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1(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5-04 18:03:12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壹、讲经缘起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居士,今天我们再度回到居士林,为诸位同修启讲这部经典,
可谓因缘无比的殊胜。有些同修遇到我,向我提出疑问,他说法师,你这么多年来一直都
是专修专弘净宗,为什么这一年多来又讲《金刚经》,又讲《大宝积经》里面的一分,这
是不是杂修?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相信可能不只他一个人有问题。至于为什么要讲这两
部经,其实以前我们在讲席当中曾经提过,这些年来国内、国外许多地区的同修们,都很
认真努力的读诵《无量寿经》、受持《无量寿经》,不能说他不用功,不能说他不勤奋,
也不能说他不真诚,可是我们没有见到效果。这个原因出在哪里?我们应当要细心去诊断
,把毛病找出来,消除毛病我们念佛的功夫才能够得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效果
浅的就是功夫成片,效果深一层的就得一心不乱,这才是我们修学真正有成就。
因为看不出成绩,于是我们就想到其中必有障碍,障碍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理上的
障碍,一个是事上的障碍。我们讲《金刚经》是破除理上的障碍,让我们真正的、透澈的
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帮助我们看破、放下,念佛功
夫才能得力。今天选讲的这部经,这部经能帮助我们破除事上的障碍,事上就是日常生活
工作上、应酬上、处事待人接物,发生了哪些弊病,这些弊病也足以障碍我们修行的成绩
,所以特别选出这部经来帮助我们除事障。理事二障若能去除,我们读诵、受持,念佛往
生的障碍就消除,这一生当中必定能够得到殊胜的成果,这是这次为什么要选讲这部经。
从这部经中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世尊释迦牟尼佛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经是三千年前所
讲的,对谁讲的?就是对现代人所讲的。经中所说全是末法时期后五百年,就是指我们现
代这个时代,学佛无论是出家、在家,在生活当中所犯种种的毛病。这个经讲起来是不太
好听,好像世尊都在责备我们,都在喝斥我们,但是要晓得,这是真实的教诲,最宝贵的
教训。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希不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希不希望在这一
生当中成就无上菩提?假如我们真的有这个愿望,那世尊这次的教诲,就给我们很大的帮
助。所以这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宝典。
贰、本经介绍
卍 属于方等经典
在未讲经文之前,我们先把这部经做个简单的介绍。这部经是《大宝积经》第二十五
会。蕅益大师说过,世尊当年在世,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始从华严”,世尊
讲经第一部是讲《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是在定中所说的,经论里面记载是二七日中
,也有说三七日中,二七、三七都有依据,我们无须争论。“终大涅槃”,到最后在双树
林中入涅槃的时候,一日一夜讲《大涅槃经》。这一生所说的都叫做方等,因为《大宝积
经》是属于方等部,“一切菩萨法藏”都叫做方等。方是方便,诸位必须要知道,佛为一
切众生说法都是方便说。为什么不真实说?真实是没话好说,真实哪有话好讲,能说得出
的都是方便。等是平等,平等就是一真,诸位要知道,一才平等,二就不平等了,平等就
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由此可知,佛的所有一切方便说,他说的是什么?说的都是如来果
地上平等的境界。方等两个字的含义太深太广,无有边际,这两个字也显示佛法当中所讲
的大圆满,究竟圆满,这是方等两个字的本意。
佛法传到中国之后,我们中国的祖师大德将一切经分类,便利于初学。像天台,这是
最足以代表的,分为五时八教,古人讲的判教,区分为五时八教,把佛说经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华严,第二个阶段是阿含,第三个阶段是方等,第四个阶段是般若,第五
