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疏节录12(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2-04 18:32:34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九面,第四行,从经文看起:
  经【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如此娑婆世界毘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
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
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我们从这一段看起,这是普贤菩萨第八愿‘常随佛学’。到后面偈颂当中我们可以明
显的看出,菩萨十愿,实际上前面七条是愿,后面三条都是属于回向,这个我们到后面再
说。
  首先是学本师,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也就是本师,法身
就叫做‘毘卢遮那’,报身叫“卢舍那”,应化身叫“释迦牟尼”。这个世界很大,绝对
不是只有我们这个地球,那你就把佛的德能看小了。前面在“请佛住世”的时候曾经说过
,不但诸佛如来,就是证得法身的菩萨,大乘经论里面跟我们说得很多。像本经所说的初
住以上,通常我们称为法身大士,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样的菩萨就有
能力在十方世界,这个十方世界是指娑婆世界;换句话说,在这个大世界里面许多星球之
中,这些星球里面都有众生住在那个地方,有许多次元跟我们不相同的,所以我们人的眼
睛没有办法见到。现在科学家所谓的,我们人是住在三度空间,换句话说,四度空间、五
度空间、六度空间,乃至于更高次元的,我们见不到。说不定太阳里面住的众生比我们的
次元就要高,经上常说有月光菩萨、有日光菩萨。这是不同环境里面有不同众生在那边依
止,只要有众生居住的地方就有佛菩萨去度化。
  一个娑婆世界有多大?在过去,许多人以为娑婆世界就是现在科学家所发现的银河系
。我们知道银河系非常之大,以为银河系就是娑婆世界,就是大千世界。可是黄念祖老居
士的说法跟一般人不一样,诸位可以在《无量寿经》注解的本子后面,他有一篇文章我们
附在注解后面,大家可以翻出来做参考。他讲的也很有道理,他说银河系只是佛法里面所
说的单位世界。为什么?单位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太阳是围着须弥山转的。我们现在晓
得太阳确实是围着银河系中心在旋转,所以他的看法,银河系的中心就是佛所讲的须弥山
。这样一说,这个世界就太大了。我们知道像这样一个单位世界有一千个才叫一个小千世
界,然后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
千世界,这是一尊佛的教区。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娑婆世界毘卢遮那佛的教区多大?是
十亿个银河系。现在科学家还没有办法看到,现在最进步的科学仪器才发现几百个银河系

  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这尊佛,我们的本师,法身叫“毘卢遮那”。
毘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遍一切处”;换句话说,就是现在哲学里面所讲的
宇宙万有的本体。佛在《华严》上称这个本体叫毘卢遮那佛,是佛的法身,所以毘卢遮那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一点非常重要。为什么?它是能力,是能现。像释迦牟尼佛是佛
的应化身,应化身从哪来的?从这个体里面变现出来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以什么
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身分来教化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就多了,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这一个大世界里面实在讲星球不止千百亿个。应化身有生有灭,有入般涅槃,法身、报
