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8(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5-18 19:07:18
(四)二种四辩才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面,最后一行,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尔时世尊。赞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弥勒。善能演说如是譬喻。无能伺求说其短
者。】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段是结束前面一大段的经文,在末后弥勒菩萨举了一个比喻,譬
如口渴之人,他非常希望得到饮水,可是这个饮水在以前被他污染了。大概他把这桩事情
给忘掉了,于是见到这个水很脏不能饮用,反而怨天尤人。这个比喻虽然很浅显,也许我
们会觉得不以为然,世间哪有这样健忘之人?如果诸位冷静的去观察,现在这个社会,像
这样的人还真有不少。才知道诸佛菩萨在三千年前讲经说法,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状况真
是了如指掌,这不能不说是智慧神通的广大。所以,佛在此地赞叹弥勒菩萨的比喻,说你
说得太好了,‘善哉善哉’是赞叹他说得非常之好。告诉弥勒,叫着‘弥勒,善能演说如
是譬喻’,这是很善巧,‘无能伺求说其短者’,没有人能够在他的言行当中,找到他的
过失,求得他的过失。我们接着看底下经文。
【弥勒。以是因缘。汝应当知。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
遮止。】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佛说了,由于前面这个缘故、因缘,你应当要知道。世尊叫着
弥勒就是叫着我们大家,弥勒菩萨何尝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倒是真的,他代表我们请法,
代表我们接受佛的教诲。底下这一段非常重要。说有四种辩才,这是佛经上常讲的四无碍
辩才,如来果地上具足的大德大能,四无碍辩。‘一切诸佛之所宣说’,佛为一切众生、
为九法界众生讲经说法,无碍辩才,这是佛所说的,我们学佛的同修大多数熟知的。可是
还有四种辩才是‘一切诸佛之所遮止’的,“遮止”就是禁止,不许可的,这四种的确我
们不知道。正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在末法时期才演变成一个不良的后果,那就是听骗不
听劝。你想想看,骗人的人他要没有辩才,你怎么会被他骗了?信假不信真,没有辩才的
人你也不会去信假。可见得假的、邪的,他也是有无碍辩才。这种无碍辩才,佛所禁止的

佛很慈悲,孔老夫子就不慈悲了。你们念孔子公的书,你看孔老夫子做鲁国的大司寇
,他一上任,就把少正卯抓来把他杀掉,什么原因?没罪过,没有什么原因。孔老夫子为
什么把他杀掉?就是他有无碍辩才,邪知邪见。孔老夫子看到这个人还得了,辩才无碍,
就是到处欺骗众生,没有别的原因,就这个道理,就把他杀掉。佛不是,佛很慈悲,佛不
杀人。我们继续看下面经文。
1.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
(1)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
【云何名为有四辩才一切诸佛之所宣说。】
下面先说明佛的四无碍辩才,这有四种,第一:
【所谓利益相应。非不利益相应。】
这是第一种。诸佛菩萨的四无碍辩才,一定是与利益相应;换句话说,他所说的字字
句句,都是令一切众生得最大的利益,如果说叫众生不得利益的,佛决定不说。什么叫利
益?一切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假如说现前得利益,来世不得利益,后世不得利益,佛说这
不是真正的利益。我们必须要知道,生命是永恒的,这是稍稍涉入佛法的人都能够理解的
。而身命是短暂的,身体在这个世间是很短暂的,生命是永恒的,这就是说明有三世。任
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有过去世、有现在世、有未来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假如
说在这一生当中能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来生的时间长,在六道里无论哪一道,生命都
比人道来得长久,这是佛在一切经里面说得很多,说得很详细。我们觉悟的人、明白的人
,眼光要看的深远,来生不能不考虑。假如来生得利益,后生也得利益,这就是讲生生世
世都得利益,这才叫真的利益,究竟圆满的利益。大乘经论都是以这个目标来宣讲的。由
此可知,佛不仅仅是教我们现前得利益,我们一定要晓得佛在经上讲的利益的定义。第二

【与法相应。非不与法相应。】
法是什么?是佛陀所讲的一切教法,佛的教诲。佛的教诲是依什么说的?一切大乘经
上告诉我们,佛依实相而说,实相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换句话说,诸佛菩萨所宣说的,一
定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与法相应。所说都是宇宙人生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
人生就是本人。与此相背的,诸佛菩萨决定不说,这个我们要知道。第三:
【烦恼灭尽相应。非与烦恼增长相应。】
诸佛菩萨所说的一切法,决定是帮助我们断烦恼,烦恼轻,智慧就长。烦恼跟智慧恰
恰是对立的,就如同明暗一样,黑暗去了,光明就来,有了光明,黑暗就没有了,佛所说
的一切法是光明的。所以你学佛如果学的烦恼还天天增长,你就应当要反省,你学的不是
