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94)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3-30 20:39:49
....接续 #1SQGQB07 《地道建立》(93)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1-3)“不是 ‘大乘见道无间道’与 ‘大乘见道解脱道’之任何一个的大乘见道
根本定智”,有三:
(1-3-1)“心一境性、平等安住于‘二空’(能取所取异体空)的见道根本定智”、
(1-3-2)“心一境性、平等安住于‘补特伽罗无我’(不观待五蕴补特伽罗能独立实质有
空)的见道根本定智”、及(1-3-3)“在见道后得位之后,再次心一境性、平等安住于‘
空性’(谛实成立空)的见道根本定智”。
三个的差别何在?首先(1-3-1)所讲的是,假设行者过去是先证得独觉阿罗汉,之
后再回小向大进入大乘道,这样的行者,因为在独觉道的时候已经有观修‘二空’(能取
所取异体空)的习性,所以,当他从后得位进入根本定的时候,就很容易习于这种见道根
本定,虽然以这样的二空为所缘来观修,对大乘道来讲没有太大的必要,但是因为过去的
习性,所以会让他很容易的去缘二空。
第二种(1-3-2)情况是指,过去是先证得声闻阿罗汉,这样的情况跟前面也类似,
因为过去在声闻道的时候,习于观修‘补特伽罗无我’(不观待五蕴补特伽罗能独立实质
有空),所以,当他再次从后得位进入根本定时,会习惯去观修补特伽罗无我,这也是因
为他过去的习性的缘故。
第三种(1-3-3)是从一开始就没有走声闻道或独觉道,而是直接走大乘道,这样的
行者,当他从后得位再次的进入根本定的时候,他不会去缘‘二空’(能取所取异体空)或
‘补特伽罗无我’(不依赖五蕴补特伽罗能独立实质有空),他是直接缘‘空性’(谛实成
立空)而修。对于大乘道来讲,没有比缘空性更高的道了,所以一开始就走大乘道的行者
,他的习性非常好,他只要进入根本定就是缘空性,不会去缘二空,也不会去缘补特伽罗
无我。
这三种情况就代表三类不同的行者,假设这三种行者开始进入大乘资粮道的时间是一
样,但在道上后来的进展却会不同,第三者的进展最快,前二者的进展非常慢。
假设他们一样证得大乘见道,顺序是大乘见道无间道、大乘见道解脱道,出了解脱道
到了后得位,然后再次进入根本定。若是从一开始就走大乘道的行者,他再次入的根本定
时就是缘空性,他不会缘别的。如果是先证得独觉阿罗汉及先证得声闻阿罗汉的行者,当
他从后得位再次进入根本定时,先证得独觉阿罗汉的行者就习惯地进入二空的根本定,先
证得声闻阿罗汉的行者就习惯地进入缘补特伽罗无我的根本定。进入这种定就浪费时间了
,相对来讲在道上的进展就慢多了。
即使这三类的行者同时证得大乘见道,但是往后道上的进展,会因为这个部分而有快
慢的差异。亦即一开始走大乘的行者会比较快成佛,而先证得声闻阿罗汉或先证得独觉阿
罗汉的行者会因为过去习性的关系,反而会让他延迟或落后。
虽然这三类行者(声闻转入大乘的行者、独觉转入大乘的行者、一开始就走大乘的行
者)在福德资粮上,都是透过菩提心的摄持以身语意三方面去累积,但对于缘空性而修或
不缘空性而修,主要是在智慧资粮的差别,所以在道上的进展会有快慢的差异。
在根本定中,对于行大乘道的行者来讲,当他在根本定中观修二空与观修补特伽罗无
我,这样的观修对于要去正对治任何的障都是不可能,意即观修二空及观修补特伽罗无我
,完全不能发挥正对治障碍的功能。但是如果在根本定中去观修空性的话,就有办法正对
治任何障。
因为现在所依的是瑜伽行中观自续派的讲法,而中观宗或瑜伽行中观自续派没有究竟
三乘的讲法,主要是究竟一乘的讲法。即使先前已经证得声闻阿罗汉或独觉阿罗汉的行者
,最终一定要回小向大,走成佛之道。所以在中观宗来看,证得声闻阿罗汉或独觉阿罗汉
只是暂时的所证,究竟的所证是佛果位。
不论声闻阿罗汉或独觉阿罗汉,都有所谓的有余阿罗汉及无余阿罗汉,有的阿罗汉在
证得有余阿罗汉之后回小向大,有的是到了无余阿罗汉投生净土之后才回小向大,有的甚
至更早,可能在小乘的资粮道还没有到加行道就回小向大,有的是到了小乘加行道回小向
大,有的是到小乘的修道才回小向大,各式各样的情况不一而足。
但是不论是有余阿罗汉回小向大或是无余阿罗汉回小向大,或是资粮道回小向大,或
是小乘加行道回小向大等,回小向大以后,最初开始一定是从大乘资粮道,他不可能躐等
,不可能一下跳到大乘加行道。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大乘道最终是为利众生愿成佛,进入大乘道之门就是要发菩提心
,大乘道要成佛必须在三大阿僧只劫累积福智二资粮,不能躐等的原因在此。
以第一大阿僧只劫所要累积的福智二资粮,就是在大乘资粮道及大乘加行道累积,这
就说明回小向大行者的起点一定是大乘资粮道,不可能躐等。然后初地到第七地是累积第
二大阿僧只劫的福智二资粮,此是所谓的不净七地。八、九、十即所谓的清净三地,这三
地要累积的是第三大阿僧只劫的福智二资粮,等三大阿僧只劫所累积的福智二资粮圆满,
行者才能成佛。
前述三个分类看起来好像第一个是“大乘见道无间道”,第二个是“大乘见道解脱道
”,接着第三个是 “既不是大乘无间道也不是大乘解脱道的任何一个大乘见道根本定智”
。就实际的情况来讲,在第二及第三之间要插入后得位,即不管声闻、独觉、大乘,(见
道)第一步一定是无间道(见道根本定智无间道),第二步一定是解脱道(见道根本定智
解脱道),第三步一定是后得位(出见道根本定)。只是因为现在所讨论的三个分类是从
大乘根本定智来做分类,所以无法谈后得位的部分,但是依实际的情况来讲,后得位是位
于“大乘见道解脱道”与“不是前述二者的大乘见道根本定智”之间。
‧大乘见道后得智(....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