身没有入般涅槃的;法身不生不灭,报身有生无灭,这个都没有入涅槃的,只有应化身才
有生灭,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所以毘卢遮那佛就是释迦牟尼佛,说实在话就是我们自
己的真如本性。我们自身也是从毘卢遮那变现出来的,乃至于山河大地一切万物都是从法
身显现的,从法身流露的。
  世尊在此地叫我们随顺法身,那就是随顺本性、随顺自性。理是没错,可是从哪里下
手?自性我们眼睛也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手也摸不到。不但我们前五根接触不到,我
们的心思都达不到,换句话说,想像都达不到,那我们要随学要从哪里下手?随学就要学
应身佛,应化身,释迦牟尼佛就是我们的榜样,释迦佛就是毘卢遮那佛的应身。三身即是
一身,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我们从应身佛来随学就容易了。
  ‘从初发心’,应身佛是世尊、是本师示现给我们做一个修学榜样,不但四十九年说
法教导我们,他的一生生活所表现的无一不是教化世人,这是我们常讲的身教,以身作则
表演给我们看。“从初发心”,发心,《大经》里面跟我们讲,这是讲归纳,要是不归纳
就没有法子说,太多了。《华严》都是用十表法,十代表圆满,所以发心我们也讲“十相
”,就是十种样子,这我们就容易学习。这个注解里头没有,没有也不要紧,我把这十种
样子略略的介绍一下。第一个要“亲近善友”,不但佛法里面重视,世间法里头也重视。
小朋友将来长大成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你特别注意他交友,他跟哪些小朋友在一起玩,你
在这上头观察,你在这上面帮助他。众生里面绝大多数是不定性,就是他跟好人在一起他
就变成好人,他跟坏朋友在一起他就变坏了,所以叫不定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所以亲近善友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能够知道亲近善友,欢喜亲近善友,这个人决
定不会学坏,决定有成就。所以这是在第一条。
  第二“供养诸佛”。诸佛实在讲就是第一大愿里面所说的“礼敬诸佛”,我们对佛是
以真诚恭敬心来供养。佛不在这个世界了,我们能供养的只是佛像,佛的形像需要我们供
养吗?不需要。他也不要吃,也不要喝,也不要享受,我们怎么供养他?可是我们还照样
供养,表自己的一分敬意,我们的敬意没有法子表达,借佛像来表达。可是最重要的是要
把这一分敬意用来对一切大众,这就叫“供养诸佛”,这就叫“常随佛学”。佛供养诸佛
、供养一切众生,佛的眼睛里面是平等的,生佛平等,性相不二,这是我们要向佛学习的

  第三要“修习善根”。“修”是学,修学,“习”是要把它变成我们日常生活行为,
善根有三,无贪、无瞋、无痴。我们向佛学习,学了之后要变成生活,“习”就是落实在
生活上。《论语》里面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从古圣先贤那里所学到的,都能在
日常生活当中用上,这个才快乐,“不亦悦乎”;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你在佛法里面所
学的,学了在生活上都用上。学什么?学善根,因为善根能生一切善法,于一切法无贪无
瞋无痴;换句话说,顺我们自己心意的,一般人就起贪心;违背自己心意的,一般人就起
瞋恚心。佛教给我们,在顺逆境界里面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永远离开贪瞋痴,这叫善根
,一切善法都从这里生出来。出世间的善根唯一精进,所以底下一句说‘精进不退’,“
精进不退”是出世间的善根。世出世间的善根我们都要修学,都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生活行
为。
  第四是“志求胜法”。人一定要立志。佛说的法很多,后人把它分类,分为五乘佛法
,有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一乘比一乘殊胜,我们要学佛到底学哪一种佛法?
诸位一定要晓得,高层的一定包括低层的,低层的不能包括高层的,这一定要明白。譬如
大学程度一定涵盖小学,小学程度不能包括中学。因为现在我们在国内、在国外,常常听
到人家喊这个口号喊得很美,“人间佛教”,这是五乘佛法最低的。难道上上乘佛教跟人
间佛教脱离了吗?没有脱离,上上乘佛法做人做得更圆满,做得更究竟、更幸福。所以,
我们一定要晓得求最殊胜的佛法、上上乘法、最上乘法。最上乘是什么?你看普贤菩萨求
