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6(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5-14 12:14:23
八、佛说末世四众种种过恶
(一)菩萨行法施时贪求利养
请掀开经本第十面,倒数第四行看起:
【佛告弥勒。汝观未来后五百岁。有诸菩萨甚为无智。行法施时。若有利养生欢喜心
。若无利养不生欢喜。彼诸菩萨为人说法。作如是心。云何当令亲友檀越归属于我。】
从这个地方看起。前面世尊为我们说出,以无希望心修法布施的殊胜功德利益。说完
之后,佛又告诉弥勒菩萨,告诉弥勒就是告诉我们自己,弥勒菩萨在法会上是我们大家的
代表。说‘汝观未来后五百岁’,这正是我们现代这个时代,读这部经,犹如读释迦牟尼
佛在三千年前说讲的预言。这是佛在当时说两千五百年以后社会大众出家、在家学佛的状
况,他说得一点都不错,确实是我们现前社会的现象。‘有诸菩萨甚为无智’,没有智慧
,没有智慧的菩萨人数还不少,不是少数,多数!为什么没有智慧?前面都说得很清楚,
不必再重复。这个地方要紧的是说明现代这个社会里面种种不如法的一些状况。这是第一
桩事情,大家都为名闻利养。
‘行法施’,这通常是讲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法布施里面的一种,法布施包括的范
围非常之多,凡是利益一切众生之事都是属于法布施,可是法布施要谈条件。早年大概总
是二十年前的样子,二、三十年前,我在各地讲经就听到,许多人告诉我,法师到某个地
方去讲经谈条件,我给你讲多少天,你要对我有多少供养,如果没有那就不必去了,还讨
价还价,有这些事情。而近些年来在美国,不但弘法有价钱,皈依也有价钱,密宗上师去
灌顶也有价钱,好像一次灌顶美金是五十块。有一年我到迈阿密,那边的同修就问我,法
师,你授皈依的价码是多少?我说没有!他说没有不行,没有不值钱,人家不来。你看现
在的人奇怪不奇怪,价码订得愈高来的人愈多,我们不收钱则没有人来,说这个皈依、灌
顶大概恐怕不灵,为什么?没有价钱!怪现象!何况是这么大的法会来讲经说法,有利养
就欢喜,讲的时候也有精神,没有利养不生欢喜,讲的时候力气也没有,声音也小了,这
怪现象。你看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不就知道了吗?所以我们遇到这些现象,人家给我一
说,我说正常!怎么正常?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讲,没有讲错,如佛所说,这就是正常。
再看下面经文,‘彼诸菩萨为人说法,作如是心’,起了这个念头:为人说法,怎么
样叫这些信徒都归我?‘亲友檀越’就是现在讲的信徒、听众,都归我,都来拥护我,都
做我的弟子,都做我的徒弟,都来供养我,他起这个念头。不但起这个念头,
【复更念言。云何当令在家出家诸菩萨等。而于我所生净信心。恭敬供养衣服饭食卧
具汤药。】
一切供养都来了,有这种念头。这个念头诸位想想对不对?你如果说不对,不对错在
哪里?一般人认为这是正常现象。佛在经上不是常说吗?学佛一定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恭敬供养’底下是四事供养。这是弟子对老师应尽的义务,那是没有错,可是做老师
如果有心去求,那就错了,那就大错。错在什么地方?《金刚经》上告诉我们,“若菩萨
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你们想想他是不是菩萨?有诸菩萨、彼诸
菩萨,这是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出家的菩萨,可是世尊不承认他是菩萨。世尊承认菩萨的
标准是《金刚经》上所说的,要破了四相、破了四见,一切诸佛如来才承认你是菩萨。菩
萨这个名词是梵语,意思是真正觉悟的众生。菩萨是觉有情,真正觉悟了。如果你具足四
相,增长四见,那你是个标准的凡夫,你哪里是菩萨?换句话说,你是个标准迷惑颠倒的
众生,你没觉悟。存这种心,没有觉悟,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再看底下经文。
【如是菩萨。以财利故为人说法。若无利养心生疲厌。】
他的起心动念无一不是为了财、利,我们一般讲名闻利养,都是为这些。如果没有名
闻利养在推动,他什么事情都不干,懈怠懒惰,他不做,这是没有智慧的菩萨,没觉悟。
真正的菩萨,像世尊前面所讲的以无希望心行法布施。他是什么力量在那里推动他?佛在
经上讲的很多,这是大慈悲心在推动。菩萨尤其是在家菩萨,应化在各行各业,他们在自
己生活上、工作岗位上做得比任何一个人都积极,而在他行业上作榜样。这个动力都是大
慈悲心在推动,绝非名利。如果说是以名利为考量的话,那就是愚痴的菩萨,有名无实的
菩萨,虽受菩萨戒,而不为诸佛如来所承认的。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要记住。所以他没
有利养就“心生疲厌”,就懈怠。下面世尊用比喻说明这桩事情。