个阶段是法华涅槃,通称为五时判教。这也是祖师的方便说,我们修学大乘,大乘法的精
髓是破执著,你看《般若经》上彻始彻终就说破执著。人我执破除了就证得正觉,正觉是
阿罗汉果。法执要破除了那就是成佛,这个佛天台家说之为分证位佛,我们一般称之为法
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叫法身大士,那是破了法执的。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
,佛法为了方便起见,随顺众生有种种分别,但是决定没有执著,分别即是无分别,要体
会这个意思。因为分别好说话、好沟通、表达意见,如果执著在分别上,你就不能契入,
你只能懂得佛的言语、经文的文字,你不懂他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
”,你要是解真实义,必须破执著。我们自己也要平等心现前,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佛在经
上所讲的甚深义趣,那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
现在就随顺祖师的方便说,在大乘当中别取专门对大乘根性的这一类众生,判是世尊
一代时教,这都是属于大乘法的,这一类的称之为华严。华严时当机的是法身大士,不是
普通人,所以这是“独被大机”,大机是法身大士。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无
明也破一品,至少破一品他才有能力参与世尊定中的境界,入华严境界。“融通空有者”
,融通空有就是破执著,破我执、破法执的这叫般若部,称之为般若。“开权显实”,凡
是这一类的教诲都归到法华。“垂灭谈常”,世尊示现入般涅槃,可以说最后对弟子们、
对后来的大众们的嘱咐,这都归于涅槃部。除此以外,其他显教、密教,或者是别于小乘
的,区别不同于小乘的;或者是泛论菩萨修因证果,乃至于“事理”、“行位”,行是讲
修行,位是讲果位、“智断”,这些统统都称之为方等。
这种判法是祖师大德们的方便,蕅益大师特别交代我们,这个意思要清楚,这才是祖
师、大德方便的正意,而不同于流俗所传的八年方等。通常我们讲华严二七日中说,阿含
十二年,方等八年,般若二十二年,把它讲得那么死,这就是一种执著。古人这个分法是
大致上的分法,其实每个时期这五种都有,只是分量有多寡不同。在某一个时代佛说某一
种比较多,我们就称它为方等时,或者是般若时,并不是方等里面不讲般若,般若里头不
讲方等,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要很冷静的仔细去观察,才晓得世尊说法应机而说,才能令
一切众生普遍得真实的利益。这是把佛祖讲经判教的大意略为介绍。
卍 积聚无量法门,大乘深妙之法
《大宝积经》在现在中文经典里面,也是一部大部经,总共有四十九会有七十七品,
这是现在的《大宝积经》里面所收的。七十七品,有这么多的经,四十九会就是四十九部
经,里头收了四十九部经。由此可知,《大宝积经》用现代的话来说,它是一部丛书,里
面收集的东西很多。这些经并不是一个人翻译的,许多人翻译的。为什么我们现在称《大
宝积经》都称菩提流志翻译的?是菩提流志法师把它收编在一起。从前每个法师翻的一部
经都单独流通,他把所有的经归纳在一起,把它编成一部丛书,称为《大宝积经》。前后
诸师有翻译一会的,有翻译两、三会的,很多人翻译的。我们净宗的《无量寿经》,唐译
本就是《大宝积经》第五会,这部经里头也有。唐朝菩提流志到中国来之后,也感到这部
经典非常重要。诸师翻的已经翻了不少,还有三十六会三十九卷没有翻出来,于是乎他就
把这三十六会三十九卷统统翻出来,《大宝积经》就圆满了。把从前那些法师翻译的把它
合在一起,从前译的一共有二十三会八十一卷,把它合起来,总共现在是四十九会一百二
十卷,这是《大宝积经》的全本,现在我们《大藏经》里面收著有。最近这几年,好像在
台湾也印的有单行本流通,大概是精装本很厚的好像是八册的样子,《大宝积经》一套。
为什么称之为“宝积”?“大”跟大方广的“大”意思是一样,是赞叹之词。“宝积
”就是法宝的总积。“大乘深妙之法”,所以称之为宝。世间人对于宝看得很重,因为你
有宝你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在物质生活问题,乃至于精神生活的问题,你有宝一切都得解
决,所以对宝非常重视,一个人一生拼命去期求,期求得财宝。但是佛告诉我们,世间的
财宝只能解决我们生活上的某些问题,能解决的实在讲都是些小问题,并不是很重要的问
题,重要的问题,财宝没有法子解决。譬如说烦恼是个重要问题,世间大富大贵之人,在
过去帝王,现在做总统的、做部长的,发大财的企业、商业钜子们,他们一天到晚烦恼重
重,这个没有办法解决。另外一个比这个还重要的,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再富有,寿命到