的是什么?文殊菩萨求的是什么?这是华严会上的等觉菩萨,他们求生净土。由此可知,
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是第一殊胜的佛法,文殊、普贤还要求。
  净土有没有离开人间佛法?净土的基础,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你要想求往
生,先要修“三福”。三福里面第一条就是人间佛法,“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
,修十善业”,第二条就是声闻佛法、缘觉佛法,第三条是菩萨佛法,从这个再往上提升
就是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所以诸位要晓得,喊人间佛法的口号,像盖房子只盖平房,盖一
层;我们志求胜法的人是盖四层大楼,也有底下一层,这个要知道。人要有志气,要向上
,愈是往上面去,他底下的基础做得愈好。为什么?底下基础做不好就不能向上发展,这
是一定道理的。所以要下面这个基础,人天佛法做得尽善尽美一定要上上乘佛法,它这个
基础才是尽善尽美的。
  第五是“心常柔和”。这发心十种相都是以佛为标准,佛的志向高,求成就究竟圆满
的菩提。等觉菩萨还不满意,文殊、普贤已经证得等觉,并不是对这个地位就满意,还要
往上提升,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成就。佛心柔和,所以他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
心地要柔和、要清净、要充满智慧。
  第六是“遭苦能忍”。一切众生,包括菩萨在内,他没有圆满菩提就有苦,等觉菩萨
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那是他的苦恼。何况我们凡夫一品惑也没有断,为业力所缠,我
们所受的是业报。初学佛的同修,我常常劝他念《了凡四训》,把《了凡四训》要念三百
遍。什么道理?了解事实的真相,把自己这一生所遭受的苦难根源找出来,知道这是怎么
一回事情。然后无论是享乐、无论是受苦,你不会怨天尤人,晓得这是现前的果报。果从
哪里来的?果是自己造作的,有过去生中做的,有这一生中造作的,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不要说世间法是一大因果,出世间一切佛法还是离不开因果。你看清凉大师讲《华严经》
,《华严》是五周因果,离不开,造什么因就结什么果报。
  真正搞清楚,真正明了了,我们自己能不能转因果?能,佛法最殊胜的就是自转因果
。怎么转法?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里面,忍辱非常重要,忍不过又造业了、又犯错
了。所以菩萨六度,布施能修,忍辱能成就。你虽然修布施,在造福不错,在培福,如果
不能忍,福都漏掉了,所以一定要能够忍。这一部《金刚经》虽然讲菩萨修行六大纲领,
讲六度,可是里面讲得最多的就是布施、忍辱。《金刚经》大家很熟悉,这两条讲得多。
何况佛又特别强调“一切法得成于忍”,世间的善法、出世间的善法,忍就能成就。不能
忍也要忍,不能忍就是业障,就是毛病,一定要咬紧牙根勉强也要去忍。实在忍不住,跪
到佛面前去念佛。时间久了,有个三个月、半年、一年,心境自然就平和,你修持就有功
夫。心地就清净,烦恼就少了,境界就转了,苦的境界慢慢的可以离得开,真的离苦得乐
。所以离苦得乐要自己明白事实的真相,要懂得怎样修法,确实可以离苦得乐。
  离苦得乐是果,修学是破迷开悟。所以诸位晓得,我们能信,信佛的教诲是觉悟,不
信是迷;我们能解是悟,不解是迷;肯照佛的教训去做是觉悟,不肯照做是迷,迷悟就从
这儿看。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我们真的去做了是悟,不去做是迷。佛教给我们布施,我
们真肯尽心尽力去做是觉悟,不能去做是迷惑。佛教我们持戒,我们严守戒律,持戒就是
守法,持戒守法就是觉,不能持戒守法就是迷。诸如此类,大家可以想像得到什么是迷、
什么是悟。果然迷没有了,觉悟都现前,苦随着迷走了,乐随着悟来了,所以境界可以自
己转。彻底觉悟的人,转烦恼为菩提,转娑婆为极乐,那就跟普贤菩萨一样,这是个真正
彻底觉悟的人。所以忍辱非常重要,一定要学。
  第七个是“慈悲深厚”。要学诸佛如来的大慈大悲,大慈悲是从平等心里面流露出来
的,也就是无条件的慈悲。慈悲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爱心,仁慈博爱。佛为什么不说爱?
