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别序三纲”,我们把经文念一遍,好在《弥陀经》大家都很熟悉
。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
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大家看这一段。这一段很不可思议,世尊为我们做最重要的介绍。这里有三桩事情,
第一个是‘有世界名曰极乐’,注意这个“有”,这个“有”字非常肯定!让我们一丝毫
怀疑都不生,确确实实有,有一个“世界”叫做“极乐”。第二桩告诉我们的事情,这个
极乐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你看‘其土有佛’,两个“有”字。‘号阿弥陀’。阿弥
陀佛在做什么?‘今现在说法’,所以这说出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依报庄严”,极
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是极苦的世界,人家极乐,没有苦;只有乐没有苦
。这经文后面还要介绍,为什么这个世界叫做极乐。依报庄严。
第二句正报庄严。“其土有佛,号阿弥陀”。第三个是事业庄严。“说法”,说法是
事业,“今现在说法”。这是世尊把这个希有难得的讯息介绍给我们,我们听了之后有什
么感想?现在人讲有什么反应?跟我们世界相比,差很远!我们这个世界,尤其在现代可
以说是极苦世界,苦不堪言,所以想想那个世界是极乐世界。
下面经文给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这个世界叫极乐。这个世界里头没有苦,所以称为极
乐世界。它为什么没有苦?有好的老师在教导,极乐世界的人民都是善根成熟的人。不像
我们这个世界的人,我们这个世界老师不错,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实在讲没有两样,但
是娑婆世界的正报不庄严,原因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众生烦恼习气很重,业障很深,刚
强难化。阿弥陀佛到这个地方来也没有办法,大家不肯接受,这有什么法子。这跟西方极
乐世界就不能比。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人人善根都成熟?这个我们要懂得。西方世界是新兴的国土,阿
弥陀佛成佛到现在才十劫。就好比这个世界上它是新成立的国家,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几
千年的古国,所以世世代代累积下来的毛病很多,不容易改过来。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阿
弥陀佛造的一个修学的场所,这里面原来没有人民,极乐世界的人从哪里来的?十方世界
移民来的。凡是到极乐世界去,都是有条件的,不符合条件你去不了。什么条件?统统是
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
此可知,移民到那边去,是经过阿弥陀佛精挑细选,于是那个世间的人民容易教化,不像
此地刚强难化。
我们要想往生,现在看到这么好的世界,真正是希有难逢,我们想去,想去怎么样,
一定要具备善根、福德、因缘。因缘这一桩事情好办,为什么?别人可以帮忙。唯独善根
、福德要靠自己修,这是别人帮不上忙的。什么叫善根?什么叫福德?我在讲“往生经”
(诸位要记住,“往生经”就是净土三经一论,专门讲往生极乐世界的,总名称叫“往生
经”),说过很多遍。
善根是能信、能解,这是善根。你相信,这个经文你懂,你能看得懂,你能听得懂,
这是善根。福德是什么?能行、能证。你肯依教奉行,你有福;你不能依教奉行,那就没
有法子。因缘是外在的条件。因缘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遇到真正善知识,把这个法门介绍给
你。这个因缘我们有了。
我在早年,出家人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的,是忏云法师;在家人介绍我这个法门的,
李炳南老居士。忏云法师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原本我对于净土法门怀疑,不能接受。忏
云法师教我读《弥陀经疏钞》、《要解》、《圆中钞》,又教我读《印光大师文钞》,半
年当中这几门功课,我很专心的学习。学了之后对净宗法门相信了,不怀疑了,也非常赞
叹,但是没有发心学这个法门。知道这个法门殊胜,尤其是印光法师《文钞》里头苦口婆
心教化现前的大众,恳切的介绍这个法门。
以后我离开埔里,到台中依李老师学经教。我的兴趣、志愿确实是在经教上。李老师
常常劝我要修净土法门,他讲《弥陀经》,我听了之后确实很有感动。这个李老师自己也
看出来,他在我们同学当中,在大众谈话的时候曾经说过,我在《弥陀经》这一会得到受
用。真正死心塌地再也不怀疑,专修专弘,是在讲《华严经》的时候。我也曾经跟诸位说
过,第一次讲《华严》讲了一半,《八十》讲一半,《四十》也讲一半。有一天突然想起
来,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仔细观察!统统修的是念佛法门,这
死心塌地了。
文殊、普贤何等人物!我们给他当侍者的资格都不够,他们都是念佛求生净土,才知
道这个法门殊胜无比。所以凡事教学最重要,这个道理早年我就懂了。读《礼记》的时候
,这一句话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里头说的。〈学记〉
这一篇可以说是中国古老的教育哲学。
以后学了佛,看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事业是什么?教学。教学就是菩萨事
业,就是如来家业,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生生世世(我们中国人讲世世代代)就
干这个行业,一代一代接着干,这个在所有一切行业里面,是最殊胜的一个行业。
所以孔老夫子说的话,我懂得他的意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懂得。如果
你学习、你教学没有入境界,不能把你所学所教的东西落实到你的生活上,你得不到法喜
,法喜充满!快乐无比!这个乐不是外面五欲六尘之乐,不是外面的刺激,是从内心里头
流出来的,像泉水一样。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不亦说乎”!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乐事。
我也常说孔老夫子的缘太殊胜了,他老人家无意于社会教学,他一生愿望是什么?作官。
他希望能够有一个职位,把他自己平生所学的能贡献给社会,贡献给国家。我们相信,如
果孔老夫子在当时列国里头要做了宰相,我相信他很可能是中国第二个周公。
但是时节因缘,夫子就比不上周公那个时代。夫子生在春秋战国,社会动荡不安,大
国兼并小国,所以时局对孔老夫子不利。他要是想做,非常困难,最多不过像管仲一样,
相当不容易。当时列国的国君没有一个人肯用他;周游列国,求个一官半职,没有人用他
。这样子逼不得已,回家教学,希望把自己所学的传给底下一代,希望学生来发挥他的抱
负,才回家教学!
