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关于“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04 09:51:01
我们都知道集谛,也就是我们所不要的苦,他的来源,这里想讲烦恼集谛中的“慢”烦恼
,慢烦恼的产生是先以萨迦耶见为基础,也就是我执、我所执当基础,内心的一种高举状
态,论典中有慢烦恼的详细分类,这里不详述。
我们也都知道学习教法的次第是听闻、思维、修习,前前是后后基础,如果没有广大的听
闻,接下来就不晓得所要思维的法义,思维法义得到定解后,就进入修习,也就是不断的
将所定解的法义在内心增长坚固,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透过闻、思、修,得戒、定、慧。
那么,行者在一开始听闻的阶段,容易有的三种过失:器倒覆、器染污、底穿漏。如果我
们将法义形容为清净甘露的话,杯子口如果倒覆,法水不入;杯子如果染污,清净甘露入
内,依然成污水;杯子底如果有漏,所闻法义无法驻留。
接下来,我们再来观察慢烦恼,行者若具慢烦恼,于听闻清净正法时,就容易有覆器过失
,即一开始即无法承接清净甘露法水,因为杯口朝下,这也是为什么说“我慢高山,法水
不入”。
如果一开始行者闻法时不调伏慢心,就产生听闻清净正法的障碍,无法听闻,就无法思维
、修习,所以闻法时的恭敬、谦卑是不是非常重要?另外,作意师长过失也是常见问题,
不过那又是另外的障碍了。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2-04 15:09:00
阿弥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2-04 17:28:00
感恩,断器三过:倒盆、器污、缺漏_/\_延伸阅读:#1NwKKz8P 【心类】—慢心所:七种慢心的类型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2-04 21:34:00
底穿漏,是指记不住,还是不了解?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04 21:40:00
忘失法义!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2-04 21:51: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2-06 03:46: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