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律海十门》四根本戒:盗戒摄修心要 (1)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08-08 09:21:46
《律海十门讲记》怎样修才不犯四根本戒?—(2)盗戒摄修心要(甲)盗三宝物
智敏上师
乙二 盗戒摄修
“依诸教所云 执掌三宝物 罗汉须陀洹 无则持净戒
识因果业报 畏后世惭愧 克我执知悔 分物心等平
若侵损僧物 随爱憎取与 不护惜浪用 愚痴波罗夷
望十方圣凡 各各成盗罪 胜五逆四重 无法能除悔
于他正士所 闻法义修行 转于异地方 为利而宣说
言我自会悟 如是深妙理 盗法大妄语(妄传法等)
得财根本罪
说法巧媚世 谄笑以趋时 不识诈言识 不知诈言知
若法谓非法 非法说为法 若律谓非律 非律说为律
或饷馈请谒 奔趋无倦意 多方邪命求 得则皆盗罪
财利大毒蛇 钩蜜鹿角井 受用图安享 是众苦之门
毁戒地狱苦 悭贪饿鬼沦 多求世轻鄙 坏灭安乐因
佛制四依住 十二头陀行 少欲知止足 是不贫之因”
第二、“盗戒摄修”,盗戒要怎么观想呢?
“依诸教所云”,根据佛的经教,各式各样的教里边说。这里是集中起来说,我们前
面念的弘一法师引录的关于盗戒内容的经文,这里就要用上了。
“执掌三宝物,罗汉须陀洹,无则持净戒,识因果业报,畏后世惭愧,克我执知悔,
分物心等平”。
根据佛经所说,“执掌三宝物”,管理三宝财物的人,就是管库房、当库头、当监院
......,反正是管理三宝物的那些人,要求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管?“罗汉”,阿罗汉,最
好的是阿罗汉。阿罗汉没有烦恼了,他就不会搞错,因果不会错。
不是阿罗汉的话,至少也得是“须陀洹”,证了初果的人,他四谛是搞清楚了的,三
宝的功德、业果他都清楚,不会错因果的。这两个都是圣者,不好找。
哪个庙里选一个监院,要选圣者阿罗汉的?你去选吧,我们这里到底阿罗汉有没有我
还不知道。假使你说要选个阿罗汉来做监院,你怎么办呢?哪个知道哪个是阿罗汉?选不
出来。这个须陀洹也不好选。
那怎么办呢?“无则持净戒”,这些都没有的话,要能够持净戒的。能持净戒的人,
他不会犯戒了。你如果库房的东西管得不好要犯戒的,你说“库房里我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自己要享受啦,好的东西我就拿来用”,那你犯盗戒不晓得犯到哪里了,假使满五钱,
要驱摈的。能持净戒的人,他也可以管理三宝物。持了净戒,“识因果业报”,他懂因果
,若侵损了常住,该得什么罪、感什么果报,这个都能知道。
“畏后世惭愧”,有的人,他好像也懂因果,他说:“后世还远得很,谁知道哪一辈
子受报呢?不管它,先用了再说。”这些人也不行。要“畏后世”,害怕后世的果报。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众生都是果来了害怕,造因的时候不在乎;菩萨则是造因
的时候害怕,而果来了,你因都造了,不受果也逃不了。现在的果报,把过去的因还掉,
把这笔账还了就算了,没什么可怕的;因,你造了之后,后面的果报会不断地来,这个才
是可怕的。
所以说,因上要恐惧,后头的果也要害怕。犯了罪,要堕什么地方、受什么苦,你看
到没有?如果你看到,就不敢犯了。后世受的那些苦报,地狱下去一次,那要出来不晓得
到哪一年。
在《俱舍》里讲过,地狱里边的一天一夜,相当于人间的多少年,这是天文数位,你
去算算看。好像在《俱舍略释》里写了,多少多少劫,多少多少亿万年,什么地狱多少年
,什么地狱又多少年,都给你写了,一笔账,让你看看这笔账。如果犯一个小罪,下去了
,要过那么多年才出来;出来之后,又犯一点点其它的小罪,又得下去。
就以吃饭来说,晚上一口饭,咽下去,一个小罪,下去受多少亿年的苦,这个苦受完
了,第二口饭,也得要那么多年;第三口饭,又得那么多年......,这样算一算,吃一顿
晚饭,要受多少地狱苦?那么一辈子吃晚饭的,不得了!这持午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其
它的戒也同样。
要“畏后世”,识“惭愧”,做了坏事,自己对不起自己,给人家看了也不好意思。
以这样的人,还要“克我执”,克我执就是说不要为自己。克我执包括的固然不为自己,
也不为自己要好的人,“我自己不拿,跟我要好的人,我给他多拿一点”,这个也不对头
,“我执”包括大我小我。
“知悔”,错了知道改悔的。还要“分物心平等”,分的时候要平等心,不要有“爱
恚怖痴”。我们在戒律里边经常说的“爱恚怖痴”,“爱”,跟我欢喜的多给一点;“恚
”,我讨厌的人,少给一点;“怖”,这个人势力大,得罪了他要吃苦的,多给一点;“
痴”,该怎么分不知道,乱分。这些都是做执事要避免的。这个里边随便犯一个,就搞错
了,错因果。
如果没有阿罗汉、没有须陀洹,就要符合这些条件的人,他可以管常住的财物。这个
我们想想看,要“持净戒”,要“识因果”等等,也不简单了。识因果就是把因果搞得很
清楚,那至少要把《俱舍》的“业品”学好,对因果才算是大概地知道一些;业报,造什
么罪得什么报,要知道。
我现在问你们,假使某人犯了一条轻的戒,将来要堕什么地狱?要感多少时间的报?
