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图滇悲桑格西 勇敢又温柔的修心教授

楼主: geartrains (行星齿轮)   2017-08-23 10:33:07
图滇悲桑格西 开示集要 勇敢又温柔的修心教授
文章来源
http://www.geshetp.com/speech/xiuxinjiaoshou/532
面对坏人,无论他害到的是不是我,若对他生气、产生不喜欢他的感受,
只会让自己的心更乱,没有其他的用处。
尤其,对于实修菩提心的人而言,
只要对一个人生起“我从此再也不帮他”的念头,
就是违犯菩萨戒,会因此被摒除在菩萨行列之外。
既然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众生,但有些众生真的恶劣至极,该怎么办?
“缘起”几乎可以说是对我的心最有帮助的教授了。
几年前,辩经学院的洛桑校长被刺杀身亡,他对教法与西藏事务贡献极大。
凶手行凶,只是为了向达赖喇嘛尊者抗议,
而且凶手还是个穿僧服的人。
当时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这凶手真是坏到不可思议!
我心里生起非常不喜欢他的感觉。
那时心里还想着:若让我看到他,即使不直接出手打他,我也不要正眼看他。
但在思惟“缘起”的道理后,我的想法有些转变。
想想看,
这个凶手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会有这么错误的想法、
会做出如此违背伦常的行为,一定有原因。
他不是天生就是这个样子,他这辈子刚从娘胎出生时不是这样,前辈子也不是。
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很多因缘造成的。
他出生的家庭、成长的环境,长大离家之后,
他接触的社会、朋友,以及直接指导他的师长,
都是促成他变成今日模样的因缘。
是因为身处在上述种种的因缘中,所以他才变成了这个样子。
如果我也出生在像他那样的家庭、遇到他所遇到的那些朋友,
身处在他所身处的环境,值遇他所值遇的老师,
那我也百分百会做出跟他一样的事情。
我与他都没有所谓“本来的样子”,
虽然从眼前暂时的表象看来,我比他好一点,
但“比他好”不是我本来的样子,
如果我遇到了他遇到的因缘,我一定百分百会做出他做的事;
我遇到的因缘,如果是他遇到的话,
他也会百分百像我一样,被归类在“较好的”这一方,
不会做出这么坏的事。
这样想过之后,心里那种不喜欢他的感觉不见了,反而倍感同情。
我知道:他是因为遇到了坏环境与恶因缘,才变成这个样子。
此时我心里与对方的距离拉近了,
不喜欢的感觉已全然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同情与悲悯。
虽然我曾说过缘起有几个不同层次,也在口头上做了解释。
但这些口头上的道理,运用起来真正得力的,就只有上述讲的这种思惟。
无论何时,只要这样去思惟,
就马上感觉到它对自心产生了帮助。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再说要“常常思惟”的原因,
常常思惟,对境时才能派上用场。
遇到一个看起来比我们差的人,同样可以运用缘起的理路来调伏慢心。
想想自己和对方,分别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分别遇到了哪些因缘。
经过这些思惟后,
不但可以调伏慢心、不再轻视对方,
而且你还会对自己的骄傲心态感到羞愧。
你会知道:他身处在很糟的环境下还能有目前的作为,非常了不起;
反观自己明明已经身处在较好的环境里、值遇好师长与好法友,
却只有目前这样的表现,实在很差劲。
有一类人虽没有慢心,但是很怯懦,经常认为自己没能力、做不到。
此时若能思惟缘起,想想那些成功的人,
他们并不是天生如此,而是在很多的因缘聚合下,
才有今日的成果,
如果自己身上也具备那些成功的因缘,
就会产生“成功”的结果。
之前讲过“法性之理”,产生某个结果的因与缘若完全聚合了,
果就一定会产生,这是法性。
只要具备成功的要素,就能成功!一旦你产生这样的心情,将不再怯懦。
这种想法若运用在自己身上,会生起强大的心力;
若运用在别人身上,你会知道:
无论眼前这个众生是什么样子,因为“因果缘起”是真的,
所以将来某一天,只要他具备应有的因与缘,
他就会变好。
这样思惟之后,我们对所有的有情都会产生郑重看待的心情。
身处印度,有时会听到许多关于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纷争,
看到某些教徒的行为,偶尔会生起“那些人真坏”的心情。
此时,我们可以把时间拉长些,
从佛法的观点来看,生命不只眼前的今生,
在一生又一生的流转过程中,眼前这些看似很坏的人,
有朝一日值遇因缘,他们也会成佛。
当想到有朝一日,他可以变得与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时,
你会重新看待他,原本那种不喜欢他的心情就会被调伏。
西藏有一位名叫竹巴衮勒的成就者,他是个看似疯子般的瑜伽师。
在藏地有一尊浑然天成的十一面观音像,非常珍贵。
有一天,他走到这尊观音像面前说:
“最初汝与吾二是同侪,汝因精进成就圆满佛,吾因懒惰流转轮回中,
精进究竟尊前吾礼敬。”
这段话的意思是:
“本来咱俩是一伙儿的,但你因为精进而成佛了,
我因为懒惰所以仍在轮回中流浪。精进得如此彻底的你,我要对你行礼!”
