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人在爱欲之中,独来独往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8-06-15 09:51:13
不要以为有人爱你是好事,其实是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切记切记!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宣化上人
生死爱情的海,就是障道的根本。修道人,无论对人或对物,生出爱欲之心,都会障碍修
道的发展。
详言之:“爱欲就是生死,生死就是爱欲,爱欲就是生死之根。”若是不破爱欲无明,终
不能离开生死大爱海。如何能离开生死?简单的很,就是“断欲去爱”,别无他法。
修道人,不要有情爱的思想,更不能有情爱的行为。对任何人,不要生出一种情爱心;有
了情爱,苦根不断;有了情爱,生死不能了。
有人说:“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食色性也。”就因为这样,所以才要修道!在《四十二章
经》上说:“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
我们修道人,就须存这种的观想。
如果无情无爱,见到人是不是就把嘴堵起来,不理睬人呢?这样也不对。我们不执著情爱
,不生情爱之心,但还不能讨厌人,也不能说我不爱人,我就憎恨人,这样也不对。
那么,要怎样才对?就是不爱,也不憎。“不爱不憎为中道”,修道修什么道?就是修这
个中道,对谁都是平等相待,慈悲为怀,但要谨慎行事,不可落在情爱樊笼里。
各位注意!不要被情爱所迷惑。有人写封信给你,你的心就好像小兔子在怀中,乱蹦乱跳
,以为有人爱你,这是好事,其实是想把你拖到地狱去!
各位善知识!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要真真实实的了解:“爱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从无始劫以来,生死不了,为什么?就因为被“情爱”二字所害。
若能“断欲去爱”,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脱死。
凡是你所愿意的,就是爱;你所讨厌的,就是憎恨。我欢喜这个,就生出爱心;我厌恶那
个,就生出憎恨心,这都是感情用事。
修行人不应该用感情来处理一切事。可是也不能像关帝公似的,坐在那里绷著脸,给他叩
头,他也不理睬。对人要和蔼,要有礼貌,不可贡高我慢,目空一切。
总之,对人要以慈悲为怀,方便为门,处处为人着想,令人生欢喜心,我们还有这口气在
,就要对人好,可是不应有情爱的思想掺在内。
各位!切记切记!这是很重要的法门。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15 10:06:00
世俗的贪爱与佛法所说慈悲心的差别:#1R7WQq8A 达赖喇嘛尊者与各国人士之间的交流及问答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6-15 12:1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ameide (雅美蝶)   2018-06-15 12:52:00
阿弥陀佛
作者: mark183 (mark)   2018-06-15 14:23:00
阿弥陀佛
作者: amaton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6-15 16:2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6-15 18:35:00
阿弥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8-06-15 18:5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egamimadoka (神爱世人)   2018-06-15 19:16:00
妖言惑众的鲁蛇思维 恐女症真可怜
作者: claudeee (祸风行)   2018-06-15 19:37:00
阿弥陀佛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6-15 19:40:00
阿弥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15 19:47:00
大悲心的种类与层次:#1PqYANTy《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大悲心南传巴利《慈经诵》(或有译为慈爱经):#1QyQjFnT 有没有好听的佛经音乐推荐#1Q_kh7i4 慈心的层次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6-15 21:1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15 21:26:00
