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8)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09-26 09:18:45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讲授)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却佩格西 讲授/廖本圣老师 翻译/释见谛法师 编辑
2.8 入大乘道的基础修舍无量心
这样想了之后,在进入大乘道之前,还必须先做一件事情,就如种农作物之前,必须
先把田地犁平,才能播种,跟这种情况是类似的,也就是为了进入大乘道(甚深的大乘道
),心态也必须要有所调整,就是把往昔到现在,一直对于亲友贪爱,对于怨敌瞋恚的心
态要调整,这种心态调整之后,才有办法进入甚深的大乘道。
就如播种之前,要先把田地犁平。因此在进入大乘道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修舍无
量心,也就是对于我们过去一直贪爱(亲友),或者一直起瞋(跟我们意见不合之人或是
怨敌)的这种心态要把它去除。
首先停止对于受苦逼迫的的众生们,以贪、瞋区分亲疏的情况之后,如那些道次第论
著当中所说的一般,长期地观修舍无量心。
以比较现实的情况来讲,譬如对于自己的父母、亲友的贪爱要降低,对于怨敌的瞋恚
也要降低,对于非亲非友这些中庸或如路人漠不关心的心态也要降低,也就是对于有情要
一视同仁,这就是观修无量舍。
观修舍无量心,等于是进入大乘道的基础。就像农作物播种之前,要先把土地犁平、
犁匀一样,这些内容在道次第的论里已经说得很详细了,简单说明就是我们平常对于我们
非常贪爱的父母、亲友等,要去思惟:
虽然这一世他是我的亲友、父母,但是过去生他也当过我的敌人,而且来世他们也有
可能变成我的敌人。所以没有理由对于这一世的父母、亲友那么贪爱、贪著。
同样的,此世的怨敌,虽然我们这一世把他看成敌人,对他起瞋甚至对他很不满意,
但是要去想此世的怨敌,在前世也当过我们的父母,当过我们的亲友,来世也有可能会当
我们的父母、亲友。所以没有必要对现世的怨敌起强烈的瞋;
对于那些中庸之人、路人的漠不关心也不应该,这种态度也应该舍弃,因为他们过去
生也当过父母也当过敌人,来世也会当父母、敌人。总之,不论是这一世的怨敌、亲友、
路人,从过、现、未三时的角度来看,都一样,都当过父母、敌人,所以没有理由对这一
世的亲友、怨敌、路人等起贪瞋或漠不关心等心态。
“大乘种性觉醒者”还不是大乘的补特伽罗,还没有进入大乘道。要进入大乘道,他
还差二个阶段,即增上意乐与菩提心,这二者都还没有达到,但是他已经是上士或大乘种
性觉醒者,只是还不是大乘的行者。
而他先前(即大悲心生起之前及下士道次第之后)那些修行次第,则是与中士共通之
道(即共中士道次第)。然后前述的慈心(七因果教授的第四阶段的悦意慈)与悲心(第
五阶段的大悲心)二者大力增长之后,“慈心”简单来讲就是一切有情如果具有安乐有何
不可?愿他们具有安乐这样的想法。“大悲心”就是如果一切有情远离苦及苦因该有多好
!愿他们远离苦及苦因,慈心、悲心的内容大概是这样。
增上意乐其实分二个部分,一是慈心的增上意乐,一是悲心的增上意乐。
如果是慈心的增上意乐,(要)比刚才慈心的程度更进一步、更提升,也就是愿我自
己成办一切有情的安乐与乐因,而且从现在开始成办,这是慈心的增上意乐,比刚才慈心
的力量更强。如果是悲心的增上意乐,就是愿我自己成办一切有情远离苦及苦因这件事情
,而且从现在开始成办,这是悲心的增上意乐。也就是增上意乐要分二部分,一者是慈心
的增上意乐,一者是悲心的增上意乐。
可以说增上意乐的本质其实还是慈心、悲心,只不过是把原先的慈心、悲心提升为慈
心的增上意乐与悲心的增上意乐。把如果一切有情具有安乐该有多好这样的想法(慈心)
,提升为自己从现在开始就去给予一切有情安乐。悲心与悲心的增上意乐,就是从原先的
悲心,即如果一切有情远离痛苦该有多好,提升为从现在开始我要去成办让一切有情远离
痛苦的这种悲心的增上意乐。所以增上意乐的本质来讲还是慈心与悲心,只不过它的力量
比原来的慈心、悲心更增长。
即使生起慈心的增上意乐与悲心的增上意乐,增上意乐主要是立下一种誓言(誓愿)
,亦即对于一切有情给予安乐与去除痛苦由自己担负去成办。不要说一切有情痛苦的去除
与安乐的获得无法达成,连自己的痛苦都无法去除,自己的安乐也都还无法证得,更不要
说这样,目前自己连大乘道都还没有进入,当然更不用说自己的离苦得乐能成办,有情的
离苦得乐更不可能完成。所以只立誓还不够,就如一个人答应人家要做什么,但是答应以
后却达不到,等于是口说无凭,或是立下誓言但是做不到。
所以这样的行者他会进一步的观察,谁才有这样的能力,能够真的利益一切有情,此
时他去观察菩萨没有这个能力,声闻阿罗汉没有这个能力、独觉阿罗汉也没有这个能力,
想来想去就只有佛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对一切有情拔苦与乐,这时候这位行者才会真的生起
为利众生愿成佛这种强烈的希求。
一旦心续当中产生一个强烈、毫无造作的“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必须证得珍贵的无
上正等正觉的果位”的想法时,就是“具备定义的大乘发心”在心续中产生了,因此这位
补特伽罗已进入了大乘道。
菩提心就是为利益一切有情自己必须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果位的誓言,这种誓言分为造
作与非造作,造作的誓言必须刻意才有办法产生,虽然从所缘与行相来讲,是跟无造作的
菩提心类似,但因为它必须刻意才有办法产生,所以不算真正具备定义的菩提心。无造作
的菩提心是自然而然产生,不需要刻意去造作,自然而然就会发起这样的想法与誓言。
如上的那些上士,为了利他而希求圆满菩提,并以“大悲心与菩提心等”作为主要的
修行,这里还可以加一段话,而且大部分的上士主要的修行除了大悲心与菩提心,之外还
会结合“空性慧”作为主要的修行,而以“实执及其习气”作为主要的所断。
到此为止,已经说明了有关心的体性,心的善恶的情况,调伏内心而进入地道的情况
,以上的内容都含摄在其中。
如上那样辨认了命名为“心”或“认知”等等的基础之后,这段话是在说明认识心或
认知的体性之后,该心进入种种善、恶行为的情况,以及由此开展之后,下、中、上三士
之道在心续中产生的情况,然后由此于心续中产生三乘地道之证悟的情况等,已经简要地
说明完毕。现在要正式进入“地道建立”的解说。
3.0 地道建立 正讲 (....待续....)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09-27 12:38:00
随喜
作者: newnewer (努力到不会后悔的程度!)   2017-10-03 11:03:00
感谢分享 南无观世音菩萨~_/\_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