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25(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05-08 16:16:00
一、此土凡圣之同居逊于极乐者有四
  “又天壤之间”,天下之间,“见闻者少”,很难看到一个真正修行人,也很难听到
讲经。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间人过得这么苦,灾难这么多,浊恶从什么地方来的,五浊恶
世从哪里来的,这都是说的原因。“幸获见闻”,真正“亲近步趋者少”。真正发心学习
的人很少,一层一层的淘汰,到最后真的变成稀有难逢。“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
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微尘”。佛当年在世间讲经说法,听众一千多人,这是常随众,比
起地球上的居民还是少得太多了,像众星,像微尘。“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
。这个世间众生跟圣贤同住在一个地球上,所作不一样。经上告诉我们,舍卫大城认识释
迦牟尼佛的,见过面的,只有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听过名字没见过面,还有三分之一
完全不知道。居住在一个城市,何况其他城市,所以所作所办不一样。
(一)暂时同居,非究竟也
  “按《要解》义,此土凡圣之同居逊于极乐者有四”,逊是比不上。略说有四种,第
一种“暂同”,不是长期在一起。“此土小乘初二三果”,证阿罗汉他就灭度,“大权菩
萨,度生机尽便不复示现”。这些菩萨、罗汉他不再来了,为什么?众生没有跟他相应的
。佛法如是,世法亦如是。原因是什么?孝心、敬心,孝顺父母的心不如,社会影响太大
了;诚敬心没有了,清净心没有了,恭敬心没有了,纵然有好的老师,不教。有学生,没
有认真学的,都是来敷衍的,真正老师不教。印光大师一再教导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受
用,十分诚敬得十分受用。你能够学多少不在老师,在你自己对老师、对所学有几分真诚
恭敬,关键在这个地方。
所以大权菩萨度生根机没有了,他就不再示现,“故与此土凡夫只是暂时同居,非究
竟也”。极乐世界,“在彼净同居土”,它是净土,我们是秽土,“可与诸大菩萨俱会一
处,直至成佛”。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这些大菩萨们天天在一起。极乐世界等觉菩
萨、后补佛太多了,无法计数,佛给我们讲经,有疑难的地方,可以向菩萨请教。所以在
极乐世界进步非常快速,这是不能不去的。这是第一桩,第一桩不同。
(二)难遇、希少、所作不同
  第二,“难遇。虽有圣者现居此土,但不易见闻亲近”。五台是文殊菩萨道场,九华
是地藏菩萨道场,峨嵋是普贤的道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普陀,大迦叶尊者的道场在鸡
足山。当地的人告诉我们,他们真在这里,但是不是常常遇到,偶尔遇到,遇到不容易亲
近,他顶多给你说两句话,一转身就不见了。“而在极乐则皆如师如友,朝夕同聚”。在
极乐跟这些大菩萨,等觉菩萨在一起,他就像我们的老师,就像同学。诸佛如来到极乐世
界去讲经教学,极乐世界的佛多、菩萨多,多过学生,所以从早到晚都在一起。
  第三,“希少。圣者如珍如瑞,希有难逢”。这是说娑婆世界,真的是稀有难逢。极
乐世界,“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这些人常常在身边,常常得他们的加持、提携,所以极乐世界修行成佛快。
  第四,“所作不同。在此土,圣者咸游圣域,而众生轮转六道,升沉无定”。小乘须
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他们不断向上提升,超越六道轮回,证得四圣法界,众
生还在六道搞轮回。“凡圣虽同居此土,而其所作与成就则迥然不同。在极乐则同尽无明
,同登妙觉”。跟这些大菩萨可以同时断尽无明烦恼,同时证得妙觉果位。“故知同居净
土之同居,胜于此间无量亿倍也。”胜过我们不是十倍百倍千倍万倍,无量亿倍!
二、得往生者,不复更入三恶道,永离恶趣
  “又此土之凡”,我们这个地方同居土,凡夫,“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三恶趣”,
还包括修罗、罗刹。“而彼土同居则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只
有人天,他们所受的法性身,所居的法性土,无异于法身菩萨。“得往生者,不复更入三
恶道,永离恶趣”。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究竟就是圆满。“不似此间众生,生死海中,
头出头没,辗转恶道,苦趣时长。”也就是告诉我们,这一生如果不能往生,再搞六道轮
回,决定是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我们要想想,这世界还能住吗?
  “更有进者”,再进一步说,“如《要解》云,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就是生死大事
,“同居一关,最难透脱。”为什么?“同居土之凡夫,须断尽见思二惑,方得漏尽通,
始截生死流,出同居而升方便有余土”。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走这条路,见思烦恼
能断干净吗?真正断干净了才得漏尽通、证阿罗汉果,永远离开六道轮回。“此名竖出三
界,其事甚难”,是真难,不是假难。“今此往生法门,乃舍同居秽,而生同居净。“得
生极乐,即断生死,故名横出三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六道生死轮回永远没有了。净宗不
经历二十八层天,从人间就出去了,所以叫横出三界。“而往生之人,不待断此见思二惑
”。见思烦恼断,难!这个法门带业往生,带见思烦恼。“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便
蒙佛愿冥加,决得往生净土,其事至易,故名易行道”。我们真的要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
,要抓牢,不能放松,决定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
三、故知极乐同居,胜于十方佛土
  经上讲,但能发菩提心,想想这不容易,菩提心发不起来。蕅益大师怎么讲?第一个
信,第二个愿,第三个持名,你看信愿持名四个字。我真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我真相信
有阿弥陀佛,这就是发菩提心。印光大师在《要解》里看到这四个字,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讲得太好了,这人人都可以成佛,这真普度众生。所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信愿
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便蒙佛愿冥加”,就得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
,“决得往生净土”,语气非常肯定,没有丝毫怀疑。“其事至易”,很容易,不难!男
女老少、贤愚不肖,人人有分,只要具备四个字的条件,信愿持名。“故名易行道”,跟
其他法门比,这个容易。“如是方便直截,殊胜希有,乃十方世界之所无”。
  “故知极乐同居,胜于十方佛土”,超过娑婆,也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又带业
往生,仍属凡夫,但无退转,一生成佛。故往生同居,亦即圆生四土。”我们是带业往生
的,带业往生就是凡夫。成圣要断惑,见烦恼断尽了,才能证得初果,我们一生做不到。
我们只能到极乐世界去断惑,那个地方断惑快,那个地方没有恶缘。阿弥陀佛就好像慈母
,把往生的人都看得紧紧的,他看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接触到的统统是正法
。这个地方是培养、教化,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刹土里面六道众生的好老师,每个人都拿到
佛陀的学位。如果你慈悲心重,想到娑婆世界去帮忙行不行?行。帮完了回到极乐世界去
,长住在这个世间,没有证到三不退会被染污,会退转。所以暂时来教化可以,事情完了
赶紧回到极乐世界。
  所以往生一定是一生成佛,四土三辈九品正好像学校读书级别不同,他不断上升,不
会后退,没有退转。上升有快慢不同,有勇猛精进的,他上升快;有喜欢安乐的,不是那
么很用功的,他也上升,速度慢一点。极乐世界,他在享乐,所以他慢一点而已。但是看
到许多人精进,我相信他也受感染,他也会非常精进。凡圣同居土。
==
我真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我真相信有阿弥陀佛,这就是发菩提心。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5-08 17:19: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9-05-09 21:1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5-09 21:2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9-05-10 00:1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5-11 23:35:00
人身难得今已得~看破放下~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净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