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净土圣贤录.初编》:往生比丘第三(86)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9-28 14:17:56
宋‧仲闵
仲闵,衢州(浙江西安县)人,受业(就学)祥符寺。后依南文法师,以雄辩见称。(北宋
徽宗) 政和初(西元1111年),还乡,居浮石山,(求)学者骤至。尝言:“吾座下不五百众
,不讲大部(经)。”故一生唯讲《光明》(《金光明经》)、《观音》(《普门品》)。顺寂
(将往生)之日,集众升堂,登师子座。方趺坐,忽见银台自西至。闵曰:“吾平生解第一
义,愿取金台,今何不然?”瞑目而化。
(《佛祖统纪》)
宋‧介然
介然,明州鄞(浙江鄞县)人,受业福泉山延寿寺。时明智(中)立法师居南湖(浙江嘉兴
县),从之学(天台)教观。(北宋神宗)元丰初 (西元1078年),专修净业。三载(年)期满,
谓同修者曰:“念佛三昧,往生要法也。”乃燃三指,誓建十六观堂。中设西方三圣像,
环以池莲。工竣,复燃三指,以报佛恩。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1130年)正月七日,金兵至明州,寺众尽散,然(法师)独不
去。兵至,诃(斥)之曰:“不畏死邪(耶)?”然曰:“贫僧一生愿力,建此观堂,今老矣
,不忍舍去以求生也。”金兵义之(敬重其守道之义),谓曰:“为我归北地,当作观堂,
似此规制(规格)。”遂强之行(强迫法师归北地)。
后人以去日为之忌(日),尊之曰“定慧尊者”,立像于观堂之侧。
(《佛祖统纪》)
==
“吾平生解第一义,愿取金台,今何不然?”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从闵法师的例子来看,是否解第一义和品位没有十足相关,
念佛功夫不是慧解,而是清净心,清净心取决于我们放下了多少。
心越清净则念佛功夫越深,因为心净则佛土净故。
所以老和尚一直劝我们要放下,要放下。
听经呢?听经是建立并加强信愿。一日不可暂离。
感恩闵法师的示现,老和尚的教导。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opm (活着堆好积木)   2016-09-28 15:1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9-28 16:17:00
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9-28 17:02:00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