佛法,你所听的不是佛经。如果是佛所说的经,佛菩萨所讲的法,决定是帮助你减少烦恼
。学佛的人他的效果必然是烦恼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我们只说到这个地方,能
够一月比一月少就很不错了。如果能够一个礼拜比一个礼拜少,你不是凡人,你不是普通
人。决定是烦恼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一月比一月增长。智慧是什么?对于自己、对
于境界,一切人一切环境当中,你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而不会被迷惑,清清楚楚。
生活当中就是定慧等学。你们今天同学,净宗学会带着你们到新加坡大概几个旅游的
地方去参观,你们是不是在修定慧?定慧在哪里学?生活当中学。你们看看新加坡这个都
市,看到许多繁华的市场,你到那个地方去,如果看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慧;能
在这个境界里如如不动,那就是定。定跟慧是同时有的,绝对不会说我有慧没有定,那个
慧是邪慧,不是正慧。有定,定中生的智慧,那是真智慧,样样清楚,如如不动。在这个
境界里绝对不会起心动念,没有妄想执著,心永远是清净的,你才能看到这个世界千变万
化。从静观里面,你就了解这个时代的众生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清清楚楚,了了分明。你才有能力去度化众生,讲经说法才能够契机契理。理就是与法
相应,机就是灭烦恼,与利益相应,与灭尽烦恼相应,这就契机。第四:
【涅槃功德相应。】
‘涅槃功德’是从果报上说的。涅槃是什么意思?不生不灭,绝对是与不生不灭的功
德相应。功是你修学的功夫,德就是你得到的果报,果报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什么时候
得到?给诸位说,现前得到,这个句句都是真实话,这个不是假的,现前得到不生不灭,
不是说死了以后才得到,那不是佛说的。涅槃是没有生死,没有生死就是了生死,是现前
所证得的。
佛的四无碍辩才一定与这四桩事情相应,如果是这种说法,你就晓得这是诸佛菩萨的
正说,与这四个相应。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弥勒。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欲说法者。应当安住如是辩才。】
佛叫着弥勒菩萨说,实在就是嘱咐我们。‘比丘比丘尼’是出家的二众,‘优婆塞优
婆夷’是在家的二众,四众弟子都有责任弘法利生。所以弘法利生并不是出家人的专利,
出家人实在讲他是应当要做的。好比学校,出家人是专职的教员,他是专职教员他当然天
天要教书,天天要上课。在家居士是兼任的教员,他可以来上课,他也可以不来上课,他
不是专任的,他是兼任的。所以,四众弟子都有这个责任。你要代佛说法,你要自利利他
,佛说了,‘应当安住如是辩才’,你要把这四句话牢牢的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
要给一切众生做榜样,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样子,这就是利益众生,这就与利益相应。真正
做个好样子,必定是跟如来的教诲相应,佛教我们应当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譬如
佛教给我们三福、六和、六度、十愿,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这是与法相应。法一定与理
相应,这是深一层的说,法一定与理相应,如果法与理不相应,那个法不是正法。依教修
行的人,一定是烦恼轻,智慧长;依教修行的人,必然是趣向大涅槃功德相应。这是无论
在家出家的弟子,要为一切众生说法,一定要与这个相应。再看底下经文。
(2) 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听受其法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顺心。当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师想。亦于是人听受其法
。】
这是佛教导我们,听这些佛子说法应当具有的心态,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功德利
益。哪些人喜欢听佛法,能够接受佛法?必定是‘善男子善女人’。佛经典里面,善男子
善女人说得很多,但是善的意思不相同,等级不一样。一般可以说大分有五个等级,就是
五乘佛法。从最下面最低的等级,人乘佛法、天乘佛法、声闻、缘觉、菩萨。此地这个标
准是最低的标准,我们得的是人身,当然是为一切人来讲经说法,总不会去为畜生讲经说
法,为人讲经说法。人要喜欢听,肯接受,这个人就是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如果过去
生中他没有善根福德,今天因缘虽然聚会,他也不会来听。我们今天在这讲经,新加坡有
两、三百万人口,他为什么不来?可见得要到这个地方坐下来听两个钟点,过去生中的善
根、福德、机缘,三桩事情凑巧凑在一起了,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这时候机会才现前
,少一个都不行。如果少善根,他不相信,他听不懂,没有善根,他不能信不能解。而没
有福德,他不喜欢听,他虽然能听懂,他也相信,不喜欢听。你想想看,佛门里这些人不
少,做法会的时候多少人来烧香拜拜,出钱作功德,讲经的时候他不来,他不来听经。你
问他,佛教徒、虔诚的佛教徒,还是佛门大护法,问他听过经没有?一生一次也没有听过
,那就是他有善根,他没有福德,听经是大福德。有善根、有福德,没有人讲经,没有机
会,那也不行。所以一定是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都凑起来,不容易!
