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缘生缘灭,随缘自在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9-03-31 00:53:18
佛学中总会提到一句话,叫万事随缘。那么在佛学里,什么是随缘呢?就是凡事做一件事
情,你能做到的都做到了,内心就不要再去求什么了,结果如何,一切由天去决定,按照
现在的说法,就是注重过程,不问结果,尽人事,听天命。所谓缘生缘灭,一切都只是空
镜而已。凡事不要去苛求什么,因为你苛求了,到头来也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既然如此,
反倒不如放下一切心结,真正地随缘面对。用随缘的态度去调剂内心,你能够品味到,很
多聚散离合、成败得失,不过是人生中的一页,轻轻翻过它,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会变得
更加宽广,你的人生也会因此多了许多的快乐。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是而已。
用佛心去看世界,你会发现世界原本很美好,你的一切的烦恼都只不过来源于内心的妄念
罢了。当你放下一切,自然地面对它,不强求,不妄想,你的心情就会变得坦然安逸,你
的生活也会变得自由自在。用佛心去看世界,虔诚地对待你周遭的人和物,你会因为他人
的快乐而平添了更多的快乐,你的人生也会因此散发出更多的光芒。
你怎样看自己,决定了别人如何看你,佛说,修持我们的内心,一是要让它脱离无妄,二
是要借它看清自己,你的内心对自己的了解是最深刻的,所以与其相信别人眼中的自己,
倒不如跟随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真实的自己。
放开怀抱去接受他人。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抱紧双臂的时候,你的怀中什么都不会拥有
;张开你的怀抱,你就能够拥有全世界。”人生就像一个口袋,如果你扎紧袋口,那么很
显然,你难以往里面放入任何东西。只有打开这个袋子,你才能够将更多的东西装入其中
。与他人一起携手并肩面对生活,远比你自己独自去面对生活好得多。你应当永远记住这
句话:当你抓起一把泥沙砸向别人的时候,首先弄脏的是你的手;而当你送别人玫瑰的时
候,你的手上却会留下余香。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我们的内心就像是一根枝蔓缠绕的树,这些枝蔓阻止了我
们内心的清净。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枝蔓去掉,从而达到空的境界。世界上没
有完美无缺的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所以,正信的佛学者,将自己的那些错误观念从内心
剔除出去,这样才能从修行中赢得收获,获得更多内心中的幸福。
佛学教人们解脱,就是凡事不要过于计较,已经过去的东西,不要放在心上,让自己的心
灵保持清净。当你的心一片澄明,外来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干扰的时候,你也就真正达到了
解脱的境界。学会放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的超脱,其实就是自我的放下,坚持自我
的观念,也就是说明你的内心有着一份执著。而懂得放下这份执著,你才能够看得更加广
阔,获得更多的快乐。
要奉献,不要求回报,你才能够真正快乐。很多人并不吝于奉献,但是奉献之后,依旧得
不到快乐,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放开,没有抛弃“我”的观念,他们的奉献,有着明确的目
的性,希望通过奉献来获得些什么。自然而然,受到这样想法的影响,他们也就无法真正
在内心得到满足。不图回报地奉献,才能获得最纯真的喜悦。
万般烦恼皆因心动。六祖慧能说:“断欲去爱,横超三界。”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
美丽看破了,不过是躯壳;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欲望毫
无止境,单纯地受欲望的驱使而做事,只会让你难以自拔,所以佛家教人断欲,要放弃那
些不必要的欲望。拥有无尽的欲望并不能让你获得幸福,只会让你在贪得无厌的心态中渐
渐迷失本性。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就是说,我们很多的欲求其实是多余的,追求本身
就是一件错误的事情,这样我们自然会感到痛苦。因为错误,所以你没有办法得到,因为
你得不到,所以痛苦。这种痛苦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你的妄求。所以,你要摆脱人生的痛
苦,首先就要放弃那些错误的需求。什么样的需求是错误的?很简单,不是你现下必需的
,短期之内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需求就是错误的。当你因为拥有了一些东西而变得痛苦
时,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即刻将它放下,真正地思考自己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东西。你要摆
脱人生的痛苦,首先就要学会放弃那些错误的需求。
不要怨天尤人,痛苦是因为你没有看开。在佛家看来,怨天尤人,就是心魔作祟。换句话
说,是因为你自己没有看透彻。世上的事情,本来就不是你所能够掌控的。如果始终抱持
著一种怨天尤人的态度,认为老天或者别人对不起自己,这只能说明自己的修行不够,对
于现实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与其抱怨别人,不如先做好自己。
佛教中有一句话,叫做“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在佛家看来,万事都有其因由,因由是
善的,果报必然是善的;因由是恶的,果报也必然是恶的。《易经》也曾告诉我们:“天
下的事,没有突变的,只有我们智慧不及的时候,才会看到某件事是突变的,其实早就有
一个前因潜伏在那里。”
懂得做人,才能够真正接近佛法。佛法的本意,就是教给人应该如何做人,如何让自己生
活得更加快乐,如何通过自己的修持,让众生更加幸福。世界上最难的学问就是做人,一
个人无论有多大的能力、多高的文凭、多深的背景,如果不能够学习如何做人,那么他很
难成功。佛说一切众生皆是我子,如此说来,我们和大千世界中的其他人都有着密切的关
系。如果不能够懂得如何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仅仅靠个体的力量是无法赢得成功的。
佛家教导人,做人要紧随自己的内心,不要受到外在环境的搅扰。当你能够不被环境的纷
扰所打动,真正地六根清净,自然也就获得了超脱。环境是随时在变化的,但是只要你的
心不发生变化,保持原先的清净状态,那么一切就相当于没有变化。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
,你的心就随着环境流转,始终处在一种动的状态,那么你如何能够脱离环境的束缚,真
正达到一种清净的境界呢?“境随心转”,一切外在的环境是好是坏,在于你自己如何看
待。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泱日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
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无挂碍,自然证得六波罗。”这段佛偈,传说是五代时期
著名的布袋和尚所写。其中的意思,就是教人要心无挂碍,宽容为怀,不要与人计较。世
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不能宽容他人的过错,那么只能在现实中折磨自己,痛苦地生活。只
有宽容待人,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心灵的解脱。
作者: luciful3 (阿源)   2019-03-31 02:05:00
随缘
作者: dxdx58 (^^)   2019-03-31 06:15: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3-31 22:06:00
阿弥陀佛!
作者: swi1919 (crystal)   2019-04-02 22:28: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