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杂阿含624经 净其戒,直其见,然后修念住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08-23 17:13:24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24.htm
北传:杂阿含624经 南传:相应部47相应16经, 相应部47相应3经
检索 关涉主题:实践/戒→正见→四念住、如何修四念处 (05/30/2016 11:14:36 更新)
杂阿含624经[正闻本786-787经/佛光本638经](念处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欝低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当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
所以善男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如上广说……乃至不受后有。”
  佛告欝低迦:
  “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但于我所说法,不悦我心,彼所事业亦不成就,虽随我后
而不得利,反生障阂。”
  欝低迦白佛:
  “世尊所说,我则能令世尊心悦,自业成就,不生障阂。唯愿世尊为我说法,我当独
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如上广说……乃至不受后有。”
  如是第二、第三请。
  尔时,世尊告欝低迦:
  “汝当先净其初业,然后修习梵行。”
  欝低迦白佛:
  “我今云何净其初业,修习梵行?”
  佛告欝低迦:
  “汝当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何等为四?
  内身身观念住,专精方便,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身观念住
;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广说。”
  时,欝低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而去。
  时,欝低迦闻佛教授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思惟:所以善男子剃除
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不受后有。
  如欝低迦所问,如是,异比丘所问亦如上说。
相应部47相应16经/郁低雅经(念住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那时,尊者郁低雅去见世尊……(中略)在一旁坐好后,尊者郁低雅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请世尊简要地教导我法,我听闻世尊的法后,能住于独处、隐退、不放逸、
热心、自我努力,那就好了!”
  “那么,郁低雅!在这里,你要在就最初的善法上净化,什么是最初的善法呢?
已善清净的戒与端直的见。
  郁低雅!当有你的已善清净的戒与端直的见时,郁低雅!依止于戒、在戒上住立后,
你应该在四念住上修习,哪四个呢?这里,郁低雅!你要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
、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要住于在受上……(中略)要住于在心上……(中略)要住于在法上随观法,
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郁低雅!当依止于戒、在戒上住立后,你在这四念住上这么修习时,郁低雅!你将走
到死亡领域的彼岸。”
  那时,尊者郁低雅欢喜、随喜世尊所说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

  那时,当尊者郁低雅住于独处、隐退、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时,不久,以证智自
作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
无上目标,他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
了。”
  尊者郁低雅成为众阿罗汉之一。
相应部47相应3经/比丘经(念住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那时,某位比丘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
那位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请世尊简要地教导我法,我听闻世尊的法后,能住于独处、隐退、不放逸、
热心、自我努力,那就好了!”
  “这里,一些愚钝男子只这样的请求我,当法已被说时,他们只想跟随着我。”
  “大德!请世尊简要地教导我法,请善逝简要地教导我法,也许我能了知世尊所讲述
的义理,也许我能成为世尊所讲述的继承人。”
  “那么,比丘!在这里,你要在就最初的善法上净化,什么是最初的善法呢?已善清
净的戒与端直的见。
  比丘!当有你的已善清净的戒与端直的见时,比丘!依止于戒、在戒上住立后,
你应该在四念住上以三种方式修习,哪四个呢?
  比丘!这里,你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
贪与忧;
或住于在外部的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或住于在自己的受上……(中略)或住于在外部的受上……(中略)
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受上随观受,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或住于在自己的心上……(中略)或住于在外部的心上……(中略)或住于在自己的
与外部的心上随观心,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中略)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中略)或住于在自己的
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比丘!当依止于戒,在戒上住立后,你在这四念住上以三种方式这么修习时,比丘!
不论来到日与夜,你在善法上只有增长应该可以被预期,而非减损。”
  那时,那位比丘欢喜、随喜世尊所说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
  那时,当那位比丘住于独处、隐退、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时,不久,以证智自作
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
上目标,他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
  那位比丘成为众阿罗汉之一。
注解:
1.“内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念住(SA);观内外身如身(MA);内外观身身意止(AA);内外身
观(DA)”,南传作“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ajjhattabahiddhā kāye kāyā
nupassī,逐字译为“内+外+身-身+随观”),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内在与外在的身
体凝视著身体”(contemplating the body in the body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并且说,注释书对“内在”与“外在”没有进一步的说明,但在《吉祥悦意》(《长部》
的注释书)与《破斥犹豫(破坏妄想)》(《中部》的注释书)中关于安那般那念的解说:
“在同一时间,在他自己与其他人的呼吸-身中,他住于身的凝视。
依此,当瑜珈者的心在没有停止禅定所熟悉的主题下反复前后移动
(经由所缘的内在与外在),就有在时间上的一个对照。”
其它三个念住,基本上论书给予相同的解说,没说到一个没有“心灵能力
(psychic abilities)”者,如何能凝视其他人的“受”与“心”的状态等问题
(SN.47.3 Note.128)。
2.“信家非家出家/正信非家出家(SA);至信舍家无家(MA);平等信出家(DA);信家非家舍
家出家(AA)”,南传作“由于信,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saddhā agārasmā
anagāriyaṃ pabbajitā,逐字译为“信家非家出家”),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出于信仰,从有家生活外出(出家)进入无家者”
(who have gone forth from the household life into homelessness out of faith,
who has gone forth out of faith from the household life into homelessness)。
3.“说此法时/说是法时(SA);说此法时(MA/DA/AA)”,南传作“而当这个解说被说时”,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当这个讲说被说时”(while this discourse was being spoken)
。按,经文中动词“被说时”(bhaññamāne),用的是被动动词的“现在分词”的语态
,明确表示是在说法的进行中证果的。
感想:
佛陀强调了,听法 还是要落于自己的亲身修行才是,
而四念住的修行,是努力多少,就会有多少善法的增加,实实在在地靠自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