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萨地持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 http://tripitaka.cbeta.org/zh-cn/T30n1581
: “初发心菩萨有四种缘、四种因、四种力。
───────────────────────────────────────
略述依“四缘”、“四因”、“四力”而生大乘发心 (3)
http://cn.t-karuna.com/shangshifabao/daocidijixianguan/2014-11-19/194.html
仓忠仁波切 讲授
(参)【说明:从四力发心】
从四力发心,此四力是:(1)自力;(2)他力;(3)因力;(4)加行力。依此四
力而生起发心。
如《菩提道次第广论》(p210+4)文:“三、从四力发心者,谓由自功力欲大菩提,
是名自力;由他功力希大菩提,是名他力。昔习大乘,今暂得闻诸佛菩萨称扬赞美而能发
心,是名因力;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真实的去思惟)等长修善法,
名加行力;依此四力而发其心。”
(1)自力。
如文“由自功力欲大菩提”,即是说,并非是透过他人的劝请,而是由自己努力,为
了利益一切有情而欲求证无上菩提,亦即是:具足二种欲求的发心——欲求自利、利他圆
满。(注)
(2)他力。
如文“由他功力希大菩提”,即是说,并非是依靠自力,而是透过他人的劝请,如善
知识的劝请等等,依此而生起欲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又有另外一种解释,当中说到“由自
功力”、“由他功力”二者。“由自功力”者,是不观待于必须具足他人之苦的思惟,由
是而生起的发心;“他功力”者,是必须观待于具足他人之苦的思惟,由是而生起发心。
(3)因力。
此力亦称为“串习力”。如文“昔习大乘,今暂得闻诸佛菩萨称扬赞美而能发心”,
因为过去世强烈串习的缘故,今世依于听闻到称赞宣扬、赞美诸佛菩萨的身语意三门之功
德,依此势力而生起发心。因此,此力亦可称为“串习力”。
(4)加行力。
如文“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等长修善法”,即是依于亲近大乘善
知识,并于其座前听闻教法、思惟,经过长时如是修善,依于此势力而生起发心,即是由
“加行力”而发心。
总以上,说明由“四缘”、“四因”、“四力”而生起发心,共计有十二种。故知,
是可依于此十二种而生起发心。
【说明:坚固发心、不坚固发心】
又,依此十二种而生起的发心,是有“坚固发心”、“不坚固发心”二类,
如《菩提道次第广论》(p210+6)文:“菩萨地说依上总别八种因缘,若由自力或由
因力而发心者是名坚固;又由依止此诸因缘或由他力或加行力而发心者,名不坚固。”
依于以上总别八种因缘而生起发心,若是由“四力发心”中之自力、因力(即串习力
)而生起的发心,是为“坚固发心”;若是由“四力”中之他力、加行力,是为“不坚固
发心”。以上是《菩萨地》中所说。
又,本文续说:“如是善知总诸圣教及大乘教将近隐灭,较诸浊世最为恶浊,现于此
世应当了知至诚发心极为希少。”
于此现今最恶浊的浊世,佛陀的圣教以及能生起菩提心的大乘教法,已经是将近隐没
消灭,于此时际,若是能生起“为饶益一切有情、为饶益佛陀圣教”的心,由是而生起发
心,是极为稀有。
因此,如本文又说:“当依善士听大乘藏,谛思惟等勤修加行,非唯他劝非随他转,
非为仿效其规式等,当由自力至诚发心树立根本,以其菩萨一切诸行皆依此故。”
应当依于亲近大乘善知识听闻大乘教法,并且精勤于思惟修习之加行,不应只是依于
他人的劝请,也不应该是随他人而转、仿效规式而生起发心。
因为,菩萨道的最基本、最根本就是大乘发心。就是说,从进入资粮道直到十地菩萨
的最后刹那(十地菩萨的最后刹那=“金刚喻定”,又称为“金刚后心”,意谓:“金刚”
喻定是有情续流最“后”刹那的“心”。金刚喻定是学道位最后续流一心专注于空性的三
摩地,是与现证空性的智慧相应的三摩地,十地菩萨最后续流的金刚喻定,是由菩提心摄
持现证空性的根本定智,于金刚喻定根本定智无间道断除最后一品最微细的所知障,而于
下一刹那解脱道现证无余断障的佛果无学道),整个菩萨道的最重要根源:就是大乘发心。
(《大般若经》:“菩提心无间(从进入资粮道直到十地菩萨的最后刹那,大乘发心
(愿菩提心、行菩提心)无间含遍整个大乘资粮道、大乘加行道、大乘见道、大乘修道),
(修道位最后续流)入金刚喻定,得一切相智(佛果位智法身)。....诸菩萨摩诃萨若已
圆满一切福德智慧资粮,....从此无间,以一刹那金刚喻定相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烦
恼障)、所知(所知障)二障麁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名如来、应、正等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