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义] 《宗义宝鬘略讲》(36)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4-06 09:44:56
摘自:《宗义宝鬘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七部毗昙》都是佛说,而且凡佛所说必然义如其语。】[1]
“《七部毗昙》都是佛说”:通常会说三藏法典,但是佛陀到底有没有说过三藏,还
是只说了二藏?这个在历史上是有讨论的。佛有没有讲过戒的部份?有,诸如广部戒经、
中部戒经。有没有讲过定的部份?有。那么,慧方面的内容有没有讲过?也就是佛有没有
讲过《七部毗昙》(对法)?对此有二说,即认为佛只说过二藏的人,不认为佛说过对法;
认为佛说过三藏的人,自然认为佛讲过对法。
三藏的“三”是从三学去说。每部经都会讲到三学,三者是分不开的。三藏的差别是
看主要讲说的是什么,主要讲说慧的部份就是阿毗达摩,主要讲戒的部份就是律藏,主要
讲的是道次第(定)方面就是经藏。如《般若经》主要讲的是般若,这类属于阿毗达摩;戒
律的经典属于律藏;而像《现观庄严论》就要归类到经藏。
又,三藏的“藏”不是指一本书。“藏”的来源是这样的:以前印度会用某种东西装
盛粮食,每八十个又装在某个容器中,这个容器就称为藏。一个藏中有多少颗米?就难以
计数了,因此“藏”有很多的意思。所以经藏是很庞大的内容,里面有很多经。
有的有部宗认为佛只说过二藏,但是多数的有部宗与经部宗以上,都认为佛说过三藏
。对此,就问:什么是佛讲的阿毗达摩?就指出《七部毗昙》。刚才是举《般若经》为例
,但是《般若经》是大乘典籍,小乘典籍中没有这些。
小乘中有承认二藏与三藏的说法,认为有三藏的,就认为《七部毗昙》是阿毗达摩。
《七部毗昙》虽然不是佛从头到尾讲说的,但是是舍利弗、目犍连等大弟子从律藏、经藏
抽出来,编辑而成的。它的内容既不是定方面、也不是戒方面,都是慧方面的内容。因此
可以说三藏。
“凡佛所说必然义如其语”,也就是佛讲过的话都是了义的,佛没有讲过“外面有没
有下雨”这类的话。说“外面有没有下雨”并不是真的很想了解外面是否真的下雨,是为
了表示关怀,可能有你辛苦了等种种意涵在其中。所以讲的话—“外面有没有下雨”与所
要表达的—关怀,并不相同。语与义不相同的这种情况就是不了义。
大乘会认为佛经有不了义的(语与义不相同的这种情况就是不了义),但是这边说“凡
佛所说必然义如其语”,就是(有部毗婆沙)在否认佛说过“外面有没有下雨”、“父母眷
属可杀”这类话。
总之,(有部毗婆沙主张)佛说过什么?四谛法轮及《七部毗昙》。这些都是法轮吗?
《七部毗昙》连教法轮都不是,只有四谛法轮才是教法轮。而教法轮也不是法轮(证法轮
才是法轮),只有见道才是法轮(证法轮)。
【除了八万法蕴之外,不承许八万四千法蕴的说法,因为《俱舍论》说:“牟尼说法
蕴,数有八十千。”】
有时候会说八万四千法门。这边只承认八万法蕴,原因是《俱舍论》只谈到八万法蕴
。大乘也承认《俱舍论》,但是因为论著是偈颂体写成的,有时候偈颂可以解释开来,所
以《俱舍论》虽然没有提到八万四千法蕴,但是说八万法蕴指的是八万四千法蕴是可以的。
【最后生菩萨现证菩提之所必定只有欲界,因此不承认有色究竟天密严净土。不但如
此,甚至也不主张有一切相智。】[2]
大乘会说佛是示现成佛,所以悉达多太子不是最后生菩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