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疏节录10(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1-31 13:21:56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四面,第五行:
  经【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
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
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
。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我们看这一段,这段是普贤菩萨第五大愿,‘随喜功德’。“随喜”好懂,关键在“
功德”两个字,如果我们能把经义看明白,我们的修学就如法。这一段文里面的中心在功
德这两个字上,什么叫功?什么叫德?功德跟福报不一样。佛家常说“福慧双修”,佛门
重视福报,但是绝不勉励你去修福,原因在哪里?福报的利益是在眼前,是为世间众生最
看重的,眼前的享受、眼前的幸福。福享完了怎么办?从来没有考虑到这个后果。而佛在
经上常常告诉我们,如果一昧修福那叫三世怨,第三世你就要喊冤枉了。第一世修善修福
,第二世享福,福享尽了,第三世就堕落。佛的眼光敏锐,观察微细,看得很远,看得很
详细,所以佛不叫我们随喜福德,叫我们随喜功德,就没错了。
  功是功夫,德就是收获,讲席当中我常常举例给诸位说,我们持戒是功,持戒是功夫
,得定就是德,因戒得定;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戒定慧三学,这是功德。换句话说,
论到修功的原则,总不外乎断烦恼、除妄想,这是真正之功。断烦恼就能得九次第定,像
阿罗汉一样,得甚深的禅定。烦恼是障定,障碍清净心;妄想是障智慧,人只要有妄想,
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就不能够现前。所以这两样东西去掉,这是功,本性里面的性定,般
若智慧,那是德。这是普贤菩萨教我们随喜的,千万不要搞错了。
  人家修福我们就随喜,那也可以随喜,为什么?接引众生。但是那个随喜绝对不想求
回报,你要有求回报的心,你的心就不清净,你就错了。布施供养决定不求回报,不可以
有这个念头,你是真正布施,真正供养。你如果是存舍一得万报的心,那就大错特错了,
这不是佛弟子。舍一得万报是什么?是修功德。你能够把烦恼舍弃,能把贪瞋痴慢舍弃,
能把妄想舍弃,你所得的是自性的定慧,那不止一万倍,那果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定
要晓得这个道理。
  真正的好事,自己不求回报的那叫真正好事。我今天布施钱财,希望将来能够加倍的
收获,这不是布施,也不是善行,这叫投机。现在你看在股票里头投机,他到佛门里面来
投机,股票投机还有赚的,佛门投机是注定失败,绝对没有赚头的。你要不相信,你冷静
观察,佛门里面投资只有不求回报的,你的福报就很大,要是有求回报的,你就错了。所
以,此地功德跟福德要辨别清楚。
  菩萨为什么把“随喜”列在十大纲领之内?这是因为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有个很重大
的烦恼,这个烦恼是与生俱来的,是俱生烦恼,不是这一生学的,叫嫉妒障碍。看到别人
好,心里就难过,有修养的人难过一阵子就算了,没有修养的,难过之后要想方法破坏,
要想方法阻挠,那个罪过就造大了。这个烦恼仅次于三毒,贪瞋痴后面是慢,这属于傲慢
,所以仅次于三毒,非常严重。随喜就是对治嫉妒烦恼的,教我们见到别人的善行、善事
、善言、善心,我们不但不嫉妒,而且要尽心尽力的帮助他、成就他,这就叫随喜功德。
也许诸位问,那我们看到一个人做好事,我们不嫉妒,我们去帮助他、成就他,这叫什么
功德?好像还是福德边上的事情,怎么能说得上功德?因为你嫉妒障碍的念头伏住了,或
者消除了,这就是功;你发心能够随喜,尽心尽力帮助别人,这是慧。没有智慧的人他不
肯做,迷人、嫉妒的人,他不肯做。由此可知,这个教学确实是成就我们的定慧,消除我
们嫉妒、瞋恚的烦恼,它的用意在这个地方。
  随喜,经上告诉我们,首先,就是前面讲的这一段是说的如来,如来是我们效法、模
仿的第一个标准。学佛,样样都要学习,要向佛学习,要向佛看齐,向哪一尊佛学习?向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学习。每尊佛从初发心一直到证果都是经历很长的时间,受过许多
的苦难、折磨,才能把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磨平、洗干净。如果说是不经过任何挫折、
折磨就成佛了,给诸位说,我们查遍《大藏经》也没这个事情。也许有人问,那念佛往生
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下下品往生的,在西方世界成佛,他也要这样受苦受难吗?对
的。那西方世界与我们这个世界差别何在?给诸位说,他在西方世界绝对没有苦难,他的
苦难到哪里去受?到他方世界。西方世界的人每天要到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上供诸佛、下化
众生;换句话说,西方世界是他修学的一个根据地而已,每天都要出去学习。要在各种不
