,“常人之息以喉”,普通人呼吸靠肺部,“真人之息以踵”,得了道的人,
他呼吸到达了脚底心。
  是真的,我们在坐有人做到了,脚底心有感觉了,不过还没有到最高。
  “真人之息以肿”,到脚后跟,到脚底。所以他说“修行出入息,随到所起处”,每
一口气进来,你知道它到达哪里。
  假定你今天消化不良,或肝脏有问题,气到这里会堵住。所以有一本佛经是讲出入息
治病的经,自己可以治病,就是现在所讲的气功治病。
  “修行出入息,随到所起处”,你要体会这股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还有里面起来
,譬如你坐的很好的时候打嗝,气到了你能感觉的到。
  有些嗝是胸口、食道管堵塞,如婴儿喂奶时打嗝,这个时候你轻轻在他背部拍几下就
好了,不然气会堵住。
  有些嗝是从胃上来的。如果嗝从丹田上来,那功夫就很不错了。
  真的做功夫会打嗝,这是什么道理?
  比如说你在水塘里丢下去一块石头,它沉到底以后会冒泡上来。
  就是说你的气已经到下面去了,它反应出来就是打嗝,把身体的炭气排掉。所以我们
中国道家把呼吸叫做吐故纳新,吐掉炭气,旧的气,进来新鲜的氧气。
“随到所起处”,真到气通了,那个嗝反应上来,是从海底起来。
  等到如庄子所讲的,从脚底上来,那就不会打嗝了。功夫到了你自己会知道。
  “如是知升进”,知道自己一步一步的进步,就能舍离外贪著了。脾气会变好,气质
会变化。
  这个贪还包括两性之间的欲念,外贪著去掉了。这是随息法门。
──《达摩多罗禅经讲记》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7-02 17:00:00
阿弥陀佛!
作者: ahoyhoy (南柯一梦)   2019-07-03 18:55: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