这话饶富深意啊!
当心力低落时,我们可以这样想:
宗喀巴大师啊!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俩是一伙的喔!(老师哈哈大笑起来)
生气的时候,也可以思惟缘起来调心。
《入行论》说:“棍杖所伤人,不应嗔使者。彼复嗔使故,理应憎其嗔。”
寂天菩萨用这句偈颂教导我们,在生气时可以用什么样的思惟来调伏嗔心。
若某人用棍子打我,我会生他的气,
因为我觉得:“痛是他造成的。”
这种想法,虽也可以算是思惟因果缘起,但它非常粗糙。
我们会想:
“因为他让我痛,所以我才气他;如果他给我钱、
对我好、让我快乐,我就会喜欢他。”
以上这种想法,虽然也算是思惟因果缘起,但让我们再想得更仔细些吧。
如果你是以“因为他让我痛,所以我气他”为理由而生某人的气,
那你应该对棍子生气,可是你为何气人却不气棍子?
你说:
“气人是因为棍子是人在用的,不气棍子是因为棍子没自由,它是被控制的。”
照这种说法,你还是不该气人,
因为人是被心中的烦恼控制,才会不由自主拿棍子打你。
就像你不气无法自主的棍子一般,你也不该气无法自主的人,
应该要气他心里的嗔才对。
偈颂解释到这里,我想做一点补充。
虽然了解
“真正伤害我的是他心中的嗔恚,这才是我真正的敌人、真正要报复的对象”
,但要用什么方法,才能真正消灭他心中的嗔心?
用打骂报复的方法,只会让他对你的嗔心更强,
必须用“爱”才能真正见效。
也许无法马上有结果,但一次、两次…持续做下去,
他心中的嗔恚终究会消失。
只有这个方法才能消除对方的嗔心,用跟他斗的方法,完全没有用。
某甲和某乙是好朋友,某甲有个怀恨在心的敌人。
有一天,某甲对某乙说:“我今天把敌人连根铲除了!”
某乙听了心里想:“哎呀!他是把敌人杀了吗?”
于是问道:“你怎么杀的?”
某甲答道:“我跟敌人交朋友了。”
想想看,如果某甲真的把敌人杀了,敌人的亲友都会很伤心,
都会来找某甲报仇。
外在的敌人只会愈杀愈多,无法根除,而内在的敌人却可以完全消灭。
成了朋友,敌人就消失了。
如他讲的这句话“跟敌人交朋友”,真不错!
虽然思惟缘起很有用,但若思惟方法不适当,反而会让情况更混乱。
我们必须学习在不同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思惟。
虽然“自己依靠他人”与“他人依靠我”这两种思惟,
都运用了因果缘起的理路,但从造成结果好坏的角度来看,
会带来坏结果的思惟是不该用的,
应该要想的是“自己依靠他人”而不是“他人依靠我”。
从下个例子也可以看出,用错了方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某人对我们有恩,我们心里也记着他的恩,
但对方以为我们不记得,跑来跟我们讲他对我们做了多少的好事与恩情。
对方原本的用意是希望我们记得,但他愈讲,
听的人觉得他在邀功而生起反感,本来被人记得的恩,反而被忘得更快。
这种作法不但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是一种错误的作法。
以下是我亲身经验过的例子。
我有两位朋友,他们有阵子有点不和,分别来找我诉苦。
他们说的都是:“以前他对我很好,但现在他没有这样对我了”。
两个人都有这种想法,结果都不快乐。
我劝他们把想法调整一下,
不要想“他以前对我那么好,现在都没有了”;
应该反问自己:“我以前对他很好,近来我有好好待他吗?”
如果两个人都能反省自己:“我有没有好好对待他?”
两个人很自然就会和睦、快乐。
由此可知,虽然是同样的思惟,但运用的方向不同,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摘自: 《四圣谛》第一回 第三讲2007.12.7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7-08-23 11:26:00
阿弥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8-23 12:12:00
本文摘自图滇悲桑格西讲授《四圣谛》,此书PDF分享下载:#1Nuot-S4 “掌握缘起,拥抱快乐”-PDF电子书下载另外格西今年于台大晨曦社周年纪念活动演的演讲:#1OwkLUrK [活动] 4/7~台大晨曦社:历史性的一课(推文中有影片连结)格西也参与了尊者达赖喇嘛指定的佛法科学总集教科书编辑:#1PMpoEz9 佛法科学总集——广说三藏经论关于色心诸法之论述(“佛法科学与宗义总集”目前中文出版了其中两册)
作者: samhwang   2017-08-23 13:53:00
很实用,谢谢分享,阿弥陀佛。
作者: hikarume (璇思)   2017-08-23 15:20:00
谢谢分享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08-23 17:36:00
有同修问我有没有今年初图滇悲桑格西讲的四法印,上传:https://1drv.ms/f/s!Ask7ru5w0D2Tga54lPEKtkS_M4LYig
楼主: geartrains (行星齿轮)   2017-08-24 09:50:00
感恩c大补充, 阿弥陀佛_/\_
作者: arthur1018 (精进发心!!)   2017-08-24 21:38:00
随喜分享
作者: akagawa (赤川园)   2017-08-24 22:38:00
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