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之爱欲,指贪爱,十二缘起支中,第八支爱支、第支取支,爱支、取支的本质是贪,由爱支、取支的能生支,润发无明支、行支、识支(因位识)的能引支,于于爱支、取支后面业的体性的有支,却定感果,所以断除轮回要断爱取有。确定感果(误字更正) 第九支取贪心所摄三界,《大般若经》:“由上品修道永断欲贪、瞋恚得不还果(三果断除欲界贪爱),由增上品修道永断五顺上分结,所谓色贪(色界的贪爱)、无色贪(无色界的贪爱)..得阿罗汉果。”十二缘起支有能引支、所引支、能生支、所生支等四支摄义
#1JW75vv5 《菩提道次第广论》十二缘起支:支分略摄又,百法明门论题到五十一心所法,欲心所是别境心所,欲心所不适善心所、也是烦恼心所,欲心所通善恶无记三性。欲心所与善心所一起作用是善法欲,这是不该断的;欲心所与烦恼心所一起作用的不善欲,这是要断的,要区分清楚。《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如来所欲无减,何名为欲?谓善法欲。”《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诸菩萨虽永断欲贪,而恒不舍诸善法欲,若身、若心,常修善行。”《优婆塞戒经》:“众生有思,名为欲心,以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俱舍论》:“若缘无漏,便非过失,如善法欲,不应舍离。…住下地,心求上地,是善法欲,非谓随眠。”三十七道品中的四正勤(四正断),要生起善法欲而修:《杂阿含经》:“有四正断(四正勤)。已起善法,增益修习,生欲、方便、精勤、摄受。”原po可以先把心类学学好,才能了解其中的差别不致混淆。如学习百法明门提到五十一心所,有别境心所、烦恼心所等分类,认识每个心所所诠的内涵,而能帮助正确的认识义理* 推文错字更正如下:欲心所不是善心所、也不是烦恼心所-----------------------《大智度论》:“佛知善法恩故,常欲集诸善法故,欲无减(佛果十八不共法之欲无减)。修习诸善法,心无厌足故,欲无减。…佛告比丘:我本以欲心无厌足故得佛,是故今犹不息,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佛十八不共法)”佛欲无减,欲心所在佛陀的相续中有,它是别境心所,无法断除。佛断除了烦恼,没有无明贪爱,但有善法欲。
#1Lm_zF56 “欲心所”和“烦恼心所”之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