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疏节录10(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2-01 14:47:54
经【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
。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
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
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底下,这叫我们看诸佛如来,人家是‘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这是讲的
时间,我们常讲“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
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舍什么?‘头目手足’,这四个字代表布施。布施,一般只晓得舍
身外之财,身外之财比较容易;“头目手足”叫内财,这个比较上难舍,难舍能舍,舍就
是福。难舍能舍,肯舍,欢喜舍,什么都能舍,连头目手足都可以舍,其他的哪有不能舍
的?这四个字在此地代表没有一样不能舍,没有一样不愿意舍,就是指这个,统统能舍。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这个“行”是破音字,念行(ㄒㄧㄥˊ;xingˊ)念行(ㄏㄣˋ
;henˋ),现在意思都一样。我们就从众,大多数人念行(ㄒㄧㄥˊ;xingˊ),我们
也就念行。念行(ㄏㄣˋ;henˋ)一般人听了不懂,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我们随俗,
大家了解明白就好了。这是讲能舍。
  诸位要知道,六度都是福,这个地方只举一个布施。舍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禅定没有讲,没有讲也在其中,都包括了。说了一个,后面统统都有了,样样都认真的
在修学,所以‘圆满种种波罗蜜门’,你看看这句话就补充了。“种种波罗蜜门”,布施
波罗蜜、持戒波罗蜜,一直到般若波罗蜜,可见得前面讲的头目脑髓、难行苦行,举一种
包括其他一切都在其中。我们要认真去学习,佛怎么做我们跟他做,学习他去做。
  “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究竟圆满的意思,此地这就是说究竟圆满的门径
。这个字的本义要直接翻过来,经论里头都有,翻成“到彼岸”。“到彼岸”我们中国人
听这个话很不习惯,印度人听觉得很习惯,我们中国人听起来不习惯,什么叫“到彼岸”
。但是中国有句话跟它很接近,中国人讲“到家”,“到家”就是你已经做得非常好,你
的功夫到家了,有这个意思。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做得非常究竟、非常圆满。
  六度的布施怎样才说是究竟圆满?如果以布施的物来说,以布施的对象来说,永远没
有圆满的。佛教我们修布施,目的不是在布施很多人、救济很多人,也不是叫你布施无量
数目的头目手足。布施真正的目标是破悭贪,这是一服药,对付悭贪的。换句话说,哪一
天你悭吝的心断掉,没有了,贪爱的心也没有了,悭贪心确实没有了,布施波罗蜜圆满,
这样圆满的。持戒是度恶业的,恶的念头真的断掉了,从此以后再不会生,那么你持戒波
罗蜜,就是持戒的功德圆满,是这么个意思。忍辱是度瞋恚的,精进是度懈怠的,禅定是
度散乱的,般若是度愚痴的,它有它的对象,对象都是自己,不在外面。所以菩萨修六度
,度谁?度自己,不是度别人,这我们一定要知道,这叫“波罗蜜门”。
  功德圆满成就了就‘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菩萨的地位,就《华严》来说,四十一位
法身大士,菩萨的地位总共有四十一个,一个一个慢慢去证。四十一个位次修满,就‘成
就诸佛无上菩提’,经历四十一个阶级最后成佛了。成佛就是菩萨学毕业,没得再学了,
毕业了,那叫圆满菩提,这就成佛了。在学习之中,没有到究竟圆满,这个地位上称作菩
萨,到究竟圆满就叫做成佛。
  ‘及般涅槃,分布舍利’,这当中省掉了很多,这就是通常讲的“八相成道”。这里
只说发心、修行、证果,请转法轮、度一切众生,都省略了,最后示现入“般涅槃”。我
们必须要晓得,证得阿罗汉果以上就没有生死了,他的生死是示现的,不是真的。因为他
可以随意,他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想什么时候来,想什么时候去,都自在。不像我们想
来不能来,想走走不了,这个苦恼,不自在。我们是受业力的支配,人家是愿力,愿力,
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确实没有生死。但是没有生死要做一个生死的样子,就像唱戏一样
,表现给一般凡夫看,提醒他的警觉。佛在世,大家跟佛,有些人很散漫,不太用功,反
正明天还可以见到,今年学不好,明年还可以学。佛一走了,这警觉性高了,不能不认真
,不能不努力,所以佛这个表演又度了很多人。这是真的,帮这些平常懈怠懒散的人提高
