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慧长老开示修禅的四个阶段 (节录)

楼主: makeitsimple (当勤忏悔,常起希望)   2018-08-23 17:43:34
这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人坐在这里了,心坐在这里没有?人坐
在这里了,心要安住当下,身心保持一致。各位做到了没有?大部分时间可
能能够做到,但也有思想开差的时候。思想开差的时候就是思想离开了这个
座位,回到家里去了,回到街上去了,回到饭馆去了,跑到这一杯茶上去了,
不是安住在当下。身体安住在当下,心也安住在当下,这是第一步的功夫。
要使身心保持一致,都能安住在当下,大概要多少时间呢?专门来做这件事,
最少要三个月。像这么断断续续地坐,偶尔来一次,隔三岔五来一次,那大
概要三年,而且还得不间断才行。时时刻刻想到这件事,时时刻刻在做这件
事,三年不间断,大概能做到使身心保持一致。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这
就是安住当下。
所谓的当下,说安住的时候已经走了,心念不会停止下来。不会停止下来怎
么办呢?就念念安住当下,这样就能够把功夫稳定下来,就能使身心保持一
致。这是一个诀窍。在这一个阶段,可以注意三点。怎么样才能安住当下呢?
首先要专注。专注一个念头。参话头,专注;念阿弥陀佛,专注;持咒,专
注。始终盯住那个话头,不要改变。
其次就要清明。专注以后,往往心就沉下来了。沉下来了就容易昏沉。这个
时候我们内心要保持一种清净光明。清净者没有妄想,光明者没有黑暗。心
里不是一片漆黑,而是有光明。就好像一面镜子没有尘垢一样。心地光明,
心光朗照。这也是一种修境界,只有到那个地方才能够有体会。
第三点要注意的是,专注和清明都要不间断,绵密。绵绵密密,像小溪的流
水一样是不断的。专注要绵密,清明要绵密。
安住当下要注意这三个要点。把这三个要点掌握了,你有一个具体的法门,
安住当下就有可能性。这是讲第一个阶段。
——————
第二个阶段叫守一不移。这是指你所用的方法。你不要今天念阿弥陀佛念几
句,明天嗡嘛呢叭弥吽念几句,后天阿弥陀佛念几句。那就很难做到心一境
性。一定要守住一个法门不要改变,一直到有一个彻底的突破为止。守一不
移,这个方法和心一境性是同一个意思。这是印度在释迦牟尼佛以前所有修
道的人使用的一个方法,也是中国在佛教没有传入以前所有修心养性的人使
用的方法。道教叫抱一。这个“一”字非常重要。当然佛教后来就不是用这
个“一”。方法上用“一”,境界上不用。到了境界上,佛教是用“无”来
表现。因为有“一”,往往还有“二”。不过在过程中,这个方法很重要。
守一不移首先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运用这个方法是绝对有效的。这是第二
个境界。
——————
第三个境界。守一不移以后,守一不移成为一个铜墙铁壁了,针插不进,水
泼不入,这个时候就是前念不起,后念不生,中间一片空寂,这个时候就叫
做一念不生。这是第三个阶段。一念不生不是偶尔的。不是一分钟两分钟,
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期都是这个样。我相信你们有许多人接触过祖师语录。
有许多祖师说他十年二十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吃饭不知是吃饭,腿子也
不知道疼。那就是一念不生。就是没有任何的思维来干扰这一片清净的心,
光明的心,历历孤明的心。
——————
如果这个阶段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机缘成熟,或者是在佛言祖语的启发
下,或者是在明眼善知识的激励下,就有可能把桶底打破。那个阶段是什么
呢?就是灵光独耀。见到光明,而且整个身心就是一大光明藏当中。也不是
说一分钟一秒钟的事情,而是长期地能够保持那种光明朗照的境界。而那种
光明朗照,不是你自己心里想象的。而是实实在在这个光明就是彻天彻地。
当然这个光明只有他自己感受得到。这是不共法,这是自受用,不是他受用。
灵光独耀,是百丈禅师描述的开悟当下的那种境界。我们的心识到这个时候
完全净化了,转变了,就成为智慧了,所谓转识成智。灵光独耀就是转第八
识成大圆镜智,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那是灵光独耀,那就是见法身。根与尘
脱节了,根不染尘。脱节了并不是说手不接触任何事物,身体不坐凳子。他
还是坐,还是接触,只是不分别。根尘迥脱了,完全没有分别心了,一切都
是现量境。“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语言表述不出
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到了这样的境界了,只要保任就行了。好好的保任,保任这一片灵光,保任
根尘相脱这种受用、这种现量境,就与自己本具的佛性没有一丝一毫的隔阂,
彻底打破一切障碍。这个时候好好修。这个时候修,那就是事半功倍。
——————
人生这种悟的追求,是人生最大的追求,最重要的一件事。把这个问题解决
了,你可以去发大财,你可以去做大官。唐宋时期有许多大官解决了这个问
题。那个时候大禅师、大善知识多,看着他们跟这些大禅师、大善知识的交
往,那可真是了不起啊。就是到了宋元时期,这样的人还不少。我们也不可
以说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人。现在还有。宋元时期有一个耶律楚材,就是在我
们北京,元朝的时候也做大官。他就是在万松行秀的指导下亲见本来的一个
人。他后来就做了元朝的开国宰相,他有一本书叫做《湛然居士全集》。
各位能够有这个因缘、有这个信心来参加禅坐,非常好。不过每天光在这里
坐两个小时还不够,在家里也要坚持坐。只有把这件事当成是最大的一件事
情来做,才能够真正有成效。今天我在真际禅林,这次禅修活动最后的一次
开示中讲到,要建设我们家庭的道场,家庭就是道场。因为《维摩经》上面
讲,什么是道场啊?诸烦恼就是道场。没有烦恼也不需要道场,有烦恼才要
道场。在烦恼中作道场,把烦恼当作道场,那才是功夫。烦恼是什么呢?烦
恼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烦恼。没有转化,它就是烦恼。转化了
是什么呢?转化了就是佛事。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我们怎么样用禅的
思想、禅的理念,来转化烦恼,使家庭变成道场?这要一步步地去做。光说
没有用。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23 22:13:00
随喜,阿弥陀佛!
作者: yule1224 (支持自经区服贸货贸)   2018-08-24 20:17:00
这个好像是纪念慧净法师的网站https://goo.gl/U1Fghj
楼主: makeitsimple (当勤忏悔,常起希望)   2018-08-24 23:48:00
谢谢分享,不过连结里的是慧净法师喔。净慧法师晚年德相和自作偈语:goo.gl/wwaWhP相当完整的法师生平:goo.gl/tgbTWg佛弟子文库:http://www.fodizi.tw/qt/jinghuifashi法师创办的《禅》刊,线上阅读:goo.gl/FffWvb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