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益] 佛教的努力跟执著怎么区分?

楼主: liveforhappy (水户洋平)   2019-04-02 13:29:38
以在家居士来说
吉祥经提到的“多闻工艺精”
要把自己的职业技能学好
但怎么叫学好?
学到60分足够维持最基本的工作能力?
还是更尽力学到90分的能力?
但学到90分中间势必要付出很多的时间跟代价?
这是不是跟佛教常说的不要执著相违背?
大家可能会回答:
所谓的不执著是说
尽力去学习,能学到几分就不要先去想或在意
但这是理论层面上的说法
事实上以现实情况来说,扣掉少部分天赋异禀的人
一个会在意自己最终能达成什么目标的人
才有可能达到90分的水准
上述的例子可能表达不够完善
我以其他例子来请益
(也有发问在New age版,因为NA和佛法都有所谓无执著的概念)
比方说常会听到:男女朋友或家人之间的相处
不要尝试控制对方,而是只要有表达自己的想法跟感受
对方怎么想、怎么回应,是他的课题
但心平气和的口头表达一次也是表达
积极努力地多次沟通:又口头、又传赖、又苦思各种表达方式也是表达
那是不是前者叫努力,后者叫想执著?
或者再举个例子
为了居家空间的安全感
有人觉得进出有记得锁门就可以
有人则觉得要再装保全、建构消防设备、提高警觉心
那是不是前者是适当努力,后者叫做执著?
但所谓适当努力跟执著的差别是什么?
跨过了什么界线,努力就变成执著?
以佛教的理论来说
大家怎么看?
作者: sleepyrat (sleepyrat)   2019-04-02 14:20:00
努力是行动强度,执著是准则态度??
作者: redbalon (红色男爵)   2019-04-02 14:46:00
尽心尽力后不求回报,有所求即有求不得苦,凡事随缘。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4-02 14:47:00
佛教说的精进是善心所,是欢喜于善的作用的认知。如三十七道品当中四正勤说到精进,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对于善的目标,有暂时的目标与究竟的目标。佛教中说到的界线,有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以前后世划分的界线,因为心识的续流不会断灭,并不是此世死亡就会结束,今生死亡那条界线之后,还有来世,来世的果由此世培养的等流影响心识的续流会趣向后世,所以佛教重视内心的培养,相对于外在的五欲,更重视内心的品质,不会那么贪著物质的享受更重视对他人的慈心悲心与内在智慧的发展。以前后世的界线为了成办增上生,就要遮止恶业避免堕入恶趣,以此来成办暂时的目标。究竟目标建立于暂时目标的基础之上,在遮止恶业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成办究竟目标的果究竟目标又有两种,以发心的大小为其界线,只以自己解脱为主的发心成办二乘的果位,以利益一切有情为主的发心成办一切种智的果位。所以,基本的界线是以死亡划分前后世的界线,在此之上,究竟目标的界线以发心划分成办二乘果位与佛果位的界线,了解前后世增上生、圣者果位的界线之后,精进趣入于闻思修、戒定慧、集资净障等内心为主的福慧资粮,增上内心的等流,对于烦恼的对治,佛法所说的智慧,都要透过闻思修
作者: abreeze (abreeze)   2019-04-02 15:48:00
物来则应,过了不住心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4-02 15:52:00
相关阅读,本版po过的文章:#1NagsZsc 不执著的次第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4-02 18:18:00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erhi0506 (白目光)   2019-04-02 19:10:00
庄子,庖丁解牛讲养生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4-02 21:44:00
南无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今已得~看破放下~念阿弥陀佛~发愿往生净土~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04-03 01:35:00
心存善念,尽力而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