恐怕你们也说不出来。在《比丘日诵》里边就画了一个表,哪一品的罪犯了之后,在什么
地狱、受多少年的报,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个要知道!
“畏后世”,对后世受果报,感到害怕;有“惭愧”心,“克我执”,犯错之后,能
“知悔”;“分物”的时候,“心平等”。这样的人,也可以执掌三宝财物。
假使自己已经在执掌三宝财物,那就要提高到这个标准。刻刻地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自
己,是不是做到这样的要求?如果做不到的话,那就是资格不够;资格不够的话,东西可
能会失调;失调的话,就会犯罪犯戒;犯戒、错因果的话,将来会受苦。这一连串的后果
,要知道。那就时时刻刻要把自己提高到这个要求。
反过来,“若侵损僧物,随爱憎取与,不护惜浪用,愚痴波罗夷;望十方圣凡,各各
成盗罪,胜五逆四重,无法能除悔”。
“若侵损僧物”,假使你侵损了僧人的、常住的东西。“侵损”不一定是拿、取,损
坏也是一样;侵犯(拿来自己用)固然是一个,损坏、没有保管好也一样,都属于“侵损
僧物”。所以这个责任很大。
库房的东西,你说“我也没偷,我也没拿,就丢在那里,不管它”,霉了、烂了,好
,“侵损僧物”,也是一个罪。既然是你在保管,你就应好好保管,该晒的要晒,该怎么
处理就怎么处理;一丢了之,不管它,两年后再去看一看,成了什么东西?霉得不晓得是
啥东西了,这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那是因果啊!下边就有说。
“随爱憎取与”,“爱憎取与”即“爱恚怖痴”,分东西的时候,“这个人跟我要好
,多给些;那个人跟我不要好,不给他”,这是不行的。是你自己的东西,那可以;是常
住的东西,就不能这样。你自己有的东西,跟哪个朋友要好,你给他,那不在此例。而常
住的东西却不能随便,常住的东西要根据规定来做。
我们以前说过,《俱舍论》学好的,前三名可以发奖金,可以给,前三名走掉一个,
只有两名了。我们是这么做的,这个不是“爱恚怖痴”。
“不护惜浪用”,常住三宝的东西,不护惜、浪用,都犯盗戒。什么罪?“愚痴波罗
夷”,犯的罪是波罗夷罪,这个波罗夷是从愚痴来的。愚痴就是不懂事,“我不懂嘛,那
该不犯罪了,一般说不知者就不犯罪的”,你不知道怎么不犯罪呢?
前面有一个火坑,你知道是火坑,跳下去,会不会烧死?烧死;你不知道是火坑,你
掉下去了,会不会烧死?你不死啊?一样死!犯了罪之后,一样死;愚痴,你搞错了,也
是波罗夷!这是很严重的。愚痴波罗夷比一般的波罗夷还厉害。
“望十方圣凡,各各成盗罪”,因为三宝物是僧众所共有的,十方的僧,不管是贤圣
僧,或者是凡夫僧,你对他们来说,都结一个盗罪。那么多的僧,每人面前都犯了一个盗
戒,那太厉害了。
“胜五逆四重,无法能除悔”,这在前面弘一律师《盗戒释相概略问答》里也说过了
,“盗通三宝,僧物最重,随损一毫,则望十方凡圣一一结罪;《方等经》云:五逆四重
,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所不救。灵芝释云:我不救者,以佛威神不可加故,非舍弃也
”。
“五逆四重”是最重的罪,四根本犯了、五逆罪犯了,那是很重的罪了。五逆四重是
十三重难之一。总之,犯了这些罪,现生不能出家、受戒,下一辈子下阿鼻地狱,这是很
厉害的事情,但是,愚痴波罗夷比这个还厉害,无法能除悔。五逆四重还能除悔。
瓶沙王的儿子(阿阇世王),他杀父幽母,犯了五逆罪,后来忏悔,地狱里边去了一
下子就出来了。这还能忏悔,而愚痴波罗夷无法能忏悔。愚痴,你说不懂,“不懂”之后
呢?佛不是不救你,佛也加持你,可是你愚痴、你不懂,得不到佛的加持。佛的加持你不
懂,不能接受;不能接受的话,你就忏悔不了,并不是佛不慈悲。
犯了五逆十恶,只要对佛有信心,能够接受佛的加持,那也可以忏悔。而愚痴波罗夷
就没办法了,“以佛威神不可加故,非舍弃也”。这些都是根据经上的文,不是海公上师
、弘一大师他们自己编的;这个愚痴波罗夷,比五逆四重还重,忏悔也忏不掉。
对此,我们就是提心吊胆地,尤其管三宝财物的人,要刻刻把这些牢记在心,这是比
五逆罪四根本罪还要厉害的罪,不能马马虎虎对待。
作者: harrie (harrie)   2017-08-08 20:50:00
据闻智敏上师圆寂了,阿弥陀佛!
作者: april01 (四月一日)   2017-08-09 00:45: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