回家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六十八岁,孔夫子七十三岁走的,所以实际上他开班教学
,总共只有五年的时间,不长!但是这个缘非常殊胜,教学的成绩可观,在中国历史上找
不到第二个。学生三千人,是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学校,私人办学。有成就的(我们今天讲
杰出的学生)七十二个人,七十二贤。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到今天,哪一个教育家都没有
办法跟孔子一样,学生固然有成就的,没有那么多!这是被历代朝野尊称为至圣先师,这
是孔老夫子生前没有想到的事情,从事于教育工作。
但是释迦牟尼佛很年轻的时候就明白了。孔老夫子想求一个官职,释迦牟尼佛他是王
位的继承人,不要了。真正觉悟,帮助世间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国家社会长治久安。
什么方法才真正能达到这个目的?教育。释迦牟尼佛真的万缘放下,从事于社会教学工作
;真的是多元文化,不分国家界限,不分族群,也不分文化,不分宗教信仰,真的是有教
无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证实〈学记〉里面讲的两句话正
确,“教学为先”。世出世间无论哪一个行业,无论什么样的建树,什么是第一?教学是
第一。
孔老夫子他一生自己叙述,他做学问的经过,他十五岁有志于学,学的是不错,三十
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七十三岁走的。这个
叙述是说明他自己一生做学问的境界,不断的向上提升。向上提升说明他精进不懈,佛法
里头讲的勇猛精进,我们前面看到的菩萨表法暗示我们,教导我们,不休息、常精进!夫
子做学问确确实实是如此。
释迦牟尼佛走向了全世界,他从事教学的工作四十九年,中国人的算法是五十年,连
头带尾五十年。他三十岁开始教学,八十岁走的,八十岁,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实际上是
七十九岁,释迦牟尼佛七十九岁走的。成就的学生比孔老夫子多得太多了,单单就是我们
在经上看的常随众,这常随众各个都有成就,不是成就的不提了。真正证果的才有名字,
这个地方明显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都是证果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我们在此地看
到,“皆是大阿罗汉”。前面跟诸位报告了,大阿罗汉是法云地的菩萨,圣人,不是凡夫
。
所以我们冷静观察,世出世间第一等聪明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在这个世间选择哪
个行业?教学。他不会做别的行业。为什么?教学这个行业对世出世间贡献最大。教根熟
的人,教他转凡成圣;教根性没有成熟的人,教导他破迷开悟;教一般中下根性的人,凡
夫,教导他们转恶为善。佛菩萨的教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无论你想学什么,佛菩萨
都欢欢喜喜的教导你。那要是现在人问,我想求发财,佛教不教?佛教你,确确实实佛氏
门中,有求必应。佛能教你生生世世得大财富,这不是假的。求智慧的,生生世世得大智
慧。世出世间一切法,在佛法里面才能得到真正的究竟圆满。
我们过去生中种的善根,过去生中结的法缘,这一生能够遇到佛法,能够遇到大乘又
能够在一起学习。纵然我们不能够面对面,诸位能够在网络上,能够在电视萤幕上,统统
都是有缘人!只要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自己的成见;这我常讲的放下我
们自己对宇宙人生,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这个要放下。为什么?这些
全是错误,真的是错误。这个错误不放下,我们学佛菩萨就学不像,就学不好。果然放下
,彻底放下了,你在这一生当中肯定学得很好,学得很像,学得很成功。
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内有烦恼习气,这是我们同修都不讳避,都能承认,业障真的
是很重;外面诱惑的力量非常强大。外面诱惑就是魔,佛法里面讲的魔,四种魔里头的天
魔;天魔就是外面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的诱惑,所以成就非常非常之难。稍稍不留意就退
转了,退心了,所以学佛的人多,成功的人少。正因为这个原因,释迦牟尼佛介绍我们一
个最好的修学环境,极乐世界。你到极乐世界去,你里面的烦恼习气严重不要紧,没有缘
,外面没有缘,你虽然里头有烦恼习气,它发作不出来。不像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不善的
缘太多了,勾引你的烦恼习气。极乐世界没有,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这个地方学习、闻法机会都不容易,都非常困难。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诸大菩萨讲经