为什么要说慈悲?爱里面有情在里头,这不是个好东西,是分别心、妄想心,所以佛用慈
悲;换句话说,慈悲就是离开情执的爱,那是真的,永远不会变的。世间人的爱是假的,
决定不是真的,它的变化太大了。今天好了就爱了,明天恼了就不爱了,所以不是真的。
世间人的心都靠不住,说的话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不可以当真。为
什么?都是三心二意、虚情假意。慈悲心是真的,为什么?慈悲心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
的,是从真心里面流出来的,永远不会改变。我们尊敬佛菩萨,佛菩萨护念我们;我们毁
谤佛菩萨、陷害佛菩萨,佛菩萨还是一样的护念我们。绝对没有说我们态度改变了,佛菩
萨心念也改变了,没有。那叫慈悲,那才叫做深厚的慈悲。无论别人对待我们怎么样,为
什么?他在迷,他没有觉悟,我们觉悟的人怎么可以跟迷人一般见识?这个要知道,一定
要学佛的大慈悲。
  第八是“深心平等”。“深心”是菩提心之一,所以这十个合起来讲就是发菩提心。
《华严经》上讲得特别详细,《起信论》、《观经》里面讲得简单,只讲了三条,大经里
面讲十条,统统叫菩提心。深心平等,深心是对自己的,慈悲是对众生的,对别人要慈悲
,对自己要清净、要平等。第九是“爱乐大乘”。在如来一切教学当中,喜欢大乘。大乘
是了义,大乘才是究竟,大乘是最殊胜的法门,对于大乘法能够生起羡慕之心、向往之心
,欢喜修学。最后一条,“求佛智慧”,也就是一切经上给我们说的修学标准,“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一句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用现代的话来说,
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我们学佛最后的目标。这十种心就是诸佛如来在因地里面表演
给我们看的,初发心发的无上菩提心,我们要学习。发心之后要能保持精进不退,才能够
破迷开悟、才能够离苦得乐,也就是真正能转境界。
  转境界,跟诸位说,一定从自己的身体转起,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很时髦的话,这是改
变体质。真的是从这个地方转起,因为心跟身的关系比跟身外之物的关系是更密切。能转
的是心,所转的是境,佛也是在许多经论上教给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心,心是
能转,身还是境,境是所转。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身清净,身体里面细胞组织统统恢
复正常;换句话说,你所有那些疾病,疾病就是细胞组织排列不正常,就这么个原因。怎
么会从正常变成不正常?烦恼、忧虑、妄想,一切法从心想生,天天思想歪扭,细胞就乱
七八糟长,你的病就来了,就这么回事情。
  所以真正学佛的人不会生病,不用参加什么医疗保险,不需要,不要看医生。我们自
己这样子治疗,什么医生也没有这个高明,这是真的。心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慈悲
,你所有的细胞都会恢复正常,什么病都没有了。所以当你身体有病痛,回去要好好反省
,我的心出了问题,不是身,是心里头出了问题。赶紧把心调整,我们身体的毛病自然就
好了,就正常了,这是非常的重要。身体恢复正常,好运也来了,坏运也转成好运,我们
生活的环境也统统都转了,这个非常重要。小,个人的身家;大,社会、国家、世界,都
是这么一个道理。
==
“一切法得成于忍”,世间的善法、出世间的善法,忍就能成就。不能忍也要忍,
不能忍就是业障,就是毛病,一定要咬紧牙根勉强也要去忍。
实在忍不住,跪到佛面前去念佛。时间久了,有个三个月、半年、一年,心境自然就平和
,你修持就有功夫。心地就清净,烦恼就少了,境界就转了,苦的境界慢慢的可以离得开
,真的离苦得乐。
盲目的忍,不明事理,当然很难忍,但即使理上能解,事上也不一定忍得过。
所以老法师教我们,有一段一定是咬紧牙根勉强也要去忍。这是事上的锻炼。
广钦老和尚说,这是西方钱,要会赚。
道证法师说,我们不要去跟世间“相应”(闽南语“应话”),
要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相应。
(这都是我劝自己用的 XDDDD)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2-04 21:4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2-04 21:5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2-04 22:00: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2-04 23:10:00
南无阿弥陀佛QQQQQQQQQQQQQQQQQQQQ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2-04 23:39: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