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5(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5-12 12:37:08
七、佛教菩萨应以无希望心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请掀开经本,第九页第四行,请看经文:
【复次弥勒。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
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
从这个地方看起,这是本经的第八大段,我们依照蕅益大师所分的段落。在这段里面
,主要的是给我们说明,无希望心行法布施的时候,自自然然得二十种殊胜的利益。佛说
了二十种,实在讲,利益是无有穷尽的,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佛法、世法是一个道理,一
切限制都是出于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才产生种种的隔碍。如果我们将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舍
掉,诸位想想看,这个心就没有障碍,无障碍的心与虚空法界自然就相应。诸位想想看,
即使毫发善事,毫是毫毛,我们汗毛,发是头发,这是比喻少,比喻小,很小很小一点的
善事,它的功德都是尽虚空遍法界,随你的心量扩展去,那个利益真的是无边,哪里能说
得尽。世尊在此地为我们说的,不过是把种种利益归纳,归纳成二十类,每一类里面都是
无量无边。可是你得要记住,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不能有丝毫妄想分别执著。有希望心
,就是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你的功德就很有限,就不会大到哪里去,所以无希望心
。话又说回来,佛在此地说了二十种利益,后头又说二十种利益,这个利益太大了,我们
还是用无希望心去干吧!你们想想你们有没有希望?看到这个又生了希望。这二十种再二
十种,我们读了要怎么办?若无其事,绝不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又有希望,那就
错了。佛教给我们要以无希望心,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真实不虚。
经文说得非常具体,‘行法施时’,什么叫法施?通常我们讲法施跟财施是对称来讲
,其实财施里面可以不包含法施,法施里面必定包含着财施,纵然没有外财也有内财。布
施说得最详细、最具体的无过于《大方广佛华严经》,一般我们在讲席里面把它归纳为三
大类,布施分做三大类,财施、法施、无畏施,分为这三大类。财就是指财物,法是讲智
慧、技术这一类的布施,怎么布施?帮助别人。我们会,他不会,我们热心、耐心的去教
他,这就是法布施。世间法,你能烧一手好菜,手艺很高明,他不会,你教导他,这也算
是法布施。所以法施里面范围广大无边,里面有世间法、有佛法。佛法的布施,主要是帮
助他开悟,帮助他觉悟,他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能够帮助他。明了之后,要帮助他
修行。修行的方法太多了,经上常讲“法门无量誓愿学”,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
门径无量无边,你会的,你能够教导别人,都是属于法布施。法布施虽然多,普贤菩萨在
《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依教修行。供养就是布施,布施跟供养意思完全相
同,我们对佛菩萨恭敬供养,对一般人叫布施。可是修普贤行的人不讲布施,统统供养,
对佛是供养,对一般人也供养,对畜生、饿鬼还是供养。为什么?普贤菩萨修的是平等心
,布施跟供养就不平等了。普贤菩萨修平等心,这是菩萨最为殊胜的大行,我们应当要效
法,效法普贤菩萨。
行法布施的时候决定不能著名,有许多人是为名,财布施他要名,法布施也要名,无
论干什么,没有名他就不干。有些人为利,对我没有好处、没有利益的,我就不干,这就
是执著在名闻利养上。养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我们的生活条件,对我生活条件有好处的,这
是属于养。果是讲果报,现前的果报,来生的果报,世间人学佛不都是为了这个吗?如果
说不为这些,恐怕学佛的人会少掉百分之九十,谁还愿意来学佛?都是为求这个。可是诸
位要晓得,这些东西只要如理如法的去修学自然得到,不必要求。有求的心,能不能得到
?能得到,得到的太小了。实在讲,这里头讲的六个字,就六桩事情,你所得到的都很有
限。如果你不求,得到反而大,大到你自己都没有法子想像。你要问这是什么?就是刚才
讲的称性,变成称性的功德,福德变成功德。这个理我们要知道,明白这个道理,佛教给
我们放下,‘不著’就是放下,我们才真的肯放下。知道放下是对的、是正确的,不肯放
下是错误的。
