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谁是善知识?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02-01 15:29:37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铭言:
: 我们经常会讲到依止善知识,为一切善乐根本,这时候会问到:什么样的人是善知识?我
: 们所要依止的善知识应具备的德相是什么?
: 依弥勒菩萨所著“经庄严论”善知识所应具备的条件:
: 具戒学;具定学;具慧学;德增-比学者功德更增;具勤-勤于利他;教富饶-通达经律论
: ;善达实性-通达无我;具巧-说法善巧;悲体-具悲心;离厌-对于说法不感到疲惫。
: 很明显的,我们恐怕不容易有这样的福德因缘找到圆满具足10项条件的师长摄受,但是下
: 限至少具足8分之1。
: 这里也会有一个问题,修习佛法并不是善知识具备德相即可,自己也须具备条件,这时候
: 就说到,那自己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 依提婆菩萨“四百论”有三个条件:正住-不偏执;具慧;希求,听闻者若无具备上三者
随喜分享,底下补充引述:
CBETA B10,No.006《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一〈道前基础〉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由是亲近知识之理分六:一、所依善知识之相,二、能依学者之相,三、彼应如何依
师之理,四、依止胜利,五、未依过患,六、摄彼等义。今初
总诸至言及解释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虽说多种,然于此中所说知识,是于三士所
有道中,能渐引导,次能导入大乘佛道。
如《经庄严论》云:“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
厌应依止。”是说学人须依成就十法知识。
此复说为自未调伏而调伏他,无有是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须先调伏自类相续。若
尔须一何等调伏?谓若随宜略事修行,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全无所益。故须一种顺总佛
教调相续法,此即定为三种宝学(戒定慧三学),是故论说调伏等三。
其中1.调伏者,谓尸罗学。
《别解脱》云:“心马常驰奔,恒励终难制,百利针顺衔,即此别解脱。”又如《分
辨教》云:“此是未调所化衔。”如调马师以上利衔调[怡-台+龙]悷马,根如悷马随邪境
转,若其逐趣非应行时,应制伏之。学习尸罗,调伏心马,以多励力制令趣向所应作品。
2.寂静者,如是于其妙行恶行,所有进止,由其依止念正知故,令心发起内寂静住,
所有定学。
3.近寂静者,依心堪能奢摩他故,观择真义发起慧学。
如是唯具调伏相续,三学证德,犹非完足,尚须成就圣教功德。
4.言教富者,谓于三藏等,成就多闻。善知识敦巴云:“言大乘尊重者,谓是须一,
若讲说时,能令发生无量知解,若行持时,于后圣教,能成何益,当时能有何种义利。”
5.达实性者,是殊胜慧学,是谓通达法无我性,或以现证真实为正。此若无者,说由
教理通达亦成。
6.如是虽能具足教证,若较学者或劣、或等,犹非圆足,故须一种德增上者。
《亲友集》中作如是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
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如朴穷瓦云:“
闻诸善士史传之时,我是向上仰望于彼。”又如塔乙云:“我于惹珍诸耆宿所,而作目标
。”是须一种目向上望增上德者。
如是六法,是自所应获得之德,诸所余者是摄他德。
此亦如云:“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
。”若除为他说无谬道摄受而外,无有以水洗罪等事。
其中四法,7.善巧说者,谓于如何引导次第而得善巧,能将法义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8.悲愍者,谓宣说法等起清净,不顾利养及恭敬等,是由慈悲等起而说,是须犹如博朵瓦
告慬哦瓦云:“黎摩子,任说几许法,我未曾受赞一善哉,以无众生非苦恼故。”9.具精
勤者,谓于利他勇悍刚决。10.远离厌患者,数数宣说而无疲倦,谓能堪忍宣说苦劳。
博朵瓦云:“三学及通达实性并悲愍心,五是主要。我阿阇黎向尊滚,既无多闻复不
耐劳,虽酬谢语亦不善说,具前五德故,谁居其前,悉能获益。咛敦,全无善说,虽说施
愿,唯作是念:今此大众皆未解此,余无所知,然有前五,故谁近能益。”
如是若于诸所学处,不乐修行,唯赞学处所有美誉,或其功德以谋自活者,则不堪任
为善知识。宛如有人赞美栴檀,谋自活命。有诸欲求妙栴檀者,而问彼曰:“汝有檀耶?
”答曰:“实无。”此全无义唯虚言故。
《三摩地王经》云:“末世诸苾蒭,多是无律仪,希欲求多闻,唯赞美尸罗,然不求
尸罗。”于定、慧、解脱三种,亦如是说。
次云:“如一类士夫,称扬栴檀德,谓栴檀如此,香相极可爱。次有诸余人,问如所
称赞,栴檀少有耶?诸士夫此问,答彼士夫云:我是称赞香,以求自活命,非我有其香。
如是末世出,诸不勤瑜伽,以赞戒活命,彼等无尸罗。”所余三种亦如是说故。
如是修行解脱之尊重,乃是究竟欲乐之根本,故诸欲求依尊重者,应当了知,彼诸德
相,励力寻求。具其相者,诸欲为作学人依者,亦应知此,励力具足如是德相。
由时运故,具全德者实属难得。若未获得如是师时,将如何耶?
《妙臂请问经》云:“如其仅有一轮车,具马于道亦不行,如是若无修行伴,有情不
能获成就。若有具慧形貌正,洁净姓尊趣注法,大辩勇悍根调伏,和言能施有悲愍。堪忍
饿渴及苦恼,不供婆罗门余天,精悍工巧知报恩,敬信三宝是良伴。诸能完具如是德,于
诤世中极稀故,半德四分或八分,应依如是咒师伴。”
此中所说圆满伴相,八分之一为下边际。铎巴所集博朵瓦语录中,述大依怙说尊重相
,亦复同此。故于所说完具圆满诸德相中,随其所应配其难易,具八分者,为下边际。
第二、能依学者。
《四百论》曰:“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不变说者德,亦不转听者。”
《释论》解云:“说具三法(1.正住2.具慧3.希求)堪为闻器。若具其三,则于法师所
有众德,见为功德,不见过失。犹非止此,即于听众所有功德,亦即于彼补特伽罗,见为
功德,非见过失。若不完具如是器相,说法知识虽极徧净,然由闻者过增上故,执为有过
。于说者过,反执为德。”是故纵得完具一切德相知识,然于其师亦难了知。若知彼已能
亲近者,必须自具是诸德相。
其中1.正住者,谓不堕党类。
若堕党执,由彼蔽覆不见功德,故不能得善说妙义。如《中观心论》云:“由堕党恼
心,终不证寂静。”堕党类者,谓贪著自宗,瞋他法派。应观自心,舍如是执。《菩萨别
解脱经》云:“应舍自欲,敬重安住亲教轨范所有论宗。”
若念唯此即完足耶?虽能正住,若无简择善说正道、恶说似道二事慧力,犹非其器。
故2.须具慧解彼二说,则能弃舍无坚实品,取诸坚实。
若念仅具二德足耶?纵有此二,若如画中听闻法者,全无发趣,仍非其器。
故3.须具有广大希求。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2-01 18:16:00
随喜!
作者: yaqqq (^^)   2018-02-02 19:17:00
随喜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