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佛诞节-《释迦佛赞偈》、《浴佛功德经》51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11-19 22:11:44
(....接续前文 #1RrRl0Zg 佛诞节-50)
摘自:《入中论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丙二、别礼大悲
(疏)丙二、别礼大悲,分二:丁一、敬礼缘有情之大悲,丁二、敬礼缘法与无缘之大悲。
今初
(自释)为礼敬彼,今由所缘差别,当显大悲自体差别。
(颂)颂曰:“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着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
(记)以上是不区分地礼赞大悲心,以下是将大悲心别别区分而礼赞。
如前所说,悲心一定要缘有情众生,而怜悯他们,希求他们离苦,这样还不够,要修
习知母、念恩等,也就是要修习厌离感及悦忆感二方,产生量时才称为大悲心。
总之,大悲心的所缘是一切有情,所入是希望他们离苦,偈颂“缘生兴悲我敬礼”将
悲心描述地淋漓尽致。
颂文可分三段落,说明因为某个因素让众生如何轮转,悲悯这样一个有情。“最初说
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着法”说的是因素方面,即形成众生可怜相的因素;“如水车转无
自在”说的是情形,即众生受逼迫的可怜相;“缘生兴悲”即缘有情众生而可怜他。之后
是礼敬。
(自释)
诸世间人于我所执前,先由我执于非有之我妄计为有,执此为实。次除我执之我于余
一切法执为我所。
(疏)
由我执萨迦耶见故,引生我所执萨迦耶见。故有情类于生我所执萨迦耶见之前,先起
我执萨迦耶见,于无自性之我,妄谓有性,乃于所说之我执为实有。
次由我所执萨迦耶见,离于我执(自相续之补特伽罗我执)所缘境,缘余眼色等法,谓
是我所有,乃于我所著为实有。由是流转生死,如水车之旋转不已,不得自在。缘此众生
而兴大悲者,我今敬礼。此即敬礼缘有情之大悲。
(记)
会说有二种“我”,一是颠倒的我,即自性有的我(或实有的我),一是正确的我,即
名言安立的我,名言安立的我是存在的,自性有的我是不存在的。
名言安立的我是透过某一个部位而认识的,如与他人通电话,听到他人的声音,因为
认识这个声音,说这是某人,这是透过他人的声音而认识他;又如,见到某人的脸,因为
认识相貌,所以说他是某人。所以,事实上是由我所而安立我,是先有我所才会有我;但
是颠倒的情况就会是像我们平常的习惯,会觉得有“我”,说这是我的,成为“我”在我
所之前。
简言之,有二种萨迦耶见,一是我执的萨迦耶见,即执实质有的我的萨迦耶见,另一
是我所执的萨迦耶见。二者的次序是先有我执的萨迦耶见,次有我所的想法。
《自释》此段解释“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着法”,要说明的就是先有我执而
产生我所执。“诸世间人于我所执前,先由我执于非有之我妄计为有,执此为实。次除我
执之我于余一切法执为我所”:先生我执,再生我所执。将没有自相有的我妄计为实有的
我,妄执为实。也就是说,我所执之前,一定有我执带动。至于何谓我执、我所执,以后
再细说。
(自释)
此执我、我所之世人,由烦恼业索所系,依旋转之识推动而转于生死深邃大井中,上
自有顶下至无间无间旋转,其势自然下坠,要由励力乃升,虽有无知等烦恼业生三种杂染
,然无初中后之决定次第,于日日中恒为苦苦坏苦之所逼恼,迄无超出轮转之期。
(记)
此释“如水车转无自在”,执我、我所的有情众生如同水车,有六点说明有情众生为
何如同水车。
第一、“由烦恼业索所系”:有情众生被业与烦恼所绑住,如同水车是被绳索绑住。
此是在说绑者。
第二、“依旋转之识推动而转于生死深邃大井中”:有情众生被业与烦恼推动心识,