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行布施?‘以饶益事而为上首’,这是个观念上的问题,必须
要建立。这句话的意思,念念为利乐一切众生,把自己都忘掉了,没有自己,只有众生。
希望一切众生不但得利益,而且得最丰饶的利益,“益”就是利益,“饶”是最丰富的,
最丰富的利益。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我们舍己为人,尽心尽力为众生、为社会服务,希望
社会大众能够得到最殊胜的利益。这样的心态,这是佛心,这是菩萨心,你无论做什么事
情,都是菩萨行。没有菩萨心,纵然你修六度,学普贤菩萨十愿,说老实话你还是凡夫行
。为什么?因为你是凡夫心。转变从哪里转?从心上转,在现在人讲,从观念上转,把过
去错误的观念转过来,转成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观念是没有自己,诸位一定要晓得,佛法
里面讲无我,《金刚经》大家念得很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
是真的。起心动念就有个我,因为有我,他才有希望,希望就是我所,我与我所俱不可得
,念念为众生。我们自己是众生之一,为众生实际上我们包括在其中,没有把自己舍掉。
有人说我念念都为人,那自己怎么办?你自己是不是人,你自己是不是众生?可见得为众
生就是为自己,为人就是为自己,真得好处、真得利益。这是大原则、大方向,决定要掌
握住。
法施,此地也给我们标得非常明确,不是普通的法施,‘常为众生广宣正法’。世尊
在此地,法布施包含无量无边,他特别指出这一条,对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说的。我们想想
世尊在三千年前,已经把现前这个社会,就是三千年后的社会状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佛教在这个时代,表面看起来好像很兴旺,香火鼎盛,法会庄严,可是你要问什么
叫佛法?摇头,不知道!社会上说我们学佛的人迷信,我们听了不服气、不情愿、不甘心
,你能说得过去吗?问你佛是什么,不知道,那你不叫迷信?实实在在是迷信,人家没说
错。为什么会迷信?宣扬正法的人太少,宣扬正法的道场太少,所以佛在此地特别提出这
一句。法布施无量无边,何以单单提这一句?
我们在座的诸位同修、四众弟子,我们愿不愿意接受佛的教诲,愿不愿意承担如来的
家业?我相信每一位同修,你们在早晚课诵当中,或者是参与法会当中,都曾经发过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们都发过了吗?我相信每个人都发过。虽然发了,是口皮上发的
,不是真心发的,有口无心,所以这个愿是个空愿,不能落实。今天我们认真反省一下,
检点检点,我们这个愿要不要落实?换句话说,我们要不要救自己?要不要救度一切众生
?这个问题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如果真的想救自己,真的想救度众生,就要听佛的话,从
今以后“常为众生广宣正法”,我们要做。也许有很多同修说我不会讲经说法,那我问你
,你会不会念阿弥陀佛?这个会!会念阿弥陀佛。你碰到人,你就教他念阿弥陀佛,你这
就是广宣正法,阿弥陀佛是一切法当中最纯正之法,到处劝人念阿弥陀佛。我们穿的T恤
上也印了阿弥陀佛,到街上走走就度了不少众生,人家一看就“阿弥陀佛”,他就念了一
声,这广宣正法。所以广宣正法方法多得很,要我们用心去做、认真去做。
当然培养弘法人才这是最重要了,没有比这桩事情更重要,没有比这桩事情更殊胜,
要论其功德,这个功德是第一大,为什么?你做的是续佛慧命的功德。自己要发心,或者
是自己条件不够,因缘不具足,我们也要帮助别人发心。在上一届培训班里面,我跟诸位
同修报告过,你们大家都喜欢听经,法师在这里讲经,你们在那里听经,这是享受,这是
享受的果报。我比喻说种树,你想吃桃,这是桃树,你现在尝到这个味道。可是你得要种
树,你不种树哪有桃吃?这个树怎么种法?你看现在在座的前两排,这么多法师都发大心
,他们要学讲经,要学着弘法利生。他们上台讲经,底下要有人捧场,这上台,台下没有
人,法师就讲不下去了。你们来捧场就是种树,将来他们成就,讲经的法师一代传一代,
代代不绝,闻法的果报你们才真正得到,才真正的踏实。
一个地区,如果这个道场,一年十二个月不断有法师在这里讲经,这个地方只要三年
就是佛国,能够改善社会的善良风气,决定改善,人心向善。人心善了,佛法常说“依报
随着正报转”,这个地区就风调雨顺,人民安乐,这是佛法无比殊胜的成果。要大家真正
发心,不要是星期六我在这里讲经,你们都来了,平常都不来,不行!有时间一定要来,
法师在讲台上一看坐得满满的,他的气就壮了,信心就十足。这一上来,人数一天比一天
少,气就泄了,精神提不起来,这个很重要。这就是我们栽培法师,常为众生广宣正法,
我们各个人都做到。所以,理跟事都要清楚、都要明白,知道我们自己应该怎样作佛的好
学生、好弟子,将佛的大法尽心尽力发扬光大。
除这个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也是佛在这个经上所说的,我们要把佛的教诲做到,认
真的去做到。前面弥勒菩萨代我们请法,特别指出佛的末法时期后五百岁,就是指我们现
前这个时代,在这个时候我们要修行几种方法,成就几法,才能安安稳稳真正得到解脱?