同环境、各种不同的境缘之中去磨炼自己,就像《华严经》上所说,五十三参历事炼心。
在极端复杂的人情世故里面磨炼自己的清净心,修成自己的平等心,心地真诚、清净、平
等、慈悲,智慧自然就现前。这个原理原则,任何一尊佛都是这样修成的。
  诸佛如来初发心,初发心我们在大乘经论里面看到很多,《大乘起信论》就是菩萨发
心。《华严经》上有“初发心功德品”,在《华严经》里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段,通常不能
读全经的,“发心功德品”要读,要学习怎样去发心。《无量寿经》,这是诸位念得很熟
了,你看法藏比丘在因地是怎样发心的。我们要想有佛一样殊胜不可思议的成就,那就要
注意发心。凡夫往往忽略了因缘,贪图果报,觉悟的人则不然。觉悟的人他的注意力都是
注意在造因,他知道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佛菩萨的因将来一定能够证得佛菩萨的果位,
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佛当初发心求什么?这点我们一定要明了,‘为一切智’,此地的“一切智”就是一
切种智。我们通常讲智慧,讲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换句
话说,他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不是求财富、不是求名闻利养、不是求人天福报,这
个大目标、大前提必须要搞清楚。我们今天学佛求的是什么?如果目标错了,那你一开始
就错了,一错到底,你怎么会成就?佛发心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跟佛学就要学这
个。
  圆满智慧怎么求法?这里面有许多的道理、许多的方法,我们要认真去探讨、去学习
。在方法上说,总不外乎戒定慧这三大原则。戒就是守法、守规矩,因戒才能得定,一个
人守规矩,不会再妄动了。在佛门里面,各宗派的教学实在说最殊胜的是净土与禅,这两
宗所用的方法都是直接的,就是修戒定慧它是直接的。净宗就是叫你一句佛号念到底,你
能够遵守,就是持戒。蕅益大师在念佛开示里面讲得很清楚,大小乘戒律就在一句佛号里
面统统圆满的包括。你的心清净了,什么也不去想了,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到一段时期就
得定,它真有效。他就能得定,成就了念佛三昧,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这里面一
丝毫的勉强都没有。
  净土宗古来祖师的道场有不少就是提倡专门念佛的,在近代,印光法师的苏州灵岩山
寺。你看看他们的修行,平常课诵就跟我们打佛七一样,一天六支香念佛。这个道场里面
没有讲经,没有法会,也没有超度,也不传戒,什么佛事都没有,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
一年有两次精进佛七,加香,念九支香。平常念六支香,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六支香是
九个小时。平常每天念佛九个小时,打佛七的时候再加三支香,那叫真精进,真的成就人
,不是讲席能够跟它相比的。讲经,不善于用心的,看着经典打妄想,那哪里叫讲经,叫
胡说八道,清凉大师讲“增长邪见”,这话讲得不为过,讲得很对。
  所以我们果然能够遵照佛的教诲向佛学习,佛对一切不同根性的众生开无量法门,无
量法门当中我们要选哪一个?这一定要自家用智慧来选择。好像现在到学校念书要选科系
,选一个适合于自己根性的,自己有能力修学,适合于自己现前的生活环境,那就最好了
。我们修学不吃力,修学感到很容易,能够跟生活配合,没有冲突,你学习起来就很自在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诸佛如来给我们介绍的,都是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是
佛劝告的。诸佛劝告,也许你要问了,在哪部经上诸佛劝我们?诸佛劝告就在《阿弥陀经
》上,你细细念《阿弥陀经》就明白了,十方一切诸佛跟本师一样都是劝勉我们求生净土

  下面经文,‘勤修福聚’,修福。“聚”是像仓库一样堆积得很多,正是《弥陀经》
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福不能少,要多。要知道惜福,要知道修福,要知道
积福。福是什么?福是定,这个地方讲的福是定。福是忍辱,福是禅定,那是真正的福报
,真实的福报。我们舍财要能忍,舍财里面修清净心,这个福是功德;我们持戒,在守法
里面修清净心;在忍辱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这叫做“勤修福聚”。
  ‘不惜身命’,“身命”不是真实的,是假的,身命是无常的。活一百岁要死,活五
十岁也要死,活五十岁跟活一百岁有什么差别?所以不要把生死看重,贪生怕死那就错误
了。怕死还是要死,贪生,寿命到了还是要走,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些事
实真相要明了。佛家常讲“借假修真”,身体是假的,要借这个假身,借这个假的环境,
修真性,那是真的。心性不生不灭,心性是常住的,我们借这个假身体去修真性。
  真性是什么样子?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真性变现出来的样子。正如同如果有人问我们,
