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延寿(莲宗六祖)
延寿,字冲玄,(浙江)钱塘王氏子也。少诵《法华》。钱文穆王时,知(执掌)税务,
多用官钱买放生命,罪当死。引赴市曹(市街口),王使人瞷(音见,窥察)之,色不变,命
释(放)之,投(往)四明(山)翠岩禅师出家。复参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了悟本心)。
尝于国清寺行法华忏,禅观中,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其口,因是获大辩才。以宿愿
未决(尚未找到依止法门),登智者禅院,作二阄(音揪,签),一曰一心禅定,一曰万行庄
严净土。冥心精(专注)祷,七拈皆得净土阄,于是一意修净业。
建隆二年(西元961年) ,忠懿王请住永明寺,赐号“智觉禅师”。日课(每日功课)一
百八事。夜往别峰,行道(经行)念佛,旁人时闻螺贝天乐之音。诵《法华经》,积一万三
千部。居永明(寺)十五年,弟子一千七百人。常与众授菩萨戒、施鬼神食、买赎生命,皆
以回向净土。
著《宗镜录》一百卷,会天台(法华)、贤首(华严)、慈恩(唯识)异同之旨。又著《万
善同归集》,集中指归净土处,最为切要。其略曰:
(1)
问:“(如果说)唯心净土,周徧十方,何得托质(躯)莲台,寄形安养(国),而兴(起)
取舍(取净土舍秽土)之念,岂达无生之门?忻(欣)厌情生,何成平等(不二)?”
答:“唯心净土者,了心(了悟真心)方生。《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三世一切诸佛
,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极乐佛土。故知识心(明心见性)方生唯心净
土,著境(之众生)祇(只)堕所缘境中。既明因果无差(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乃知心外无
法(唯心所现)。
又平等之门、无生之旨,虽即仰教(仰仗佛陀教导)生信,其奈(何)力量未充(不足),
观浅(观照之力浅薄)心浮(心念散乱浮动),境强(境缘浊恶)习重(自身习气深重),(故)须
生佛国,以仗胜缘(依靠佛菩萨及纯善环境帮助),忍力(定力)易成,速行菩萨道。
《十疑论》云:‘智者(有智慧的人)炽然(一心专意)求生净土,达(了悟)生(往生)体
不可得(无来无去),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愚者为生所缚 (执著“生”这个
概念) ,闻生即作生解(著“生”相),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即无生,无生即生。不
达此理,横(胡乱)相是非(互相争是说非)’,此是谤法邪见人也。”
(2)
问:“心外无法,佛不去来,何有见佛及来迎之事?”
答;“唯心念佛,以唯心观,徧该(包罗)万法。既了(明了)境唯心(心现净土),了心
即佛(是心是佛),故随所念,无非佛矣。《般舟经》(《般舟三昧经》)云:“如人梦见七
宝,亲属欢喜。觉已(醒来)追念,不知在何处。如是念佛,此喻唯心所作。即有而空,故
无来去。”(虽有念佛往生之相,而觉无所得,无有来去。)
又(明白此相)如幻非实,则心佛两忘(不执著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而不无幻相 (不离
此相),则不坏(断灭)心佛。空(理)有(事)无碍,却无去来,(故)不妨普见(佛迎之相)。
见即无见(如梦中见,觉即无),常契(合)中道。是以佛实不来,心亦不去,感应道交
,唯心自见。如造罪众生,感地狱相。《唯识论》(《唯识二十颂》)云:“一切如地狱,
同见狱卒等,能为逼害事。”故皆是罪人恶业心现,竝无心外实(真实的)铜狗铁蛇等事。
世间一切事法,亦复如是。
然彼(毘卢)遮那佛土(指法性土),匪局(不侷限)东西(法性土没有空间,徧一切处)。
若正解了然(大彻大悟),习累(习气业障)俱殄(尽绝),理量(理事)双备(圆融无碍),亲证
无生者,则可(真正明了唯心净土)。初心之人,何可妄效(主张无须念佛、不求往生)?”
==
简单讲,
(1) 我们要认清楚自己是业障习气深重、心力也极为薄弱的凡夫,又生在这个五浊恶世,
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证悟无生法忍是不可能的事。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靠阿弥陀佛四十八
大愿的加持。只要深信有佛有净土,一心专念,则自然可以达到无生法忍的境界。
现在不懂没关系,生到极乐世界就秒懂了。
(2) 不可偏执于空理,妄谈唯心净土,就主张无需念佛不必求往生。
要知唯心净土是法身大士才证悟得到的境界,凡夫众生的习气是着相,
著什么相,生什么境。所以一心念佛,著阿弥陀佛的相,求生西方,将来就真的生极乐
世界。等到了极乐世界,就自然证得唯心净土。
结论:老实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