末法时期的解脱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究竟圆满的解脱。佛给我们说了四法,又
说四法,你们诸位记住了没有?上个星期六讲的,这六天当中做了没有?如果没有做,我
们就违背了佛的教诲。所以,这个四法要记住。世尊慈悲到了极处,唯恐我们记不住,后
面用两首偈,这个偈好记,一定要念熟,要熟记在心头,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依教奉行,绝
不违背,这是真正的学佛。你真肯做,那就是法布施,法布施不是用言语宣说,是用我们
身体力行,做出来给大家看,这叫身教。口说是言教,身教跟言教功德一样殊胜,做出样
子给大家看。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诸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所以佛弟子要给世
人做好样子,这就对了。下面说:
(一)总说:正念成就
【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正念成就。】
这是第一句,这句很不可思议,什么叫‘正念’?正念拣别不是邪念,邪念都没有了
。说实在话,只要你有念头都是邪念,都不是正念。世间这一切法的念头是邪,那我想佛
法,这个念头正不正?给诸位说,你想佛法的念头也不正,也是邪念。这桩事情《般若经
》上讲得最透彻,六百卷《大般若》讲得清楚。佛说了,三十七道品唯有名,六度也唯有
名,菩提萨埵唯有名,诸佛如来唯有名,名是假名,不是真的。这个意思就愈说愈深,不
如《金刚经》上有一句很浅显的话,大家都能够明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指
佛法,意思就是说佛法也不能执著。佛法要不要行?要行,但是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
清净心中本来无一物,哪里来个佛?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怎么办?我们的心不清净,没有
能达到清净,只好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将来就能够见阿弥陀佛,见了阿弥陀佛之后
,清净心得到,阿弥陀佛也没有、也不要了,都舍掉了。舍了以后还念不念?给诸位说,
舍掉以后还念阿弥陀佛,这怎么回事情?那个时候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跟无念是
一不是二,这就是佛法叫“入不二法门”。这个境界我们没法子体会,不要去想,怎么想
也想不到,愈想愈糟糕,想是胡思乱想。这是境界,你自己不入这个境界,想不得,一想
就坏了,想就落到心意识里去。这是不用心意识,这是境界上的问题。到那个时候,你问
他念不念?他还念,但是他那个念跟我们念味道完全不一样。这个意思就更深,这是法身
大士他们的境界,正念现前。
正念,无邪念,可见得无邪念就叫做正念。正念从哪来的?从邪念那边相对而建立的
,邪念没有了,再问你有没有正念?没有,正念也没有,那才叫真正的正念。邪念没有,
我有正念,好了,正念也变成邪念,你总是倒在一边。二边都没有,二边没有还有个中道
,又糟糕了,中道也没有,二边不立,中道不存,这个时候正念现前。正念现前是什么?