警觉,促成他的成就。由此可知,佛般涅槃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手段。
  “分布舍利”,佛入灭之后,火化之后的舍利分给弟子们去供养。这就是说佛从初发
心一直到示现十方国土教化众生、八相成道,这里头所有一切的善根、功德‘我皆随喜’
,我样样都学。在这个地方,诸位要记住我前面所说的一句话,佛应一切众生不同的根机
,说了许多的法门,我们只能在这个里头选择一门,这就对了,我们才真正做到“随喜”
,才有功德的成就。假如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佛所讲的法门我统统都要学,那你就注定失
败。你这一生当中虽然是随喜了,没有功德,随喜你做到了,功德你没有。如果你学一门
,你有随喜,也必定有功德,这个非常重要。
  讲经的作用是帮助人断疑生信,作用在此地。假如自己没有疑惑、信心坚定、愿心恳
切,经教对他来讲没有用处,也毫无意义,能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好了,那才叫成就真正的
功德。可是我们有疑,疑要不能够断除,你的信心永远不能清净,那一定要靠经教“洗心
易行”。信心清净,愿心恳切,如果这个地方有弘扬正法的这么一个道场,我们也去听经
,也去随喜。那个随喜,坐在那里不是听经,他坐在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
佛”,法师讲一个半钟点,讲什么没听见。这是什么人?叫影响众,他是坐在那儿庄严道
场,影响别人的。因为道场人数少了,外面人就想“这个大概讲得不怎么样,你看没人听
,算了,不要去了”。一看那个地方听的人很多,“到底是什么?我们也去听听”。他无
意之中能够接引一些新来的众生,所以他叫做影响众,他实在不是来听经的。
  这就是菩萨戒里面,四十里之内有法师讲经,你不来听经就破戒了。可是诸位要辨别
,法师讲经是正还是邪、是真还是假,辨别这个。如果是正法,那我们一定要去做影响众
,如果不是正法,这个说的对一切众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我们不去听也不犯戒。了凡居
士对这个辨别很清楚,善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偏有圆、有半有满、有大有小,你去念
《了凡四训》,你要有能力辨别,然后决定我应不应该去,这就对了。下面第二段,除佛
之外,还有菩萨、还有罗汉、还有人、天、善知识,我们也跟佛一样,统统要随喜。
  经【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
  ‘六趣’是六道,‘四生’是胎卵湿化,就是把六道里面一切众生的生态都说出来。
天人是化生,我们人间是胎生,畜生道里面有卵生的,也有化生的,也有湿生的。所以说
胎卵湿化,把六道里头所有一切众生的生态统统都包括了。六趣四生,一切众生,这‘一
切种类’。
  经【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一尘’是说它非常之微小,换句话说,对于一切众生极小的善心善行,我们都赞叹
、都随喜、都不肯舍弃,何况大的善?能够利益众生,能够利益社会,那是我们更应当要
发心随喜的,这是随喜六道众生。
  经【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这一段讲的小乘。‘声闻’,我们一般称阿罗汉,“辟支”是缘觉,‘辟支佛’。这
两种人,声闻一定是出现在佛在世的时候,缘觉则不一定。佛出世的时候,他跟佛修学,
从“十二因缘”当中开悟,称他作缘觉;佛不在世,他自己也能开悟,我们称他作独觉。
这是他善根福德因缘非常深厚,没有佛在世的时候他也能开悟,这是小乘里面根性利的。
‘有学’是还没有证得究竟果位,声闻的究竟果位是四果罗汉,称‘无学’,四果之前都
是在“有学”,初果、二果、三果都在有学。所以“有学无学”这四个字包括全部小乘,
从小乘初发心一直到证阿罗汉果。底下一段。
  经【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末后这一段是随喜菩萨。你看十法界都包括尽了,第一段讲的佛法界,第二段讲的六
凡法界,第三段讲的声闻缘觉,第四段讲的菩萨。十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一切善行我们统统
要随喜。如果我们遇到境界,这个境界一现前,自己烦恼习气起现行。什么烦恼习气?嫉
妒。看到别人好,心里难过不舒服,这个念头动了,立刻就要念随喜功德,多念几句。不
但这个烦恼习气平下去,而且更积极的去成就他们,那就对了。
  可是诸位一定要晓得,十大愿王是法身大士修的,我们要修要小心谨慎。为什么?法
身大士人家已经转识成智了,他是真心、是智慧做主,没有感情用事。我们今天学菩萨行
愿,怕的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不但成就不了功德,反而造了很多罪业,这不是麻烦大了
?《楞严》四种清净明诲里面说得好,告诉我们现在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你要不能辨别邪正,有人打着佛教的招牌,喊的是佛菩萨的口号,你去随喜功德了,结果
那个人是个魔,你上当了,受害了。你上当受害事小,你破坏佛教形象,使社会许多初学