此处之爱欲,指贪爱,十二缘起支中,第八支爱支、第支取支,爱支、取支的本质是贪,由爱支、取支的能生支,润发无明支、行支、识支(因位识)的能引支,于于爱支、取支后面业的体性的有支,却定感果,所以断除轮回要断爱取有。确定感果(误字更正) 第九支取贪心所摄三界,《大般若经》:“由上品修道永断欲贪、瞋恚得不还果(三果断除欲界贪爱),由增上品修道永断五顺上分结,所谓色贪(色界的贪爱)、无色贪(无色界的贪爱)..得阿罗汉果。”十二缘起支有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等四支摄义#1JW75vv5 《菩提道次第广论》十二缘起支:支分略摄又,百法明门论题到五十一心所法,欲心所是别境心所,欲心所不适善心所、也是烦恼心所,欲心所通善恶无记三性。欲心所与善心所一起作用是善法欲,这是不该断的;欲心所与烦恼心所一起作用的不善欲,这是要断的,要区分清楚。《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如来所欲无减,何名为欲?谓善法欲。”《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诸菩萨虽永断欲贪,而恒不舍诸善法欲,若身、若心,常修善行。”《优婆塞戒经》:“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俱舍论》:“若缘无漏,便非过失,如善法欲,不应舍离。…住下地,心求上地,是善法欲,非谓随眠。”三十七道品中的四正勤(四正断),要生起善法欲而修:《杂阿含经》:“有四正断(四正勤)。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原po可以先把心类学学好,才能了解其中的差别不致混淆。如学习百法明门提到五十一心所,有别境心所、烦恼心所等分类,认识每个心所所诠的内涵,而能帮助正确的认识义理* 推文错字更正如下:欲心所不是善心所、也不是烦恼心所-----------------------《大智度论》:“佛知善法恩故,常欲集诸善法故,欲无减(佛果十八不共法之欲无减)。修习诸善法,心无厌足故,欲无减。…佛告比丘:我本以欲心无厌足故得佛,是故今犹不息,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佛十八不共法)”佛欲无减,欲心所在佛陀的相续中有,它是别境心所,无法断除。佛断除了烦恼,没有无明贪爱,但有善法欲。#1Lm_zF56 “欲心所”和“烦恼心所”之差别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8-06-15 22:24:00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15 22:36:00
世俗的爱参杂贪爱,比如说要爱你的父母、爱你的子女、爱你的家人朋友等,一般世俗的爱参杂贪爱,贪爱是偏倚的。佛法所说的慈爱、慈悲是透过正理的抉择与事实相符合,有与事实相符合正确理由的慈爱、慈悲,才健康。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8-06-15 22:41:00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15 22:45:00
(我国中时在看宣化的金刚经、楞严经、六祖坛经等,二十几年前的事了。因为有亲人在其美国道场出家。现在已经不看了。)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8-06-15 22:55:00
南无月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
作者: wugilin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满愿)   2018-06-15 23:0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15 23:16:00
以前宣化法师在美国道场举行三坛大戒,礼请清定上师为僧众的授戒阿阇黎,清定上师是能海的学生,能海是宗喀巴大师在汉地的法脉传承。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8-06-16 00:18:00
南无月光如来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16 05:29:00
欲可分别从境与有境的角度,对境的五欲之乐,佛教不以此为主;有境的欲心所,该断除不善欲,该增长的是善法欲。(以境的角度而言,《八大人觉经》:“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以有境的角度而言,《华严经》:“菩萨摩诃萨…观察众生无善法欲,而起大悲。”《优婆塞戒经》:“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欲心所,蕅益大师:“欲者,于所乐境,希求冀望以为体性,精勤依此而生以为业用。(欲为勤依)”明伦月刊(李炳南创立):“精进不懈地去追求,不达最终的目标—佛果(为了利他圆满而欲自身成办佛果一切种智),决不终止,而行者这一种精进勤恳的精神,便是由‘欲心所’引发出来的。”(蕅益<相宗八要直解>:“于一切世出世善,深信其有力,能得乐果,能成圣道,而起希望之欲。…爱乐证修世出世善。”总之,要有智慧分别观察思惟抉择,蕅益大师:“慧者,于所观境,简别抉择而为体性。”)又,生死轮回中之独来独往,《菩提道次第广论》在思惟苦谛中讲到“无伴过患”,可参考下文相关段落:#1N26DrvM 《佛说三转法轮经》四圣谛三转十二行 (16)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6-16 08:56:00
无量寿经: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16 09:01:00
《入菩萨行论》亦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友。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8-06-16 10:2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6-16 19:14:00
例如想要来ptt po文,就是由欲心所的推动,欲po文推文等而这种想要po文推文的欲,若与烦恼心所贪瞋痴慢等一起作用为不善欲,与无贪、无嗔、无痴等心所一起作用为善法欲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6-16 21:32: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