真如本性现前,不是别的。真心显露,自性现前,这个境界宗门里面叫明心见性,我们净
土宗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就是这个境界。正念现前,念佛的人得理一心不乱,参禅的人明
心见性,要晓得,超越十法界了。由此可知,六凡是邪念,四圣也不正,超越四圣、超越
十法界这个时候是正念。这就是为什么佛教给我们法尚应舍,四圣没有舍,声闻、缘觉、
菩萨、佛没舍,所以他在十法界。他一舍就超越十法界,这个时候不得已叫一个名字,叫
一真法界。你千万不要执著“我到一真法界”,你准在十法界里头,为什么?因为你还有
个妄念,你还执著“我还有个一真法界”;连一真的念头都没有,那你是真的入一真法界
。这个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语说不出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这个里面
诸位去体会、去领会这个意思。
这是摆在第一句,这真的是明心见性的成就。所以这二十种成就这一种是总说,这是
根本,这个成就了,下面给你讲的都很容易了,性德的流露,自然而然,我们能信得过。
(二)别说十九种
【智慧具足。】
权实两种智慧具足,《般若经》上所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智
,无所不知是后得智。无知是体,是智慧之体,无所不知是智慧的作用,它起作用的时候
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你说他的心多清净,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起用的时候,
随问随答。佛与大菩萨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我们展开经卷,经卷都是别人问,你看看问
题一提出来,佛立刻就答复。佛没有去思惟、想像“这个问题我考虑考虑怎么答复”,没
有!考虑考虑已经落在妄想里面,你答复的还是打妄想,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佛从来没有
说考虑一下,没有。就像我们敲磬一样,敲下去,磬马上就响,它不会考虑考虑我要不要
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智慧的作用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求智慧怎么个求法?要懂得求根本智。根本智是个什么样子,实在讲根本智
就是禅定,根本智就是清净心,根本智就是一念不生,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人到
真正心清净的时候,六根聪利,聪明、猛利,世出世间一切法,六根一接触就通达明了,
哪里还要去学!眼一见就明白,耳一听就明白,六根的能力完全恢复。这‘智慧具足’,
这是第二。第三:
【有坚持力。】
我们世间人没有这个力量,于一切法都没有能力坚持,所以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
你要问什么原因?不能贯彻到底,没有恒心、没有耐心,‘坚持力’就是恒心跟耐心。佛
法的修学,无论在家学佛出家学佛,古时候老师训练学生,一进山门首先就是训练你耐心
、训练你定力。每天叫你做这些杂务事情,天天做一样的,做上个三年五载,你嫌不嫌烦
?你要嫌烦,没有坚持力,没耐性。工作原来就是修行,修什么?在工作上修定、修耐心
,耐心成就了,修一切法都容易成就。现在一般学校教学,对于这桩事情疏忽了,我们学
佛懂得这个道理。
他当然是坚持力达到圆满,真的是到波罗蜜,究竟圆满,为什么?因为人家正念具足
、智慧具足,哪有没有坚持力的!无论是自己修道,无论是自己度生,都有坚持力。特别
是坚持原理原则,决定不违犯,到诸佛、大菩萨的境界,正如孔老夫子所说的,七十岁“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矩就是规矩,随心所欲还是合乎规矩,决定没有丝毫违背。所以到
如来的果位,甚至于如来倒驾慈航,以菩萨身来教化众生,依旧不逾矩。这个道理、行法
、事实我们要明了,要认真去体会、去学习。
【住清净行。】
菩萨教诲众生,他所现的相不一样,是不是随自己的心现的相?不是。如果随自己心
现相,那菩萨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诸位要明了,佛在《楞严经》上说得很
清楚,“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两句话要详细解释,《普门品》里面的观世音菩萨三
十二应就是解释这两句话。随众生心,不是随自己,自己没有。诸佛如来能随众生心,应
他所知的量,这就是说应当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应当为他说什么法门
,佛菩萨就给他说什么法门。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现身说法,条件是众生,不是自己。自
己有没有?自己没有身,所以能现一切身,自己没有法,所以能说一切法。你要是有身就
糟了,就不能现第二个身,有法就不能讲第二个法,这就坏了。所以诸佛菩萨没有身、也
没有法,他能为众生现一切身、说一切法,说了众生都能够觉悟、都能够开解、都能够得
度。这是高明之处,是我们要学习的,什么时候学习?现在就应该学习。不论现什么样的
身,说什么样的法,他心地还是清净,依旧一尘不染,现身即非现身,在《金刚经》上讲
是名现身,说法即非说法,是名说法。你想想《金刚经》那个味道,这是年初讲的,距离
现在还不远,同修们都听过,《金刚经》确实般若味重重,法味无有穷尽。所以,心永远
是清净的,绝不染前面讲名闻利养果报,都不沾染。
【生觉悟心。】
这就是觉而不迷。在十法界里面度众生、成佛道,念念觉而不迷,时时觉而不迷,处
处觉而不迷,这个非常要紧。凡夫最大的毛病,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世间五欲六尘的
