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第六十集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17 15:54:14
太上感应篇  (第六十集)  1999/7/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60
  各位同学,大家好。《感应篇》第二十二句,注解里头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它说“好
善之心,人之所同”,换句话说,人皆有好善之心。可是善事、善行必须要有人提倡,提
倡的人,也就是我们讲带头的人,真正的志士仁人。他何以能带头?也就是说他把他所明
白的道理真正落实,所以能够起带头作用。又说“天下不患无有力之人,患无能发大宏愿
之人耳”,这两句话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发大愿心的人非常难得。佛在经论里面常常劝导
我们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实在是太难,不发菩提心就谈不上修行。菩提心的反面是迷惑,
迷惑的人纵然有修,成就是很有限的,一定要破迷开悟。修行的功夫全在日常生活,我们
自己的毛病习气一定要知道,知道是觉悟,不知道是迷惑。就以日常生活来说,小小有一
点不如意、不自在、不痛快,我们在习惯当中都觉得这个无所谓,都没有留意这些现象,
哪里知道这些现象就是造业。不读佛经的人不知道,未能深解义趣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不
高兴?为什么不自在?还不是分别执著。你要没有分别执著,你哪里会有这种心态?分别
执著难断。
  前面我跟诸位讲过安世高那个同学的公案,宫亭湖的龙王,前世跟他是同学。龙王是
畜生道,为什么一个修行人会堕到畜生道?就是小不如意,小不高兴。那个时候出家人是
托钵,这个出家的法师修得不错,明经好施,经教很通达,讲经说法说得很好,又肯布施
,法缘殊胜,这样的法师多难得!托钵的时候托到的菜饭不太合自己的胃口,心里有一点
不高兴,就这么一点点不高兴,堕落在畜生道。我们想想,我们今天的德行比不上人家,
我们的瞋恚心、分别心、嫉妒心、执著心不知道比他重多少倍,他还能做龙王,想想我们
将来堕成什么?这都是事实。所以真修行人,就在这些境缘当中,立刻觉悟、立刻回头,
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清净心是道,平等心是道。所以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就在起心
动念之处,要微密观照,我还有没有执著?还有没有分别?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还有
没有爱好?还有没有嫌弃?顺自己意思的生欢喜心,不顺自己意思生瞋恚心,一丝毫的瞋
恚,不想跟这个人往来,不想看他。我们错了,我们还有分别执著,我们还没有放下,心
里面还有计较、还有是非、还有得失、还有好恶,这怎么得了?道道地地的六道凡夫。
  因此我们才体会到《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我
们领略了这句话。没有这个微密观照,细心的反省,我们看经文上,总以为他讲得太过分
了;细细一观察、一反省,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是正确的,一点没错。真修行人、大修行
人,就在境缘当中把这些烦恼习气洗除得干干净净,把这些棱角磨得光光滑滑,那是真修
行,修行做功夫在哪里做?我们明白了。明白了要真做,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
对物没有别的,就是学一个看破、放下。有丝毫的意思起来,这个意思要放下,知道清净
心中、平等心中、真心里面没有丝毫意思,有丝毫意思起来那就是无明起来,我们要明白
这个道理,那是无明。我们要不在这上用功夫,怎么可能成就?
  净宗用功确实比其他的法门方便太多,净宗是提起一句佛号,才起心动念,自己觉察
,古人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才一起你立刻觉察到,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
,把这个念头换掉,换成阿弥陀佛,这叫做念佛,念佛原来是这个念法。这一句阿弥陀佛
,就把你这个念头摆平,把这个念头打下去,这个念佛功夫才叫得力。我们今天有人说功
夫得力,未必,错会了意思,什么叫得力,这两个字他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功夫真
正得力,念念息灭贪瞋痴,念念息灭是非人我,念念息灭四相,这功夫才得力。不但四相
没有,四见也没有,《金刚经》末后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真用功的人二
六时中在这下功夫,哪有功夫打妄想?
