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115)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6-20 10:11:15
....接续 #1T2Oexyj《地道建立》(114)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整个大乘道其实是根本定智及后得智一直在交替,即根本定智接着一定是出根本定到
后得位产生后得智,紧接着一定是又到根本定,即不断的交替。
为什么根本定智及后得智要不断地交替?因为成佛的时候有二身(色身及法身),这
二身是根本。色身再细分有报身及化身,报身即圆满受用身,化身又称为应化身。法身分
为自性法身(佛果自法本身的究竟法性,也就是空性)及智慧法身(遍智,即一切种智)
二者。但是根本就是二身(由色身及法身的二种根本,开展而说法报化三身或四身)。
成就法身要有智慧资粮来成就,成就色身要透过福德资粮来成就。根本定智(智慧资
粮)就是安立法身这个成果的能安立者,换句话说,智慧资粮是法身的因;福德资粮是安
立色身这个成果的能安立者,或福德资粮是色身的因。
所以在有学道的阶段,这二个资粮必须要双运(悲智双运,大悲菩提心的福德资粮与
缘起空正见的智慧资粮,菩萨因地福、慧二种资粮双运,成就的佛果位是福慧二足尊),
但是双运并不是根本定智、后得智二者同时现行,对有学道的行者来讲,这二者是没办法
同时现行,当他进入根本定时就只能累积智慧资粮;当他出了根本定到后得位时,就只能
累积福德资粮,他没有办法二种智(根本智与后得智)同时起现行。
虽然在有学道时要福德(大悲菩提心的福德分)、智慧(缘起空正见的智慧分)双运
,但是双运并不是指这二种智同时现行,这要分辨清楚,因为有学位的行者没有办法根本
定智及后得智同时现行,只能透过交替的方式。
但是不能只修福德资粮(大悲菩提心所摄的福德分),也不能只修智慧资粮(缘起空
正见所摄的智慧分),因为成佛是法身、色身同时证得(无余断障成就佛果的法身时,同
时成就佛果的报身与化身);或说自性法身、智慧法身、报身、化身是同时证得(无余断
障成就佛果一切种智的智法身时,同时成就依于一切种智上的空性的自性法身,以及施设
一切种智能依的补特伽罗的报身,由报身现起化身);所以不能只修其中一个资粮,只修
一个资粮是没办法成就二身或四身,但此双运并不是二种智同时现行,其实是交替的。
佛的色身分为报身(圆满受用身)及化身(应化身),这二类都属于补特伽罗。报身
是处决定,即他所居住的净土是确定的,是在第四禅天的某一个部分(密严净土)。报身
只会在密严净土(处所决定),所要教化的眷属唯有初地以上的菩萨(初地以上的菩萨称
为法身大士),不要说凡夫,连声闻圣者、独觉圣者都没办法在此处听闻报身佛说法。
既然所教化的对象只有初地菩萨(以上),所以报身佛所开示的法唯有大乘法(住于密
严刹土的报身佛,教化对象唯是法身大士的菩萨摩诃萨,故所开示唯是大乘的一乘法)。
因为声闻行者、独觉行者及凡夫的行者没有这个福报到密严净土,所以佛就透过化身
在各式各样净与不净的国土(菩萨无余断除烦恼障、所知障成佛后,佛果以住于色究竟天
密严净土的圆满报身为根本,由报身现起化身,于十方净土与秽土示现教化因缘成熟的众
生),适应众生的根性,如果是凡夫就为他宣说能够适应他根性的法,对于小乘行者或大
乘行者,就观待听法者的根性宣说适合他们的法,这主要是透过化身的示现来为其开示。
净土我们只能透过经典的说明去了解,因为没有办法亲眼看到,所以这样的理解只能
按照经典,这并不是我们的经验所能理解。在经典对于净土有不同的描述,有些是说净土
是凡夫也能够投生,有些净土是凡夫投生之后将来寿命终了还会回到不净土,有些净土是
投生之后,就会不断的往上晋升,累积善根最终成佛。净土的种类可能有很多种,但是因
为净土并不是我们直接亲眼所能看到,所以我们也是基于这样的描述去理解。有些情况是
说这些净土到底是在南赡部洲的某个地方,还是我们心续当中本身就是一个净土,这个都
很难去说明。
报身、化身已经说明了,再说自性法身及智慧法身。智慧法身就是佛的遍智(无余断
障成就的遍智),自性法身是遍智(一切种智)上的空性,还有一个自性法身是灭谛(无
余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灭谛,又称无住涅槃,唯证得无学道、现证佛果菩提才有)。
以应成派来讲,遍智上的空性(自性清净法身)及灭谛(忽尔离垢清净法身)都是空
性,都是胜义谛(胜义谛是遮遣法,于有法上以空性遮遣自性有的那分无遮,即究竟实相
);但若以自续派来讲,这二者就不一样,遍智之上的空性是胜义谛,但灭谛是世俗谛。
就凡夫的心续来讲不会只有一种心,有各式各样的心,这些心有好、有坏,有颠倒的
、有不颠倒的。颠倒的就有如盛毒药的容器一样,盛毒药的容器本身已经受到毒的伤害,
同样的我们的心如果装着颠倒的心,第一个受伤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续,此心续就如装了毒
药的容器,如容器那样被毒所沾染,心续会被颠倒心所伤害、沾染。
除了这些颠倒心,我们还有另一方面的善心,现在的情况是善心和颠倒心(恶心)夹
杂在一起(第六意识有各种不同的心识,有善心的第六意识,也有恶心的第六意识)。
修道的过程,就是透过无间道、解脱道去对治、断除颠倒心及恶心(现观空性的根本
定智的无间道、解脱道,才能正对治断除颠倒的心识及获得断除颠倒心识的灭谛),恶心
被对治或断除了,善心就自然越来越纯。善心与恶心,彼消我长,即恶心对治、断除的同
时,善心就自然越来越纯。
善心之上的空性就是自性住种性,亦即是如来藏(自性住如来藏,即第六意识善心上
的空性),即成佛的可能性,这是周遍每一位有情。
(每一位有情都有第六意识,所以每一位有情都有佛性;或者说,每一位有情都有佛
性,因为每一位有情都有第六意识。有情的第六意识(心法)是以光明清楚之体性的续流
,从前世延续到现世乃至来世,乃至未成佛前,每一世的补特伽罗都是后一世的近取因。
入道的补特伽罗相续中,第六意识明而了别的性质是随增性佛性,或称为随增性如来
藏,属于世俗谛的体性;第六意识自性空的空性是自性住佛性,或称为自性住如来藏,属
于胜义谛的体性。随着修行的增上,第六意识上的如来藏种性辗转增上,当最后无余断尽
烦恼障与所知障时,有情因位第六意识的如来藏,转为佛果位第六意识一切种智的如来。
有垢心识名如来藏,无垢心识名佛法身。如来藏是有垢心识,未成佛的有情才有如来
藏,佛没有如来藏,佛果位的心识是一切种智的无垢心识,究竟圆满断证功德,佛名如来)
当一位补特伽罗(无余断障)成佛,他还未成佛的身体,到成佛之时,就转为报身。
他心中的善心,从不是佛的遍智,转为佛的遍智(一切种智),善心之上的空性就转为佛
的自性法身。这三者是同时,即不是佛的补特伽罗转为佛的补特伽罗,善心从不是佛的遍
智转为佛的遍智(智慧法身),善心上的空性转为遍智上的空性(自性法身)。
(....待续....)
作者: ykkdc (ykk)   2019-06-20 15:28: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