【弥勒。譬如有人志乐清净。或为死蛇死狗死人等尸。脓血烂坏系著其颈。是人忧恼
深生厌患。以违逆故迷闷不安。】
这个比喻很浅显,很好懂。‘志乐清净’是个正常人,志是他的志向,乐是他所乐的
、所欢喜的、所爱好的,都是清净,志跟乐都清净,这是正常人,这是真正的菩萨。如果
有这么一个人,他很不幸遇到这些死蛇、死狗、死人这些尸首,人畜的尸首;脓血溃烂,
围绕着自己的身旁,这个人当然忧虑、当然讨厌,希望赶快离开。这不是自己心里面所乐
意去享受的,所以说‘以违逆故迷闷不安’,他遭遇到这种不幸的事情当然不安,这是说
一个正常的人。
【弥勒。当知于后末世五百岁中。说法之人亦复如是。】
末法时期,在现代这个时代,整个社会从农业时代变成工商业的时代。现代的趋向大
家都知道,逐渐发展到高科技的时代,社会所提倡的是竞争。这不是一个好名词,每个人
都竞争,争到最后的结果如何?必定带来社会的动乱,世界的战争,怎么能够避免?古时
候的贤圣他们眼光深远,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所谓防微杜渐,不能因小事而变成大的患难
,总是小心的提防。佛法里面出家人也不例外,说法之人,说法有出家、有在家,在家菩
萨也有义务弘法利生。但是在家菩萨一定要受菩萨戒,出家跟在家都要受菩萨戒,出来讲
经说法才如法,佛在经上这样教导我们。
【于诸一切无利养处。不顺其心无有滋味。便生厌倦弃舍而去。】
这是现代社会的现象。
【彼诸法师作如是念。我于此中说法无益。何以故。是诸人等。于我所须衣服饮食卧
具医药。不生忧念何缘于此徒自疲劳。】
我们一般人看到这个情形,好像他所说的也满有道理。法师到一个地区来弘法利生,
的确是牺牲奉献,如果这个地区没有法缘,没有人照顾法师,法师当然不能在这个地方停
住,这是一定的道理。等到这个地方法缘成熟,这个法师再来,这也是佛教导弟子们的。
可是佛给我们讲的大原则、大前提我们要掌握住,那就是不为自己,恒为众生,永远都是
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在这个地区,只要有一个人照顾就行,出家人,甚至于在家的弘法的
菩萨,生活都非常简单,很容易照顾,衣食都简单。一件衣服在现在这个时代,穿个十年
、二十年都穿不坏;换句话就是十年、二十年不要添新衣服。吃东西,菩萨没有分别心,
菩萨也没有执著心,一切随缘,决定不能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那就是佛在这经上讲的
愚痴菩萨,没有拣别的。在一切环境当中,环境我们常说人事环境与物质环境,都能够恒
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众生就是顺大众,怎么在恒顺里面修随喜功德?随喜,随顺当中
欢欢喜喜,不会疲厌,欢欢喜喜。功德在哪里?功德在成就自己的定慧,成就菩萨六波罗
蜜。这个里面布施是放下,放下分别、放下执著,前面佛给我们讲的,放下名闻利养果报
,心里面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绝不在意。只要穿得暖、吃得饱,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
风雨,足够了!所以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之低,普通人家都能够照顾,这个人就是真正是大
智慧、大福德之人。他才肯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弘法利生。
普贤十愿里面“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请转法轮”是请法师来讲经,“请佛住世
”在这个时代就是礼请善知识常住在这个地方。常住在这个地方,那当然你要给他一个住
的环境,再小都可以。他决定不计较,决定不要求住得很舒适、住得很豪华,那就不是菩
萨,那就不如法。这个地方都没有人启请,那缘没有成熟,时节因缘没成熟,哪个地方缘
成熟哪个地方去。无论在家、出家的菩萨,特别是出家菩萨,中国过去佛门里面常说,“
铁打的常住流水僧”。出家人行云流水,没有一定的住处,有了住处就错了。我们看许多
经典上,一展开经典,前面序分里头,佛在什么地方,没有说佛住什么地方。他要有住处
他就有家了,他出了家不就回家去了?他还有个住的地方。所以没有住的所。在,你现在
在哪里?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所以叫行在,没有住处。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
就在那里,而不可以说住哪里。这一住就坏了,一住六道里头就生根,你还能出得去?所
以没有讲住的,都讲在,你在什么地方。我们明白这个常识,但是现在末法时期,出家人
也都有住处,他现在可以问法师,你住哪里?不能说在哪里,他确实有住处。这是不如法
的,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清楚。
这是我过去讲经常常提醒诸位同修的,出家人居住在这个环境,我们有使用权,不要
