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往生论讲记1(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4-01 17:47:08
往生论讲记 (第一集) 1994 美国达拉斯
一、释题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昙注节要卷上】
(一)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
这个经题也称作“往生净土论”,又称作“往生论”。这个题目当中第一句是经题,
《无量寿经》,这部经我们同修都念得很熟,也曾经听过很多遍,这是净宗的第一经,因
此题目我们就可以省略了。“优婆提舍”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议论,或者翻作论
议,我们简称为论。由这个题目来看,明显的告诉我们,这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在古
代,这些大菩萨、阿罗汉,有修有证之人,给佛经做的一些注解是决定相应的,也就是说
他的注解就是佛的意思,一丝毫错误都没有,这样的注解可以流传后世而不能够更改的,
因为他注的是百分之百的可靠,这样的注子才称之为论,就是优婆提舍。论有两种,一种
叫释经论,就是解释经文的,依照经文一句一句来解释,像《大智度论》就是属于这一类
的;另外一种叫宗经论,它并不是按著经文一句一句来解释,而是解释全经的大意,这一
类的就属于宗经论,像《瑜伽师地论》这一类就属于宗经论。
本论,诸位一看就明了,它是属于宗经论,它并没有按照《无量寿经》一品一品、一
句一句的来解释,它是跟我们说明全经的要义。而它的重点是“愿生”,换句话说,天亲
菩萨作这篇论文,最重要的是说明,他读了《无量寿经》之后得到很大的启示,他要发愿
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教给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由此可知,菩萨依照这个方法
已经往生了,已经成功了,这一篇文章留给我们后人,做为想在这一生当中要到西方极乐
世界去,修行最好的参考资料。因此我们对它非常重视,所以净宗的根本经论三经一论,
这一论就是选的这一篇。所以它的宗旨就是愿生。
这为什么说“偈”?这篇文章前面是偈颂,总共有二十四首,就像中国的诗歌一样,
每一首四句,每一句五个字,属于五言颂,整个是二十四首颂,把《无量寿经》的要义都
给我们说明白了,这个非常难得。
(二)昙注节要
“昙注”,昙是昙鸾法师,他是南北朝时代,是我们净宗的一位大德。但是他没有被
后人选为净宗的祖师,也有不少人替他喊冤枉,因为他对于中国净宗的贡献,实在讲绝不
亚于任何一位祖师大德,甚至于可以说他对于中国净宗的贡献是最大的,确确实实是第一
个人。因为昙鸾法师在年轻的时候身体很衰弱,他的志向很大,他希望能够弘扬如来的大
法,如果身体不好,寿命短促,这个愿望就不能成就。所以他最初他去学道,找道士,跟
他学长生、延年益寿,学这些法术。以后遇到菩提流支法师,就向法师请教,他说你们佛
门有没有长寿、长生的这种修行方法?法师就告诉他,你要真正想健康长寿,那你应该到
佛门来,其他神仙寿命要跟佛比,相差太远太远了!于是菩提流支法师就把《观无量寿佛
经》介绍给他,他读了之后非常欢喜,依教奉行。他将天亲菩萨《往生论》做了一个注解
,这个注解在《往生论》里面可以算是权威的注解。
注子很长,现在人喜欢简单,所以我们就节要,节录注解里面重要的这些开示,我们
藉这个机会与诸位同修来研究,帮助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论注》有上、下两卷,上卷就
是偈颂,下卷是论文,论文是解释偈颂的。这一次我们的时间不长,我们只选讲偈颂这一
部分,下一次有机会我们再把卷下论文为大家介绍。
二、宗旨
(一)菩萨求阿毘跋致,有二种道
现在请看第一段,我们用这个标示找这个文就便利很多了。“龙树菩萨云,菩萨求阿
毘跋致,有二种道。一难行道,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毘跋致为难。二易行道,
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龙树在佛门里
面,他是有很高的知名度,中国大乘八个宗派都以他为祖师,所以他是八大宗的共祖;换
句话说,中国大乘八大宗都是龙树菩萨传下来的。他曾经说过,菩萨求阿毘跋致,阿毘跋
致大家也很熟悉,就是不退转,修行人要不退转,成就就快了。为什么佛说成佛要三大阿
僧祇劫?原因就是退转。实在讲,我们进得少,退得多。不要看别的,想想我今天从早晨
起来到晚上睡觉,这一天当中我念了几句佛号?几次想到佛菩萨?几次想到人我是非、名
闻利养、乱七八糟东西?你就晓得了,可见得进很难,退很容易。所以菩萨道之难就难在
此地。假如要不退转的话,从初发心到成佛,这个时间很短,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桩事情我们在净宗经典里面看到,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过去也曾经跟诸位详细介
绍过,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凡夫从初发心,这个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这是讲
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从这个位次开始,我们都不算,我们没到这个功夫。初信位是什
么功夫?佛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都断掉了,所以他在断证的功夫上等于小乘的须陀洹,就
是初果,等于小乘初果,大乘菩萨是初信位的菩萨。这个我们晓得,这佛常讲三不退,他
已经得位不退,他决定不会退转来做凡夫。从这一天开始,要修三个阿僧祇劫。阿僧祇,
我们现在所谓的天文数字。从前慈光讲座编的《十四讲》里面把阿僧祇数字为我们说出来
,它怎么说法?我们中国人算数是万万为亿,万亿叫兆,用这个做单位,用兆做单位,万
万是亿,万亿是兆,多少兆?上面是一千,下面是八个万,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一
