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现代科学不是真正的皈依处

楼主: JxcIves (夏花秋叶)   2018-01-24 08:49:03
末学认为这篇写得很好,这个时代学佛最普遍的困难,应该是如何面对铺天盖地的“科学主义”。
其实不光是学佛,很多学科后来都备受科学影响。末学是读社会科学出身的,该领域对于实证主义和量化至上的批判从没少过,这些思想辩证也使末学始终对科学保有一定的省思。
修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缺一不可,而不是皈依科学,把轮回、业果和解脱统统都化为怪力乱神,这种皈依处是不牢靠的。
================
(原文刊于《净土》杂志,2017年第5期,第56-60页)
一、科学技术不是真正皈依处
对于一位如法皈依三宝的佛子而言,只有佛法,只有三宝,才可以让我们超越生死、出离轮回。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多么炫目多彩,多么威力巨大,也只不过是生死活计、泡沫游戏而已。因此,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世间法,虽然有其世俗的功用价值,却不是众生摆脱生死轮回的真正皈依处。在任何情况下,这一点应该都是不可动摇、不能含糊的。否则,以世间科学知识为最高权威,以大蒜可以杀菌、防癌为借口,否定佛陀禁吃五辛的教诫,那就是对佛陀一切智智缺乏信心,就会错误地认为佛陀没有能力预见现代科学的新进展,错误地认为佛陀也不过是世间凡夫一样。以这样错误
的认知来皈依佛陀、皈依三宝,是有严重缺陷的。
同样的道理,以现代科学暂时的认知为最高真理,对于大乘佛法的来源表示怀疑,认为大乘经典是后世佛子所编造,这种“大乘非佛说”是断众生慧命的邪说,危害非常严重。只要观点违背大乘佛经,无论提出者具有什么样的外在权威,无论其身份是在家学者还是披着袈裟的出家人,违背祖师们的一致认知,正信佛子都应该据理予以批驳,不能有任何的含糊“圆融”。
在世间学术上,西方的学者们已经对于过度夸大科学的真理性、提倡科学霸权的“科学主义”,从各个角度提出了有理有据的批评。我们佛子如果反而本末倒置,把世间科学技术看成是最高真理,那就太不明智了。归根到底,这种对科学的崇拜其实还是生死心不切,缺乏摆脱轮回的深切愿望,过于贪恋世俗生活所致。
二、时代的新课题:融通科学以普度众生
在此前提下,佛子们要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对现代科学技术善加利用,积福修慧度众生。尤其是大乘佛法,以菩提心为中心,以度众生为念,不舍任何世间方便,因此大乘佛子更应该深入研究科学技术。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说:“复次善男子,出家菩萨处于空闲,亲近供养诸佛菩萨一切智者。常乐听闻甚深妙法,心生渴仰恒无厌足,善能分别二谛真理,断除二障通达五明,说诸法要能决众疑,以是因缘即得名为般若波罗蜜。”因此,菩萨道行者应该深入学习“五明”,在掌握大乘内明的基础上,善巧利用因明、宣告、工巧明、医方明来普度众生。印度、中
国佛教历史上都涌现了多位不仅深入经藏,也精通俗学的高僧,比如唐代一行大师,既是密宗上师,也是了不起的科学家。他们的广博学问,有利于摄化众生,传播佛法,令人敬仰。
古代佛法传入中国,面临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在高度发达的世俗文化中扎下根来,要融通佛法与儒家思想的关系,还要克服本土宗教——道教的竞争与排挤。历代祖师前赴后继,克服了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坚持佛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对儒、道两家进行了融通与接引,逐渐化解了儒、道两家的排斥,消除了中国社会主流人群对于佛法的疑虑,让中国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展现了佛法超越特定民族文化的巨大包容力和穿透力。这给予我们当代佛子坚持佛法原则、适应当代社会生活以极大的鼓舞和自信。
佛法是因缘法,佛法之弘扬,需要灵活应对时代因缘,与时偕行。今天,佛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化这项工作,历代祖师的成绩十分优异,目前佛教的传承与延续甚至超过了本土的儒家和道教。因此,目前佛法融通世间法的重点,应该从本土化、中国化,转移到了现代化、科学化上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融通、摄受、接引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大乘佛子需要面对的核心课题。解决好这个问题,才可以让当代佛子对佛法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也才可以让佛法向外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更好地传播。