了,还是一样都带不去。谚语里头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业随身麻烦,这
不能解决。
还有比这个更严重的问题,是轮回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些人他不相信,不是不相信就
没有,不相信就没有,问题就好解决;不相信还是有,不管你信不信,这是事实。现在在
西方有不少学科学的人,用科学的方法证实佛家所讲的轮回真有,他们得到证明。这是不
相信佛法的人,不相信轮回学说的人,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这个问题不能解决。诸佛菩
萨大慈大悲,就是因为世间人想解决这些问题而没有法子解决,这才感应他们示现在世间
,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他教给我们,就是现在流传下来的经典,这些是真
正的宝物,能解决世间其他的学术、科学、宗教、财富、权位都不能解决的问题,佛法能
帮助我们解决。所以佛法称之为宝,这个意思就在此地。这四十九会,就是四十九部大乘
经,里面含藏无量法门都收集在其中,这是“积”的意思。积是积聚,积聚无量法门,在
这四十九部经中,所以称之为宝积。
“经”是三藏之一,佛所说的一切经,古大德把它分为三类,经藏、律藏、论藏,这
三大类也就是说的三学,这是同修们必须要清楚的。世尊,或者说整个佛法,它教的是什
么?讲的是什么?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条就把所有一切佛法的内容都说尽了;经说
的是定学,律说的是戒学,论说的是慧学。虽然这个说法,也不能执著,为什么?经里面
也有戒学,也有论学;律里面也有经学,也有论学;论里面也有戒学,也有经学。为什么
要把它分别说?分别说也是方便法,便于说法。怎么个分法?这部经里面,如果讲定的分
量多、成分多,我们就把它编成经部。它里面有讲戒律,但是讲的分量少,用百分比来衡
量,它在这部经上占多大的篇幅,我们把它分类。所以每部经可以说,或者是显说,或者
是虽不显说,意思里面都包含,决定是戒定慧三学都圆满。所以经律论的分法,我们也要
明了。
“经”这个字的意思有很多种说法,《华严经》里面讲十个意思,《华严》是用十表
法,十代表圆满。通常我们省略来说,一般讲席里面,我们只讲四个意思,贯、摄、常、
法,有这四个意思,可以称之为经。“贯”是自始至终言语、文字都能够贯穿,现代人说
它有组织、有条理、有层次,有条不紊,这好文章,这个贯字,好的言语、好的文章一定
能够做到这个贯字。如果文字自始至终能够做到一贯,我们佛门里面一切经有科判,科判
就是从第一个字,“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整个贯穿下来。要不是好的文章,不是好
的言语,你用科判这个方法一看,那漏洞就百出。到某个地方中断了、没有了,哪些地方
添枝添叶不必要的添得太多。贯之一字,少一个字它就断了,多一个字就累赘,做到不增
不减。不但字不增不减,段落也是不增不减。
这个标准除了佛经之外,世间的文学也有,诸位看古人的文章,中国的四书、五经,
一般在学校读的国文,现在大概也很少选了,《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千多年,
古代的这些文学家他们的作品精选出来的,一共有三百多篇,那三百多篇每一篇都可以用
科判的方法把它贯穿,真正是令人叹为观止,所以称为“古文观止”。文章真的做到不能
少一段,不能加一段,不能少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称得上第一流的文章。所以,世间
的文学作品有。
“摄”之一字就难了,摄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有一股引力,叫你读了之后欲罢不能,
读了还想读,看了还想看,这就是摄受的力量。这个力量有浅、有深,譬如普通文字,诸
位看报纸、看杂志,你看一遍会不会再去看第二遍?很多人不会看第二遍,没有摄受的力
量。好的文学作品,这个世界中国、外国著名的这些小说,你可能看一遍不过瘾,还可以
看个两遍、三遍,看个五、六遍就不想再看,它的摄受力很浅。真正好的作品,我想你要
是看个十遍就很难了,二十遍恐怕都没有了,找不到了。中国著名的小说,像《西游记》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你们哪位有看过二十遍的?二十遍的摄受力
就没有了。大概这些名小说,看十遍的有,看十遍的确实有,二十遍的就没有了。像四书
五经、《古文观止》,看个一百遍、两百遍的都有,都很正常,由此可知,它的摄受力就
强了。
佛经的摄受力不可思议,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念不厌,愈念愈有味道,为什么?