诸位现在在座好像并不难,你想想新加坡几百万人,一比较你才知道真难,真不容易
。你再看看亚洲的人口、全世界的人口,才知道这一会这两个钟点稀有难逄,决定不是简
单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就在此地。他‘有信顺心’,对于所说之法他能理解,他能相
信,而且能够依教修行,这叫顺,顺里头有依教修行的意思。我们对于讲经的人要怎么看
法?‘当于是人而生佛想’,讲经是代佛说法,所以升座,大座的前面要供佛像。人家顶
礼拜的时候,我们讲经的人不敢当,佛在前面,我们躲在佛后面,你拜是拜佛,我们不敢
当,但是我们要代佛说法。
既然代佛说法,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
,称赞如来”。普贤菩萨这两愿教导我们,第一我们要敬佛,我们讲经的人自己不敬佛,
怎么能教别人敬佛?第二我们要敬事,也就是敬业。讲经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对这个绝不
能含糊,一定要非常认真,小心谨慎,不能把经义讲错。不但经义不能讲错,一定要讲得
令大家生起欢喜心、信顺心。所以不能不敬业,敬业就是充分的准备,依教修行。第三要
敬大众,为什么?每一位来听的人,我们很清楚、很明白,他是过去生中无量世的善根福
德因缘在这时候成就,都是可敬可尊之人。要怀诚敬之心,在讲台上代佛菩萨说法。我们
讲的人要具备这个心态,所以要认真的学习、认真的修行,含糊不得,绝不能草率来做这
桩事情,草率来做我们诚敬的心就没有。诚敬的心没有,不但不能利益众生,自利都得不
到,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听法之人对于讲法的人‘生佛想,作教师想’,他是我们的
老师,我到这来上课,接受教导的。
‘亦于是人听受其法’,我们尊师重道,当然一定要来听经,一定要来接受佛的教诲
。法师所讲没有离开经典,法师所讲全是佛的意思,而佛所讲的是过去古佛的意思。你要
问佛有没有说法?佛说我没有说法。没有说法,说了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说什么?说的是
古佛之法。佛这个态度与中国孔老夫子作学问的态度相似,“述而不作”,自己没有创作
,都是转述古圣先贤的教诲。所以,今佛祖述古佛之所传,就是这个道理。讲的人、听的
人都具足了良好的态度,这是佛在此地教导我们的。下面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
【何以故。是人所说。当知皆是一切如来之所宣说。一切诸佛诚实之语。】
这把理由说出来,为什么我们尊敬说法的人?为什么要相信所说之法?要依教奉行?
说法之人,他所说的都是诸佛所说的,不是他自己所想的。如果用他自己的意思来说,问
题就多了,麻烦就大了,决定是说诸佛之所说。这一点跟世间人想法、看法不一样,世间
人都讲求要创造,创作发明超过前人,后人要超过前人。而佛法里面路子是平平淡淡的,
没有办法超过前人。你要问为什么不能超过?因为法是平等法,你怎么能超过?《无量寿
经》上经题“清净平等觉”,你要一超,清净没有了,平等没有了。那一超超到哪里去?
超到三途恶道里去了。你要想作佛、作菩萨,告诉你平等法。平等法是正法,平等法是真
实法,是‘一切诸佛诚实之语’,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
相,所以佛子心永远是平静的,平静就是禅定的功夫。六祖大师解释禅定,什么叫禅定?