所有权,所有权是你们的,你们有所有权,我有使用权。你看这个讲堂,所有权是居士林
的,今天这两个小时我们在这里集会,我有使用权。我使用,但是不是我所有,所以我在
这里,我不住在这里。这都是佛教给我们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同样一个道理,我们这
一生在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可不能说我“住”这个世间,这是个观念上的问题。
“住”这个观念是六道轮回的观念,“在”超越六道轮回。我“在”是暂时在这里,我不
永远住在此地,暂时在这里。这个地方有缘我们就来,没有缘就离开,什么时候有缘,什
么时候就来。
四事供养是最低的生活标准,他需要‘饮食’,而且真正修道的人,饮食不但简单,
饮食的量也很少。佛当年在世,僧团里面生活的方式是托钵,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托
钵吃一餐。一餐够不够?够了,很够了。你们为什么一餐不够?因为你们有妄念,一天一
定要吃三餐,有的时候还吃点心,四餐、五餐。有一餐没吃,不行,这一餐没吃,饿了。
为什么会饿?你想饿就饿了。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你没有这个
念头,你一天吃一餐,不想第二餐,你一定不会饿。所以你怎么饿的?你想饿。你天天打
妄想,已经养成一个不好的习气,到时候不吃就饿。如果你不想,不想就不会饿。身体是
个机器,机器会动,一天到晚在运动,睡觉的时候它也在动,不动人就死了,所以它一定
要动。动、运动要有能量去推动它,饮食是能量的补充。不学佛的人妄想多,能量消耗多
,所以能量的消耗大概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你的妄想愈多你补充的能量当然要多

往年这些佛弟子,跟着释迦牟尼佛,心清净,的确身心世界统统放下,跟佛在一起,
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的财产三衣一钵,你看多简单。他什么忧虑也没有,什么牵挂也
没有,什么妄想也没有,他能量的消耗最少,所以一天一餐足够了。我们在经上看到,阿
罗汉心更清净,阿罗汉得到九次第定,心清净,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定功,也就是
心地清净比阿罗汉更高,半个月吃一餐,你说多省事!这也不是普通人随便可以学的,你
要听到一餐好,你回家去吃一餐,吃了三天害病了,你可不能怪我,我没有叫你吃一餐。
我是跟你讲,能量的消耗因人而异,心愈清净消耗量愈少,而与劳心、劳事、劳力都不相
干。劳心、劳力消耗的能量很少,妄念消耗的能量多,太多了!你看现在人的妄想多少,
一天到晚都打妄想,晚上睡觉作梦还打妄想,这是没法子。所以真正修道人身心清净。
修行,常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法,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多得很。四弘誓愿里
面给我们讲的“无量法门誓愿学”,何止八万四千?但是要晓得,法门再多总不外乎三大
纲领,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三大类把所有的法门都包括了。
我们净宗修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怎样才能得到心清净?如果你还有妄想、还有分别、
还有执著,你的心不会清净,念佛也不会清净,读经也不会清净,打坐也不会清净。要真
清净必须放下,把你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清净心就得到了。清净心是我们的本心
,清净心就是真心,由此可知,起心动念那是妄心,不是真心。
所以,供养一个讲经说法的这些法师,在家居士也称法师,这个诸位要知道,法师是
通称。和尚也是通称,和尚并不指出家人,在家人也称和尚,和尚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
,它的意思是亲教师,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像大学里面指导教授就是和尚。一个学校里面
的校长这是和尚,他主持教育政策,底下这些教员不能称和尚,教员称阿阇黎。所以和尚
是最尊的,他负责整个教学的计画,设计教学,这是他来指导的,所以在家人也称和尚。
和尚、法师是出家、在家通称的,唯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四个称号一定是出
家人,在家人不能称。这是一点佛学常识,在此地附带给诸位报告出来。
由此可知,大智慧、大福德不一定他是大富长者,也许他自己的生活还相当困难,但
是供养一位法师是轻而易举之事。能够请法师在这个地方弘法,请转法轮,请这个法师常