说法、研教修行从来没有中断过。无量无边的法门,你想学哪个法门,你就进哪个教室,
那边有菩萨教导你。缘好!我们这个地方想学什么,找个老师找不到,找个修学的环境找
不到。又何况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障缘障碍你,不让你好好的学,不让你有进步。这是
释迦牟尼佛劝我们换一个修学的环境,极乐世界这是换个修学环境。好,我们知道有西方
极乐世界,我们想到极乐世界去,难不难?说难不难,说易也不容易。还是要具足这三个
条件:善根、福德、因缘。
这个“善根”坚定的信心,对于净宗法门决定没有一丝毫疑惑。坚定的愿心,我这
一生只有这一个愿望:求生极乐世界。除这一个愿望之外,祖师大德常讲的,身心世界一
切放下,真放得下!必须具备这两个条件,这是善根。
“福德”,遇善知识是你的福德,你有福你才能遇到;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同学,这
都是可遇不可求!老师的教诲,同学们相互切磋琢磨,你能够理解,你能够发悟。明了之
后,决定把你所信的、所解的,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你能够做到“一心称念”,《无
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真正的福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会不
会有障碍?有同学问过我。功夫得力的人没有障碍,功夫不得力的人就有障碍。
我们举两个最明显的例子,早年我们在旧金山看到甘老居士的亲戚,念佛往生的。这
个事情距离现在大概二十年,一九八0年代的事情。我记得她跟我讲的时候是八四年,就
在这个前面大概是两年,她这个老朋友是个老太太,念佛往生的。老太太的儿子在美国读
书,毕业之后就在美国工作,结了婚生了小孩。儿子把母亲接到美国,接到美国干什么?
带孙子。在美国夫妻两个都上班,把母亲接来照顾家,带孙子。所以他母亲做家事,照顾
孙子,做家事。
在美国住了不少年,孙子也长大,念小学了。老太太还在家里照顾,每天清洁环境,
煮两顿饭。因为早晨吃了早饭,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晚上回来吃晚饭,中午大概都
是在外面。老太太在家里清净!那个家庭就是她的道场,念佛功夫不间断,也没有人知道
。走的那一天才发现,才晓得这个老人了不起。走的那一天,夜晚走的,也不晓得什么时
候走的。早晨起来,儿子、媳妇、孙子都起来了,要吃早饭,上学、上班,结果这一天没
有人烧饭,老太太没起来。他们就打开房门看看老太太,今天怎么奇怪,今天怎么没起床
?门一打开,老太太坐在床上,盘腿坐在床上,已经走了很久了,坐着走的。大家也楞住
了。
再仔细一看,老太太遗嘱已经写好了,摆在她面前,摆在床边上,遗嘱,交代后事。
更奇妙的,她的儿子、儿媳妇、孙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她预知时至,不知道什么时候
她统统做好了,后事自己都预备好了,孝服也摆在床上。这是甘太太告诉我的。真正修行
人,你一点都看不出来,她什么妨碍都没有。家事照常做,预知时至,不生病说走就走,
走得那么潇洒,走得那么自在。这是一个有了功夫的人,没有妨碍。
另外一个出家的,你们常常听到倓虚法师讲,哈尔滨极乐寺第一次传戒,修无师。这
个出家人没人瞧得起他,不认识字,没有出家之前做泥水匠,做粗活的,出家之后在寺庙
里头都做最粗重的生活。别人不愿意干的,他都愿意干,洗厕所、种菜、砍柴、挑水,他
干这个工作。他什么都不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不放松,无论干什么都是阿弥陀佛,所以
做得欢欢喜喜。对什么人都恭敬,因为他什么都不会,比哪个都比不上。
传戒期间,他发心照顾病人,过了几天他跟老和尚说,给老和尚告假。老和尚说你来
没有几天,你要回去、要走,总得传戒完了之后你才走。他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到
极乐世界去。老和尚一听,这非同小可,问他几时?不出十天。第二天又来找老和尚,老
和尚问什么事?明天就走。你看看这是我们的好榜样、好模范,他在寺庙里头做苦工,一
天都没有休息,他修行成功了。他什么障碍都没有了,他能放得下,什么事情他不争,人
家往前面走,他都往后退。
跟人家不争,“于人无争,于事无求”,所以对每个人都恭敬。别人虽然看不起他,
但是对任何人没有妨碍,他干他的活,他念他的佛,也没有人知道。走的时候走得那么潇
洒,那么自在,我们的好榜样!我们今天听到人家说几句话就心里放不下,这还行吗?修
无师是这样,他能往生吗?你打他、骂他、侮辱他,他对你笑嘻嘻的,给你顶礼,给你合
掌,恭敬你,没有在意。为什么?他要到极乐世界去。你们不想去,他想去,他真去了!
好,现在时间到了。
==
“于人无争,于事无求”,所以对每个人都恭敬。
别人虽然看不起他,但是对任何人没有妨碍,他干他的活,他念他的佛,也没有人知道。
走的时候走得那么潇洒,那么自在,我们的好榜样!
做常住的事(这是布施、精进),念自己的佛(这是持戒、禅定),
一切恭敬(这是忍辱、智慧)。
一句话没说,修无师就是在示现六度万行。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