的人丧失信心,这个因果责任就背不起了。菩萨修这个没有问题,他们都明心见性了。所
以我们修学,邪正、善恶、是非一定要很冷静的观察清楚,不要发的好心做的恶事,那真
的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佛菩萨,更对不起广大的众生。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可以
感情用事,不可以贪图眼前的名利。眼前名利不贪,就是来世人天福报也不可以贪,没有
好处,决定求生净土,这是真正第一等的聪明人。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到的、见到的、听到的,想一想它是不是真正的功
德。最简单的区别,他做这个事情是不是真正有益于净化人心?你就从这里去看。他这种
作为是不是真正能够帮助社会的安定?果然能于这两桩事情有贡献、有利益,那是真正的
福田。我们的观察如果没有智慧,粗心大意,往往会看错了。印经是好事情,假如有个人
在这里发起,我要印什么经,你们大家出功德,我们的经印十万册到处流通。其实我印个
几千册、一万册就好了,里面打了很大的折扣,这个钱他拿去就吃喝玩乐去了,你好心出
的功德帮助他做坏事,你的福报没修到。虽然你发的好心,你没有罪,你有过;那个造作
罪业的人他有罪,你们帮助他的人统统有过。所以要很细心、要很谨慎。这些事情在现代
的社会,现在社会真的是骗人的社会,找一个不骗人的,难得找到这么个好人,不骗人。
这些话我只能说到此地,不能再说了,点到为止,希望诸位细心去体会,我们在这一生当
中才不至于被别人欺骗,做一点真实的功德,一定要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再看末后这
一段:
  经【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
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注解里面诸位自己去看,这个意思大致上跟我说的都差不多。注解末后,在第二十六
面倒数第三行,看最后一句。
  疏【法华随喜。展转至于第五十人。尚难校量。何况最初。此随喜如来权实功德。故
佛为最胜。】
  这是引用《法华经》上说明随喜的功德无量无边。它这个地方讲:
  疏【随喜之福。不可知数。】
  《法华经》上有一段经文详细比较,说明随喜功德不可思议。‘法华随喜’,就是《
法华经》第六卷“随喜功德品”。《法华经》在我们本省流通得很广,很容易看到,如果
你喜欢看可以查经,经上就详细了。这是一重一重比较,展转到第五十个人,重重功德,
一层比一层广大,说明随喜功德的确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起嫉妒心?为什么
要障碍,而不晓得修这么大的福报?这是机会在面前,这个机会,一个是叫你造罪业,一
个叫你修无量功德,就在你一念之间,看你如何选择。一念嫉妒、障碍,业报就成就了,
罪业成就了;一念随喜功德,那是无量的福报成就了,都在我们根尘相接一念之间。这也
是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不怕,烦恼的念头起来不怕,立刻要觉悟,一
觉悟马上就转过来了。
  这个地方特别提醒大家,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理智,不能用感情
。虽然是弘法利生的事业,不要做得太积极,不要做得太过分。原因在哪里?嫉妒的人多
,随喜的人少,不要惹麻烦,反而障碍了大法的流行,这个才最重要。一定要保持非常冷
静,默默自己真正用功,这样就好。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
布施真正的目标是破悭贪,这是一服药,对付悭贪的。换句话说,哪一天你悭吝的心断掉
,没有了,贪爱的心也没有了,悭贪心确实没有了,布施波罗蜜圆满,这样圆满的。
持戒是度恶业的,恶的念头真的断掉了,从此以后再不会生,那么你持戒波罗蜜,就是持
戒的功德圆满,是这么个意思。忍辱是度瞋恚的,精进是度懈怠的,禅定是度散乱的,般
若是度愚痴的,它有它的对象,对象都是自己,不在外面。
菩萨修六度,度谁?度自己,不是度别人,这我们一定要知道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2-01 16:13:00
阿弥陀佛!
作者: Karenshih   2018-02-01 18:01: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2-01 19:3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2-01 19:42:00
南无阿弥陀佛 感谢s大大领读 受益良多 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2-01 20:0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2-01 23:4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2-02 16:05: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