住在这个地方,这请佛住世,利益一方,这个功德非常之大,能叫这一方人破迷开悟,离
苦得乐,这些事我们要懂得。菩萨如果生这种心,自己起心动念这是错了,这是攀缘,不
是随缘。随缘才能成就功德,就是成就清净心,成就真实的定慧,定是如如不动,慧是了
了分明。如果是有攀缘的念头,定慧都没有了,清净心也没有了,所以佛称这种人叫“甚
为无智”,他没有智慧。再看底下经文。
【弥勒。是诸法师。自求供养给侍尊重。摄受同住及于近住。不为于法及利益事。而
摄受之。】
我们看这一小段,这个就是末法时期,佛给我们说出不如法。我们读了、听了之后要
牢牢的记住,经上所讲的这些弊病,如果我们有,那你就要晓得,念佛念得再好不能往生
;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一天念一百部《无量寿经》,也不能往生。你要问为什么不能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大众,个个都是身心清净,我们的身心不清净,到那个地方去是妨
碍大众。阿弥陀佛再慈悲接你去,到那个地方自己也觉得跟他格格不入,我们不是同类的
,自然不相应。所谓“心净则国土净”,一定要成就自己的清净心,成就自己的无希望心
,这才决定得生净土,有希望都不行。我们要问,对于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希望?那要没
有希望,我们不就去不了?有希望能不能去?这个意思不能不清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
有愿,你没有愿怎么能去?信、愿、行三个基本条件你要具足,没有愿怎么行?可是有愿
不能有心,什么心?希望的心,不可以有希望心,有希望的心就是攀缘心,心不清净。但
是西方极乐世界特殊,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你有希望也能往生!你有愿、有希望,恳切
的希望去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往生,生在凡圣同居土。功夫高一点,方便有余土,上面
二土没分。如果你无希望心发愿求生,你生实报庄严土,那个品位就高了。你要问为什么
?无希望的心清净,有希望的心心不清净,叫带业往生,道理在此地。唯独西方净土可以
有希望心往生,修其他的法门,如果有希望的心,不但你慧不能开,你定也得不到;换句
话说,你不可能有成就,这是净土比其他法门方便之处,净土称为易行道,道理就在此地

这些法师‘自求供养’,他心里头求供养,执著供养,希望他的徒弟、信徒能够‘给
侍尊重’,他有这个攀缘心。不但如此,他还‘摄受同住’,同住是他这个道场的,对于
道场里面的常住,这多半讲出家人,这个道场的信徒,他对他们提出种种的要求,摄受就
是要求的意思,要求得很多。‘及于近住’,近住是不但自己这个道场常住跟信徒,其他
道场也想办法去拉信徒,靠近我们这边,都要把他拉来。天天在动这个脑筋,在打这些主
意,你想他的心怎么会清净?当然不清净。他‘不为于法及利益事,而摄受之’,他这种
摄受是违背了佛陀的教诲。佛是教一切是为法,法是佛法,佛法是什么?帮助众生觉悟。
他没有遵守佛的教诲,换句话说,他没有帮助众生觉悟,没有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他所作
所为的,是给这些众生苦上再加苦,迷上再加迷,他干的是这个,他的摄受是这样的摄受

【是诸法师自求饮食衣服卧具。诈现异相。入于王城国邑聚落。】
这个事情我不说诸位也能够知道,譬如神通、感应、放光、瑞相,奇奇怪怪的,很多
,这叫‘诈现异相’,诈是欺骗。世间众生愚痴迷惑,特别在这个时代,正是古人所谓的
信邪不信正,给他讲正法听不进去,讲邪法他很欢喜,乐于接受;听骗不听劝,佛苦口婆
心劝勉他,不听,这些妖魔鬼怪变现佛菩萨的样子来骗他,很容易就跟他走了,这诈现异
相。在哪些地方?当然是人口稠密的地区,社会繁荣的所在,没有钱的穷乡僻壤他不会去
的,请他去他也不会去,他对那个地方没兴趣。他‘入于王城’,王城就是国家首都所在
地,首善之区。‘国邑’是国家的大都会,‘聚落’就是村庄,都是人口稠密之处。他到
这些地方去诈现异相,去欺骗众生,目的是获得恭敬、名闻利养,他的目的在求这个。
【而实不为利益成熟于诸众生。】
佛嘱咐他的、期望他的他完全违背,他实在不肯做利益成熟众生之事。‘利益’是令
众生现前,我们今天所说的,改善生活的品质、改善工作的环境,这是现前的利益。‘成
熟’是对那些善根福德因缘成就的人,一定要帮助他永脱轮回,这叫成熟。佛在大乘经上
常常教导我们,如果不能帮助一个众生永脱轮回,你的工作没有做得圆满。至少要帮助他
脱离六道轮回,这才算是你有小成就。如果你能够帮助他脱离十法界,算是高一个层次的
成就,高等的成就,不是圆满的成就。如果你帮助这个众生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
究竟圆满的成就。
我在此地说这个话,这么多年来诸位,《无量寿经》我想有不少同修至少也听过两遍
,我在新加坡讲过两遍,读诵的就更多,你会相信我的话不是假的,是真的。因为往生西