再被推到三界轮回,如同水车要有人推动。此在说有推者。
第三、“上自有顶下至无间无间旋转”:有情众生不断流转于有顶(无色界之非想非
非想天)至无间地狱,如同水车自顶至底,不断轮转。此说自上而下、不断轮转相同。
第四、“其势自然下坠,要由励力乃升”:水车很自然地会向下掉,要拉上去就很费
力,与此相同,有情众生积福不易,造恶却很容易。
第五、“虽有无知等烦恼业生三种杂染,然无初中后之决定次第”:如同用绳子吊举
水桶,可以从二边拉升,不限定于单一方向轮转,没有一定次序。在说十二因缘时提到,
无明、行、识、……、爱、取、有、生、老死,先有烦恼,有了烦恼后会造业,之后产生
苦,有一定顺序;但是若考虑到多生多劫的情况,就会变成没有次序,如前生的无明带来
今生的业,今生的业又造就其他等,夹杂起来就没有了次序。虽然区分起来可以说是无明
、烦恼、业造成的,但是这三个并没有初中后之别。无次序的情况,就如同水车一样。
第六、“于日日中恒为苦苦坏苦之所逼恼,迄无超出轮转之期”:如同水车在轮转过
程中会与地面等碰撞,有情众生有行苦、坏苦、苦苦,也是跌跌撞撞的,如今天是苦苦,
明日有坏苦,却认为是安乐的,之后又变成苦苦等。
此段从六点来说明有情众生如水车无自在转的情况。
(自释)
诸菩萨众见彼苦恼,发大悲心勇猛救护,故当先礼佛母大悲,此是菩萨缘生大悲。
(记)
诸菩萨看到这么苦的有情众生,而发起勇猛救护的大悲心。前说大乘的悲心是如父式
的悲心即由此见,大悲心一定要具备“心勇猛救护”这个条件。
“菩萨缘生大悲”:悲心分三,一是缘生大悲,二是缘法大悲,三为无缘大悲。此说
缘生大悲,即纯粹的大悲心,没有其他想法带动,故称缘有情的悲心。
对照《广论》来看,前面六点说明有情众生无自在转的情况,相当于下士道、中士道
。“诸菩萨众见彼苦恼”说的是由知母、念恩到悦意慈,之后产生大悲心。
(疏)
诸众生类如水车者,诸有情与水车轮,是能同、所同之总体。其相同之理,《释论》
别说若喻、若法各有六义,今且合说之。一、此有情世间,为惑业绳索所系。二、由识推
动之,如旋转水车之人。三、于上自有顶(三有的最高处,又称有顶天,即三界之顶,非
想非非想天),下至无间,深邃生死大井中无间旋转。四、堕恶趣时,不待功力任运而坠
;升善趣时,要极大勤勇方得上升。五、虽有无明、爱、取烦恼杂染,及行有业杂染,余
七支生杂染,然前后次第则无一定。六、恒为苦苦、坏苦、行苦之所逼恼,故诸众生迄未
有出轮转之时。
此六门法喻合说,非仅令了知有情流转之理而已。
前虽说乐大乘者应先发大悲,然未说如何修习悲心乃发。今说有情无有自在,流转生
死,即显由此修习乃能引发大悲心。
此复应思由谁令其流转,谓最不寂静未善调伏之心。于何处流转,于上自有顶,下至
无间,流转不息。何因如是流转,由惑、业增上力故,谓由非福业及烦恼力则堕恶趣,由
诸福业、不动业及烦恼力则升善趣。堕恶趣者,不待功力而任运自堕;升善趣者,非极大
勤勇修集彼因,难得上升。
如《阿笈摩》(阿含经,宗喀巴大师引阿含经)说:“从善趣恶趣死,堕恶趣者如大地
土。从二趣死而生善趣者如爪上尘。”又于某一缘起中,三种烦恼随一生时,其他缘起之
余二杂染亦相续不断。又时时为三苦之所逼恼,如水浪之滚滚而来。此复应知初发业者,
若未思自我流转生死而令心厌离,则于思惟他有情时,不忍其受苦之心,必不能生。
(记)
宗喀巴大师在《善显密意疏》解释这六点时说:第一,是谁让我们堕到轮回中?是我
们不调伏的心识让我们流转轮回。二、在何处流转?三有轮回处。三、由何因素转?由业
及烦恼转。此处即涉及善业、恶业。四、由善业、不动业会向上转,由恶业会向下转,也
因此向上转较困难,向下转较容易。五、同一缘起与不同缘起情况夹杂在一起,非常复杂
,如十二因缘从无明、行、识到生、老死,但是问题是,不是十二个接着十二个,中间还
夹杂着其他情况,所以烦恼、业、苦等没有初、中、后决定的次序。第六、都要经过三苦
的情况。
(疏)
故当如《四百论释》所说,先于自身思惟已,次缘他有情而修。
(问)修他有情于生死中受苦,为即此能引生大悲心耶?抑须余法助成之?