三、突出佛法的理性精神以融通科学
中国古代高僧的努力,是我们当代佛子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接引策略和融通手法,是我们借鉴、效仿的物件。比如说,中国社会强调孝道,强调家庭的价值,对佛教的出家制度很难理解。对此,中国古代高僧一方面强调佛教对于孝顺父母的重视,消除中国人对佛教的误解;另一方面,更进一步指出儒家的孝道囿于现世、人道的不足,突出佛法孝道的博大、深刻、究竟。最终这个问题得到了非常完美的解决。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印度本土并没有得到特别重视、弘扬的经典,在中国因为契机而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弘扬。
时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许多科学至上者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为旗号,大肆排斥佛教。对此,大乘佛子采取的策略是:一方面,应该强调佛教依法不依人的理性精神,消除现代人对于佛法的误解和蔑视;另一方面,则应该分析指出现代科学在追求真理方面的不足、缺陷,彰显佛法在追求真理的问题上,超越一切前提,扫荡一切执著,不断超越的彻底无畏精神。
比如说,在《汉译南传大藏经·增支部经典》中,多处记载了佛陀总结不能随意轻信他人的十项准则,这十项原则就非常突出地彰显了佛教的理性精神。
如经云:“伽蓝众!汝等勿信风说,勿信传说,勿信臆说,勿信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勿信基于寻思者,勿信基于理趣者,勿信熟虑于因相者;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虽说〔此〕沙门是我等之师,亦勿予信之。”(《汉译南传大藏经·增支部经典第1卷-第3卷》)
其大意为:伽蓝众,你们不要因为他人的流传、传说、臆说,就信以为真;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不因为是自己的主观推测,就信以为真;不因为是宗教典籍,就信以为真;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不因为这位沙门是我的导师,就信以为真。上述十项基本标准凸显了佛教求真、求实、求证的根本精神,有别于其他很多宗教单纯强调信仰的态度,非常适合感召科学技术时代的众生前来学佛。
又如《大般涅槃经》卷第六中,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这些推崇理性的佛经,应该多多弘扬,这样就可以让许多注重理性精神的现代众生,感觉佛教更加亲切,消除过去对佛教的偏见,从而愿意亲近佛法。
在资讯资源广泛共享的今天,要获取佛教经典非常容易,检索极其方便。利用现代资讯共享平台,多多发掘突出体现佛教理性精神的相关经文,广为流通,并予以讲解、弘扬宣传,凸显佛教的理性精神,是佛子需要踏实下功夫做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基础工程。
除此之外,比如小乘禅法,以其操作相对便捷,容易验证,获得受用的特点,与现代人注重验证的习气比较相应,也应大力开发。而如何将大乘修法中一些容易修持获得验证的部分开发出来予以推广,让众生更易通过验证生起信心,也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促进佛法与科学融通的另外一面就是,提高佛子的科学素养,增强佛子在科学时代的适应能力,改善佛子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让佛子成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公民。理想的目标应该是:相较于社会其他公众而言,佛子的科学素养更高,更为理性,更注重追求真理。也只有这样,佛子也才更有能力避免迷信,更能避免邪师的误导,佛法的真意才能充分彰显,也才能更有力量感召众生一起来学佛。
四、分析科学的理性不足,彰显佛法之超胜
正如许多中国古人以为儒家最讲孝道,是孝道的楷模一样,许多现代人也会认为科学最推崇理性,是理性的楷模。但是,如果我们只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现代科学实际上也是建立在许多假定基础上的。比如世界是否实有,还是唯心所现?现代科学从未做过任何系统的研究,只是单纯地随顺世间大多数常人的见解而已。因为现代科学对于真理的探索,主要是为了发展技术,为了常人的世俗生活,目标不够高远,无法与佛教以出离轮回、超越生死的伟大目标相比。因此,科学对于真理探索的层次较浅,只需能够达成常人的共识即可;而佛法则由于目标更为远大,对于常人普遍
