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类] 《心类学显要》(6) 现前-2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1-15 08:31:29
摘自:《心类学显要》仓忠仁波切 教授
https://tsadong.tian.yam.com/posts
* 以彼等(现前、现量)定义中“已离分别、无错乱”之条件,提出思惟的方向。
现前、现量一定是已离分别。
例如,执瓶之眼知是现前,为何执瓶之眼知是已离分别知?原因是什么?
又如,眼知见到花,但心想另外一个事物,当下的眼知是不是离开分别知?
又如,眼知见到花,心续中有现行我执,当下的眼知是不是离开分别知?
再者,以执瓶之眼知来说,瓶本身是不是离分别?并不是。那么,执瓶之眼知是已离
分别知,原因是什么?
总之,就是必须清楚:现前、现量是已离分别,原因是什么?
如下说明:现前、分别知,各自趋入对境的方式并不相同,以及安立是否错乱的道理
也是不同。由此更能了解,现前的定义中所谓的“已离分别、不错乱”。
* 现前、分别知,各自趋入对境的方式不相同——
(1) 分别知趋入对境的方式是依于“义共相”而趋入,并不能直接缘到对境上的实际
情形。也就是说,透由觉知中显现对境的义共相而趋入对境,并不是对境方面直接显现于
觉知中。
以譬喻来说,分别知如同瞎子一般,瞎子想要抓一匹马,但是没有办法直接抓到马,
因为看不见马,所以必须依靠绑马的绳子,沿着这个绳子就能抓到马。此中,以绑马的绳
子譬喻“对境的义共相”,以马譬喻“对境”。
(2) 现前、现量趋入对境的方式是:对境方面直接显现于认知中,而认知直接趋入对
境,并不是透由其他法而显现。
所以,现前是已离分别,其原因就是:觉知中没有显现义共相,也就是说,并非透由
显现义共相而趋入对境,而是对境本身从自己方面直接显现于觉知中,觉知直接趋入对境
。所以,彼认知若是现前,则必定没有显现义共相。
* 现前、分别知,各自是否错乱的道理并不相同——
(1) 现前是无错乱之认知,意谓对于自己的显现境无错乱。
又,无分别知(现前)的“显现境”与“趋入境”是同义。所以,以现前而言,“显
现境”与“趋入境”是同义,因此,彼现前若是错乱于显现境,则必定是错乱于趋入境。
例如,以执瓶之根现前(眼知
作者: ykkdc (ykk)   2017-11-15 13:01:00
随喜
作者: onesadman (一线生机)   2017-11-16 12:12:00
随喜赞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