  可是诸位要知道,功夫如果一不得力,妄想就起来,佛法里面叫观照,观照要失掉,
照不住,妄想起来,杂念就起来。我们自己常常反省,常常觉悟,常常感到非常惭愧,起
心动念还在造业。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知道,普贤菩萨讲得很清楚,“恒顺众生,随喜
功德”,但是就是做不到,依旧还干的是恒顺自己,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顺自己的妄想分
别执著,我们还干的是这个。可是要觉悟,干这个决定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希求往生那是
你的希望,未必你能达到,这是真话不是假话,绝不骗人。一万个念佛人,一万个希望往
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真正能去的只有二、三个,这从前李老师常说的。什么原因?放不
下妄想分别执著,还是随顺烦恼习气。怎样才能往生?最低限度,随顺阿弥陀佛,念念都
是阿弥陀佛,这种人才能往生。这个阿弥陀佛的佛号才真正把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压下去,
这是伏烦恼,并没有说断。
  真正修行人,就是此地讲的发愿带头的人,他能给大家做一个样子。他做样子不是有
意做的,他自己就是这么干法,不是故意装模作样做给人看的,没有这种念头。有这个念
头,又落在妄想里头,又落在分别执著里头,所以那不是真心,真心没有做作,真心是自
自然然的。顺乎自然那是真,违背自然那是造作,那是假的,那是虚伪的。虚伪的心不能
够生到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凡是往生去的人个个都是真诚心;换句话说,个个都是真
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绝对不是说有个虚妄的心能够往生,没这个道理,虚妄心
念佛,跟阿弥陀佛结个法缘,种个善根,这一生不能去,那要等到来生、等到后世。来生
、后世什么时候遇到这个缘分,遇到念佛法门,什么时候你用真实心,也就是说你要用真
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念佛求生净土,你就决定得生,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我们现在晓得,晓得现在就用,现在就学习,我们这一生就能往生。能不能往生,往
生品位高下,善导大师说得好,“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的缘殊胜,对于这些道理
、方法、境界大致上都搞得清楚、搞明白了。明了之后我们就要会做人,会过日子。怎么
做人?怎么过日子?离妄想分别执著做人,对所有一切众生是以清净心看待、真诚心看待
、平等心看待,决定不会起一个念头,这个好,那个不好。一定要跟人家争,一定要计较
,计较到最后自己堕三途,你要问为什么?三途是你自己造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那么
执著、那么好强、那么好胜,这是堕落真正的原因。诸佛菩萨,我们在经论里面去看,有
没有相争的?没有。他为什么不争?他懂得一个道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好人、顺境是
虚妄的,恶人、逆境也虚妄的,所以一切境缘摆在面前,他的心如如不动,《金刚经》上
讲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所以那个争的心一点都没有了。
  真心离念,没有念头。佛又怕人误会,这真心离念怕你又变成无想定。所以又说了一
句话,离念是离妄念,这个意思就是说他还有正念,什么是正念?念而无念,那是正念,
无念而念,是正念。这个意思深,但是我们要能体会,念而无念,那个念是念一切众生,
念佛念法念僧,这《弥陀经》上常讲的。念佛念法念僧是利益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就是佛
、就是法、就是僧,这个念是正念。什么叫无念?虽然念佛念法念僧,念利益一切众生,
自己心地始终清净,确实没有起一个念头。这两个是同时的,没有先后,这才叫正念。谁
的念头是正念?法身大士。我们知道,法身大士分别没有了,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
著,烦恼障、所知障断了,无明也破几分,真心显露。也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
慈悲显露出来了,他用这个心。凡夫跟这是相违背的,换句话说,凡夫没有真诚心,虚伪
心、染污心、高下心(不平)、迷惑心、自私自利的心,跟这完全相违背,所以凡夫不容
易脱离六道轮回。
  我们讲修行要把这个改过来,一百八十度的改过来,会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
慈悲,这是菩提心,这是真心、是佛心。这个心起作用就是菩萨行,真正的幸福美满,世
间人讲的真善美慧。所以我们晓得,一丝毫的执著都不可以有,但是这种毛病习气不知不
觉就流露出来,时时处处你都会看得到。看到别人,马上想到自己,自己有没有?自己看
自己的毛病很不容易看到,看到别人立刻回过头来,回光返照,就能看到自己,自己是个
什么样子的人。看到自己这是觉悟,把自己这些毛病习气赶快改过来,真修行。经不可不
读,不能不听,听起来是很厌烦,但是不听,毛病习气确实自己不能够觉察,永远没有醒
悟改过的一天,这还得了吗?这个佛我们就白学了。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17 17:18: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