个阿僧祇。还要乘三倍,三个阿僧祇,这才能成得了佛,这么长的时间,三个阿僧祇,下
面那个单位是劫,不是年,是劫。这就晓得,菩萨修行生生世世真的是退得多,进得少。
这不退转就快了,怎么知道它快?快到什么程度?大家念过《无量寿经》,念过《弥
陀经》,阿弥陀佛在西方示现成佛到现在才十劫,你看阿僧祇跟十不能比,才十劫!往生
到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人大部分都成佛了。由此可知,阿弥陀佛成佛的时候,第一劫去往
生的,现在成佛了,也不过是十劫。假如这第一劫去往生成佛了,第二劫还没有成佛,西
方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人数应该是少数,不是多数。而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诸上善人那
个数字无量无边阿僧祇说,这就是说明了西方世界成佛的人多,多过没成佛的人。由此可
知,我们就能推想到,第一劫成佛了,第二劫也成佛了,第三劫往生的成佛了,第四、第
五劫去往生都成佛了,阿弥陀佛成佛于现在十劫,第五劫去往生都成佛了,那么西方世界
的等觉菩萨,那个数字才占一半,还不是多数。多数应当是第六劫去往生的也成就了,第
七劫去往生也成就了。这样我们就恍然大悟,假如要是不退转的话,成佛从初发心修行到
佛果,也不过是三劫、四劫,哪里要三个阿僧祇劫?
诸位明了这个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为什么菩萨求阿毘跋致。菩萨能求得到吗?许许多
多菩萨求这个法门求不到,这是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说的。我们今天遇到了,多
少菩萨遇不到,这才知道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这个因缘决定不能错过,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我们这一生遇到,要是错过了,来生,来生不见得遇到,再来生也不见得遇到。彭际清
居士讲,遇到这个法门是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日,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个阿
毘跋致非常重要。也许大家要问我们,你为什么要念佛求生净土?你就可以说,我求生净
土就是求阿毘跋致。因为不退转,那成佛就太快太快了。
可是求阿毘跋致有两种道,第一个是难行道,这个很难,五浊之世,于无佛之时,就
是讲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你要求不退转太难太难了!这是说明大小乘佛法里面,除净土法
门之外,统统都是难行道。易行道,只有念佛求生净土这一门。但以信佛因缘,信释迦牟
尼佛为我们介绍净土,为我们推荐净土。《弥陀经》上四番的劝勉我们求生净土,我们相
信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是接引众生,相信十方一切诸佛如
来的赞叹,一切诸佛如来为释迦牟尼佛做证明,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这个佛
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得到弥陀四十八愿的威神加持,便得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
证三不退,入大乘正定之聚就是圆证三不退。
(二)《往生论》为之风航
底下一段说,“此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盖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者也”,特别介绍
这一部论的重要,这一部论的宗旨。这就是《无量寿经论》,它是上衍之极致,所以古德
赞叹《无量寿经》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善
导大师讲,“世尊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菩萨所求的
阿毘跋致就是不退,这一部论就是给我们说明不退的方法、不退的道理、不退之所以。
底下介绍作这一篇论文的人,“婆薮槃头菩萨”,婆薮槃头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
是天亲,婆薮翻作天,槃头翻作亲。古时候也有翻作世亲的,世界的世,所以世亲跟天亲
是一个人。菩萨出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出生在印度。兄弟三个人,三个人都出家了。他
的哥哥是无著菩萨,无著是八地菩萨,实在是了不起,地位比龙树高得多了,龙树是初地
,无著菩萨是八地,他的弟弟就是师子觉尊者,这三兄弟都是出家的大菩萨。无著、天亲
在印度知名度很高,几乎是无人不知。天亲非常聪明,在那个时候出家,他依小乘的僧团
,他造五百部论。以后他的哥哥假装着生病,把他找来,找来之后,跟他讲大乘佛法,他
开悟了。
开悟之后,他非常后悔从前学小乘,所以他说他要忏悔,怎么忏悔?过去讲小乘讲得
太多,舌根造了不少罪业,要把自己舌头割掉。他的哥哥就劝他,你何必呢?你过去用舌
头说小乘法,现在你再用舌头说大乘法不是很好吗?于是乎他就回过头来修学大乘,又给
大乘经造了五百论,五百部,这是其中的一部。所以号称为千部论师。由此可知,天亲菩
萨的著作非常丰富,千部论师。他读到《无量寿经》,发现成佛的捷径,于是造这个论表
明他自己的心愿,决定念佛求生净土。这位菩萨跟他的哥哥,无著、天亲,是法相唯识宗
的祖师,他对于大乘的教义十分透彻,所以他读《无量寿经》,他的见解跟别人不一样。
这一部论典文字虽然不多,我们要特别重视它,因为它不是普通人作的。他提出来念佛的
方法也是妙绝了。
我们今天常常讲,我们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为什么不得力?我们的方法不周圆,欠周
。把这部《往生论》念了我们就明白了,跟自己平常念佛用功对照对照,我们这个念法跟
天亲菩萨的方法一样不一样?为什么他念得很得力,我们念得不得力?
