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谁是善知识? (4)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3-13 18:11:15
: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铭言:
: : 我们经常会讲到依止善知识,为一切善乐根本,这时候会问到:什么样的人是善知识?
: : 我们所要依止的善知识应具备的德相是什么?
: : 依弥勒菩萨所著“经庄严论”善知识所应具备的条件:
: : 具戒学;具定学;具慧学;德增-比学者功德更增;具勤-勤于利他;教富饶-通达经律
: : 论;善达实性-通达无我;具巧-说法善巧;悲体-具悲心;离厌-对于说法不感到疲惫。
: 随喜分享,底下补充引述:
: CBETA B10,No.006《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道前基础〉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如《经庄严论》云:“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
: 厌应依止。”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
───────────────────────────────────────
■ 补充── #1QSi7a96 内文释义 (4)
摘自:《觉灯日光》尊者达赖喇嘛 (此段落篇幅颇长,会分几次贴完)
【由时运故,具全德者实属难得。若未获得如是师时,将如何耶?
《妙臂请问经》云:“如其仅有一轮车,具马于道亦不行,如是若无修行伴,有情不
能获成就。若有具慧形貌正,洁净姓尊趣注法,大辩勇悍根调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
饿渴及苦恼,不供婆罗门余天,精悍工巧知报恩,敬信三宝是良伴。诸能完具如是德,于
诤世中极稀故,半德四分或八分,应依如是咒师伴。”
此中所说圆满伴相,八分之一为下边际。铎巴所集博朵瓦语录中,述大依怙说尊重相
,亦复同此。故于所说完具圆满诸德相中,随其所应配其难易,具八分者,为下边际。】
因为有正法和末法时代之分,如果佛法的传承真的快间断了,这时要怎么办呢?佛法
的传承,必须透过师徒的三昧耶才能够传下去。作法友想,对法义的认知可能会有帮助,
但是得不到佛法的传承。如果传承佛法的善知识不具足十法的条件,这时该怎么办呢?
宗喀巴大师引用经论来解释这一点。《妙臂请问经》里面有说到:如同只具一轮的马
车无法行走,同样地,没有善法友,我们没有办法获得成就。于是说到善法友的定义,善
法友的圆满相具十六:一是“具慧”;二是“貌正”;三是“洁净”;四是“姓尊”,即
有高贵的种姓;五是“趣注法”,就是欢喜修行;六是“大辩”(以藏文直接翻译过来的
话,就是具有自信者);七是“勇悍”;八是“根调伏”,就是能守护五门者;九是“和
言”,是善巧宣说的意思;十是“能施有悲愍”;十一是“堪忍饿渴”;十二是“堪忍苦
恼”;十三是“不供婆罗门余天”;十四是“精悍”,就是能干的意思;十五是“知报恩
”;十六是“敬信三宝”。具有上述十六种功德的就是良伴,就是善法友。
在五浊恶世,要遇到具圆满相的善法友也很困难,那又该怎么办呢?所以又说到,在
这十六个功德里面,应具有一半的功德,再不行的话,要具四分之一功德或八分之一功德
。所依善知识的条件,至少是善法友十六功德中的八分之一,这是最下限。铎巴所集《博
朵瓦语录》里面有说到,阿底峡尊者也说过上师的条件“亦复同此”。在这十六个功德里
面,不是只挑几个简单的条件,“啊,这两条我具足了,我有占八分之一了”,不是的,
必须是难的条件和简单的条件搭配起来去算八分之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