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念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9-02-02 10:08:52
: 佛,大部分人一定马上想到阿弥陀佛,同时便张开嘴巴念出声来,好像没有唸出声,不算
: 念佛,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发出声来,因此在中文“念”字
: 旁边,加上一个口成“唸”,表明是靠口的作用发音,用嘴巴来唸佛。但是我们应该晓得
: ,真正念佛的这个念,其实只要在心里想,便是“念”了。想念想念,“想”和“念”二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阿弥陀佛复告彼言:诸善男子!汝若今欲正念佛者…。”
心所法中,别境心所:欲、胜解、念、定、慧。
摘自:《心类学显要》_别境心所_“念”心所
(三)念
“念”的性相:“‘不忘失’之作用的认知”是“念”的性相 。
“念”心所是“不忘失之作用的认知”。换言之,其不共作用就是“不忘失自所缘境
”。
此中,应安立为“自所缘境”,或安立为“自对境”,不应安立为“所缘境”。
如,颠倒知的对境是“自所缘境”,并不是真正的“所缘境”,因为颠倒知的对境是
不存在。如,“趋入声常分别”的“念”心所,不忘失“自所缘境──声常”;但是,“
声常”不是“所缘境”、“不是境”,因为是不存在的。
又,“念”心所具有对自所缘境不散乱的作用,并且是“定”的所依。
此中,心趋入某一境之时,一直执持境、专住于境,就是不散乱;稍微的往另一境移
动趋行,就是已经离开这个境,就是散乱。
如,观想佛像、修慈悲、作功课,心没有专住于佛像,没有专住于功课上等,没有专
住于自所缘境而往其他境散动趋行,就是散乱。
又,现前“掉举”之时就是已经掉失所缘境,所以,以“不专住于境”而言,“散乱
”、“掉举”是相同。
* 根知不能缘过去事,如何安立:眼知相应的“念”心所是有的?
“念”心所的不共作用是“不忘失自境(自之所缘境)”。那么,有问难:因为根知
不能缘过去事,应该没有根知的“念”心所?此如,贾曹杰于《阿毘达摩集论释》(解释
《上阿毘达摩论》)中回答:缘过去事的续流再串习,故无有过失。
举例来说,将“执瓶眼知”分为三个刹那,如是,以所缘境“瓶”而言,也是分有三
个刹那的瓶。当“第二刹那的执瓶眼知”缘“第二刹那的瓶”之时,“第一刹那的瓶”已
经消灭;但是,缘“第二刹那的瓶”的当下,“第二刹那的瓶”也有“第一刹那的瓶”的
续流,这就是文所说“缘过去事的续流再串习”。也就是,“第一刹那的瓶”已经消灭,
但是,“第一刹那时的瓶”的续流,在第二刹那时是有的,在第三刹那时也是有的。如是
,分为三个刹那的“执瓶眼知”,有缘到过去瓶的续流。主要是说,有缘到瓶的续流。
又如,以“执瓶眼知”而言,第二刹那的执瓶眼知、第三刹那的执瓶眼知等,都是“
再决知”,因为不是“新”缘到对境的觉知,因为缘到的对境不是“新”的。
对此,有问难:“第二刹那的执瓶眼知”应该是“新”缘到对境的觉知,因为有缘到
新的对境“第二刹那的瓶”,所以是“新、不受欺诳”的明了,所以是“现量”,不是“
再决知”?
答难:“第二刹那的执瓶眼知”是“再决知”,虽然是“新”的缘到“第二刹那的瓶
”,但“第二刹那的瓶”并不是“主要境”,“主要境”是以“瓶”而言。以“瓶”而言
,第二刹那的执瓶眼知、第三刹那的执瓶眼知…都有缘到,这是以缘“瓶的续流”而言,
就是文所说“缘过去事的续流再串习”的意义。
* 仅以“念”而言,可分类有二:染念、非染念。
“非染念”可分二:沉、掉动摇的念;无沉、掉动摇的念。
前者的事相,如:闻所成的念、思所成的念。后者的事相,如:九住心(九住心中的
第九住心)所摄的念、奢摩他所摄的念、毗钵舍那所摄的念。
* 昏沉、掉举有是烦恼所摄,为何安立“沉、掉动摇的念”是“非染念”?这样的分类是
以“念”的角度而作区分。
“昏沉”是“痴”分所摄,可说是类似“痴”的一个心所;掉举是“贪”分所摄,可
说是类似“贪”的一个心所。
如《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昏沉、掉举有粗分和细分。此中,粗分的部分是染污(
烦恼),细分的部分是非染污。如,“九住心”之“第七住心”(最极寂静)的昏沉、掉
举是细分。未修九住心及修九住心的前面部分,心续中的昏沉、掉举都是粗分的部分,是
染污所摄。
* “无沉、掉动摇的念”的事相,如,九住心(九住心最后的第九住心)所摄的念。
第八住心(专住一境)是透过加行功用而远离昏沉和掉举;“第九住心”(等持)是
不需要加行功用而远离昏沉和掉举,自然入定。二者同是入定,但是入定的最初,前者需
要加行功用,后者不需要。“第九住心”不需要加行功用而完全远离昏沉和掉举,很快就
能产生“止观双运”的止。是故,安立“第九住心所摄的念”是“无沉、掉动摇的念”的
事相。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02-02 14:06: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dxdx58 (^^)   2019-02-04 00:35: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