接受的假定,不轻易盲信,还要更进一步探索,因此更具智慧和理性。如果我们同意将分析的深刻性、对普遍接受俗见的怀疑作为理性的重要内容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佛法在理性精神方面更加殊胜。
以佛教的时空观来看,现代科学的研究物件是在继续轮回的层次上,在现世、人道的范围内,在散乱心对应的境界中;而其在超越轮回的层次上,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在禅定所现的境界层次中,却完全无能为力,甚至毫无概念。因此,如果将探索真理的旅程进行到底,就必须要超越现代科学的既定标准,达到更深刻的理性程度。
因此,在科学时代,让广大现代人真正接受佛教的理念,加入到更深层次的探索真理之旅,第一步就是澄清现代科学中未经证明的一些思想假定,让人们意识到现代科学中当作理所当然的观念其实不过是普遍流行的迷信而已。而诸如《楞严经》等相关经典,对于禅修中出现的种种境界的分析、判别,可以彰显在现代科学研究无法触及的“经验”领域内,佛法冷静、理性批判能力的高明。
在现代科学中,对于那些受到目前西方主流科学观念排斥的一些科学研究工作,如濒死体验研究,前世记忆和转世现象的研究,以及某些关于特异功能现象的研究,虽然目前处于边缘地位,但有利于人们接受佛法的认知,帮助突破既有的观念束缚,应该大力支援和提倡。
总之,加强佛教与科学关系的研究,鼓励科学界人士亲近佛法、体验佛法,鼓励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和佛教居士,加强对现代科学的研究与分析,解除现代人对于科学与佛教关系的困惑,非常有必要,尽管有相当的难度。佛教的中国化、本土化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化中国。同样,佛教的现代化、科学化也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化现代,化科学,即度化现代众生,度化科学根基的众生。
在过去上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佛教界的诸多大德高僧,毕生殚精竭虑,融通佛法与中国本土文化,成就了中国佛教的辉煌。而今天,融通佛法与科学的工作,同样也需要大批佛子的集体奉献和长期努力;相信通过大家一起努力,以佛法的般若智慧,一定能以善巧方便度化当代有缘众生,建立世界佛教光明的未来。
作者: TonyAnkh (谢定宇(谢爸爸))   2018-01-24 10:01:00
赞叹orz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间只差一撮孜然)   2018-01-24 15:56:00
基本上这是在扎稻草人科学的基础的逻辑和实证主义 顶多只能说无法验证 不会说不可信科学和科技所处理的也始终都是物质世界 鲜少去触碰非物质科学和佛教本身是最能并行共处的 (不过基督教不是)而是想要囊括话语权和控制权的有心教徒在扎稻草人打
楼主: JxcIves (夏花秋叶)   2018-01-24 16:41:00
其实重点就三个字:皈依处。若是为了解脱需要牢靠的皈依,对境则是整体的三宝,而非三宝以外的对象,才不会坏失皈依戒
作者: noonee (我和烤肉间只差一撮孜然)   2018-01-24 16:59:00
没错 问题是 科学从来没要你皈依科学事实上科学的实证主义要你怀疑一切 包括你学到的科学也就是根本没有所谓的皈依科学 换句话说 扎稻草人打
作者: loften (948794狂)   2018-01-24 17:29:00
佛学本身就是科学 或说佛学本身就蕴含科学精神如果从佛学亦是科学的角度来读这篇文章 会有另一种体悟
楼主: JxcIves (夏花秋叶)   2018-01-24 17:40:00
皈依是依靠、投靠,行者自己的内心趋向什么,就是皈依什么,何须科学要求皈依呢,有人要皈依艺术当作生命的出路,或者只要愿意,甚至可以皈依一颗石头。既然皈依了三宝,对于佛法上的疑虑就应该从教典和善知识去寻求解答,不是内心倾向用科学研究当作最终、唯一的判准,来看待佛陀的圣言量,这样子皈依处是不会坚固的
作者: jksen (Sen)   2018-01-24 18:18:00
原文很显然误解科学的方法论是什么...科学是经验主义的,永远不会说自己为真,不断推翻不断改进,而宗教默认的"真理"数量显然远大于科学公设。
作者: neomozism (好风入室)   2018-01-24 18:30:00
恕我直言,后面说不能轻信因奉行传统而信,不能因演说者的威信而信,前面却说只要不符合大乘经(奉行传统)不符合祖师们的意见(演说者的威信),就要驳斥这无非是鼓励迷信书本(只要列入大乘经就一定要信,不可质疑),与迷信权威(感恩祖师,赞叹祖师)
楼主: JxcIves (夏花秋叶)   2018-01-24 18:41:00
作者: kalestorm (没心情)   2018-01-24 19:48:00
律藏禁大蒜,但律藏有说为了治病可以吃https://goo.gl/agNns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