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思惟死无常,让心“转大人” 图滇悲桑格西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0-10 19:13:04
摘自:《菩提道次第略论.奢摩他》
图滇悲桑格西
《中观心论》云:“作意无常等,能息灭掉举。”又云:“观散相过患,能摄散乱心
。”(注:掉举是五盖之一,也是二十随烦恼心所之一。)
掉举发生时,心会向外流散,而且是朝着自己贪著的对境散去。其对治,是靠着“作
意厌恶(厌离)之事”收摄内心。例如,此时观修死亡无常、恶趣苦、轮回苦…等,可以
使心向内收摄。经过对治而消除掉举之后,就要马上接着修定。《中观心论》说,作意无
常等,可以息灭掉举。特别是,若刻意去思惟你所散逸的那个对境的坏处,也能收摄乱心

其实,无论你有没有在修定,对于“掉举”一事的对治,我们都应该要留意。也就是
说,无论你是否在修定,“无常”、“五欲过患”等,都是必须你思惟的内容。对五欲中
的“声”有贪,包括对音乐、名声、别人的赞誉…等,都属于“贪声”的范围中。同样地
,“味”“色”等也都是我们会生贪的对境。如果未思惟无常与五欲过患,你整个心的方
向是朝向它们靠拢的,如此一来,即使你再怎么修正动机,到最后,你的法行仍将可能转
向世间的追求。
死亡无常、恶趣苦、业果等内容,一旦你去思惟并产生感受,心很自然就会向内收摄
了。你的心,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到处乱跑、到处流散。未思惟前与思惟后的心,就好像小
孩与成人的差别一样。小孩子,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喜欢;但一个经历过各种困难的成人
,他只会选择对他而言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其他花花世界里各种新奇的东西,对他而言就
没什么吸引力了。就像这样,一旦思惟“死亡无常”并产生感受,心会变得更加稳定,如
此一来,对于修定时“住分”的要求也较容易达成(修定时要“安住”也就不会太困难)

我曾到电影院去看过一部传记电影,剧中的女主角在要被处死之前,狱方的工作人员
帮她洗净、穿上漂亮的新衣。但女主角此时完全没有开心欢喜的表情,因为她即将被处死
。同样地,如果你无论何时都有着“我正朝着死亡前进”的心,则不管别人如何称赞你,
你也不会太高兴。
某些对于“前后世”的认识并不深刻的人,会认为我们不应该想太多关于“死亡无常
”一类的事,因为那会让人不快乐。很多人有这种想法,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平常,我们
担心的事情很多,让我们不快乐的事情也很多,一旦你真正思惟死亡无常,平常的那些担
心都会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担心:“死了之后,我接着该怎么做?”如果你在思惟
死亡无常的同时,对于“前后世”“业果”也有一定的认识,则你此时会在意与担心的,
不是死亡这件事情,而是“死后,我将投生到哪里去?”
  有一位闭关者得了癌症,在临终前不久,他曾这么说过:“死,没什么大不了;得癌
症也没什么大不了。每个人都像得癌症的人,因为每个人都确定会死。想到死,我不怕,
但想到下一生的去处,我会怕。虽然我认为自己大概不会投生到恶趣,但因为终究要投生
,而投生到何处的自由权又不在我手里。想到这点,就觉得有些难。”
面对这个困难,如果你是一个有为来生尽力做了准备的人,此时你会觉得快乐。你的
快乐时光从此开始,你不担心将至的来生,因为你已经准备好了;你也不会担心今生的种
种,因为你对今生事已无耽著。
没有贪心,何来担心?这样说来,如果你真的很想不再担心,应该要好好思惟死亡无
常才对。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0 22:26:00
随喜!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7-10-11 01:04:00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0-11 09:11:00
感恩_/\_
作者: JxcIves (夏花秋叶)   2017-10-11 10:07:00
感恩整理分享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0-11 15:58: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