外不着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了了分明是禅,如如不动是定,
永远安住在清净、平等的境界里,清净就光明,平等就不动。四众弟子都要晓得这个事实
真相,都要晓得这个道理,要认真努力去修学。再看下面经文。
(3) 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当堕恶道
【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
切诸佛如来所说辩才。皆生诽谤。诽谤法已作坏法业。作坏法已当堕恶道。】
哪些人干这个事情?干这个事情的人很多。他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你们这样做法、
这种心态是落伍了,这个已经被淘汰掉,不知道竞争,不知道求进步。我们要是听到人家
这种说法,怎么办?如果想想,不错,举世之人都在竞争,我们怎么会变的这么消极?如
果没有相当的智慧,你的信心很容易受动摇。一动摇就错了,跟他们走了,你不跟佛走,
你跟那些人走。那些人心是动的,心猿意马,一分一秒他都停不住,那是什么心?诸位晓
得,妄心,他是妄心做主。佛教给我们安住如如不动,如如不动是真心,真心做主是佛菩
萨,妄心做主是凡夫,凡圣的分水岭就在此地。我们到底是要作凡,还是要作圣?如果要
作圣,那就晓得,说这些话的人很多、很平常,为什么?凡人多圣人少,几个人会赞叹你
?能赞叹你的,他也是圣人,他明白,他才会赞叹你。毕竟是圣人少,凡人多,凡夫毁谤
这是必然的道理。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而且常常会遇到,时时处处都遇到,
自己要明了。这个时候看看你定慧有没有作用?你是不是能够在境界清清楚楚,还是如如
不动?
这些人说这四辩才不是佛说的,“不是佛说”这句话里面的含义很深很广。我们学教
,也就是学习经典,要能通其义,不能死在文字之下,那就错了。所以学教最高明的是通
其理,学教理,其次的则是通其义,教义,不可以执著在文字上。譬如有人说,经上讲的
‘弥勒,若有诽谤此四辩才’,你想想没有听说过?没有遇到,从来没有遇到过。可是你
有没有听说“大乘非佛说”、“净土不究竟”,有没有听说过?这个有听说过。就是这个
话,你想想看对不对?大乘是佛四种辩才说出来的,净土是佛四辩才说出来的,他说净土
不究竟,说大乘非佛说,不就是‘诽谤此四辩才,言非佛说’吗?他对大乘教不尊重,对
于净土教不尊重。读经你要会看,它的意思很深很广。既然他毁谤,他必定就破坏、障碍
,破坏佛法,破坏道场,障碍人学习,帮助人退失信心,这就是‘作坏法业’,后果必定
堕恶道。堕恶道的情形这个经一开端就说出来,果报是太可怕了。我们看末后这一段。
【是故弥勒。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
于法。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
佛这段的开示非常重要,我们往往因为犯了这些小毛病,而造成重大的过失。造这种
罪业的人不是别人,也是学佛人,不是学佛的人他怎么晓得有大小乘?他怎么会知道“大
乘非佛说”这些话?都是学佛的人,而且对于佛法大概都有相当研究的人。一个是自己知
见错误,一个是人云亦云,自己没有主见,听人家说的,人家在书上说的。书是什么人写
的?书是现在人写的,佛经是三千年前佛说的。我们要细细去思量,不可以人云亦云。三
千年传下来的东西,如果有问题,这三千年中都没有能人吗?都没有高手,没有发现,到
三千年后才被你发现,你也未免太瞧不起古人了!三千年的人都没有发现到缺点,你今天
说的缺点不太可靠。这是个普通常识,稍稍有点逻辑思惟的头脑,也不至于被迷惑,不至
于被蒙骗。当然烦恼、习气很多,也不尽然是这一个原因,原因很多。
这就说了,‘若有净信诸善男子,为欲解脱’,他为了想了生死、脱轮回、成佛道,
为这个目标,他‘诽谤正法业因缘者’。你们有没有疑惑?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为
了这一生当生要成佛,认为净土成不了佛,净土是老太婆教,净土是没知识人学的。要成
佛,即身成佛,学密,密是即身成佛;要修禅,禅是这一生就得道;标榜自己这一宗,标
榜自己这个法门,毁谤其他的法门。他能不能成就?给诸位说他决定不能成就。为什么不
能成就?因为他毁谤三宝,毁谤三宝的罪业在阿鼻地狱。所以,他自己修的再成功,修的
再怎么好,那是他说的,要来跟我讲我不相信。我为什么不相信?我理由很充足,因为他
自赞毁他,他的烦恼没断,他的心不平。烦恼没有断,心不平,心不清净,怎么能出得了
三界?别说你成就了,你决定超不过三界轮回。三界轮回是怎么来的?我们讲的很多,你
有妄想,才造成十法界;你有执著,才有六道轮回。你现在还执著你的法门对,别的法门
不对,你的执著很坚固,你六道轮回出不去,道理在此地。
什么人能出三界?心地清净,真正离开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人出三界,无论他修哪个
法门都出三界。所以《华严经》上,佛菩萨给我们做了个示范,你看五十三参,五十三位
善知识,每个人学的法门不一样,他们都得清净心,都得平等性,他们的态度是自己谦虚
,赞叹别人,风度不相同。“我的根机很劣,学这个法门,别的人都比我高明,他们那个