方极乐世界是一生不退成佛,比超越十法界高得太多。超越十法界,普通的菩萨没有到西
方极乐世界的,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很明白,他还要修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是从圆
教初住菩萨算起,圆初住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哪有往生净土那么样的殊胜,那么样
的快速!西方净土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所以世尊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世
尊的赞叹就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这些经训我们都要牢牢记住,
细心去体会,我们所作所为有没有违背经中的教诲;换句话说,在此地反过来,我们要存
利益一切众生之心,希望他们的生活环境过得更好,希望他们的智慧增长,希望他们的德
行增长,这是利益众生之事。帮助他认识佛教,帮助他认识净土,那就是成熟众生,这就
对了。如果把这些事情疏忽掉,专门去搞名闻利养,专门去欺骗众生,这就错了。底下两
句话是很深的感叹。
【而行法施。所以者何。】
你在这里‘行法施’,你到底为的是什么?这个话的意思就是说,你到底为的是什么

(二)佛不说言十五种邪法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大段经文,这段经文是世尊真实慈悲的教诲,我们要记住。佛不言
说十五种事,一条是一种,一种里面涵盖的范围很广。佛为什么要说这段经文?正是教我
们在末法时期不要被人骗了。你能记住这十五条,拿这十五条来对照,你就晓得什么是正
法,什么是邪法,邪、正你有能力辨别。否则的话,佛在前面所说的真的在境界现前,你
依然不能辨别,哪些法师说的法是正的,哪些法师说的法是邪的,没有能力,所以佛是非
常慈悲。请看经文,第一条。
【弥勒。我不说言。】
叫着弥勒菩萨,下面就是有很重要的开示,提醒弥勒菩萨注意。‘我’是释迦牟尼佛
自称,释迦牟尼佛决定不是这样讲法的。
【有希求者为法施清净。】
所以你不要被人骗,他对你提出种种要求,说他的‘法施清净’,假的,那不是真的
。你看居士林,居士林做的是清净法施。外面结缘的这些经书、法物都不要钱的,你们随
便拿,这是没有希求心。不是说你拿了你要捐多少钱,你要做功德,没有给你提出。你们
做功德是你们自己事情,绝对不会提醒你,也不会暗示你。你看楼下,一楼那里吃饭,这
是居士林在今天世界第一,全世界没有第二家。下面是流水席,什么人都来吃,不信佛的
人也可以吃,骂佛的人也可以来吃,没有人拒绝你的。什么时候来吃都可以,一年三百六
十天没有条件的,无希求!如果说居士林说“我们这里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供斋,常住很
困难,你们大家帮帮忙”,那就是提出条件。如果居士林提出这个条件,下次就不要来吃
饭,佛在此地讲的,无希求心,哪有这种道理。我们这样做法心才清净。
道场建立也是无希求心,不可能到处去化缘,化缘就错了。道场说实在话,诸佛菩萨
建立的,如果这个地方有需要这个道场,佛菩萨就来建立。我自己在台北有很小的道场,
有很多同修去过台北去看过,道场很小,佛菩萨建立的,不是我自己要建立的。佛菩萨为
什么建的这么小?大概看看台湾这么大道场够了,不需要再大,佛菩萨的意思,你说我们
多安心、多自在。我们从来没有想把道场扩大一点,没有!所有一切同修自己送来的这些
供养钱财,我们都给他妥善处理,做弘法利生,这经上讲的“利益成熟于诸众生”,我们
做这个事情。所以佛决定不说有希求心为法施清净,有希求心,法施就不清净。
==
随缘才能成就功德,就是成就清净心,成就真实的定慧,定是如如不动,慧是了了分明。
如果是有攀缘的念头,定慧都没有了,清净心也没有了,所以佛称这种人叫“甚为无智”
接下来佛要说的就是我们末法四众弟子种种过恶,
我们要一条一条去忏悔改过了。
(考试:两首当解脱的偈背起来了吗?XDDD)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5-14 16:5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14 17:53: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5-14 20:3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ark183 (mark)   2018-05-14 21:16:00
阿弥陀佛
作者: mistystream (原点)   2018-05-14 21:2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5-15 23:53: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