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VIDYA83 (VIDYA83)
2018-04-03 12:10:20一个人就算对任何宗教信仰毫无感受,面对各种宗教,只要不触犯法律和善良风俗,
劝人向善,似乎也没有不予尊重的理由。对佛教徒而言,更该尊重这些宗教。
但如果有心想修学佛法,对于佛教、佛教徒和外道的分野,应该想办法多了解。
这不是为了排他或增加知识,而是帮助我们摆脱‘近似佛教徒’。
佛说法不为他事,但说解脱事:如何对治烦恼、净化生死。
当我们接触到某种‘佛法’,而感到相应喜悦,有两种可能:
一是正法触动了善根,第二,其实我们遭遇的是‘非法’或‘相似法’,
而这些‘法’正在呼应我们的烦恼,强化对轮回的执取。
这两种情形常混著出现。应该优先分辨法类,并冷静观察自已内心善恶的消长,
不必急着享受宗教气氛带来的兴奋和满足。
但如果平时没有具备佛法知见,恐怕很难独力分辨这是属于什么法,
甚至混淆佛法所说的‘善恶苦乐’,照自己的想法越走越偏,还是困在六道里。
当各种信仰文化与宗教明星越来越多的时候,
佛教徒是否更应用心去学着分辨,这些‘法’是在引动着我们的善根?
还是以宗教语言和物质包装后的形式,滋养各种有漏的执取?
什么才是佛法所说的‘善根’?
有人认为‘学习佛法’与‘修行’不同,后者才是实修,前者多半‘光说不练’。
现况如何先不论,如果佛认为这两者无关,或可以无关,
直接传下各种诀窍便可,不必广说三乘四部经续,
印汉藏祖师又何苦写那么多著作?难道他们不知道,‘开悟/加持更有效率’?
是吃饱撑著?还是觉得众生不值得、不应该‘太快成就’?
又或者,怕佛教徒太无聊?担心佛学院的师生没论文可写会饿死?
显然都不是,佛陀说法,但说解脱事:如何对治烦恼、净化生死。
如果觉得学习佛法与上述目标无关,该反思的是方法和心态,不是佛法。
学习佛法和普通在校求学不同,‘修行’也和世间知识技术的习得不同。
领了学生证、拥有学籍,再不认同这所学校,还是它的学生;
再不喜欢某个科目,只要有方法,一样可以考到高分。
但佛教徒领了皈依证,却不解‘皈依’的内涵,很难说是及格的佛教徒;
掌握再多宗教知识,对于调伏烦恼、出离生死不感兴趣,也很难称得上在‘修行’。
应该说,这比较接近和佛门结缘。
想了解‘皈依’、掌握‘修行’,还是要从闻思佛法开始。
闻思的过程,难免会碰到‘术语’,但这是为了具备更清晰的认知,
否则不要说修行容易碰壁,面对‘非法’或‘相似法’,或各种次第混淆的修行言谈,
也很难自我成长,或为他人分辨。
比如有人说,‘真正做到十大愿王即是佛教徒’,这当然没错;
但这其实是目标,而不是标准,否则轮回中的颠倒众生,没有一个能成为佛教徒,
即使断除生死的阿罗汉,也不算佛教徒。
这种自我发挥的说法,会不会有点轻慢善法乃至二乘解脱圣者的嫌疑?
那,‘佛教徒’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佛教徒允许持外道见吗?
持外道见可能‘开悟’吗?可能往生净土吗?佛教徒可以同时信奉‘XX主义’吗?
阿弥陀佛会接引‘非佛教徒’吗?......
又有人说,‘心内求法就是佛教徒’,那基督徒有没有可能也‘心内求法’?
圣经说‘上帝的国就在你们心里’,基督徒也相信,终极的神圣在心里,
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极乐世界/子母光明/清净自性就在我们心里’,对佛教徒好像也通?
但跟圣经一对照,好像又哪里怪怪的?
这些不是哲学问题,但如果能多厘清一点,对于求开悟或求往生,都有帮助。
今生很可能是我们无始劫来,学习佛法条件最好的一生
其实也没有人把万行当做明师 只是对于他的人生经历和分享不必完全否定 我觉得现代的佛教徒很有趣 恐惧很大这个就是现代社会的毛病 因为用脑过度 所以很怕被骗你说的没错呀 基督徒说神的国在心中 有没有可能是心内求法? 因为说谁都会说 检验的标准在那里?佛陀以三法印来检验这个标准 但是三法印来看待现代佛教的那些仪式跟理论 也很难说那一派是真的符合三法印我要说的是 你应该参考莲花生大士的无染觉性自行解脱之道 里面说如果不明白心的本质 就算是学习佛法多年的博士 也难免因缺乏证量而有所误解。若能直接了知本觉就算放牛郎也可以证道 要知道这么多的理论是针对复杂的头脑所设计的 如果头脑没有这么复杂 是可以直接彻悟实相 否则怎么会有人光扫地就可以证阿罗汉?换言之如果你可以马上放下所知障 自性光明即现前根本没有一法需要去说 但因为放不下 所以透过很多的学习 尽可能的用你的逻辑去拆自己的障碍 那也是一种途径但是不要认为这个途径就是实相 这些其实与实相无关也不要认为佛陀说了这么多法 所以理论和经义一大堆那只是要示现给那些固执的头脑看的
B大提到的很多观点很实际,都是我们常面临到的。其实普遍要能看出外相背后要表达的含义(破相),或是从各法门与修行方法中悟出它所指引的真理是不容易的,除了见地要明确外,拿自己的身心去验证是不可少的,不然很容易有误解。理论真的不用多,因为一法通即万法通,隔行不隔理。法都是因为人而产生的,八宗也是后来分出来的,没有人就没有法,但真理是不变的,而心又是根本,所以才说起心动念很重要,因为善与恶也是这时才分出来。那未动念之前呢?又是什么状态?那是意识达不到的,所以我们才必须试着把头脑放下,去体会与融入当下。至于这个闭关自述,重点应该是在他一开始的动机与最后的感悟,在生活中起用与奉献,回归到心的本质与内修,其它真的是看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