所以菩萨“服膺如来大悲之教”,这个就是净土三经普度一切众生,这个真是慈悲到
了极处。“傍经作愿生偈”,傍经就是依《无量寿经》,依《无量寿经》作愿生净土的偈
颂,二十四首偈颂。“复造长行重释”,后面又有长行文解释它这个偈子,他大概也是怕
后人看这个偈子,也许不能够体会他的意思,所以自己再解释。解释的文就称之为论,所
以它有偈、有论。“偈以颂经,论以释偈”,这个二十四首偈是赞叹《无量寿经》的,论
是解释偈颂的,他这个偈颂里面的目的就是求生净土,就是发愿,以及说明念佛的方法。
(三)五念法念佛
“偈分五念门”,这个就是五念法,天亲菩萨念佛的方法,我们对照对照我们有没有
?第一个,“礼拜”,我们有没有做?礼拜,诸位不能看形式,看字面上依文解义,三世
佛就喊冤枉。礼拜的意思是恭敬,我们有没有用真诚恭敬心来修?如果心不真实,没有诚
敬,这就没有感应。所以礼拜是表真诚恭敬。真诚恭敬是在心里,外表形式上有没有没有
关系,内心要真正有恭敬。对佛要敬,对法要敬,法就是三经,现在是五经。法怎么敬法
?要念得熟,不熟是不敬;要解其义,你要不懂也不敬;第三个要依教奉行,你没有把它
做到也不敬。可见得这个礼拜里面包含的意思很深,不是一看到礼拜,每天对佛像磕几个
头,那算什么?对法要敬。第三,对僧要敬,你看《弥陀经》上、《无量寿经》上都跟我
们讲念佛、念法、念僧,念是心里头真有,僧是谁?是诸菩萨这些祖师大德们,西方极乐
世界诸上善人,像今天介绍的婆薮槃头菩萨,这是僧,他的行谊我们要记住、我们要效法
,这是敬僧。所以礼拜,我们在这里面就有欠缺,就没有做到,所以我们念佛没有感应。
第二,“赞叹”,赞叹就是称名,讲经也是赞叹,劝人念佛也是赞叹,我们口里称名
,这属于赞叹。第三,“作愿”,作愿就是发愿,是真正发愿,愿生净土,这个愿是真实
的。第四,“观察”,观察就是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心中
。由此可知,这个经要不熟,你这个观察就没有了。这正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忆佛念
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忆就是心里想,想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
严。这些东西在哪里?全都在经典上。常常能想经典上所说的,这就是观察。最后,“回
向”。它这个二十四首偈颂就分这五门。
三、正宗:二十四偈颂
我们现在看第一首: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天亲菩萨在释迦像法之中”,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时期,第
二个一千年是像法时期,第三个一千年以后是末法时期,天亲菩萨出生在释迦牟尼佛像法
时期。释迦牟尼佛距离我们现在是三千零二十年,天亲菩萨距离我们一千七百多年,像法
时期。“顺释迦如来经教”,顺是顺从,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的经教就是《无量寿经》
,他给《无量寿经》作的偈颂就是遵循净宗的教义。“所以愿生。又所愿不轻,若如来不
加威神,将何以达”。这个愿是佛法当中第一大愿,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发愿求生净土
是大乘法当中第一大愿,再没有一个愿比这个愿更大。为什么?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刚才说过了,顶多三、四劫你就成佛了,你看这个愿大不大?所有一切大乘法门不能跟它
相比,所以这个不是普通的愿。
四弘誓愿,那个佛道无上誓愿成,只是个愿心,能不能成还打问号,靠不住。这个往
生成佛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个愿不轻,实实在在是大乘法中的第一愿。因此一定
要蒙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没有如来本愿威神加持很难达到。怎样才能得到佛的本愿加持
?我们的愿要真、要实就得到了,现前就能得到,就怕你的愿心不真、不实,这就是前面
礼拜第一门里头所说的,我们仔细来看这一首偈颂。
==
这是老法师1994年在美国达拉斯和台湾彰化所讲,份量不多,一共十四集。
老法师《往生论》只讲过两次,十分可贵。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全文转载自
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6&web_rel_index=82
红色小标是我下的,方便学习。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4-01 21:2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4-01 22:13:00
阿弥陀佛!
作者: eudamonia4u (贼寇)   2018-04-01 22:3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8-04-02 00:3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4-02 03:2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ark183 (mark)   2018-04-02 07:48:00
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4-02 15:00:00
阿弥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8-04-02 20:58:00
阿弥陀佛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2018-04-03 20:2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4-03 23:5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4-07 11:16: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