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索达吉堪布问答之皈依篇

楼主: Biwogo (非颜)   2018-12-08 20:50:13
◎问:自己皈依了,很想放弃过去那种与贪嗔等烦恼有关的所思所想,应如何做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ave.html
索达吉堪布:龙猛菩萨有教言云,无论是出家人、在家人,时时不能忘的有六点:
第一、佛陀:大慈大悲的佛陀圆满自他二利,具足一切功德。我们有时观想他的悲心、有
时忆念他的智慧、有时思维他转法轮的无量利益……应当力所能及地去供养、祈祷。
第二、佛法:佛陀宣讲的妙法无非是灭谛和道谛,灭谛是诸法的空性,要通过道谛而证悟
。对这样的正法要念念不忘、尽量行持,常观察自心与法是否相融。
第三、僧众:佛陀的追随者——大乘菩萨和小乘僧众,是我们乃至菩提果之间的助伴,也
是我们的榜样,应该要向他们学习。
以上三者,即是随念三宝。我们作为佛教徒,理应始终不离皈依三宝的心念,就像世间人
执著感情、事业、钱财一样,不论吃饭还是睡觉、白天还是晚上,都要想到三宝,这样才
能变成很好的修行人。
第四、布施: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作法布施和财布施,这是一切福德的来源。
第五、持戒:出家人有出家戒,在家人有在家戒,受戒之后,要经常提醒自己:“我是守
戒者,我是三宝弟子,我是出家人!”
第六、天尊:此随念有两种解释方法,一种是忆念行持善法,可获得三十三天等天尊乃至
佛陀的果位;另一种是四大天王等世间天尊,及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等出世间天尊,他
们的慧眼一直在看着我,是我们修道的见证者,对此应当不断忆念。
佛在《观无量寿经》中说:“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倘若修持这六种随念,
则可往生极乐世界。希望修行人的心经常依于这六种对境!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亲友书讲记》
◎问:如果一个人只想皈依后自学,不想依止上师闻法,这样妥当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99q.html
索达吉堪布:作为佛教徒,不愿意依止上师,是非常可怜的!任何佛法,无论它如何简单
,若没有上师传讲,也不可能懂得其中的窍诀。所以,藏传佛教非常重视传承上师的言教
。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无论是讲者还是闻者都有把握。因为,自己以前在上师面前如实
听过,在修行之后再给别人传讲,其真正的意义就能代代相承、延绵不断。
现在有些人没有依止善知识的兴趣,从来不重视传承,还说不需要传承,自己看书就可以
。其实,这是非常愚痴的!不依止上师闻思佛法,也不可能如理如法地修行。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修心利刃轮讲记》
◎问:对三宝的信心要达到何种程度才能超离生死轮回?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a4n.html
索达吉堪布:当你步入陈设佛像、经书、佛塔的佛殿或经堂,或者见到上师、善知识、高
僧大德的尊颜,听到他们的丰功伟绩及感人事蹟,依靠此类因缘,立即想到他们的悲心广
大等等,这种由清净心引发而生起的信心,就叫做清净信。如果寻找清净信的根源,你就
会发现它只是突然产生的一种强烈激动,并不稳固。不过即便如此,清净信的功德也很大

当听到恶趣轮回的痛苦,自然生起恐惧心,渴望从中解脱;当听到善趣、净土与解脱的安
乐,油然生起渴求获得的心态;当听到善法的功德,就生起想要修行的念头;当现见罪业
的过患,便立即下决心想要断除。这些都属于欲乐信。这种心不容易消失,并以此可以出
离轮回。因此,欲乐信的力量远远超过清净信,希望各位务必要具足这一点。
通过一定的闻思,了知三宝的不共功德与加持后,我们从内心深处生起信解,知道一切时
分无欺的皈依处,就是三宝;无论是苦是乐、是病是痛、是生是死,不管发生任何事,三
宝都会知晓;除了三宝之外,没有其他可依赖、可指望的靠山。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就
称为胜解信。这种信心最为难得,是从骨髓里生起的信心。
有些人就算已皈依佛门,皈依证都办十几年了,但对佛陀的信心仍没有从内心生起,这样
也只是表面上的皈依。非常希望每个人都有真实的皈依,即使刚开始你只是源于清净信,
但到了最后,也应该成就不退转或胜解信的皈依,如此对弘法利生才有非常大的贡献。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问:该通过什么修行方法来提升自己对三宝的信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xa4o.html
索达吉堪布:《华严经》云:“若常信奉于尊法,则闻佛法无厌足。若闻佛法无厌足,彼
人信法不思议。”意思是说,假如你信奉尊胜的佛法,就会无有厌足地听闻佛法;如果听
闻佛法不知疲厌,一直没有满足感,那你对佛法的信心会不可思议,各种功德也将随之出
现。
所以,大家一定要不断地闻思修行,只有对佛法的真理越来越了解,信心才会越来越增上
。否则,完全把佛法搁置一边、抛之脑后,自己的信心则很难长久保持!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问:藏传佛教中,除了皈依三宝外,为什么还要皈依上师?而且,令人有些费解的是,
看到很多居士或出家人,对上师的信心、感恩心和欢喜心溢于言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情况?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e3xa.html
索达吉堪布: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我们不可能懂得佛法的真正意义。能遇到精通教理
、有修有证的上师,确实是万幸!
末法时代,众生虽然烦恼深重、违缘重重,但是能够值遇具相善知识,并且善知识的教言
深入心田,令本有的智慧种子发芽,这是非常欢喜的事。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无量寿经广释》
◎问:为了自己获得安乐和解脱而皈依,与为了度化众生而皈依相比,差别大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whrv.html
索达吉堪布:仅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皈依,如同以摩尼宝换得一颗糖吃,实乃鼠目寸光之
举。如果不考虑自身,仅仅为了众生的利益,则如同种水稻不但可以获得谷子,也能够同
时获得稻草一样,即使将自身的解脱置之度外,也会水到渠成,不求自得。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旅途脚印》
◎问:自己以前皈依时,就是想得到三宝的护佑,让自己和家人一切顺利。现在想要发起
菩提心,怎样能做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cf950102wyql.html
答:修菩提心之前先要修一段时间“皈依”,很多人可能以前都皈依过,如果当初的目的
不是特别明确,不要紧,以前难陀刚出家时相续中也没有出离心,修行只是为了得到漂亮
的天女,更何况说我们了。但不幸中的万幸,大家现在已经遇到了真正的大乘善知识、真
正的大乘传承教言,所以应当尽量让佛教的精华在自相续中生起,如果没有利用的话,确
实是相当可惜的!
我希望大家先好好地修皈依,在心里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明确“我皈依不是为了自己
解脱,也不是为了生活快乐,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这样的话,我们修菩提心就很圆满了
。这一点对每个人来说,不管出家也好、没有出家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
敬录自索达吉堪布《入行论广释》
台湾菩提学会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uTiXueHui/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2-08 22:06: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