曰:现见见怨家受苦者,非但无不忍心,且心生欣幸。见非亲非怨者受苦,则多舍而
不问,是于彼无悦意相之所致也。若见亲属受苦,则心多不忍,其悦意愈重,不忍受苦之
心亦转增。故欲引生大悲心者,于余有情务须心生最可爱乐悦意之相。
(记)
接下来《善显密意疏》补充说,这六项要先在自己身上思惟,自己如果没有任何感触
是不行的。要在自己身上有感触后,才换到有情身上修。如《四百论释》所说。
次言,只要修这些就能产生悲心吗?亦即修下士道、中士道,就能产生悲心吗?还是
要其他的助伴?就说到,我们看到敌人倒楣,就生幸灾乐祸之心;对一般陌生人,就没什
么想法;对亲友受苦,才心生不忍。而悲心就是要对他人之苦,希求他能离苦的想法,所
以要心生不忍就要对有情生起悦意相。
(疏)
此悦意相由何方便得引生?诸大论师略有二规,一、如月称《四百论释》说:“思惟
一切有情从无始来,皆是父母等眷属,为度彼等故,能入生死。”大德月及莲华戒论师亦
如是说。二、静天论师之规,如余广说应知。
(记)
生起悦意相有二种方式,一是月称、月观所修的七因果教授,二是寂天菩萨之自他换
的教授。
《广论》受限于书的编写方式,是以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在上士道时说七因果
等教授的方式撰写。其实悲心的生起,一方面是了解苦,一方面是要有悦忆感,二个条件
加起来就产生悲心。产生悲心之后才会有增上意乐,即我来承担的想法。接着是生起菩提
心。为生起悦忆感,就说了知母、念恩、报恩、悦意慈。也就是说,为了修出悦意慈,才
编排出知母、念恩、报恩,如果修得出悦意慈的话,不修知母、念恩、报恩也是可以的。
所以寂天菩萨是用自他换的方式,即爱他胜己的方式成就悦忆感,爱他即是对他人的悦意
。为了成就悦忆感,透过什么方式都可以,只要能产生出悦意感即可。
(疏)
若能于有情思惟最可悦意,及于生死受苦之理,而修大悲心,则月称论师作此不共礼
敬方为有义。若不能者,虽自矜聪智,直与鹦鹉诵经等耳。此为缘有情大悲心之理,至下
当释。
(记)
《善显密意疏》这边就清楚说到,一是要对有情产生悦忆感,二是了解有情被轮回逼
迫的情况,从而修悲心,这才是月称菩萨在此礼赞大悲心的用意。月称菩萨为何要礼赞大
悲心?因为他很喜欢大悲心,所以礼赞大悲心,这是个人的因素。要对我们说的是要如何
修悲心,要透过上述二个条件去修,这才是月称菩萨真正的用意。宗喀巴大师在此说到,
要了解到这一点,如果不了解的话,那就跟鹦鹉持咒没什么二样。以上说了基本的悲心的
情况。
(疏)
丁二、敬礼缘法与无缘之大悲
(....待续....)
作者: rcanny (初心)   2018-11-21 17:38:00
感恩您的分享 _()_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