遍遍都有悟处,它就有味了;如果每一遍没有悟处,它的摄受力就没有。佛经是遍遍都有
悟处,到你自己入了境界,你才晓得,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含无量义,那你是真正尝到法味
。所以讲到“摄”这个字,佛的经典是真正到大圆满,永无止境,有这么大的摄受力。
第三个意思是“常”,常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谓的真理,永恒不变,这叫常,永远不会
变的。你看学校里面的教科书,过了多少年要修订一次,为什么?不适用了。时代在改变
,我们生活方式在改变,所以它必须要修订。佛经则不然,三千年前佛对印度那些人说,
他们得受用,三千年后对我们中国人说,还得受用,这就是它能够永恒的不变,超越时空
。三千年前、三千年后还一样有用,不会改变,超越时间;它对印度人跟对中国人,或者
对其他国家的人都有用,这是超越了空间。所以佛法是超越时空的真理,是超越时空的真
实教诲,不是世间圣贤人能够做得到的,这称之为经。
第四个字是“法”。法是方法,经典里面所说的理论、方法,无论什么人你要想修学
你一定要遵守。我们初学的人要遵守,阿罗汉也要遵守,等觉菩萨还是要遵守,决定不能
改变,这称之为法,古今同遵,要遵守。
具足这四个意思,贯、摄、常、法,才能称之为经。这是经这个字简单给诸位介绍出
来。这部经是《大宝积经》,大乘无量珍宝积集在这部经中,称《大宝积经》。刚才说过
《大宝积经》有四十九会,这一部是第二十五会,它只有二卷。经题简单介绍到此地,下
面跟诸位介绍翻译的人。诸位掀开经本。
参、作者介绍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这是人题,翻译的人,说明经典之来源,它是从印
度传过来的,决定不是人伪造的。“唐”这个字在人题里面它的意思是代表时间,唐代时
候的人,代表时代。“三藏法师”是代表他的学历,通达经、律、论三藏,就称之为三藏
法师。这样的法师才有资格翻经,如果不能通达三藏,他是没有资格译经的,译经一定要
通达三藏的法师,这是学历。“菩提流志”是他的名字,他是外国人,不是中国人。“奉
诏译”,诏是皇帝的圣旨,他到中国来的时候,正是武则天执政,中国少有的女皇帝,奉
武则天命令翻译《大宝积经》。
“菩提流志”是梵语音译,翻成中国意思叫觉爱,菩提翻作觉,这个大家都很熟悉,
觉悟的觉;流志翻作爱,叫觉爱,意思就是爱觉悟。他是南天竺人,在唐朝那个时代,我
们中国人称现代的印度,不称印度,称天竺。天竺分为五个区域,我们称它作五天竺,北
天竺、南天竺、中天竺,还有东、西,这五个部分。菩提流志是南天竺人,就是现在的南
印度,印度南方。他到中国来,奉武则天的命令翻译三藏经典,在《开元释教录》里面有
他的记载。
《开元释教录》是开元年间所编的佛经目录,就像总目录一样,那个时候还没有编《
大藏经》,但是佛经有个总目录,这里面译经的人有简单的介绍。里面记载着说“沙门菩
提流志”,沙门也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叫“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这种修行人都称沙门。沙门不分出家在家,在家人也干“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
,他也称沙门。所以沙门是四众同修的通称。可是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只有出家人才称
沙门,在家人都不称沙门。可是诸位要记住,在印度,在家人他也称沙门,在中国,在家
人不称沙门,提到沙门一定是出家人。
“本名达磨流支”,他的本名,达磨翻成中国意思是法。佛陀、达磨、僧伽这都是梵
语,达磨翻作法,佛陀翻作佛,僧伽我们现在翻作僧,佛法僧三宝。他原来的名字是达磨
流支,“流支”是稀有的意思,达磨流支翻成中国意思是“法希”,就是法稀有,本名是
这个。菩提流志这个名字是武则天给他改的,大概武则天嫌他的名字不好,所以给他重新
起个名字,叫“菩提流志”,这是武则天干的事情。这个事情我们也要清楚,他是南天竺
人。在《宋高僧传》,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高僧传》第三集。《大藏经》里面现在《高僧
传》总共有四集,第三集《宋高僧传》,第三卷里面有他的传记。如果诸位要想多知道一
点,可以找这个做参考资料。传记里面讲他是婆罗门种,印度四种阶级,婆罗门是最高的
,菩提流志是婆罗门族,“姓迦叶氏”。这是人题,简单介绍到此地,下面要把这部经的
内容做个概略的介绍。
==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是弥勒菩萨为末法菩萨们应如何修行,求佛教示。
经中谈到很多末法菩萨修行时常犯的毛病,以及佛陀提醒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
就如老法师所说:
这部经能帮助我们破除事上的障碍,事上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上、应酬上、处事待人接物,
发生了哪些弊病,这些弊病也足以障碍我们修行的成绩,所以特别选出这部经来帮助我们
除事障。
也就是说,她就是修行的具体指导,而且说得非常直接,直指毛病!
大家往后看就知道,这部经真的是对末法众生讲的!
我记得我那时看到时非常喜欢,从此一直念念记在心中,很想学习。
现在五经一论学完,接上这样一部经就非常适合!
这部经不仅对念佛同学有帮助,事实上对所有现代学佛同学都很有帮助。
这次讲记并不长,只有十四集。希望大家能一起来学习!
本经文稿转载自http://edu.hwadzan.com/play/15/12/1/245952
标题是我下的,段落太长时,我会稍微调整一下,如有明显错字我也会修掉,
其他一概不动。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5-04 22:0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5-05 21:4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05 22:12:00
阿弥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5-06 06:4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hathamcat (chathamcat)   2018-05-06 10:30: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5-06 21:5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5-10 23:4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