法门殊胜。”都说别的法门殊胜,没有说自己法门殊胜的,这是我们讲修行得道人的态度
。道是什么?道就是清净、平等。他得到清净心,他得到平等心,也就是说他烦恼断了,
智慧开了,他的心境开朗。与一切众生不仅是和睦相处,他对于一切众生没有一个不尊敬
的,他能够自卑而尊人,这是佛菩萨表现给我们看的。怎么可以自赞毁他?这几句经文,
“为欲解脱诽谤正法业因缘者”,这一句就是自赞毁他,他是个学佛的人,他标榜自己,
把别的法门统统给压下去。
下面这三句尤其我们要特别重视的。‘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我讨厌这个人,
这个人我不喜欢他,不能因为讨厌这个人,他说的法我们也讨厌,那就错了。这就是儒家
所讲的迁怒,这个毛病很大,可能我们自己就有,一定要警惕,要把这个毛病改掉。不迁
怒、不二过,这才能成就。不二过就是我过失只有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过失,那叫真正
忏除业障,忏除业障就是不二过。人真能做到不迁怒、不二过,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我们
都相信他很快有成就。
第二是‘不以人过失故而于法生过’。这个人有过失,譬如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他讲
的经,他很会说但是他做不到,能说不能行,这是过失。不能因为他能说不能行,我们连
他的说也不听,那就错了。天台大师告诉我们,天台是智者大师,他老人家有两句名言,
第一句说“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国师!因为他所说的是正法,说的没有违背经典,
他说得没错,我们要依照这个方法来学,我们有成就。古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意思就是说老师虽然很平常,学生跟他学,老师教的方法、理论是正确的,学生真正肯
学,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那就说明他所教的理论、方法没有错,这是国之师。“能说又
能行,国之宝也”,国宝级的少,国师级的多。这个国家国师级的人多,社会的风气就能
转移,能够移风易俗,能够给社会带来安定、和平、繁荣,可以得到。所以,我们不能因
为讲经的人有过失,我们连法也责怪,这是错误的,这个不可以的。
第三,‘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怨,这个人是我的冤家对头,跟前面两个不一
样,前面第一个是讨厌这个人,第二个是虽然不讨厌他,但是他一身的过失,他毛病很多
,第三句是与自己有过节、有怨恨的,他来说法我才不要听,那也错了,你连法也怨,那
就大错特错。他虽然是你的冤家对头,但是他登台说法,法没有说错。这个意思就是教给
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尊重法、来学习法,同时也要尊重说法之人。不要看他的过失,
不要想他跟我过不去的这些怨怼,不去想这个,也不可以去瞋恨、嫉妒,都不可以。我们
要以一个良好的态度,这样才能够学到如来真实、圆满的大法。好,请翻过经本。
==
你看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每个人学的法门不一样,他们都得清净心,都得平等性
,他们的态度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风度不相同。“我的根机很劣,学这个法门,别的
人都比我高明,他们那个法门殊胜。”都说别的法门殊胜,没有说自己法门殊胜的,这是
我们讲修行得道人的态度
这里可能就有人(也真有人)说,那老法师你不老说净土法门是殊胜法门,第一法门?
老法师所说的不是自赞,而是照经典、照古来大德的说法,
佛菩萨、祖师大德是这么说的,老法师也是这么说的。
而且老法师讲经就一定要令听众生信心,怎么可能自坏道场?
但是老和尚说过,去别人道场要赞叹别人法门,密好、禅好、南传好。我们呢?
“我们根基劣,只能念佛有把握。”
这就是华严五十三参的做法。
但是确实有很多人在讨论对话时,常常标举自己,然后诋毁别人,
是自己认为的,不是佛菩萨祖师大德认为的,那就真的是自赞毁他。
自赞毁他在菩萨戒也是重戒之一。
所以这部经其实就是在细讲如何持守大乘菩萨戒?!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5-18 23:1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5-19 00:0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5-19 20:2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19 22:17: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5-20 14:30: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