境界,佛法声闻、缘觉、菩萨种种境界,世法境界会迷人,佛法也会迷人。学佛要迷在里
面,那就坏了,也没有办法成就证果,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得出世智。】
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有了智慧就出世间,没有智慧就在世间,世间跟出世间
这里面没有界限,就是迷与悟。诸佛菩萨不晓得有多少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你说他是在
世间还是在出世间?为什么我在世间,他在出世间?我们两个手牵手把手同行,我在世间
,他在出世间,我在人法界,他在一真法界,就是迷跟悟。觉悟了,看看十法界的这些森
罗万象,正如《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观”。一观就出世间,我们可惜不会观,我们这四句会念不会观,差就差在这里,人家会
观。你看观,观照、照住、照见,过去讲席当中讲过,功夫的三个层次。他真的作如是观
,我们能不能把这四句偈变成我们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要真果然变成了,你就是有观
的功夫,你渐渐的跟这个世间远离,要有观的能力。
观是功夫得力,“观照”是功夫得力,再进一步就“照住”,照住是你的心安住在这
个境界里面,我们一般叫得定,到“照见”,就出去了、超越了。《心经》上讲的观自在
菩萨,他用什么功夫?他用的观,观达到了上乘的功夫,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就
是《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他见到了,事实真相
被他见到,就照见。他用什么见的?智慧见的,甚深智慧照见,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他
看到了。看到的时候,世间即是出世间,世间跟出世间不二。但是,一个照见,一个迷在
这个世间里面,这两个人虽然在同一个境界,他的感受不相同,感观完全不一样。一个是
把梦幻泡影当作真实,迷在里面,起贪瞋痴慢;一个是对于这个环境了解得透澈,看得清
清楚楚,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这是‘得出世智’。第七:
【不为众魔之所得便。】
‘魔’是折磨,古时候翻的经典,古时候的写本,诸位如果看到汉唐时代的写经,有
不少图书馆、博物馆里头有收藏,北京大学图书馆还收藏了不少,我去参观过,手写的。
那个时候这个“魔”,下面不是鬼,是个石头,魔原来的意思是折磨,魔是折磨,折磨的
事情太多了,“众魔”!相传这个字是梁武帝造的,翻经的时候造了不少新字,我们中国
原有的字不够用,所以佛经来的时候造了不少新字。梁武帝就造了,他说折磨太苦,比鬼
还可怕,所以把石头去掉,再换个鬼,这梁武帝干的事情。到以后写经、刻经多半都用这
个字,如果诸位要看到魔还是石头,那是正确的,没有错误。
折磨的事情,我想每个人都有感受,太多了。佛在经上把它分作四大类,第一大类是
“五阴魔”。五阴是指什么?我们的身体,身体稍稍受点风寒你就受不了,就要受折磨。
这个魔是五阴魔,色受想行识,色是四大,四大不调,身就有病,受想行识要不调,心就
有病,我们讲心理的病、生理的病,都是属于五阴。第二种叫“烦恼魔”,烦恼太多了,
佛把它归纳为贪、瞋、痴、慢、疑、恶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展开就是百八烦恼、八万四
千烦恼,够受的,烦恼折磨你。这个都是属于内在的,我们现在一般讲无始劫来的恶习气
,这是烦恼,这些讲的恶习气。第三种,“死魔”。人的寿命很短促,我们希望学一样东
西,时间不够用,还没学成寿命到了,这是折磨。我们想做一桩事业,事业还没做得成功
,寿命到了,也是属于折磨。哪个人晓得自己能活多久?谁去跟阎罗王签了合同?佛告诉
我们人命无常,我们要提高警觉,这是死的折磨。
==
一个是把梦幻泡影当作真实,迷在里面,起贪瞋痴慢;
一个是对于这个环境了解得透澈,看得清清楚楚,一念不生,一尘不染,
这是‘得出世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观就出世间
我们能不能把这四句偈变成我们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
要真果然变成了,你就是有观的功夫,你渐渐的跟这个世间远离,要有观的能力。
老法师真的讲得太贴切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unnypanda (明辨是非)   2018-05-12 13:3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5-12 14:34:00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ark183 (mark)   2018-05-12 17:56: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5-12 21:4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12 22:25: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5-13 03:3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8-05-13 08:5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5-14 02:4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5-15 20:27: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