你的心是什么样子?我们说不出来。但是我们晚上作梦的时候,我们就很可以告诉他,梦
中境界就是我心的样子,这一点不错。梦境是心变现的,变成梦境的时候,梦境就是心,
“全梦即心,全心即梦”,心现出相了,这个很好解释。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真心、清净
心变现出的样子,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回归到我们清净的自性,就是这个道理。所
以古来大德常常跟我们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弥陀佛、西方净土都是我们清净自性
变现的相分,往生是回归心性,这个要知道。
  所以我们要“勤修福聚”,我在讲净土经的时候常说,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是你能
愿能行。你听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很愿意去,你真肯念佛,这是福;二六时中念佛不间断
,这是勤修福聚,这个要紧。
  道场,特别是在现代这个社会,现在是五浊恶世,浊恶到了极处。佛菩萨教导我们,
在末法、在乱世,我们聚集志同道合的同修在一块修行。道场不要大,小小的道场,人数
不要多,你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们道场总共就十二个人;过去东晋时代,慧远
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同参莲友也不过一百二十三个人。所以不需要大的道场,不需要很
多人来凑热闹,如果不是真正发心求生净土的,到这边来一定是扰乱大家的信心、清净心
。换句话说,人多意见多、是非多、妄想多、杂话多,道场修行就被破坏了。我们明白这
个事实,体会到祖师教训的用心,我们一直不要道场。过去简居士跟我商量很多次,我们
想找个地方建个道场,我都摇头,没有必要,我们现在这个道场足够用了。我听说外面还
有人胡造谣言,说是我要建道场,替我在外面化缘募捐,我都不知道这些事情。我在讲席
当中宣布不止一次,希望大家警觉到,我决定不建道场。谁要说我建道场,替我化缘,这
一定是假的,决定不是真的。
  不但我不建道场,说实在的话,我也不印经,我也不做任何事业,我们没有化过缘,
没有请人捐过钱。基金会跟景美华藏图书馆,我们宗旨、目标是一致的,原则是一致的。
信徒们把钱捐到这儿来,我们就替你做些应该做的事情,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有钱就
谢谢大家,我就不做,你说我们的日子过得多快乐!钱送多来的时候没有法子,不做对不
起大家,替你们去做好事。在我们自己想,最好不要送来,让我清净一点,让我没事做。
怎么可能去化缘?怎么可能去劝你布施?没有这个事情。所以诸位,以后凡是拿着基金会
或图书馆,乃至于我们美国的道场,或拿我的名义,劝你出功德的话,你立刻就要知道这
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从来不干这个事情。其他道场有没有我们不知道,我们也不愿意
过问,至少我们的道场绝对没有这个事情,这是大家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修福知道自己怎样修法,随分随力那就叫圆满功德,决定不能超过自己的力量。为什
么?我们还有家庭,我们还需要生活,修福做慈善事业是我们在生活多余的地方,能够节
省下来的地方,可以修福。所以过去有很多人背高利贷到佛门来修功德,这是大错误,这
不是修福,这是造孽。这样做法他以为佛欢喜他,其实佛不会喜欢他的,护法神讨厌他。
为什么?打了佛的招牌做为非作歹的事情,你借高利贷就是不正当的行为。所谓是一番好
心去做,后来得不到好报,为什么?你事情做错了。你不做,你的功德圆圆满满,善心善
行没有一点缺陷;你这么一做,把你自己的功德给破坏了,你说多可惜!愚痴、颠倒。这
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可能见到的、听到的,我们自己要提高警觉,那个不如法。
==
持戒是功,持戒是功夫,得定就是德,因戒得定;
修定是功,开智慧是德,戒定慧三学,这是功德。
要在各种不同环境、各种不同的境缘之中去磨炼自己,
就像《华严经》上所说,五十三参历事炼心。
在极端复杂的人情世故里面磨炼自己的清净心,修成自己的平等心,
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智慧自然就现前。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1-31 14:0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1-31 16:2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31 16:43: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1-31 18:1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2-01 12:24: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